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使用「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進行踏步訓練。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78歲王姓老婦人因車禍導致骨盆骨折,由於患有嚴重骨質疏鬆,傳統復健方式常讓她痛到哀叫連連,經醫療團隊建議採用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輔助,幫患者穩定下半身和訓練肌力以及站立,一個月後復原情況漸入佳境,可望大幅縮短復健期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簡郁佩表示,患者去年11月因為車禍導致腦傷以及骨盆骨折,雖不用開刀,但得臥床讓骨盆骨裂處自行恢復,只是躺床3個月之後,因缺乏活動,導致下肢力量不足,後續雖安排婦人採用傳統站立訓練,但患者還是會因骨盆疼痛難耐,每次訓練都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建議採用最新引進的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扮演小幫手。
簡郁佩指出,「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有別於傳統復健輔具,不會有吊在胯下的不適感,能透過外骨骼機械結構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代替治療師的雙手,帶動患者的雙腳進行踏步訓練,加上下肢有配備安全綁帶,包覆性、支撐性高,讓患者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減少復健時的疼痛感。
復健部部長周立偉強調,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能支持與帶動下肢的3個關節,模擬正常時的行走步態,隨著患者的狀態調整行走速度、步伐,導正患者正確的走路姿勢,同時還能即時監測患者血壓、心跳和血氧濃度,確保患者在使用時安全無虞。
醫療團隊在阿嬤住院期間每週安排5次,每次長達半小時的復健訓練,1個月後患者的肌力狀態明顯進步,不會因為疼痛而抗拒練習站立,也能縮短銜接實際站立行走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