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倡國安專庭 藍批警總再現

共諜案屢遭輕判 民進黨立委提案修4法 最快24日付委審查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共諜案屢遭輕判,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近日提案修正《國家安全法》等四法,擬設「國家安全專業法庭」,由具國安相關專業知識的法官審理共諜案。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批「警總再現」。 羅致政提出「國安法增訂第九條之一」、「國家機密保護法增訂第三十八條之一」、「國家情報工作法增訂第三十二條之二」及「反滲透法增訂十一條之一」等修正草案,擬立法設置國安專業法庭,國安案件應由具有國安相關專業知識的法官審理。 國安專業法庭的法官每年應接受一定時數國安相關專業訓練或在職研習,訓練時數、專業認證及相關辦法由司法院定之。 羅致政在提案說明表示,近年許多違反國安案件,法院對相關犯罪者屢屢輕判。高檢署統計,二0一五至二0二0年八月資料顯示,判決確定的一百四十一人中,有罪者一百三十七人,判刑六個月以上僅十九人;其餘均為六個月以下或拘役,可易科罰金。 羅致政指出,全案已連署完成送立法院議事處,預計排入二十一日的程序委員會,最快二十四日可經院會付委審查。 陳以信表示,羅致政的提案顯係警總再現,且要求「法官受訓」就是變相洗腦,整個提案讓人感覺恢復軍事法庭,彷彿回到「美麗島大審」時期。

Read More

雲嘉嘉合併?張麗善:有心建設 不需要搞升格

記者劉春生、張誼∕雲林、嘉義縣報導 針對中央傳出規劃縣市合併升格,其中包括「雲嘉嘉」,雲林縣長張麗善十九日回應指出,公投才結束,中央應優先解決人民仍有疑慮的地方,沒想到竟是先討論縣市合併,真讓人無法理解。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這是重大議題,還是要多聽聽各方意見。嘉義市長黃敏惠說,要多考慮人民的感受。 張麗善指出,合併的議題當然可以討論,但這時拋出的用意一點都不單純,每次傳出合併風聲,都是固定的幾位黨政高層在運作,若只是為了特定人士量身打造,或為了讓自己更好選,對台灣長遠發展真的是好事嗎? 張麗善說,與其談合併,不如實質深化區域合作、實質增加資源挹注、實質關心地方需求;中央做到合理分配資源,讓每個縣市均富、均強。 張麗善舉例說,雲林縣的台塑六輕每年貢獻中央稅收超過四百億,但透過統籌分配稅款,雲林縣卻只能獲得約十一億,這樣的條件真的公平嗎?更遑論其他的建設資源,相較於六都甚至是隔壁的嘉義縣,更是少之又少,這些問題根本不需要合併升格,只要中央有心,現在就可以做出改變。 張麗善強調,雲林縣期待的是公平,若因人設事,所有的討論只是表面功夫;縣市合併或升格,一定要從長計議,不能只是為了讓政治人物延續政治生涯,為其量身打造凸顯政治意圖。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合併升格對區域治理、財政及公務人力都有正面助益,這是重大議題,必然會產生衝擊,還是要多聽各方意見。

Read More

竹竹合併升格 林智堅:符合縣市民眾期待 楊文科:硬上會遭民意反撲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針對總統蔡英文邀府院黨高層開會,針對新竹縣市合併升格達成高度共識,新竹市長林智堅回應,竹竹合併升格是民眾期待;新竹縣長楊文科回應,竹竹合併升格必須經過公開討論、取得共識,若強硬合併會受到民意反撲。 林智堅表示,近兩年因為全球經貿局勢快速變化,台灣半導體產業逆勢正成長,儼然成為台灣戰略產業,他提出竹竹合併倡議後,獲得近六成民意支持。 林智堅指出,基於國家特殊發展需要,以及未來區域治理更有效率,非常期待在中央、立法院修法下,讓竹竹能合併升格,讓新竹成為半導體產業連結全世界的「超導體」。 針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已連署提案修地方制度法的看法。對此,林智堅說,柯建銘是新竹人,對於議事規則熟悉,就要看下週立法院委員們對於修法的看法。 林智堅指出,竹竹合併升格是市民、縣民都有期待,作為政治工作者,民意至上、人民利益是優先考量,其他不是最重要。他也強調,他服務民眾的心不變,竹竹合併涉及修法,待修法後及後續行政程序完成,再討論大新竹市長人選也不遲。 楊文科下午發布影音回應表示,竹竹合併升格是百年大業,是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的大事,必須經過公開討論、取得共識,才比較能獲得人民支持,若是用強硬的方式,不顧民意、直接由上而下決定竹竹合併升格,會受到民意的反撲,執政黨不可不慎。 楊文科強調,新竹縣對於竹竹合併升格的想法已表達得很清楚,希望新竹縣、市能坐下來討論,「要合併,自己人要先談」,但新竹市長林智堅至今仍未和新竹縣做過溝通,反而是新竹縣不斷透過論壇、研討尋求大家共識。 楊文科認為,新竹市應該先提出合併升格的相關意見,而非用自己做的民調來代表新竹縣、市民眾的看法。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東區復小 花台種出大櫛瓜

東區復小學童當起都市小農夫,種出又大又美櫛瓜。(記者施春瑛攝) 東區復興國小老師郭淑芳帶領班上的孩子認養走廊上的花台,並展開食農教育,在花台上種菜種植物,結果長出比一般櫛瓜超出四倍大、重達一千三百五十五公克的超大櫛瓜,讓師生又驚又喜。 東區復小郭淑芳老師具有神奇的綠手指,經過她栽種的植物都可以長得「頭好壯壯」,郭老師也將她照顧植物的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指導學生將剩下的廚餘轉換為有機的肥料改善花台的土質,接著將種子種下,從發芽到除蟲,觀察植物的每一刻變化,最後孩子再親自料理食材,成為餐桌上一道道美味的料理,讓孩子從過程中學到了食物從土壤到作物,最後到餐桌的整個循環歷程。 復小學生種出重達一千三百多公克的櫛瓜,是一般櫛瓜的四倍大。(記者施春瑛攝) 學生何立瑜說,這是她第一次完整的將一棵植物從頭到尾種成功,最後又可以烹調完成一道美味的菜色,感謝老師的幫忙和教導,讓她了解種菜對環境的重要以及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陳宥妤則說,她本來對於吃菜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經過這次的學習和體驗,變得開始喜歡吃蔬菜了。 郭淑芳說,這次栽種的櫛瓜,其中有一個竟然足足是一般櫛瓜的四倍大,代表孩子的用心照顧與友善對待,讓櫛瓜能長得又大又美。最後他們還一起把這些食材做成健康料理,孩子充分感受到收割的喜樂與享用的歡樂。 校長陳茂盛表示,這次種菜即食都市小農夫食育全紀錄課程活動,學生在種植過程中學習到食農、環境保護與健康飲食各項知識,也讓學生品嘗食材原味,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物惜食、尊重食物的觀念,成為友善環境永續生態觀念的種子,並進一步成為實踐聯合國永續目標的小小公民。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專欄 〈青春異視界〉徵稿

對象:大專院校至研究所年齡層之年輕作者,短文約600字,長文或小說以2000字左右為宜,題材不拘,視野由你,可附攝影照片或手繪圖稿。來稿請寄華副信箱,主旨請註明投稿〈青春異視界〉。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小新學童玩飛盤 擲出好成績

小新國小飛盤隊在台南市飛盤比賽奪下優異成績。(記者林相如攝) 善化區小新國小近年來推廣飛盤運動有成,參加今年第一屆南市飛盤比賽大放異彩,派出兩支隊伍在飛盤六人傳接賽奪下冠軍與第五名,飛盤爭奪賽則奪下第二與第四名,初試啼聲就有亮眼成績,讓團隊老師與學生與有榮焉,更堅定練習飛盤的信心。 小新國小校長謝慶皇說,該校學生數不多,資源也不是很豐富,推廣飛盤運動不用花很多的經費,只要有飛盤與運動場,加上老師熱心的帶領,就可以推動,學生也可以練到包括體能、身體反應等多面向的功能,可謂是不錯的運動。 小新國小飛盤隊經過老師精挑細選後,目前共有十幾位學生參加,大家每天早上七點就到校,利用上課前的一個小時進行練習,除了學生早到校外,帶隊老師也是一早就到校指導學生飛盤的技巧及相關比賽的規則,甚至還會利用星期假日練習,相當辛苦。 今年台南市舉辦第一屆國中小飛盤比賽,小新國小組成A、B兩隊參賽,在飛盤六人傳接賽中,分別奪下冠軍與第五名;另外在體能耗費相當多的飛盤爭奪賽中,則分別奪下亞軍與第四名,表現相當傑出,也讓大家辛苦練習飛盤的努力沒有白費。 謝慶皇說,飛盤運動只要有飛盤及場地就可以,經費相當省,但學生練習時間需家長配合接送,因此還是需要徵得家長同意,所幸家長看到學校與老師的用心,對飛盤運動相當支持,讓小新國小在飛盤運動領域中,闖出一片新天地。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心慢,漫心

■許永河 曙光,劃破了天幕,金光乍見;晨浪,輕拂著岸際,白練湧現。靛藍籠上薄紗,多一分迷離,掌中握不牢的細沙,如同韶華流逝不復返。但,誰在乎,無酒,卻微醺,生命本就該浪費在這令人屏息的時刻,雨霽新晴六合清朗,煩憂已隨清風遠走。 逃離城市的紛擾,湛藍的海水,沁涼的清澈,聞得到空氣裡的清甜;蔥綠的林木,舒心的泰坦,聽得見風裡的呢喃。翻飛的思緒,隨著粼粼波光,蓊鬱樹海,遨遊在浩渺的天地間。朗朗青天,鳥鳴山更幽,坐看渰渰輕雲興崗岑,綠煙紅霧、大塊文章伴我吟哦。回歸自然讓自己處於關機狀態,也讓自己重新與心對話。寧靜致遠,有時慢活能看到、想到更多。自然的呼喚,讓內在心潮湧起,世界彷彿安靜下來,耳裡少了雜沓,彷若停格,復歸原始的寧靜,聆聽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生活像在書寫一篇未完待續的長篇小說,忙碌如同織布梭子往返於左右手之間,拚命的想寫出好結局。即便有時情節被意外的撒上蠹粉,天使的面容蛻成撒旦的骷髏。歲月驚心,日子過得沉甸甸,心頭總浮上一份「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的曲終人散之憾。或許轉個彎,放慢腳步,隨即在角落覓得一片破碎遺落的靈魂,在自己的天地裡,發現剎那的美好,片刻的寧靜,悟得返璞歸真無所憂懼,回首滄海塵已逝。錯身,再次準備逐鹿天涯。 春天鳥啼、夏日蟬鳴、秋來蟲吟、隆冬風吼,曠野間的天籟相融,滌盡塵襟。光線穿透靉靆的塵罩,白雲深處青山下,我這忙裡偷閒之人,心慢而漫心,感受到了徐徐微風,聞嗅到了陣陣花香,諦聽到了唧唧蟲鳴。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初過,我將自成一種節拍,在生命裡顫動。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藤籃調

■蘇佳欣 舞齡進入第三年,好不容易學完一首比較少見的佛朗明哥Canastera曲式。Canastera意指藤籃,延伸意謂吉普賽少女。歌詞開宗明義點出:「吉普賽女孩呀!妳和妳的藤籃,在橋上做什麼呢?妳如此的美麗優雅,為何生活如此的艱困難過呢?藤籃啊!藤籃啊!藤籃啊!」 我之所以「好不容易」的原因,在於第一次接觸十二拍,就連完整數出或拍出十二拍都成問題,更別談身體動作了。再加上男歌手吶喊式的唱腔,彷彿用盡全副的生命,唱出無比撕裂痛感。要讓自己身體揉入那深邃哀傷且激烈悠揚的飽滿情緒中,確實是難上加難。練跳藤籃調期間,經常想起「身體是靈魂的豎琴」這句話。當樂器的身體跟不上節奏時,流動的靈魂就像是拿著藤籃的吉普賽少女,在橋上走來走去,凝結成艱困難過的空氣與聲音,體驗那種欲哭無淚的美麗與哀愁。 好不容易終於學完,我如釋重負,滿心期待轉換不同的新曲調。當老師詢問有誰想表演這首時,同學們默默不語。於是老師指定由三位同學表演此曲,沒料到有位舞齡相近的同學隨即舉手表示也想跳這首,但遭到老師立刻回絕。課後她私底下透露心情,因為昨天乳癌術後三年的健康檢查安全過關,她如釋重負,更加珍惜可以快樂跳舞的生活,所以有股衝動想接受任何挑戰,但回神仔細想清楚後,確實應無法勝任。聽她這麼一說,慚愧的我捫心自問,面對瓶頸總想得過且過,從沒想要勇敢起來。 藤籃調哀傷歸哀傷,卻喚起「身體」去感知世界並重新認識自己,一個人就是一把豎琴,或者一把吉他,要跳出屬於自己的聲音。但「靈魂」呢?到底是停留在身體裡面,或是飛到吉普賽少女的橋上呢?我還是不知道,生命本身好不容易理解!然而不久後,老師補充說明,其實歌詞最後透露:「如果有一天,我想要結婚的話,妳將是我的伴侶!」拋出這樣的可能,故事到底會如何發展,只有藤籃知道。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德光大手牽小手 分享英語繪本

德光雙語實驗班的學生到德高國小分享英語繪本故事。(記者施春瑛攝) 德光中學雙語實驗班高一學生與在台南就學的四名外籍大學生,日前在校長楊惠娜的帶隊下前往德高國小,並分享英語繪本故事,在大哥哥大姊姊熱情的帶動下,讓德高學童上了一堂有趣又好玩的英文課。 德光中學推廣英語文教育多年,學生除了有考試的英文能力之外,更具備聽得懂、能實際運用的英語文素養。今年特別安排融入學生使用的Lexile(藍思英文分級閱讀系統),再結合外籍學生一同進入國小分享,讓小學生能透過英語文欣賞不同文化之美和拓展不同層面的生活知識。 接續去年的中文說書,今年則是英語繪本分享,安排了《SHOWDOWN》的故事,故事大綱是不敢被剪毛的綿羊杰克,背著厚重的羊毛度日,在同伴的鼓勵下,終於突破心防,勇敢面對挑戰。為讓小學生更融入故事,德光學生還特別準備了生動的道具,毛茸茸的綿羊頭套、用心設計的學習單,並與外籍學生共同練習,做足準備。 德高國小校長劉裕承對此活動大表讚許,並肯定德光高一學生的英語文能力,感謝輔導主任蔡慧炫熱心協助,推辦各種有益學童活動進行。 德光中學表示,這次活動參與的外籍學生娜亞莎、宋婉馨、戴妮塔及亞克德,他們分別來自亞洲和美洲的四個不同的國家,因喜愛中華文化、美食和人文,紛紛選擇在台南讀書、生活。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資管論文 國內外競賽獎不完

崑大資管所碩二生楊宗諭(左二),在教授指導下榮獲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論文佳作,是獲獎九篇論文中僅一篇來自私立科大論文。(記者汪惠松攝) 崑大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連續4年奪下IEEE國際研討會論文與國內資管學術論文競賽獎項,更取得四次國際IEEE及國內二次最佳論文獎,榮登國際期刊。今年參加第32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亦榮獲佳績,是中南部私立科大唯一獲獎論文。 崑大資管系專注資訊科技實務與商業理論導向的教學,培養具資訊與商管理論基礎,論文品質相當優良,今年在林文暉、王平與林孝忠等3名教授帶領學生分別投入深度學習網路,運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在風力發電預測、人臉辨識、資訊安全的入侵偵測應用等領域,研究發表豐碩。 碩二楊宗諭以《深度學習網路在風力發電預測的研究》一文投稿,在助理教授林文暉指導下,參與第32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從眾多優質論文中突圍,榮獲學生最佳論文獎佳作,獲獎9篇論文中僅1篇來自私立科大論文,楊宗諭的表現可圈可點。 楊宗諭隨後加入演化式學習理論,以《Wind Power Forecasting with Deep Learning Networks: Time-Series Forecasting》投稿於SCI期刊Applied Sciences,十月獲得錄取刊登。 108年畢業的碩士生吳保樺、周明勝,在第24屆國際資訊管理暨實務研討會,以《時間卷積神經網路模式之網路異常偵測》榮獲學生組最佳論文獎佳作,109年以《一個基於行為分析學習模式之網路入侵偵測分類器》,發表於資訊管理學報(TSSCI期刊)。 國際論文競賽部分,吳保樺於2018年以《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to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for Cyber Threats Threats》,參加IEEE ICASI國際研討會議論文競賽榮獲最佳論文獎。 碩士畢業生楊宗憲及碩二生楊宗諭分別以《A Predictive Model for Air Quality Detection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of Allergic Aasthma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2019)》及《A Revised Locust Swar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