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正是吃潤餅的好時節。
圖與文/記者楊淑芬
各取所需包入最愛餡料 捲起獨一無二好滋味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假期來臨,是掃墓全家人團聚慎終追遠的時分,也是令人期待吃潤餅的時節。街頭巷尾到處都在包潤餅,看著滿桌五花八門菜餚,各取所需挑選自己最愛的口味,捲起獨一無二的潤餅,最是心花怒放。
潤餅又稱春捲、薄餅捲、嫩餅菜,是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台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
臨近清明節,街頭巷尾到處都在包潤餅。
在台灣,有人在清明節吃潤餅,有人在三日節吃潤餅;連橫《台灣通史》中記載:「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人謂之三日節,祀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相傳漳州和泉州人因為清明節買肉引發糾紛發生械鬥,後來官府規定泉州人在清明節掃墓,漳州人在三日節掃墓。吃潤餅的時間也就此分開。
還有一說是據說太平天國時,捻匪作亂,蔓延到閩南泉、漳一帶,由於當時兵荒馬亂,沒有時間準備祭品,於是有人想出辦法,把所有食物捲進麵皮之中,以此祭墓。因而潤餅也成為清明節的應景食品。
時至今日,潤餅也成為台灣文化的一環,幽默大師林語堂也熱好潤餅,他的女兒林太乙對潤餅也曾有非常浪漫的形容「用白紗包著的禮物」,為了紀念林語堂愛吃潤餅,林語堂紀念館曾經一連10多年舉辦「潤餅文化節」造成一時風潮。
拭餅需要獨門功夫,看著職人拭餅是賞心悅目之事。
職人手藝 拭出Q彈餅皮 花生粉糖粉餡 台南特有
拭餅
潤餅美味與否,取決於潤餅皮的Q軟,有一張柔軟,有彈性又不易破的潤餅皮,才能將美味都包在其中。而清明時節看職人嫻熟的拭餅,也是一頓好風光。
潤餅皮是將麵粉加水加鹽,反覆攪打成質韌的濕麵團,抓在手中,在文火小平鍋上旋烙,拭成其薄如紙的餅皮,名曰「拭餅」,每到吃潤餅的日子,許多人排隊等買餅皮,很多人等多久都不厭其煩,看著麵糰達人在手上不斷旋轉著麵粉糰,在平底鍋上旋上一圈,一張薄薄餅皮就拭出來,的確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一景。
潤餅皮的主要原料是麵粉、鹽和水,要不斷的搓揉,將麵粉水打出筋性,才能做出好吃又有Q勁的潤餅皮,將麵團糊裹在爐上時必須手腳俐落、快速,才能製作出皮薄不破、口感又Q的潤餅皮。
目前台灣的各式炊具都非常發達,市面上也有專製餅皮的餅皮機,從此許多人可以自製餅皮,也非常方便。
餡料
潤餅的內餡都是當季蔬菜,春天是蔬菜最盛產的季節,可以捲出豐美無比的潤餅。
潤餅的餡料,都是當季的蔬菜,目前正是高麗菜盛產之際,是桌上最受歡迎的一道菜;還有紅胡蘿蔔、芹菜、豆芽菜、豆乾、豬肉、雞蛋絲、蝦仁、皇帝豆等,分盤上席,還有人也會把香腸、油麵一起包進去。喜歡海味的還可以加點蝦仁、旗魚、扁魚酥,讓潤餅豪華升級。
台南人最獨特的餡料是花生粉加糖粉,在包裹完所有餡料後,灑上一層花生糖粉,味道都升級了;也有加進海苔、蔥、蒜、芫荽等調味。也有人會以生的大胡瓜刨絲,放進潤餅中,增加鮮脆度。
食時以薄餅皮包裹餡料和輔料,捲成圓筒狀,雙手握著就食。
東南亞潤餅別有風味 越式清涼爽口 印、菲油炸酥香
越南潤餅
越南潤餅以透明米皮裹,包上鮮蝦、肉片和蔬菜,清爽可口。
近幾年東南亞各國的移工大量在台灣工作,使得各國的潤餅也大量盛行,其中最流行的是越南潤餅,越南潤餅清涼爽口,也稱為涼捲,受到很多人喜愛。
越南潤餅與台灣潤餅最大的不同在於餅皮,越南潤餅是以米皮包捲,是用稻米磨漿製成的薄薄的一張米皮,米皮原來是一張硬硬的米漿皮,可以在專賣東南亞食品的店舖買到,神奇的是米皮泡水之後就變成透明狀,而且柔軟有彈性,可以用來包覆食材。
越南米餅皮,硬硬的一張泡水即刻變軟。
越南潤餅餡料以蝦仁為主,再搭配豬肉和蔬菜,包括小黃瓜、紅蘿蔔、蘿蔓生菜、香菜等,還有越南米線等,夏日吃來清涼可口。
吃越南潤餅最重要還是醬汁,是以糖、魚露及檸檬汁或醋,調成的醬料,也有的人會加入辣椒、大蒜或水,無論如何,重點在甜、酸與鹹味交雜,如果沒有這些醬汁,越南潤餅就遜色多了。
印尼潤餅
印尼的炸潤餅,要趁熱吃,油炸起鍋酥酥脆脆最好吃。
印尼菜的烹調方法和中國菜有幾分類似,多採用天然食材和香料,很少用醃漬或是乾的材料。印尼潤餅最重要是油炸,炸得酥酥脆脆。潤餅裡的最主要的材料有雞肉絲、馬鈴薯絲、胡蘿蔔絲和洋蔥絲。
取一張潤餅皮,放些餡料,包捲成春捲起來。在尾端要塗些麵糊封口,讓潤餅皮黏住,免得在炸時散開。鍋內熱油,炸成金黃色即可。
越南或是印尼的潤餅都很注重調味料和醬汁。
潤餅要現炸現吃,才能品嘗到它的香脆可口和獨特的風味。印尼人嗜吃辣是為了開胃,所以當地人最常吃的醬料就是用辣椒醬、花生醬和檸檬汁調製成,酸酸辣辣的口味的確能提振食慾。
菲律賓潤餅
菲律賓潤餅稱為LUMPIA,和我們潤餅發主很像,主要也油炸為主,據說就是從中傳入,已經成了當地著名的小吃。以碎肉加上雜菜,包成條狀,用油炸至黃色,香脆可口,配以酸醋或蒜蓉汁醬一起食用風味更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