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拜登上任後的變與不變

拜登政府上任後,基本上走的是傳統的外交路線。(路透,資料照) 宋磊 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一月卸任後,拜登正式全面就任。相比之下,川普政府瘋狂的四年,將全世界帶入到一個相當混亂不堪的局面,拜登的上任就好比救世主般,補救川普時代的坑,然而對於美國而言,如何維持二十一世紀的霸權地位,不但攸關美國顏面,背後更蘊含著兩強爭霸的影子。 但本文認為,無論美中關係如何的競逐?無論美中兩強如何對峙?無論美中關係如何拉攏台灣?不變的是,美國政府幾乎不會重新與中華民國(台灣)復交,也不會承認台灣共和國,也無法改變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國的事實,更無法改變台灣從二0一七至今仍無法重返「世衛大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也無法改變相關友邦和中華民國(台灣)斷交的事實。 變的是台灣一夕之間成為「G7峰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變的是美日兩國似乎比以往更為重視台海安全,變的是當台灣在缺乏疫苗時,美日兩國特地捐贈疫苗來安撫人心,也順勢撫平蔡政府的執政危機,甚至吸引到遠邊的立陶宛願意捐贈疫苗給我們。 拜登政府上任後,基本上走的是傳統的外交路線,簡單而言優先拉攏傳統盟友,接著在全球與中國一較高下,在此時的國際情勢,台灣固然成為各方焦點,但我們仍不能忽視近年來,台灣在兩岸問題的處理上失分的部分,具體來說,兩岸之間的對話幾乎全數中斷,原先的春暖花開,但邱太三上任至今,雙方關係仍沒有進展,六月二十一日因我駐香港辦事處人員簽證陸續到期,雙方因細節無法達成共識,我方宣布撤出大部分的工作人員,連帶使得台港與兩岸關係一樣盪至谷底。 然而,當台灣面對複雜的國際情勢時,至今台灣仍未是美國的外交核心利益,我們仍無法改變中國軍力持續在我「西南防空識別區」出沒的時機,我們仍無法改變自身無法出席國際組織的機會,我們仍無法改變各國不願∕敢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 這些不變的國際現實,台灣政府與多數的人民有認清事實嗎?台灣民眾有了解何謂兵凶戰危的險境嗎?這些不變看似為單一事件實則不然,反而凸顯出台灣在面對外交情勢時的不足與窘境,單方的押寶與忽視中國大陸崛起的國力與對我方的影響,正是目前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 如今的美中朝向全面競爭階段,兩強之爭的對抗可能會延續數十年,但台灣仍必須留意,假使未來美中情勢和緩,我國政府該如何面對殘破不堪的兩岸關係,縱然在兩岸經貿的互動過程,雙方互賴程度逐漸攀高,但雙方的政治高層對話不但沒有進展,兩岸在政治互信不足的情況下,未來台灣該如何面對強大的中國?該如何面對這個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強權呢?這些問題恐怕是當前政府與多數人民不願面對的事實!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會員)

Read More

本土新增88例 9人死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十七日公布,國內新增八十八例本土及一例境外移入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九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幾件群聚事件雖讓大家憂心,但整體趨勢仍在往下,期中央與地方合力把疫情控制下來。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八十八例本土病例中,有二十七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分為四十八例男性、四十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六月十日至二十六日。 個案分佈以新北市四十一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三十三例、台南市八例、桃園市三例,屏東縣、南投縣及新竹市各一例;其中六十例為已知感染源、二例關聯不明、二十六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新增九例死亡個案,為三例男性、六例女性,年齡介於四十多歲至九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五月十五日至六月二十二日,確診日介於五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五日,死亡日介於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  

Read More

雨再炸1天 週四進入典型夏季天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氣象局表示,未來一週天氣將有兩段式的感受,週一至週三較潮濕,以週一的雨勢最為明顯,週二週三雨勢慢慢緩和,之後將逐漸步入典型夏天天氣,汗流浹背的夏天就要到了。 氣象局指出,週一至週三因潮濕的西南風持續輸送水氣,迎風面南部時晴時雨,並可能有挾帶雷擊、強風及瞬間大雨的雷雨發生,其中又以週一的雨勢最為明顯,週二、雨勢慢慢緩和,中部為晴時多雲偶陣雨;背風面的北部、東半部天氣晴朗炎熱,東南部可能有焚風、午後局部雷陣雨。 不過,週四起,西南風稍減弱,太平洋高壓將逐漸推展到台灣,梅雨季的多雨天氣也將結束,各地將逐漸轉為炎熱的「典型夏季」天氣,週四、週五中南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週六、下週日高壓勢力增強,天氣更加穩定,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氣象局提醒,夏季天氣悶熱,應多補充水分、預備防曬措施,避免熱傷害;中午高溫時段,避免長時間外出活動。另外,近山區,午後將可能有雷陣雨,請留心天氣變化,避免前往河川區域活動。

Read More

〈社論〉外界捐贈疫苗越多,越顯得政府失策!

慈濟基金會有意捐贈疫苗,證嚴法師在視訊會議中向總統說,「採購疫苗是希望能搶救生命,祈願台灣的疫情能早日消弭。」(慈濟基金會提供) 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透露,兩個國際團體願意協助台灣洽購三千萬到五千萬劑疫苗,而且交貨迅速;慈濟基金會也有意捐贈五百萬劑疫苗。果真能夠實現,台灣短缺疫苗的困境固然迎刃而解,但也更加凸顯政府失策。 截至昨日,台灣累計確診一萬四千六百三十四人,死亡六百三十二人,致死率百分之四點三二,遠高於全球平均致死率。而台灣目前已接種疫苗數,僅有一百八十三萬多劑,平均每百人僅接種七點七一劑,也遠低於三十六點四劑的全球平均數,更顯疫苗需求孔急。 然而,政府原先號稱掌握的三千萬劑疫苗,目前僅到貨約一百一十一萬劑,國外訂購的疫苗也只來了約百分之五點六;何時才能完全到貨?政府既不能確定,也不敢保證。令人慶幸的是,日本在本月初已捐贈一百二十四萬劑AZ疫苗,日前又承諾七月中再捐一百萬劑;美國則是從原本宣布捐贈的七十五萬劑疫苗,一口氣增加到二百五十萬劑;再加上立陶宛答應捐贈的兩萬劑,光外國政府捐贈的疫苗,即有四百七十六萬劑,比政府採購到貨的疫苗多出一大截。 換言之,如果沒有美日捐贈的疫苗,台灣恐怕已面臨疫苗斷貨窘境,這對一年多來不斷以「防疫模範生」自詡,並且向國際誇口「TAIWAN CAN HELP」的民進黨政府,非但是無比的諷剌,更被無情的打臉。 如今,呂秀蓮透露,由美國兩位前國會議員創辦的「世界和平評審委員會」及「世界和諧基金會」,已經聯名致函蔡總統,表達願意協助台灣洽購三千萬到五千萬劑嬌生或輝瑞疫苗,並強調有特殊管道聯繫兩家藥廠,可以為台灣爭取到絕對最新、原廠包裝的疫苗,且交貨迅速。這對台灣當然是大好消息,因為即使是最少的三千萬劑疫苗,加上原先採購的兩千萬劑,已足供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接種。 因此,政府理當儘速與這兩個國際團體聯繫,促使這件事能儘速實現。可是,總統府除了轉達蔡英文對呂秀蓮「熱心懇切」的感謝之意,只輕描淡寫的「請疫情指揮中心及外交部循專業指引進一步了解相關訊息,以利後續作業」;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僅回應「還沒接收到相關文件,但我們會密切注意」。 顯而易見,民進黨政府對於這個可能解決台灣疫苗危機的訊息並不熱衷,甚至有些冷漠,否則綠媒不會放出這兩個國際組織「其與中方關聯也引起側目」的消息,號稱「連作夢都想到疫苗」的駐美代表蕭美琴,也不會無動於衷。為何如此?外界看得是一頭霧水! 事實上,這也正是近來外界對政府最大的質疑。台灣既然嚴重短缺疫苗,官方採購的疫苗又無法及時到貨,對於民間透過其他管道引進、甚至是無償捐贈的疫苗,政府非但不極力促成,反而還被質疑多方阻撓。除了呂秀蓮之外,慈濟基金會遞件申請五百萬劑BNT疫苗進口,陳時中竟以「太多單位進行會引發困擾」回應。蔡政府似乎忘了,民間捐贈疫苗,不但是幫助蔡政府,更是幫助台灣人民! 蔡政府對於民間捐贈疫苗的心態看來並不積極,令人質疑:是不是政府自己買不到,也不想讓民間買到?甚至,如果政府只坐等其他國家或民間捐贈,豈不是更顯得疫苗採購政策失當?

Read More

聯亞疫苗二期非解盲 仍將申請EUA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第二家國產新冠疫苗廠聯亞生技二十七日發布研發的UB-612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報告,結果顯示,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將送請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惟專家認為,聯亞的國際布局很漂亮,只可惜綜合效價表現欠佳。 聯亞生技由聯亞藥發言人范瀛云及聯亞生技營運長彭文君出席重大訊息線上記者會,強調不是二期解盲,是二期臨床期中分析,且只有公布「安全性與耐受性」和「免疫生成性」兩種結果,實際解盲時間落在今年十一月下旬。 聯亞表示,UB-612二期臨床試驗並無受試者出現不良感受,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廿八天血清陽轉率,中和抗體效價為一百零二點三,與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相近,符於預期。 此外,聯亞在第二期臨床試驗中也進行探索性研究,顯示該疫苗能有助於預防重症產生,提供中和抗體以外之第二重保護力。 聯亞強調,研發的疫苗安全性高,保存方便,將於六月底遞交期中分析報告及其他技術文件至食藥署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並加速推動印度一萬一千名受試者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對聯亞的試驗數據結果,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因聯亞的UB-612疫苗抗體效價略低,但其中活化T細胞的部分難以用中和抗體效價評估,因此仍須看第三期臨床試驗才能知道確切保護力。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聯亞疫苗要等資料送件齊全後,才會對外說明類比方式,在排定的時間進行EUA審查。

Read More

北農疫調不實?黃珊珊:確診者隱匿足跡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北農、環南市場發生群聚感染,北市府是否疫調不實,引發關注,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廿七日表示,民眾只要PCR陽性,醫院就需把資料上傳到衛福部疾管署系統,沒人可蓋牌,確診者隱匿足跡才是最大問題。 黃珊珊昨上午在臉書PO文表示,從五月十五日起,一個半月的抗疫,台北疫情從每天百人以上降到廿人左右,北市已列管四千多個確診病例,每個數字都是一個人,甚至影響一個家庭,現在三千多人都已經痊癒或解除隔離,回到職場也正常生活。 黃珊珊強調,精準的疫調才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匡列與隔離,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最沒必要的是口水與顏色,且各縣市每個疫調單位都很辛苦,沒有人會不做疫調或疫調不實,每張疫調單都是第一線疫調人員辛苦努力的結果,每個縣市做的工作都是一樣的,對於他們只有深深感謝。  

Read More

4公投案是否延期? 7/2決議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八二八包括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重啟核四的四大公投是否如期舉辦,預計七月二日經中選會委員會討論後確定,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若公投延期,中選會及指揮中心應盡早對外說明。 中選會副主委陳朝建表示,公投是否如期舉辦涉及重大選務決定,中選會已徵詢疫情指揮中心及協辦選務的直轄市、縣市政府等地方政府的意見,待相關意見陸續回覆、彙整為重要議案後,七月二日提交給中選會委員會議,依法討論決定是否改定,如延後投票日期,就會再向國人報告並充分說明。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距離八月二十八日四大公投約剩兩個月,由於疫情還有很多變數,且在三級警戒下,依相關規定恐怕是無法舉辦公投,因而公投若確定延期,中選會及指揮中心應盡早對外說明。

Read More

疫苗名冊造假 飛特立將遭開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飛特立航空遭檢舉安排非編制內員工施打疫苗,交通部民航局經漏夜比對員工名冊、健保資料等相關事證後,確認有十六位非現有編制員工,已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移請主管機關從嚴處罰。 民航局表示,六月二十五日接獲檢舉指出,飛特立航空提報的疫苗施打名單中,有並非現職員工與高階主管家屬,民航局除要求飛特立航空提出說明,並派員實地檢查,攜回相關資料比對後,二十七日早上完成調查。 民航局表示,飛特立自四月十二日起至今,提報的疫苗施打對象共有一百零六人,經逐一比對員工名冊、健保資料與員工工作內容等相關資料後,確認其中十六人並非飛特立現有編制內員工,飛特立提報的疫苗施打名冊,確實違反規定。 民航局表示,進一步瞭解後,這十六位違反規定人員中,有四位為七月一日才要到公司任職的新進人員(含一位實習生),另十二位為公司監察人、兼職人員與該公司執行空拍等業務往來對象。 雖然業者解釋,這些人員均因頻繁進出機場,確實有施打疫苗需求,但民航局仍認定屬不符合規定。相關調查結果,將立即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移送主管機關從嚴處分。

Read More

威權時期受難者擬賠1200萬 下會期送審立院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了彌補當年威權政府造成的傷害,促轉會擬定條例針對死亡受難者每人賠償一千二百萬元。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二十七日表示,正提出相關條例的修正意見,最快下會期開議時就會送到立法院審查。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五月將「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草案」報行政院,針對威權統治時期,遭死刑、擊斃、刑求致死、緝捕致死或失蹤的賠償金額,從原本新台幣一千萬元調高至一千二百萬元,當年沒收的財產還要採原物返還原則,兩者總額共二百八十四億元。 促轉會表示,過去政治犯關押最高的賠償金額是五百五十萬元,與死亡金額的六百萬元僅有五十萬元差距,因此在原本草案提高死亡金額到一千萬元,今年一月公告後,期間於北中南的說明會中收到各方意見,再將死亡金額提高到一千二百萬元。 促轉會指出,在沒收財產返還部分,促轉會規劃以「原物返還」為原則,若原財產滅失、不能返還時,改以金錢賠償。

Read More

雪梨疫調追不上Delta腳步 專家:枋山鄰近三鄉 應擴大篩檢管制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印度Delta變種病毒入侵台灣,公衛專家詹長權建議將發生確診案例的屏東縣枋山鄉臨近的枋寮鄉、獅子鄉、車城鄉納入擴大篩檢並規劃更大範圍的人員流動管制。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二十七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澳洲雪梨也在六月下旬遭受Delta變異株入侵,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原本規劃採取局部封城,預估影響一百萬人;但後來發現疫調追不上Delta的傳播速度,因而在二天內決定大雪梨區封城二週,影響約五百萬人。 詹長權表示,疫情指揮中心提出擴大接觸者匡列、落實隔離期滿採檢、設立社區篩檢站,以及當地超商、超市、餐飲業和傳統市場關閉三天等措施因應;但借鏡雪梨經驗可知,由於屏東枋山鄉是狹長地形,鄰近枋寮鄉、獅子鄉、車城鄉,因此要圍堵疫情,不能只考量行政區,必須從居民的生活圈、經濟活動範圍等地緣性考量,並納入擴大篩檢範圍。 詹長權表示,現在全國是三級疫情警戒,雖然跨縣市活動少,但跨鄉鎮活動仍存在,趕快規劃更大範圍的人員流動管制,建議政府要有採取非常手段的準備、要有快速執行的決心,「因為速度決定一切」,對防疫有效的事做得越早、做得越快、做得越全面、做得越徹底,疫情就能越被控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