主計總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至4.64%

主計總處20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上修2021年經濟成長率至4.64%,不過主計總處也提醒,全球疫情是否能有效獲得控制、美中爭端後續發展,以及各國財政與貨幣政策走向與效果,將是影響後續經濟走勢的不確定因素,須密切關注。(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二十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為百分之四點六四,不只較去年十一月預測值上修零點八一個百分點,也創下二0一五年以來、近七年最高水準;另GDP規模也在外需帶動經濟成長下,將首度突破二十兆元。 主計總處估計,今年各季GDP依序為百分之六點二、百分之七點一六、百分之三點一九與百分之二點四四,在去年高基期之下,今年經濟表現依舊亮眼。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外需強勁加上產業優勢,可望大量挹注我國出口,預測全年商品出口 三千七百八十四億美元,年增百分之九點五八,使整體輸出實質成長百分之五點零五,較十一月預測上修一點六七個百分點,而輸入受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走高、出口以及內需引申需求影響,商品進口將持續擴增,估計實質成長百分之三點七六,上修零點四個百分點。 內需方面,主計總處指出,由於國內就業市場尚屬穩定,且國內外股市活絡,所得及財富效果均有助民間消費成長,加上去年消費基數偏低,預測今年民間消費可望超過十兆元,實質成長百分之三點七四,略下修零點三個百分點,但較去年由負轉正。物價方面,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溫和上漲百分之一點三三,上修零點一七個百分點。

Read More

反萊豬公投連署 飆破60萬份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推動「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兩項公投案第二階段連署,根據最新統計,截至十九日下午四時止,「反萊豬」公投案已達六十萬八千多份、「公投綁大選」公投案已達五十九萬八千多份。 國民黨指出,僅約四十天的時間,兩項公投案累計連署份數皆已達到約六十萬份。快速累積、不斷攀新高的連署份數,代表人民不滿情緒的累積與高漲,蔡英文政府專斷妄為的政策決定,相信八月二十八日公投日將遭到人民的嚴厲教訓。 國民黨指出,雙公投案第二階段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迅速達成五十萬份的目標之後,參與連署民眾的熱情不減,各地仍持續將連署書以郵寄或親送的方式,匯集到中央黨部。顯見總統蔡英文在疫情嚴峻之際,仍執意開放危害人民健康的萊豬進口,讓人民必須承受防範疫情、維護食安的雙重壓力,國人的憤怒的情緒不斷高漲,教訓蔡英文政府的氛圍正逐漸凝聚。 國民黨強調,連署工作順利達標,甚至大幅超標,國民黨將會儘快進行彙整、造冊、嚴格檢查等工作,盡可能提高正確率,不僅是要確保公投成案,也要避免連署錯誤率遭有心人士的惡意操作。完成相關作業後,也將會儘速將連署書送交中選會,呼籲中選會能秉持獨立、客觀的原則,儘速審查,讓國人能行使應有的公民權。

Read More

歡樂無法黨遭廢止備案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網紅「呱吉」邱威傑當選台北市議員後,前年籌組「歡樂無法黨」,並舉辦歡樂無法黨成立大會,並正式向內政部申請成為台灣第三百六十五個合法政黨。不過,歡樂無法黨未在備案後一年內完成法人登記,內政部已於十九日公告廢止該黨的政黨備案。 依政黨法的規定,政黨備案後一年內未完成法人登記者,廢止其備案,內政部考量歡樂無法黨備案後一年內都沒有完成法人登記,決定廢止政黨備案,並於十九日張貼公告。 邱威傑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有些支持者可能覺得很可惜,但當時成立目的很簡單,如果有後續動作,外界可能會認為他要參選明年的選舉,因此沒有打算完成登記。  

Read More

挺曾姿雯參選下屆立委?陳菊:不會介入黨內初選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被歸類為民進黨「海派」的陳啟昱在農曆春節前請辭台鹽董座一職引發各界關注,監察院長陳菊春節登門送暖被解讀為鼓勵曾姿雯參選下屆高雄立委。 監察院長陳菊春節期間關懷拜年行程,順道探視前台鹽董事長陳啟昱,被媒體解讀為鼓勵陳啟昱妻子、現為基隆市觀光及城市行銷處長曾姿雯選立委。 陳菊幕僚轉述陳菊立場時表示,陳菊在過年期間探視一位重要支持者臥病的母親,順道探視已故「新高山行銷顧問公司」創辦人林鳳飛(曾姿雯的前夫)的兩名小孩,林鳳飛過世後,曾姿雯再嫁陳啟昱,陳菊每逢農曆春節都會去看看兩名小孩也會發紅包給孩子。 幕僚說,陳啟昱有提到妻子曾姿雯要參選,陳菊表達民進黨有初選機制,而她現在是監察院長,對任何黨內初選都不會介入的立場。針對媒體的報導,陳菊感慨只是在消費她而已,沒有任何評論。

Read More

〈中華副刊〉當地心引力 威嚴盡失

文/蘊辰 插圖/國泰 站在河邊,我抬頭望向刺眼毒辣的陽光,它幾乎就是天然免耗電的龐大熨斗,可以將起伏不定的水面燙平。這正是我所期待的條件,尋找一處平靜的水域,如此才能進行挑戰。 我隨機拾起附近的一顆石頭,它的表面幾乎都是尖銳的稜角,看來彷彿是從外太空墜入地球的隕石。石頭握在手中,我的神經像弓弦般繃緊,嘴裡唸唸有詞,所引用的一段外語,據說是西方中世紀牧師會詠唱的拉丁祈禱文。我所期望的非常簡單,就是要得到上天的祝福,讓我能創下足以向世人炫耀的好成績。詠唱結束,我也將全身的力量灌注在石頭上,向水面擲出。那一瞬,時間頓時凝結,只有石頭以千軍萬馬奔騰的氣勢,豪邁的往河流衝去。 從這顆石頭的衝勁,我見到了它宛如神風特攻隊的鬥志。不過,它的命運,有如二戰歷史的重現,當它和水面接觸,沒有任何的彈跳,就直直沉沒。我不禁懊惱,這和原本的預期正好相反。 當石頭在水面彈跳的次數越多,就代表它擁有頑強不屈的風範,能夠堅實的抵抗地心引力,直到最後一刻。從以前至現在,全球各地有不少英雄豪傑,都熱衷於創造打水漂的記錄。聽說目前最厲害的,是一位美國人Kurt Steiner,他宛如奇幻小說《魔戒》裡的高階巫師,創下了水漂連續彈跳八十八次的紀錄,他手上的石頭,幾乎完全無視於重力的存在,能夠瀟灑自如地前行不受拘束、羈絆,在水面激盪出率性的弧度。這位美國人創下的,就是聖堂等級的標竿,不是我這類的凡夫俗子所能相比。 讀過相關的資料,不少高手分享了他們如何在國際打水漂大賽揚名立萬的絕招。簡單來說,就是挑選扁平的圓形石頭,而且要掌握入水的角度,20度是標準數字,稍微偏移一些,帶來的結果,大概就是石頭和水神的立即會晤。我必須信服這樣的經驗法則,畢竟是以物理學的作用力概念為基礎,還有知名的物理學大師幫忙認證。 這一回,我完全按照高手們的智慧累積,挑了顆扁圓的細石,光滑而亮潔,像是應該待在博物館內享受呵護。同樣的,我再度朗讀自己也不明白涵義的拉丁語誦詞,放低全身重心,想像自己變成了棒球下勾球的投手,以潛水艇的姿態擲出,心中不停叨唸著「入角二十度」、「入角二十度」,接下來能做的,就是屏氣凝神。 扁圓細石似乎真的聽到我的召喚,和河流第一次接觸,並未沉入水底,而是靈活的起身,向前連續的跳躍,波紋如山水畫般陣陣暈開。內含物理學要素的經驗法則,真的管用嗎?答案很快就揭曉,扁圓細石跳了六次才消失,雖然遠遠趕不上世界紀錄,但這也代表著,我想要拒絕地心引力運作的夢想,在扁圓細石短暫的彈跳過程裡,還是有實現的機會。 接下來,繼續嘗試,遵循眾多打水漂高手耳提面命的兩大法則,同樣搭配拉丁語詠唱。不過,彈跳次數反而都未超過六次,我瞇眼望向天空,只得到太陽高溫嘲笑的回應。也許該放下了!這次,我捨棄任何標準,在地上即興的找了顆尖銳如野獸爪牙的石頭,和第一次所抓的有點相似。我立即出手,不考慮角度,連原本的拉丁語段落都省略。 我猜想,這顆野獸石,絕對是一投出就沉入河底,但它似乎變成了渴望躍龍門的鯉魚,不斷的彈跳,竟然能連續跳到七次而終止。野獸石所激出的水花,像是花季盛開般燦爛。我呆望水面,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我違反了公認的打水漂法則,反而創下個人的最佳成績呢?或許,大自然的定律,就是等著被推翻。即使是萬能的地心引力,也有權威幻滅的片刻。 受到野獸石的激勵,我又任選了一顆石頭,站在河邊,催眠自己將陽光當成友善的啦啦隊,讓它見證我下一次奇蹟的到來。

Read More

李永得走訪台東日式建築園區

文化部長李永得訪視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期以更多的藝術文化內涵,打造成為重要的國際地標。(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文化部長李永得20日訪視修復完成的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對於未來營運,李永得希望結合在地藝文特色及旅外台東子弟共同推動,縣長饒慶鈴期望成為台東景觀新亮點。 李永得由饒慶鈴、立委劉櫂豪等陪同訪視,縣府文化處長鍾青柏簡報指出,民權日式建築範圍達2.2公頃,原建為自1940年代日據時期的台東女中和台東高中教職員宿舍,94年國有財產局擬分批標售民權里日式宿舍群,95年民權里長余岱沅大聲呼籲保存,獲的地方人士回響,縣府於96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自102年起即逐戶的配合原住戶的搬遷交回屋舍,105年經國產署完成撥用的建物房屋13棟(含雙併),向文化部申請「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以二億元的經費於106年起分期的分年度的進行場域再造工程,去年全區修復完成。 未來營運規劃將保留一定比例藝文空間、將以軟帶硬的歷史氛圍重現、文化保存區概念、定位與區隔等思考,將參考國內類似園區營運模式。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甜廢墟〉羅蘭‧巴特與夏宇

■劉曉頤 我偏好一種帶有感官性的詞彙,詩與文章的構成。例如花的骨骼,胡桃核裡的笑聲,靜脈升起的香醇小米酒,黑蕾絲文本,月光絲襪,仲夏裙幅裡的鳥,色誘的雪,雪白皮膚下的暗夜;例如我曾寫過的詩句,「你清澈的慾望╱使我如霧哀愁的森林裡╱長出小鹿眼睛」。又例如羅蘭‧巴特的片簡藝術,夏宇的詩。夏宇曾在她的大開本文字拼貼重組詩集《摩擦‧無以名狀》自序中寫道:「字是肉桂。肉和桂。因為這兩個音的奇異組合我甚至願意喜歡它的氣味。」 這段話道出了詩的感官性。夏宇的名詩〈擁抱〉:「風是黑暗╱門縫是睡╱冷淡和懂是雨」,「漏像海岸線╱身體是流沙詩是冰塊╱貓輕微但水鳥是時間……」整首詩純粹以字詞間的奇異的連結,暗嵌多重指涉與豐饒的想像,亦成功地演繹了詩的感官性,難怪有人說,夏宇本身就是詩。 那麼,夏宇與羅蘭‧巴特之間的關係呢?一位是詩人,一位是符號學專家,詩人感性,符號學家精細而理性;夏宇無疑是後現代的,羅蘭‧巴特則同時是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學者的代表。 詩人可以理所當然地直接在詩作中表現文字的感官性,如夏宇之天才橫溢而縱恣,而我直到讀了羅蘭‧巴特才知道,符號學家也可以有趨於身體性的思維,精確闡釋「文字的身體性」。 羅蘭‧巴特強調文本的感官性、身體性,或許是受了歷史學家米謝勒的影響,使之理解「科學慾念的性感之處」。在《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中,他說道,一個出色的文本,我們可以在其中發現許多性感的句子,認為能吸引人的精彩論述必然是一種受慾念貫穿的論述,且道,「所謂平庸,就是缺乏身體的論述。」 書中不但談到「字的色彩」,還談到「字的幻影」,認為一個作家在寫作時,經常需要具有幻影力量的字眼(是的,他使用的是「經常」二字),使意義強烈、多元卻不可捉摸,而後散發一種足以因應一切的幻象。幻象產生幻象,夜產生夜,慾念戴著面紗而產生更具幻象的慾念…… 巴特提到自己喜愛的物理學家傅立葉,對於「挑逗」,發明了幾種不同的稱呼,包括變動,更替;最有趣的是,還有「蝴蝶飛來飛去」……巴特說,「身體」本身就是個具幻影性的字。他還想像說話時親吻,親吻時說話,這種愛情鬥爭中的遊戲,既是開放又是中斷,「一言以蔽之:輕聲細語的身體。」 再回到夏宇。她曾說: 「因為是法文因為是使用說明書,兩者我都對待如詩。」在某種詩性翻譯的無形影響下,法文使用說明書可以如詩,抑或義大利菜單的列出的品名,羅勒葉,黑橄欖,紅酒……等,念起來都像詩。 而羅蘭‧巴特認為,目錄也能構成文本,這不亦是一種詩性的翻譯?至於談到專有名詞或名字的語言學問題,提出其中帶有情慾的成分,「名字就像聲音或味道,可以是愛之憂鬱的終點」;被觀看的劇場是一種呈現優美的場所,被心靈及其燈光觀看之下,是種照亮的艾若斯 (Eros,愛慾)。他並認為自己所喜好寫作的片段形式,本身是一種修辭的類型。 我不禁想像;若無羅蘭‧巴特,是否我們無從真正打開讀詩的感官去感受夏宇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魚與熊掌你來選

▉程奇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戴與不戴口罩成了個問題,人們做出不同的選擇,於是美國一片混亂。有人為這種現象辯解道,西方人不像東方人那樣習慣戴口罩,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代口罩是西方人發明的。19世紀90年代,德國醫生發現呼吸道可以傳染細菌疾病,1897年,先是在德國,然後歐美的外科醫生在手術室裡都戴上口罩,那時手術室中只有主刀的醫生戴口罩,助手及護士都沒有戴。 讓西方人普遍使用口罩的是1918年至1920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那次流感奪去幾千萬人的生命,比剛剛結束的四年大戰中血腥廝殺的雙方士兵加上各國平民的死亡總數還多。這次流感是不是起源於西班牙並不確定,對於一戰中各交戰國,打仗比抗疫重要,而且對輿論實行戰時管制,但西班牙是中立國,可以自由報導疫情,因此倒惹上這個惡名,西班牙人也不太在乎,有時他們稱之為「法國大流感」,法國人也沒太在乎。 當時美國也受到很大的影響,與今天一樣,戴與不戴口罩有著激烈的爭論,與今天不一樣的是,三藩市等市政府下了強制戴口罩的命令。口罩法規定,疫情期間,任何居民或者到三藩市訪問的人士,在公共場所或超過兩人以上的聚會中,如果不遵守戴口罩命令,將被處以5至100美元的罰款,(100美元是當時普通工人三個月的工資)或者監禁十天。正是由於美國一些地方政府嚴格的限制令,使美洲大陸在西班牙流感期間死亡人數大大低於歐洲。過了100年,美國躍升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他們現在怎麼倒變得糊塗了? 從疫情開始,人們就開始分裂,有人願意戴口罩,有人不肯戴口罩,一年過去了這個爭論還在繼續。上個月亞利桑那州出現大規模反對口罩令的抗議活動,標語牌上寫著:We will not be muzzled──「我們不能被封口」,該州是目前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的地區。一個醫生警告說:你不聽勸告,很快就住進我的重症病房。堪薩斯州一家餐館的老闆,要求所有進店吃飯的顧客都必須戴口罩,但一名40多歲的男顧客稱自己有不戴口罩的權利,邊說邊有意無意露出自己所帶的槍枝,老闆告訴這位顧客,新冠病毒才不管你有沒有槍,並把他趕走。 選擇戴口罩的人只有一個理由:科學已經證明口罩有助於阻止病毒的傳播,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選擇不戴口罩的人則有各種理由:個人自由不能被剝奪、政府不應過分管控、妨礙呼吸順暢、喪失男子漢的氣概、延遲結婚…,聖地牙哥一家媒體的社論調侃道:在公共場所工作的女孩被迫帶上口罩後,我們錯過了那些漂亮的臉蛋。 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疫情何時可以結束啊」,這不是一個問句,這是一個感歎句。在「個人自由至上」與「社會公共責任」界限模糊、過分突出個人選擇權利的美國,疫情何時結束的答案仍在晦暗的迷濛中。 ▉王鼎鈞 新冠肺炎大流行,許多人改變了人生觀。原想搬家,現在不搬了。原想賣房,現在不賣了。有人趕快結婚,有人趕快離婚,沒立遺囑的人立遺囑,立了遺囑的人改遺囑。人生原是不斷的選擇,他們重新作出選擇。 新冠病毒出現初期,有人願意戴口罩,有人不肯戴口罩。上街買東西,有人看見店員沒戴口罩,就不進去了,這家店不注意防疫,裡面不安全。也有人看見店員戴口罩反而不進去,擔心店裡的老闆或店員已經有人中鏢。這也是選擇。 這次抗疫是長期作戰,戰鬥激烈,醫生和護士任務最重,風險最大,吃苦最多,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可能死亡率也最高。學醫的人後悔了沒有?2020這一年,醫學院招生,報名的人數減少了沒有?答案是沒減少,反而增加了!敏感的新聞界為我們採訪過了,這年暑期,美國各地醫學院申請入學的人數,比往年「平均」增加了17%,漲幅很高。這也是一種選擇,表示有很多人本來不打算做醫生,現在改變了。 改變選擇,表示他改變了人生觀。人生觀不是一天養成的,往往是一夕可以改變的,有幾種遭遇,冤獄,戰爭,被出賣,大手術,自然災害,使他前後判若兩人。假如人生是100個問題,你的人生觀能回答多少問題?新冠病毒這個史無前例的傳染病來了,把問題都提出來一個一個拷問你,是「拷問」,不是考問。你的人生觀答不出來,或者答得不好,你就想丟棄它,換一個。新的人生觀使他作出不同的選擇,但是仍然未必是正確的選擇。 即使是紙上談選擇,也不容易。一人獨居,如果染上病毒,沒人送你進醫院。 如果是兩個人,病毒找上其中一個,會傳染給另一個。多一個人多個商量,少一個人少一分牽罣。一百個人,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死,其他九十九個人都可以不死,這個人是英雄。一百個人,九十九個人為他死了,他可以不死,這個人也是英雄。據說楊朱站在岔路口哭了,因為「可以南可以北」,墨子為白絲悲傷,因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他們都知道選擇是千古艱難。 先賢教我們「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如果一個選項是魚,一個選項是熊掌,孟夫子勸人吃熊掌。那可不一定,老年人有「三高」,為健康計,還是吃魚妥當。如果一個選項是熊掌只吃一次,魚可以每星期吃兩次,連續吃二十年,即使是年輕人也該放棄熊掌。且看眼前,一邊是戴口罩,不出門,一邊是不戴口罩,參加派對狂歡,簡直是「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了,利害之間他到底是怎麼權衡的? 疫症流行期間流行一句話:「一切等消滅了病毒以後再說吧」!我也用這句話做這篇小文的結尾。

Read More

〈中華學園〉氣味

台南一中一年十三班  ◎莊承翰 外祖母是四草人,因為家中經濟拮据,材內男丁都得出海捕魚,歷經數日才歸來。所以她自五歲就必須和村中的婦女一樣:清晨三點揹著大籮筐,帶著小木椅到海邊去挖蚵仔。月兮皎兮,皎人撩兮。月色唯美卻不屬於她,反倒繚繞心頭的經濟壓力才是屬於她的人生。這群婦女彎了腰、駝了背,卻只能獲得市價不到一半的辛酸工資。 或許是因為如此,她身上總有一種海水的鹹、海鮮的腥及勞動的苦所交雜的特殊氣味。猶憶兒時第一次聞到這個味道,我嚎啕大哭。後來因為祖母慢慢體現了對我的愛及我知道了這段辛酸的歷程後,我不敢和祖母表達我對於這個氣味的感受。因為我怕這些話語會刺傷了她,這是她甘苦的人生寫照。 現在每當回到鄉下,我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去抱抱她,跟她問候。在稍微懂事後,這個味道就不全然是腥臭味了。這個味道反而成為一種甘甜、欣喜的味道。我知道她自己也不喜歡這股綜合的氣味。但我已經懂得她是為了我母親和兄弟姊妹的學習及人生,才拋棄了自己的選擇權而去做這麼一個辛苦的工作。

Read More

賀本報75週年慶 成大企協有禮

 成大企業管理協進會理事長杜宜婕,昨日代表該會致贈75份「牛轉錢坤」開運紅包,祝賀中華日報75周年,由本報總經理嚴伯和代表接受。杜宜捷感謝本報75年來深入地方每一個角落,不論大街小巷或社區里鄰,以詳實報導服務讀者,關心地方,75年如一日。更是民眾生活的一部份,一起成長生活更美好。 (圖文: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