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內海同時也是台灣歷史發展起點,出海口可以是「山海圳綠道」的起點,也可以是終點。
在台江內海的場域中,歷代先民在敬天精神底下,無畏風霜的拓墾,交織發展出獨特的在地文化,呈現現今特有的內海生活風貌,台江即將於二0二三年建庄兩百年,位於台江的台江文化中心扮演藝文推手角色,透過小旅行和藝文展演,帶領所有人認識台江。
【圖與文/記者林雪娟】
舊地名隱涵環境特色
探訪豐富自然生態 聽耆老說故事
台江文化中心表示,台江地區每個村莊舊地名,細膩體現與土地互動、族群遷徙的主客觀點,如海陸交界之處的「海尾寮」,不同於傳統以土地為主位觀點,而是從海上遙望內陸,進一步推移至大海的尾巴;「溪南寮」依傍曾文溪南岸而生的聚落,也因應河道氾濫發展出獨有的竹籠屋。
府城天險旁的鹿耳門鎮門宮赤腳門神,讓偶劇團發展出在地故事。
地名展現出地貌變化痕跡,歷代先民面對自然環境挑戰,因應而生的智慧累積出豐厚內涵。舊地名乍看之下只是標記,其實背後隱涵台江的環境特色、開發經過及曾經居住過的族群,實地走訪這些具有特色的地名村落,彷彿在閱讀一本精彩的「台江文化誌」。
興南里竹籠屋是在地對抗水患,並衍生出「扛茨走溪流」故事。
台江內海同時也是台灣歷史發展起點,出海口作為起點,也可以是終點的「山海圳綠道」,在天然獨厚的自然生態中,涵蓋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的灌溉範圍,在人類與自然環境長時間相互共生下所形成,具有歷史價值,更蘊含人文美學體驗,可說是台灣最具海味的文化景觀。
鹿耳門天后宮是在地廟宇,演員透過戲劇,展現在地虔誠的媽祖信仰。
無論老少,都可藉由徒步方式,沿著河圳、倚著綠林、用雙眼收集魚塭、海灘、沙地、濕地、蚵棚、水鳥與紅樹林等豐富自然生態,甚至聚落中的傳統建築與廟宇文化,也可聽到耆老訴說地方歷史故事,走在綠道上,就像是探索著台灣地理和歷史文化,沿線海拔最低0公尺,最高二十一公尺,每個人都可依據自己喜好徒步慢走,輕鬆建立起一趟屬於自己的內海之路。
十二佃神榕是台江地區的秘境,舞者感受大地恩澤,隨之起舞。
藝文能量匯聚 台江文化中心看偶戲
台江內海藝文能量聚發的台江文化中心,由無獨有偶劇團利用偶戲工作坊,將在地民間神話故事,如青瞑蛇、竹籠屋、神榕等,經過表演藝術轉譯,在劇場裡呈現,並結合小旅行,帶領民眾實地踏查發源地,由民間到神間,再進入回到劇場演出的黑盒子空間,彼此交融過程中,劇場霎時成為民間與神話彼此共融的空間。
台江文化中心建議民眾,不妨找時間實地走一趟府城天險,拜訪最在地的外國朋友(赤腳門神),試著扛一下興南里竹籠屋(純手工搭建的可移動式豪宅),再歷遊秘境十二佃神榕(樹林纏繞交錯),相信一定能感受到台江內海最具海洋內陸歷史變遷的歷史痕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