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三級警戒延至26日,台大公衛學者16日指出,國內疫情趨緩且Delta變異株未跨縣市擴散,入境檢測與疫苗接種持續強化,民眾也遵守防疫措施,經過檢測與居家快篩認證,早日解封有望。
台大醫院昨日舉辦因應COVID-19新型變種病毒公衛防疫措施及校園防疫視訊線上記者會,邀請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分享防疫公衛措施與科學解封事宜。
陳秀熙表示,國內自5月中旬開始爆發本土疫情,之後屏東也發生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群聚事件。然而,隨著疫情警戒第3級強化各項公衛防疫措施,加上即時檢測、醫療量能改善,讓疫情漸獲控制。
因此,若以科學角度來看待解封,陳秀熙說,預測疫情傳播的有效再生數(Rt值)已連續1個月將到1以下,單日動態致死率下降且康復率增加,且Delta變異株未有跨縣市群聚感染。
此外,目前入境已採取3度檢測加強邊境防疫,疫苗接種也採精準風險分層,第1到6類造冊的接種對象疫苗接種率已達82%,加上台灣最大優勢就是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與環境清消,陳秀熙認為,科學證據顯示,不須等到完全沒有確診個案才解封。
不過,他也再次強調檢測的重要性,以全台唯一開放餐飲內用的澎湖縣為例,一家澎湖涮涮鍋業者目前已開放內用,員工天天快篩,加上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未來解封或可參考這樣的方式,如大眾運輸系統可實施居家快篩檢測認證,快篩陰性即可通行。
陳秀熙坦言,儘管要追求零確診、零重症或COVID-19是否可能流感化,還需要更多討論,但以公衛角度分析,透過檢測策略,解封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