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我的現代《金鎖記》

■蔡哲明 《金鎖記》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與其他的小說篇章相比無疑是頂峰之作,無論是從思想或技巧上,都刻劃出身為凡胎肉體的天生無奈。 張愛玲在《金鎖記》中刻畫的女人「七巧」,自小就是麻油店出身的下層階級,可是她的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七巧出身平民,憑藉勇敢剛強面對勾心鬥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著一個廢人,這個矛盾注定一個悲劇故事,不禁令人聯想身在都市叢林的你我是否也有這般矛盾。 我出生的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的開幕儀式演奏了科普蘭《凡人信號曲》,似乎也注定了我追逐平凡,我不打算要寫一篇勵志突圍的人生道理,反而是要鼓吹一種偏安知足的生活哲理,畢竟身為絕大多數平凡人的一員,又有什麼資格告訴你要怎麼過活。為了逃離宛如現代《金鎖記》的桎梏,只能嚮往一種平和的生活態度,我可以不追逐學歷的頂峰,但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系;我可以來取捨工作的類型,但我絕不接受淪為生產線上的附屬品。我看著1990年後出生的世代,有的走向七巧般的「外在人生」,隨波逐流信仰佛系人生,因為努力帶來的痛苦逐漸壓倒回報帶來的快樂。有的卻走向七巧般的「內在人生」,憑藉性格想要改變生活,最終發現降低欲望才能得到生活最原始的純粹。 我們都是現代《金鎖記》的一員,身在都市叢林總是錯綜複雜,唯有找回內心的純粹,才是掙脫命運枷鎖的良藥。

Read More

〈中華副刊〉阡陌斑斕

■高逢祐 心如剛竄出枝頭的嫩葉   目光如刃, 陣陣寒光閃爍, 奪去堅韌的理由, 它只想 在殘破的陰影裡 沉浮   佇立在斑駁的罅隙上 試圖生存。 綠是眾人對葉的追求   黑影已褪去 紅色脈絡伸展 藍色的莖蔓延 突兀 是長成高聳的養分   如今 檢視葉子時 我們不再偽裝 不再偽裝成色盲。

Read More

〈中華副刊〉高齡老媽難伺候

■琹涵 人有百百種,高齡長者也是,有的容易相處,有的極難伺候。 我越來越覺得,有些人的心思真是太複雜了。 或許,是因為我太簡單,雖然努力思考,可是,對很多事情還是無法了解。我常看到年老的父親或母親,由單身的兒女照顧,兒女可能未婚而單身,也可能失婚而單身。其中,以女性居多。我想,能有親人就近照顧,真是太幸運了。幾人能夠有這樣的福氣? 可是,幾年以後,便聽說,長輩多有抱怨,從來沒有一句好話,甚至不曾和顏悅色。怎麼會這樣呢?想來,照顧者也辛苦,卻如此吃力而不討好,心中能不覺得委屈嗎? 是因為相處中出現了磨擦?是因為長輩以為,如果對她太好,就怕恃寵而驕,很難駕馭?於是,寧可挑剔、嫌棄,不給好臉色看,為的是便於掌控?如果,在遠方的,才算是孝順的兒女,久久出現一次,送個小禮物,便四處向左鄰右舍稱揚展示。那麼,在身旁實際照料的人,時時辛勞,少有休息,真是情何以堪? 這些都有過人生歷練的長輩,何以不能知福惜福呢?   陸游有過〈楚城〉一詩,是這麼寫的: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更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是灘聲似舊時 意思是:江邊這座荒涼的古城,傳來了猿鳥悲鳴的聲音,隔著長江的那頭,就是楚臣屈原的祠堂。想這一千五百年間曾經歷了多少人事滄桑,如今只留下湍急的流水聲,仍如以往滔滔不絕。   時光總會流逝,終將人事全非,縱有遺跡,也不過讓後人憑弔,不變的,或許只是自然潮聲了。走向老邁,已經是人生的最末一程了,不是更應該留下慈顏,讓兒孫永遠懷念嗎? 也有人說:「那是因為在身邊的,難免會意見相左,有事情觸怒,令長輩不高興,卻被記住了,完全遺忘了平日的伺奉勞累。」 這有多麼的不公平,可是,又能向誰去討公道呢?   他的老媽高齡九十四,如此高壽,多麼難得,值得浮一大白。 可是,老媽越來越難伺候了。 單吃飯,就問題多多。 先是抱怨照顧他的外傭不會做菜,不合她的胃口。好吧,那麼,由已經結婚的兒子在住處先做好了,再送過來。一會兒說太硬,咬不動,一會兒又說太軟,不好吃。不滿意的食物,一一挑出來,丟在地上。唉,老媽知道她有個孝順的兒子,言聽計從,已經夠幸運了嗎?   我的好朋友老媽九十六歲了,心情沒個準,隨她高興。晴時多雲偶陣雨,變幻莫測,可害苦了身邊照顧她的人,時時膽戰心驚,看著老媽的臉色過日子。 一有熟人前來探望,老媽便雙眼淚漣漣,一副心中委屈無處可訴似的。被虐待了嗎?受盡苦毒沒給飯吃嗎?……天啊,從來不是事實。可是,能跟誰說呢? 看來,高齡問題多,說不定,真正的問題是在心理。 或許該建議:改天,找個高明的專業人士專程請教去。 當然,在這世間也有不少好父母好兒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讓人欣羨的絕佳例子。卻也不免偶然聽聞,有些時有齟齬,但見父母和兒女彼此的爭執多了,情分不免隨之薄了,多麼令人感到寒涼和灰心。 此生,希望還是要多結好緣,一家和樂,能惜情惜緣,多麼的幸福。

Read More

〈中華副刊〉野草

■向明 無論把我看成什麼 不管是胎生或卵生。 總是更行更遠的到處生存 一直願為一莖春草 一路伴隨君行   無論把我看成多麼渺小 小成一粒須眉芥子 甚至不足道的微塵。 就是野生得無從歸類 但那小也是我的小呵!   自始即知不夠高大魁武 非一塊可充作府衙標兵的料 更不可能選拔作為棟樑之材 那些身外的虛榮呵! 從來就不曾奢想成真

Read More

疫直燒 南鯤鯓代天府香客少7成

受到疫情影響,南鯤鯓代天府李、范府千歲聖誕進香人數銳減七成。(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目前正是南鯤鯓代天府李、范府千歲聖誕進香期,但受到本土疫情嚴峻,國定民俗活動仍不敵疫情,進香人數較往年銳減七成,香客會館餐廳也一整年都未開張,攤販區生意更是冷清。 有台灣王爺總廟之稱的南鯤鯓代天府,農曆四月二十六、二十七日是「大王」李府千歲、「五王」范府千歲神誕日,從農曆三月底開始,就有來自各地的進香信眾、遊客到訪,是南鯤鯓廟進香期最熱鬧的時段之一,亦登錄為國定民俗。 國定民俗南鯤鯓代天府李范府千歲聖誕進香期,今年再度因疫情,使得進香人數銳減。(記者盧萍珊攝) 眼看著聖誕日接近,但今年進香人數仍然不如預期,主要與本土疫情嚴峻,確診人數每天暴增有關,根據廟方統計,李、范府千歲聖誕進香人數較以往沒有疫情時銳減七成,僅剩三成的進香團、遊客到訪。 礙於疫情升溫,南鯤鯓代天府加強防疫措施,只要有進香團前來,一定會加強防疫宣導,透過廣播提醒香客要注意自身防疫,確保進香時的安全,一旦有發燒者,勸離廟區。 南鯤鯓代天府表示,去年李、范府千歲聖誕進香期遇上疫情嚴峻,當時配合防疫工作,至少取消一百五十團的進香團,初估減少二十多萬的香客,今年也因疫情嚴重,進香人數大減,使得周邊攤販區的生意冷清,香客會館的餐廳先前也停止住宿、用餐,一整年都未開張。

Read More

青年就業旗艦計畫 雲嘉南3300職缺

勞動部推青年就業旗艦計畫,透過資深員工指導新進人員,為企業儲備人才。(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為提高企業僱用青年的意願,勞動部推出「青年就業旗艦計畫」,以「先僱用、後訓練」模式,幫助雇主儲備產業生力軍,企業進用十五到二十九歲青年,每人每月補助一萬二千元、最長補助九個月。 二十八歲的陳朝陽從事設計雷射面板修補機工作,因實務操作與學校所教原理有落差,以致無法套用執行,還好透過青艦計畫,遇上職場導師許慈宏詳細解說機台架構與功能,並教導如何利用系統性數值統計分析,以及機構設備模組化實測練習,歷經三個月的訓練,現已能獨立作業,有效將所學應用在工作上。 參與青艦計畫的東捷科技公司表示,這項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可以有系統培訓青年,公司可依各職務所需,規劃最適切的培訓內容,讓青年找到工作歸屬感提升留任率,五年來已培育五十三名青年,為公司儲備人才。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強調,一一一年度「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已有逾四百家企業提供超過三千三百個工作機會,產業面向多元包括光電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及醫療保健業等,本年度執行計畫迄今,已協助七百一十八名青年成為企業即戰力;歡迎有用人需求的企業,及待業或想轉職的青年報名參訓。

Read More

孕婦染疫喉痛如刀割 中藥緩解

中醫視訊門診開藥清熱安胎 第8天檢測轉陰 母胎均安 孕婦陳太太(中)新冠確診,經中醫師張烱宏(左)視訊診治,順利康復且母胎均安。(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懷孕19週的陳太太經PCR檢測確診新冠肺炎,出現喉嚨痛如刀割症狀,無法進食,連喝水都痛,伴隨咳嗽、筋骨痠痛,下腹悶痛等。她透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視訊門診,給予個人化中藥治療,3天後咽痛大幅改善,第8天檢測轉陰,再到婦產科產檢母胎均平安。 南市醫中醫部主任張烱宏表示,陳太太和大多數人一樣,遵守防疫規定,勤洗手戴口罩,除上班外都不敢外出,直到有天下班回家覺得咽喉卡卡的,以為是空氣不佳所致,但隔天起床發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筋骨痠痛又全身無力,趕緊自行快篩,出現明顯兩條線,而這和19週前出現的兩條線,心境迥然不同,一個是驚喜一個是驚嚇,連忙前往醫院PCR確認,並尋求減緩不適,但因急診等候就醫人數多,轉而尋求中醫視訊門診的協助。 他說,病人出現下腹悶痛與下半身無力,喉嚨疼痛如刀割,根本無法吃東西,同時出現胎動不安的現象。經診療開藥給予連翹、菊花、生甘草等解表清熱,以解咽喉痛的藥物;再給予菟絲子、桑寄生等安胎藥,3天後咽痛改善很多,可以順利進食,下腹不適也緩解,第5天除了身體易感疲倦,偶有咳嗽外,已無其他不適症狀,再給予中藥調整治療,第8天快篩已出現陰性。 張烱宏說,「喉嚨疼痛如刀割」是Omicron確診者常出現症狀之一,並提醒不要因為想舒緩咽喉痛而吃冰淇淋、飲冷、冰果汁等,往往得到一時的舒服,但很快會轉成嚴重咳嗽,只會讓病程更加延長。從臨床研究資料發現,孕婦一旦染疫,出現中重症的機率較一般人高,染疫初期建議立即接受中西醫治療,截斷病勢,阻斷病情往中重度發展,以協助孕婦趕快復原,並進行安胎以確保母子平安。

Read More

凌煙斜槓賣菜尾 推代餐助弱勢

  百萬文學獎作家凌煙的斜槓人生賣菜尾,並推出代餐助弱勢,只要出示愛心竹籤即可免費享用。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有著百萬文學獎封號的作家凌煙,流著叛逆的血液,少女時期熱愛歌仔戲而隨著戲班到各地演戲,結果創作出「失聲畫眉」小說,贏得自立報系百萬文學獎;如今年過半百的她,更以「食有春」自創品牌開設文學廚房,以菜尾及爌肉飯為主,大力發揚具有人情、鄉土味的菜尾文化,開創自己的斜槓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凌煙的文學廚房,除了推廣鄉土文學外,更許下幫助弱勢的承諾,店內每天推出愛心代餐,有需求的弱勢族群只要出示愛心竹籤,即可免費享用代餐;這項善舉獲得熱烈響應,目前已募得千餘份代餐,展現台灣處處有溫情。 凌煙說,文學廚房主打的是古早味菜尾和豬油拌飯升級版高麗菜飯與蒜頭飯,所以炸豬油紅蔥頭絕對是必要的。 至於主推的古早味菜尾,純係懷念以往吃辦桌後,主人家把剩菜剩湯盛裝一起,再邀自家親戚吃菜尾,還會提鉛桶挨家挨戶分送菜尾與鄰里們分享。 她說,從小在鄉下長大,對菜尾有著濃厚的情感,為滿足自己味蕾上的思念,不嫌麻煩的做上一鍋封肉,再以封肉湯為底,熬煮大量白蘿蔔與包心白菜、香菇、丸子等元素,讓吃的人感覺很幸褔美滿。 凌煙說,從在粉專宅配分享菜尾給粉絲開始,到開設文學廚房賣菜尾,賣的是「一碗人情味佮幸褔的滋味」,希望吃過文學廚房招牌菜尾的人,都能回味起生命中的美好時光;同時文學廚房取名「食有春」,台語的意思就是吃得飽還有剩,希望大家都能過幸福溫飽的生活。 凌煙90年代曾以歌仔戲班生活為題材所著的「失聲畫眉」,獲得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再延續戲班故事寫下「扮裝畫眉」,2007年以「竹雞與阿秋」獲得到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如今以過半百之齡創業開設「凌煙的文學廚房」,希望用世情冷暖,調理人間悲歡。

Read More

重症童稱看到妖怪 5天不治

一家5口4人染疫 10歲童併發罕見猛爆性腦炎 病毒侵腦引發自體免疫風暴 醫師王玠能說,6歲以上兒童發燒出現熱痙攣且有嗜睡、幻覺、意識不清等,可能是腦炎徵兆,須馬上就醫。(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確診新冠肺炎10歲男童,不但出現抽筋,還胡言亂語「有妖怪附身、廁所裡有妖怪、電燈在晃動」等,母親覺得不對勁立即為兒子做快篩呈陽性,緊急送成大醫院住進加護病房5天後,仍告不治。成醫小兒胸腔暨重症科主任王玠能說,此為非常罕見的「急性猛爆型腦炎」,應是病毒引發的自體免疫風暴造成,過去腸病毒個案中也曾經看到。 王玠能表示,病童為目前國內確診新冠肺炎因嚴重腦炎死亡年紀最大的病例,提醒家長一般在5歲以下幼童,發燒易出現熱痙攣,但在發作之後就會恢復正常;若6歲以上出現熱痙攣,就要特別注意,同時還出現嗜睡、幻覺、意識不清等狀況,可能就是腦炎的徵兆,必須馬上就醫。 他說,病童在住進加護病房後,狀況急轉直下,過程中雖然給予瑞得西韋抗病毒藥物、免疫球蛋白、類固醇、介白素抗體等,並給予低溫治療希望能控制腦壓,最後甚至還洗腎,但仍然在18日再度發生嚴重心律不整,急救無效死亡。 王玠能說,腦炎可能是因細菌、病毒、或者是自體免疫攻擊而產生,此個案雖然確診新冠,但CT值將近30,且腦脊髓液中並無病毒,很難確定是病毒攻擊造成的,最有可能是因感染病毒後,引發自體免疫風暴,抗體攻擊自己產生的嚴重後果。患者腦炎的進程比起一般快速很多,目前新冠肺炎造成兒童腦炎的病例並不多,歐美相當少見,但是在東方人種卻有此情況,包括日本、香港都有類似的病例報告。 據了解,這名10歲男童未打疫苗,家中5人包括爸爸、媽媽及哥哥皆確診,只有弟弟未確診,學校同班同學也有確診。男童於5月13日出現發燒38.5度、嘔吐等症狀,家長帶到診所就醫,隔天早上連續出現三次的熱痙攣,且胡言亂語,對家人說廁所裡有妖怪等語,表現嗜睡,很難叫醒。14日上午送成醫時已發燒逾40度,由於出現腦炎現象而住進加護病房搶救,治療5天後仍回天乏術。

Read More

24年前辦婚宴 女求名分勝訴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柯姓男子二十四年前巧遇並熱烈追求高中女同學,次年隨即舉辦婚禮,卻因爭吵未辦理登記,二十多年來也沒有聯絡,柯男也另外娶妻生子,不料,女方去年突然提訟請求確認雙方婚姻關係存在。台北地院認為當年民法採「儀式婚」,判決兩人婚姻關係存在。 女子指出,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與柯男在五星級酒店舉辦婚禮宴客,雙方父母及親友均到場見證婚禮,並邀請證婚人,但因兩人於婚宴後因故爭吵,並未辦理結婚登記。 她認為,當天婚禮採公開儀式,且有二名以上的證人在場,符合當時民法儀式婚的規定,代表婚姻關係已經生效,因此於一0八年要求柯男辦理結婚登記,卻只收到「祝福」二字,只好提訟討回名分。 現年六十五歲的柯男表示,當年女方計較宴客的桌數、費用,才會於宴客結束當晚發生爭執,宴客次日即分開,二十多年來不曾聯絡、見面。 柯男指出,自己已於九十八年另外娶妻生子,若法院判女方勝訴,將損及現任妻兒的權益,且女方直到三年前才要求登記結婚,並不合理。 法院指出,民法舊法第九八二條第一項原規定「結婚應有公開儀式及二人以上之證人」,也就是所謂的「儀式婚」,但九十六年五月四日已修改為「登記婚」,必須辦理結婚登記才有效。 法院認為,雙方的結婚儀式於八十八年舉辦,應適用舊法,審酌當時有舉辦公開婚禮及二人以上的親友到場,判決兩造婚姻關係存在。本案仍可上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