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致憂鬱、焦慮 家扶盼學習好好說愛 正向語言鼓勵孩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年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情形增加,家扶基金會28日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情境中多數都與言語暴力相關,爸媽若常以「笨得像豬」、「早知道就不要生下你」等責罵兒童,恐致兒少憂鬱、焦慮。
家扶基金會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兒少保社工實務: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情形」調查報告。
家扶社會工作處主任蔡雯瑾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兒童可能遭受身體、不當教養、精神等不當對待,其中精神不當對待人數持續增長中,所謂精神不當對待包含威嚇恐嚇兒童、拒絕孩童情感回應、辱罵責罵傷害兒童情感、單獨禁閉隔離或羞辱性人格拘押等。
蔡雯瑾說,精神不當對待是隱形傷害,容易被忽略,透過社工實務調查也發現,十大兒少精神遭不當對待情境中首位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執、使用言語暴力」,其次為「父母期待孩子聽話,不允許有任何反抗」、「親子衝突,父母情緒勒索孩子,認為所有的錯都是孩子的問題」、「長期以言語辱罵孩子」等。
經進一步調查,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的常見暴力語句,包含「怎麼會笨得像豬一樣」、「你再哭我叫警察來抓走」、「走開!我沒有你這壞小孩」、「早知道就不要生下你」、「我養一隻狗都比你聽話」等。
蔡雯瑾也分享過去家扶曾服務的個案,有一名長期憂鬱症單親媽媽,經常因為生活瑣事對孩子大吼大叫、以死相逼,甚至指責孩子「你跟你爸一樣沒出息」等,這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無形中的傷害。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指出,言語暴力是精神不當對待最常見的形式,孩童在發展過程中相當脆弱,人格發展還不是那麼穩定,過程中抵抗力不好,當兒少面對這樣精神不當對待這樣的病毒,可能導致兒少有委屈、憤怒、焦慮甚至憂鬱情緒。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林秀鳳表示,有時候大人不經意的一句話雖然「說者無心」,但可能成為兒童受虐的關鍵語句,長期下來,兒童可能有自我否定、自卑、自我逃避等情況。因此,呼籲大眾都應該學習好好說愛,家長能以用正向語言鼓勵孩子,或透過親職教育學習更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