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主編精選〉心梗

■蘇家立 背對浮閃著白光的晨曦,微風拂過面龐浚下一道道清淺的溝渠,我在謎霧裡不停奔走,眉頭緊蹙,眼神鷹銳,朝著前方毫無畏葸邁進。不時揮落懸於額頭、不經意便悄悄墜落並壓傷影子的汗珠:霧散之時,影子的輪廓也愈加清晰,而我卻放慢腳步,撫著絞痛難耐的胸口,遠眺水藍無垠的鏡空,長喟不止──我的心底始終扎著一根尖銳的刺,而發燙的臉頰與旭陽互為箭靶,祈求迎來更柔煦的光。 不得不坦承,你是我心中不忍拔棄的憂傷,像艘試探湍流的小紙船,乘載著放眼望去所能攬納的一切芳馥,兀自在渺渺中長航:繁花盛開的春季,一想到你隨水影搖曳的倩姿,便不自主咳出卡在喉頭的緋櫻,並蹈起輕盈的獨舞;在蟬聲唧鳴的夏日,我則遠凝遼闊的蔚海,尋思洶湧的白浪如何替卓然青石鑲上銀邊,一如你唇邊驟落的鹽粒,清澈卻略帶苦澀;而佇立飽滿詩意的深秋中,即使丹楓紛紛飄泊而去,我願為一株堅貞魁梧的檜木,懷擁一圈圈細緻繁複的年輪,讓你纖柔的身子能悠閒地閉上水瞳,酣眠於翡色的樹蔭,露出無瑕猶如白兔的睡顏;當時節輪轉至零落著凜凜霏雪,一片霜瑩的寒冬躍入眼簾,你則是六角形的冰晶,彷彿一朵朵凌空的白梅,捧在掌心,散逸出寂鬱的芬芳後霎時消散,徒留一縷溫熱的殘薰。 而你始終不明瞭我背向的原因:如果光燦的旭陽是把鎖匙,溫婉的弦月則是通往你唯一的門扉。但日昇月落是為常理,儘管我的心總是激昂地怦動,依舊苦尋不著那扇門,難以邁入你熠亮的明眸或艷如紫綾的夢……我只能不斷跋涉奔馳,在霧裡徬徨左右,或硬是拔起一座座泥沼;在佈滿荊棘的山徑留餘足印且穿梭過猛獸出沒的叢林。我的心底,牢牢插著一根朦朧的尖刺,倘若面對璃色的拂曉便會莫名疼痛,不得不暫且轉身喘息,卻又不甘別頭,頻頻回望你所在的彼艘紙船。 再瞥一眼,興許你就會消失。所以我寧願背對著你朝前馳狂,在遞嬗著思念的四季裡,或晝夜分曉的時空中。你是我不願拔起的翠芽,名字哽在喉嚨,唯有輕聲一喚,就能喊出燦爛且柔暖的長日未盡。

Read More

走進阿里山 親近2700歲巨木

在樹下草地上插花享受美食,成為後疫情的流行趨勢,也能撫慰心靈。 想像二千七百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孔子都還沒有出生,卻有一株紅檜已盎然生長。走進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二千七百歲的水山巨木走過滄桑,至今依然屹立不搖,被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列為新八景之一,也是全區最大、最老的一株神木。 後疫情時代,出國玩依舊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國內四處趴趴走,換個心態一樣可紓緩心情。有著高山、小火車、森林、神木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如夢似幻的日出、夕照與雲海,更讓人有置身異國的感覺。 來到阿里山,大家最常做的就是起個大早看日出,或是欣賞有如雲瀑般起伏變化的雲海之美。再不然就是走進神木群,近距離的和千年神木打交道。 但不同於神木群的神木錯落,水山巨木是孤身直聳於山間,從沼平車站附近沿著指標就來到水山巨木步道的入口。說是步道,其實是阿里山通往東埔的森林鐵路支線(林內線),這條廢棄的鐵路支線—水山線過去起點為沼平車站,目前只留下至水山站路段。步道總長度約一點六公里,自鐵路支線起點到水山巨木步行來回時間約一小時時程。 順著鐵軌枕木行走,沿途平坦而且兩側盡是柳杉與檜木,是一條老少咸宜的健行路線。 抵達水山巨木之前,會先看到年齡約一千二百年的紅檜巨木,因為樹心空洞不利製材,才得以保留至今。沿途還會經過水山站木造月台和由舊有橋梁改建而成的仿古木棧橋,想像過去火車從這座桁架棧橋通過,並一路鳴笛,應是別有氣氛 。 走到鐵軌的盡頭再拾階而上,水山巨木就赫然在眼前。站在新建的景觀平台上遠眺巨木,老樹不但依舊挺立,且生機蓬勃,似乎準備再迎接下一個二千七百年。 神木胸圍超過十六公尺、樹高約三十公尺,是森林遊樂區中最大也最老的紅檜,人站在其下相對十分渺小。坐在景觀台上瞻仰神木的雄偉與氣勢,涼風息息,阿里山秘境半日遊,真的是讓人流連忘返。(記者吳孟珉)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單的幸福

■黃美綺 住在鄉下的我,小時候不常有機會吃到麵包,因為鄉下人要幹農活,所以早餐一定要吃飽,因此早上吃米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現在想想覺得媽媽真辛苦,一早起床就要準備飯菜給一家子吃。孩子吃飽上學去,爸媽吃飽幹活去,鄉下的日常都是這樣開始的。 小時候每天上學都會經過柑仔店,家裡到學校共有三間小小的柑仔店,小時候的我們每天都會想要進去買糖果,但是小時候的零用錢不多,所以偶爾買到的糖果含在嘴裡就顯得特別可口。這麼多年了,柑仔店只剩下中間的那一家還開著,偶爾回鄉下,變成孩子們想要去逛柑仔店,孩子說柑仔店的零食有都市沒有的味道,就是要去買柑仔店的糖果,感覺才有回到鄉下。老闆依舊是從小賣零食給我們的店家,小時候我最愛的棒棒糖依然還在賣,而孩子最愛吃的是圓圓的巧克力糖跟QQ的軟糖,這家柑仔店有我小時候的記憶,我的孩子也從小在這裡得到小小的幸福滿足感。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 長大後,簡單是一件幸福的事。   無意間看到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吃著糖果的幸福,咬著麵包的幸福,這麼簡單卻這麼滿足。而人漸漸長大之後,「幸福感」變得不那麼容易可以得到了,取而代之的經常是失落感跟挫折感,原來小時候以為的長大就可以自由自在全是想像而已,原來長大意味著你必須照顧自己、照顧別人,扛起更多的責任跟負擔,生氣了沒辦法大吼大叫就希望有人幫你解決問題、跌倒了沒辦法就賴著不走、受傷了沒辦法就躲起來自己舔傷口,你要面對的已經不是自己一個人的生活。 長大後,可以把生活過的簡單,真是難得的幸福。

Read More

草地花藝野餐 享受綠森活

就近找塊草皮 共享美食擺弄花草 幸福毋須遠求 圖與文/記者陳俊文 在樹下草地上插花享受美食,成為後疫情的流行趨勢,也能撫慰心靈。 疫情鎖國、心靈跟著閉關兩年,很多人都悶壞了,出國變成夢想,又是如此遙遙無期,遠求不如近覓,在台南市也可找一塊草皮,舖上桌巾,擺上好吃的美食和花花草草,由花藝老師帶領大家進行一場和「草地野餐」與「花藝美學」的邂逅,再搭配書本和咖啡,享受很「儀式感」的有機「綠森活」。 創造美好生活 唯美浪漫的草地花藝野餐由OTTO花藝老師張瑛蘭和精品餐具店CASEMIE合辦,張瑛蘭表示,水至清也會有魚,生活愈簡單愈清澈,也愈能讓幸福停留。她鼓勵都會女性勇於追求夢想,創造美好生活模樣。要為居家生活注入不同的靈感創意,打造想像中的家其實很簡單,只要多一點用心就能帶來多一些驚喜,也可把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氛圍渲染在生活之中,這是舉辦草地花藝活動的初心。 ↑一群女孩子在草地上拈花惹草,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享受。 草地花藝野餐之前曾在億載金城旁公園辦過兩次,十一月首度移師至安平「白鷺灣」豪宅後方的草地舉行,這裡是很多民眾晨昏假日運動休閒的私房秘境。參加活動的生活美學粉絲表示,若不是老師帶,還不知台南市有這麼美的地方。 鼓勵女性勇於自我創造獨立休閒、寫下生活故事的張瑛蘭表示,找時間帶著咖啡書本和音樂在公園的樹下感受植物的生命力與樹下的風動,每每總能發現到四季不同的光景之美,如此隨手可得的美麗,總讓人驚喜萬分。也可約三兩好友在樹下野餐,同享這美好時光,並留下許多美麗畫面,因此,她開始試著把花藝課程結合野餐帶到戶外,花藝課不再只是花藝課,而是學員們一起共度美麗的歡樂時光。 黃昏夕陽,是未來計畫中的沙灘花藝美食主題。 奔放內心浪漫 所以整個活動的主軸就是大樹、綠草、花藝、美食,若還能有點微風以及和煦的陽光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活動之前都要認真去勘景,從不同角度和時段去尋找適合一票女性共享有機綠森活的都會秘境。 參加活動的學員YUKI表示,一開始聽到草地花藝野餐,吸引人的就是竟然可以在室外草地上插花,感覺非常酷。看到場景更讓人驚豔:原來在台南就可以有在地的幸福感。 草地花藝儀式感十足。 每場活動的場布是最為重要的,張瑛蘭都要在活動前數小時去選好的地點裝設好音樂,布置餐布、桌子、蠟燭、花、書,還要在樹上吊起蠟燭掛燈,每一個點都要很到位,很多女孩子心裡住著很多浪漫,卻長期壓抑躲藏,藉著參加活動讓內心的浪漫奔放。 除花藝之外,美食也是草地約會的主角。 另一名學員TINA表示,從那一張白色的布一鋪上草地,整地乾掉的楓葉飄起來的那種味道,到現在都難以忘懷。更意外的是,文一PO上FB,便有三百多個人按讚,讓人有點驚訝,原來大家都很喜歡美麗的畫面,所以建議張瑛蘭繼續找地方野餐「讓美麗一直延續下去」。 張瑛蘭指出,人必須要生活到一個階段你才有辦法去體驗生活,否則就是只能為了生活而生活「有形無體的稻草人」。一群女人坐在草地上「弄東弄西」是一種美學、一種享受。 黃昏夕陽,是未來計畫中的沙灘花藝美食主題。 有人去了,心中有花,手上沒花,花藝交給老師傷神,自顧就在樹下穿梭拍照,用自己的儀式感去享受這早冬蕭瑟的美麗,這也是另類的生活美學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咖啡˙色˙物語〉一花一壺一個人

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如果不是因為失智或癡傻,連在自己居停的城市都會迷路,朋友難免見笑。 抗疫期間,自主封城的時程一次比一次加長,除了進出都需格外小心,何況,平日本就喜歡也習慣窩在家,朋友又不多,既然沒出門拜訪,自家寒舍當然也無車馬喧。有一次甚至聽到僅隔著花牆的隔壁鄰居跟她來訪的友人說,「你說隔壁啊?經常黑燈瞎火的,也搞不清楚他們是在家或外出甚至是不是出國了?」 佛龕裡畫著觀世音菩薩和眾神的中堂,除了觀世音菩薩一襲白衣外,紅通通的兩側:「紫竹林中觀世音,白蓮座上彌陀佛」,和眾神穿得花紅柳綠,加上朱紅的供燈總是亮著紅彤彤的光,整個佛龕是光看著都覺喜氣的一個安心。朝晨日光進不來,得要等到日偏西,客廳才會映著黃菊色的天光,因為這樣,一整日,客廳都籠罩在曖昧的明暗哩,這些明明暗暗都濛上佛龕泛出的光,就愛的這個光度,所以極少開燈,難怪鄰人說是黑燈瞎火;在這樣光度的空間,似乎要讓音聲悄悄,靜悄悄得猶如雪國冬日的日常,無聲的羽雪是唯一的聲響,電視機的聲音自然不宜過大,彼此的交談自然呢呢噥噥,偶爾拌個嘴,到像屋頂上的積雪耐不住寂靜的重量而滑落一般。 習慣在午時洗過餐碗後,坐在後院樹葡萄的葉影裡。不必移步小院,那葉影自然會走進廚房餐室的一面白壁上。在餐桌上磨豆子,也不是頂好的豆子,是一支適合自己脾胃習性的豆子,水打多了就一大匙一小匙的豆,打少了,小匙就夠了,軋軋軋的磨了,被禁錮在有形豆體的香氣,這時獲得靈魂的自由,像一抹似有似無的靈感,如不及時把握便如昨夜春夢,霎時消失無蹤。因此快快舉起手沖壺,順時鐘也好逆時鐘也罷的澆淋,看那細如一線的開水緩緩沒入粉末,好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靜靜的泌如泥地,滋養了夏秋冬。原本要讓自己疏懶散漫的個性加一點理性的科學,想買一把有溫度計的手沖壺,雖然一把索價千多塊台幣,可也算是合理的便宜,但居家度日凡常得很,這一把日式風格的便宜小壺便得了。 葉影更濃時,便可以隱約聞到因為大地回溫催開並成熟了的花香,有時是前庭的玉蘭花,有時是公寓那邊飄過來的七里香和夜來香。混著濃醇咖啡香,今天怎又多了一股清甜香氣呢?原來是老妻在餐桌上擺了一朵白花,不知芳名,說是早上去菜市場回來時在前街路旁,她看著她可憐想到一句朝花夕拾,便給撿了回來。 《徒然草》那麼細的字在天光退去的這個時候,已然難辨橫豎,在闔上書頁時好像漫出黑色煙霧似的暗影,吉田兼好說酒雖可厭,也有難捨之時,譬如月夜、雪朝和花下,若能悠然舉杯也足添情趣。而我,一花一壺一個人啜著一小杯咖啡,不也把極其凡常的日子過得興興頭頭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意義

詩/攝影 鍾敏蓉 1 時間 川上,他矗立著 不捨晝夜。而逝去的 只是時間   2 禮物 給落日一個天涯的地址 層層打開,是瘦馬一匹,迷了路 秋風的嘆息聲 斷了腸的,黃昏   3 渡口 船兒它根本纜不住,你 一次次遠去的衣袂 我本以為,是我

Read More

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 競爭激烈

台南市政府舉辦「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獲獎團隊出爐。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歸仁報導 台南市政府舉辦「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計有五十組團隊報名,激烈競爭後,創新提案組由「咕小嚕」奪冠,技術實作組第一名是「實驗室煙霧迷漫,那麼我該怎麼辦」。獲獎團隊在未來可將創意落實在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是針對5G物聯網、AI深度學習、綠能養殖等多項主題,進行創意提案與技術實作,此次有五十組團隊報名參賽,經過激烈競爭後,創新提案組分別由第一名「咕小嚕」、第二名「海洋福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名「高苑科技大學∕五洋隊」拿下;技術實作組則是第一名「實驗室煙霧迷漫,那麼我該怎麼辦」、第二名「銀髮好行,家屬放心」、第三名「臺灣神手」獲獎。 其中創新提案組「咕小嚕」設計婦嬰AI照護產品提案,主要為無縫銜接產前養胎及產後嬰兒照護,通過偵測腸鳴音並用演算法預估嬰兒需求,以燈光和APP作為媒介讓父母減少焦慮擔心;技術實作組「實驗室煙霧迷漫,那麼我該怎麼辦」提出LoRaWAN感應器無線網路與邊緣運算結合雲端伺服器,使用者可透過用戶端APP與動態導引系統,得知災害狀況與回報受困位置和狀態,以實現即時動態逃生導引、雲端災防監控室內定位與影像辨識救災逃生系統。 經發局長陳凱凌表示,此次挑戰賽參賽隊伍有來自嘉義、台南、高雄等地多所大專院校跨系所學生所組成,及多間民間科技公司組隊報名參加,針對未來世界的智慧綠能應用提出提案想像與提出各種創新實作應用服務方案,希望透過系列工作坊、綠能培訓課程、創意應用競賽等培育優質人才、吸引優質企業進駐,達成淨零碳排,永續教育目標,以加速達成智慧綠能轉型。

Read More

美重症醫學會精華年會 首在台舉辦

美國重症醫學會2021精華年會首次由台灣聯合舉辦,全球重症專家匯聚台北交流,提升重症醫療照護的品質。(大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美國重症醫學會2021精華年會首次由台灣聯合舉辦,全球重症專家匯聚台北交流,提升重症醫療照護的品質,台灣也以因應疫情考驗,規劃37個專題與國際分享急重症醫療心得,期招攬廠商來台灣進行臨床試驗,帶動生醫產業發展,創造產學研三贏。 美國重症醫學會2021精華年會(Best of SCCM 2021 Taipei)12月18-19日於台北舉行,由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高雄榮總及台大醫院聯合舉辦。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美國重症醫學會精華重症年會為美國重症醫學會(會員約16,000人,超過100個國家)自2018年開始於全球舉辦的國際會議,主要目的為促進國際重症醫學的國際學術和研究交流,提升重症醫療照護的品質。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為美國重症醫學會會員,已有多年學術合作經驗。 重症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黃偉春表示,自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全球確診人數不斷攀升,而2021年台灣本土病例激增,疫情相對嚴峻,對台灣急重症醫療人員是非常大的考驗,因此,本次會議總共規劃37個專題,針對COVID-19更有多項探討,以及數據科學在重症加護的應用、敗血症存活、急性腎損傷(AKI)、體外膜氧合(ECMO)、神經重症(neurocritical care)等議題。 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黃家樂表示,今年會議著重新冠疫情年代智慧急重症監護經驗分享,邀請國外急重症醫學菁英講師37位和國內35位專家,並有3場大師課程及工作坊,因應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實體與視訊會議並行,總計46個國家,超過3,000人參與,交流醫學新知。期藉由多國學術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創造與多國多中心研究合作契機。  

Read More

混打不限廠牌 ACIP:第3劑間隔維持5個月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新冠疫情持續,針對追加第3劑的間隔時間,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19日開會討論後決議,間隔維持5個月,但開放全廠牌混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快週一對外說明。 針對追加第3劑的間隔時間,指揮中心已開放18歲以上接種2劑COVID-19疫苗且滿5個月的民眾,可追加接種第3劑的半劑量莫德納疫苗。 不過,因爆發防疫旅館群聚,且屆秋冬時節,許多專家紛紛建議儘快追加第3劑,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曾對外說明,傾向縮短第3劑接種間隔,但仍要由專家小組討論決定。 對此,ACIP專家會議也在19日下午舉行,與會委員之一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據國外報告,接種2劑AZ疫苗保護力較差,國內接種2劑AZ疫苗的較高染疫風險對象,確實急著需要施打3劑。 不過,英國加強劑間隔縮短至3個月,主因是英國幾乎都是施打2劑AZ疫苗,全體的保護力較差,再加上英國境內疫情嚴峻,急需開放更多人施打加強劑。 反觀台灣,急須接種加強劑的對象早已間隔滿5個月,現在符合開放施打第3劑疫苗資格,所以ACIP討論後認為,暫無縮短時程必要性。 至於第3劑疫苗的品牌,黃玉成說,原則上接種2劑AZ疫苗者,加強劑建議以mRNA疫苗或蛋白次單位疫苗為主,但想要施打AZ疫苗作為加強劑也可以。 此外,ACIP會議專家也認為,考量國內疫苗貨量充沛,建議可開放第1、2劑全廠牌混打,但需要與醫師討論。 對ACIP的建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接種新制彙整中,仍待呈核,最快週一對外說明。

Read More

酒糟性肌膚紅熱痛 蠕形蟎作怪誤為痘痘

楊省三醫師明酒糟性皮膚炎與蠕形蟎蟲增生症。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50歲的黃女士近日臉變得又紅又熱,有時會有刺痛感,還長了一顆顆紅點,被說是長痘痘,但是擦藥都好不了;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皮膚科楊省三醫師經病史詢問與皮膚病灶檢查,診斷為酒糟性皮膚炎,並透過鏡檢發現患者臉上有許多蠕形蟎蟲。 由於病人同時有酒糟與蠕形蟎蟲增生症,除給予適當皮膚保養衛教外,使用抗蟎蟲藥膏,1個月後即有明顯改善,持續治療兩個月後病灶完全消除,患者對成效相當滿意。 楊省三醫師指出,酒糟性皮膚炎又稱作玫瑰斑,是一慢性皮膚發炎,患者以女性居多,好發在35至45歲的女性。其病灶主要位於額頭、臉部中央區域、下巴及鼻子下半部位,與被誤為青春痘的不同之處是不會出現有粉刺。 據目前研究,酒糟性皮膚炎與某些刺激因子、免疫機轉、神經血管調控機制有關,其他如:紫外線、冷熱溫度變化、情緒壓力、刺激性與辛辣食物、酒精飲品、劇烈運動、不合適的保養品,蠕形蟎蟲增生,都會加重其嚴重程度。其中,蠕形蟎蟲增生症會與酒糟同時出現。 楊省三醫師指出,治療酒糟性皮膚炎,首要去除造成酒糟惡化的因子,如避免喝熱的飲料、減少攝取辛辣的食物及含酒精成分的飲品、做好防曬措施,以及避免處於極熱的環境、使用刺激性洗面皂、過度去角質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