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參展學員合影。
陳銘鏡簡介
現任:
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
中華咸集書法學會指導老師
中國標準草書學會、中華民國書學會、中台灣書法家協會、上海標準草書社、于右任國際書法研究會等顧問
江蘇紫金標準草書研究院名譽院長
明堂書藝中心書法藝術創作暨書法教學
歷任:
祥盦書會會長,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第九屆理事長
獲獎:
1984年中央警察大學學生書法比賽獲大、小楷雙項各第一名
1999年全國書法比賽標準草書第一名
2017年桃園市成人社會教育師鐸獎
2018第二十五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書藝獎得主
一脈清流在浩蕩長波遠
中國書法學會現任理事長陳銘鏡曾任職於警界,其氣質與職業給人的感覺有極大的反差感。當他拿起筆桿書寫揮毫時,很難跟一位警察做連結,有人說鐵漢與儒生是不相容的,但是展現在書法藝術剛柔並濟的運用就是最好的表達。
陳銘鏡性情溫文儒雅,生長於嘉義的鄉下農村,從基層做起,27歲擔任派出所所長就有很大的體悟,每當治安事件執勤後的緊繃高亢情緒,必須尋得紓壓緩衝的管道,書法就成為他生命中可以沉澱、反省、寄情的依靠。純粹以一種求知與生活修鍊做為訴求,他說:「書法的運動過程,會讓自己高亢的情緒和血壓穩定趨緩,長久以來,書法對職場上的情緒管理有很大的助益,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良伴和醫方。」
書法的啟蒙與師承
曾在救國團短期班研習書法,由劉武清先生引導啟蒙楷、隸體,進入警察大學,參加書法社,得書法家兼音樂家李貞吉教授指點,探入書藝浩瀚的世界,從方圓技法的琢磨、歷代碑帖的鑽研,與書法結下終身不離之緣。後又因警界學長吳俊鴻老師的引介,於民國79年入李普同教授心太平室門下,一直到87年李普同老師仙逝止,這近10年的功力指引了他書藝的發展方向,以右老書風為研習的最高指標,以發揚標準草書為職志,這兩大目標也是李普同老師所指導的門生及其創立的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的宗旨。
民國95年他以警界首位跨領域臺藝大造型藝術研究所書畫組攻讀,經過林隆達、李蕭錕、林進忠、薛平南、羅振賢等學院教授指導正式洗滌涵融,對線條、造型、墨色表現形式等技法融入書法,有了突破性的新體悟和嘗試。頗獲各界嘉評!
墨法應用之見解
他說:墨法應用一大重點是「沾墨方法」。一枝筆頭乾淨之毛筆,在蘸墨書寫之前宜先以清水潤濕筆毫,去水份之後將毛筆在硯台或墨池上蘸墨,使墨水完全含入筆毫。因所欲書寫之書體決定筆腹內部溶入多少墨量,如果毛筆漲墨過多,則持筆以同一方向在硯台上順勢將漲墨部分刮除,並將筆毫酌作整理,使其達到鋒尖毛順之情況,如此寫來就能順手。切忌將筆桿和筆毫在硯台上打轉或以刷油漆之方式,將筆毫在硯底來回的刷,此種沾墨方式非但無助於汲取墨水,反而使得筆毫糾捲纏繞,書寫起來線條不暢,線尾也形將分叉,影響創作品質。又寫字時,如果沾墨過量,漲墨過多,一則起筆處會暈成一團,再則寫出來之線條無骨無力,所謂「墨豬」是也。如果沾墨太少,則運筆乾澀難進,線質枯老,使用枯老墨法須懂得「潤燥」操作要領,否則恐會影響書寫之情緒。
書法藝術,素重「用墨技巧」。有經驗之書家均認為,用筆難,用墨技巧更難,難在濃淡潤燥、深淺層次之變化。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包世臣《藝舟雙楫》說:「書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書之妙者,不光在於筆法,墨法之發揮也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欣賞書法作品不可不用心體會墨之表現效果。「濃淡」,屬書法用墨之一種表現手法。「濃」指濃墨,即墨水中墨的濃度大,墨色黑亮。「淡」指淡墨,即墨水含量水多於墨,墨色淺淡。使用濃墨,厚重光潔,豐腴而有力度為其長處,可表現作品中之渾雄氣勢。使用淡墨,潤妍溫雅為其長處,可表現作品中之幽雅意境。墨太濃,筆鋒拖不動,節奏就無法順暢;墨太淡,水分太多,必然會產生暈漲,使書面模糊。準此,用墨之原則,應該是濃不癡鈍,淡不浮薄。蘇惇元《論書淺語》說:「用墨不可太濃,太濃則凝滯。淡墨固可取妍,太淡則不古厚,須濃淡適中為佳。」
「潤燥」,同樣與濃淡是書法用墨的一種表現手法。「潤」即墨色濕潤,「燥」即墨色乾枯。墨色濕潤常近於漲墨,墨色乾枯常顯現飛白。前人用墨有「以潤取妍,以燥取險」之說法,即潤燥所顯現之藝術效果,一為秀麗,一為險勁。一般來說,表現潤燥取決於筆中之含墨量與運筆速度。含墨量少則燥,多則潤;運筆快則燥,慢則潤。具體一點的說,如寫楷書、隸書和篆書,墨宜少沾,筆腹蓄墨勻當,運筆速度也要慢,如此寫來潤而不燥,黝黑生亮;寫行、草書須筆酣墨飽,筆才能運轉流暢,氣力貫注,運筆速度相對較快,才能先潤後燥,潤燥相參。而最高境界應是潤而不濕,燥而不枯。蔡驥《續書法論》說:「用墨,潤則有肉,燥則有骨。肉不可痴,骨宜少露。筆得中鋒,則肉在外而骨在內。」
水墨畫有潑墨、激墨、濃墨、積墨、破墨、焦墨等種種不同用墨技巧,而談到用墨技巧,就要談到用水,清‧張式《畫譚》說:「墨法在用水,以墨為形,以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黃賓虹《畫語錄》也說:「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筆力,筆力有虧,墨無光采。故畫家掌筆,運用水墨媒材,把平常的訓練素養和精神氣力運行於紙面構圖中,產生了很多令人讚嘆之效果。
書畫同源,寫書法者如有作畫根柢和基本素養,自然會以濃淡燥濕的表面用墨技巧來寫出書法線條之形態,也會以畫面的構圖要領來經營整幅作品之章法,由傳統「骨法用筆」發展為充分顯現水墨明度變化的「有筆有墨」之傳統,在「筆中用墨」和「墨中用筆」裡,字裡行間隱含著畫境與墨氣,書法作品機趣橫生,更耐人尋味。
嶄露頭角與志向
陳銘鏡本性敦厚,敬業樂群,曾當選模範警察,在公職生涯中,努力在公務繁忙之際,經常擠出時間揮毫,為能更悠游書海推廣文化藝術,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情況下,正值壯年時毅然離開熱愛的警界公職,全力執著於書法創作,擅長中國文字演變的邏輯說解對歷代文字演變過程的相關人、事、物的故事評賞,於書法教學均能娓娓道來,述之有情有理。他對各種字體均有實務上豐富研究和操作,其作品總讓人感覺活靈活現,多彩多姿的新視野,變化多端,套用在書法教學上,更有取之不絕的源頭活水。
他於書藝精進和活動投入等方面都能表現傑出,主要得獎紀錄,包括民國72年曾獲大學校內書法比賽大、小楷雙料冠軍及桃園地區四所大學聯合書法比賽特優,86年大三元全國書法比賽特等獎,88年全國書法比賽標準草書第一名,106年社區大學成人教育師鐸獎,107年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書藝獎得主。
在業餘的社團服務資歷相當完整,從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的秘書、主任秘書、副秘書長、理事、常務理事,至民國89年起獲聘擔職秘書長達6年。並擔任兩屆副理事長、祥盦書會會長,之後當選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第9屆理事長,任內將學會展覽、研習活動從北部推廣至中部、東部、南部甚至外島,並經常獲邀至大陸各重要城市和日本宣揚標準草書的理念和推廣,成果斐然。
其社會教育、國際交流每每有令人驚喜的成果。不但如此,個人的成長更令人刮目相看,十年以來已舉辦過6次個展,每一次的成果展現都有新的想法、新的創猷,然而不變的是那種緩而澀、慢而精的筆觸,渾樸卻靈動,令人永遠有新奇感動的風貌。
秉承中道傳揚國粹
陳銘鏡得服眾望,於本110年3月14日銜命接任中國書法學會第20屆理事長,接任之初環顧會內成員,前輩如林,人才濟濟。中國書法學會承續歷史洪流,傳承至今已走過59個寒暑。書會成立之初,會務由7人集體領導轉型為理、監事會制度運作,程滄波、王愷和、陳其銓、連勝彥、釋廣元、謝季芸、沈榮槐、葉國華相繼接踵,承先啟後,薪火相傳。各領導團隊屢創新局,也參與及舉辦無數兩岸大型書藝交流活動,成果豐碩。同時,亦積極登上國際舞臺,深耕國際交流,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區,頗獲肯定與尊崇,成為唯一代表臺灣的書法團體,位居龍頭,是「國際書法家聯合總會」的重要成員。衷心感謝前人辛勤耕耘努力付出,感謝當代書家及會友積極參與和支持。
陳銘鏡(左)榮獲第25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未來,在書會成立任務範疇之下,將強化各市縣服務處功能,就近服務會員,積極將書風連結文風;深耕書法教育,持續開辦書法講(研)習班,造就後起之秀,帶動臺灣書法蓬勃發展;策辦書法比賽,發覺青年人才,招募青年入會,為書會注入新血準備;加強各項交流活動,讓全民一同欣賞書法之美,傳揚其對民族之熱愛,擁抱藝術生活的喜悅,共創美麗璀璨的文化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