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通過《2022美國競爭法》,包裹法案包括多項友台國會意見。圖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路透,資料照)
美國眾議院四日以兩百二十二票同意、兩百一十票反對的些微差距,通過總金額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的《二0二二美國競爭法》草案,主要目的在製造、創新及研發等多個領域強化美國競爭力,包括維持半導體產業穩定供應、確保關鍵零件能在美國生產。由於參議院去年六月亦曾通過類似的《美國創新及競爭法》草案,兩版本有些許差異,因此兩院必須協商尋求共識並重新表決,通過後才能送白宮由拜登總統簽署生效。
顧名思義,美國競爭法的立法意涵是提升其國際競爭力,進而確保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更重要的是,該草案雖未言明主要競爭對手,大家也都知道其實是劍指中國大陸的向外擴張,而兩強權的競合勢將對國際政治、印太地區帶來巨大影響,台灣當然也無法擺脫。
眾院包裹法案針對美台關係提出多項意見,像是強化台美官員交流互動的《台灣學人法案》、支持台灣國際參與、擴大台美經貿關係及強化台灣對外嚇阻的《台灣和平及穩定法案》、進一步強化《台北法》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以及檢討將我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台灣外交檢討法案》等。其中,更動行之有年的我駐美代表處名稱將是台美、美陸、甚至是台美陸關係的轉捩點,因此備受各方關注。
不可否認,無論能否成功更名,台灣最近在外交戰場得以有所斬獲,皆因美國及民主國家的力挺。無論是外交部、執政的民進黨或在野黨,紛紛表達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欣慰與感謝。然而,國民黨也特別提醒,「我國駐美代表處更名,不僅涉及台美關係的發展,也涉及美中台關係的未來,如何確保中華民國最大利益,確保台海和平穩定,蔡政府應審慎因應」。
由於拜登民意支持度下滑,今年又面臨十一月的期中選舉,現階段更不可能輕易向中共示弱。由於美國亞太助卿康達去年底曾說持續評估更名案,在中共不可能讓步的情況下,倘若部份美國國會議員刻意以我國駐館更名為選舉籌碼,逼迫拜登政府拉高對抗中共聲勢,台海紛擾恐難善了,屆時一面倒向美國、缺乏兩岸互信的蔡政府恐將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甚至極可能把兩岸關係推向衝突邊緣,這種結果絕非國人所樂見。
立陶宛目前處境當為台灣最好借鏡!立國為深化與我國高科技業合作,雙方經協商後決定互設代表處。初始,立國以為只是單純的經貿往來,卻因為我國駐立國代表處名稱而觸怒北京,中共不僅召回其駐立國大使,還降低雙邊關係到代辦層級,只因為中共不能接受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立陶宛外長雖堅持原意,但仍無法阻擋國內的質疑聲浪,至今外交僵局依然持續。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貿依存度遠勝於立陶宛,遑論兩國的外交競爭?同理,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居高不下,怎可只為了追求正名而傷害國家長遠利益?更不用說,執政黨怎可因意識型態而將台灣推向衝突邊緣!
以國家安全而論,台灣當然需要美國的軍事力量及民主國家的支持,方能嚇阻中共對台蠢動。只不過,包括美國在內,許多民主國家的支持仍有其限度,蔡政府無須內宣誇大。駐美代表處更名若沒有實質益處,倒不如將焦點放在提升台美經貿等實質領域合作,並且與美國攜手降低台海風險,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