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製作辛丑年春牛及芒神(牧童),九日循古禮入寶。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迎春牛」有四十多年歷史,廟方委託道長吳文進製作辛丑年春牛及芒神(牧童),九日循古禮入寶,將擺在五王殿前供摸春牛祈福,祈求新的一年諸事大吉。
聖母廟主委王明義表示,一年之計在於春,早期台灣是農業社會,每年立春之際舉辦迎春、祭芒神、鞭春牛等禮俗祭儀,象徵新的一年正式開始。聖母廟循往例委託道長吳文進製作辛丑年春牛及芒神(牧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停元宵「花火迎春」高空煙火秀,「迎春禮」也縮小規模舉行,取消迎春禮祭典、鞭春牛、迎春牛遊行及搶春牛。
古人於立春前製作春牛,讓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以彩杖鞭策,象徵春耕的開始,現代演變成「摸春牛」習俗,意在學習牛的勤奮精神,並祈求新的一年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王明義指出,辛丑年春牛將擺在聖母廟五王殿前供信眾摸春牛祈福,「摸牛頭、兒孫會出頭」、「摸牛嘴、大富貴」、「摸牛耳、吃百二」、「摸牛腳、家貨吃沒乾」、「摸牛尾、剩家貨」。廟方做好防疫準備,也呼籲大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