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義務役查照 排定9日報告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三日排定九至十三日院會議程,將日前國防、內政兩部會銜公告,義務役役期恢復為一年的查照案,列為報告事項。 至於是否會有黨團提議將此案改交審查,要視一月九日院會狀況而定,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近期受訪提到,如果要改審查,一切按立法院議事程序與議事規則,以及尊重各黨團的作為。 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三日討論九至十三日院會議程,關於報告事項部分,在場立委無異議,將「國防部函,為依兵役法第三十四條第四項規定,函送有關回復徵集服常備兵現役之時間及年次」查照案列入。

Read MoreRead More

檢驗吳怡農政見 藍諷八大皆空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三日指出,吳怡農就算不是膿包,政見也是空包。對「還稅於民」議題,吳怡農一開始主張要先還債,後來卻開始拿香跟著王鴻薇拜,立場前後不一。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及黃子哲三日召開「檢驗吳怡農政見『八大皆空』 選舉公報淪『太空作文』」記者會,黃子哲表示,吳怡農是政見「農」是空、辯論「農」在閃、立場「農」會變;林家興指出,吳怡農號稱要正向選風、討論公共政策,面對外界質疑卻無法具體回應,連列在選舉公報上的政見都「八大皆空」。 林家興還指出,更新吳怡農參選人持續閃躲逃避而刷新的各項數據,講不清楚民調內容恐觸法迄今第十一天、怯戰辯論迄今第十八天、逃避回應政見問題更是已達第二十九天,其選舉公報列出的幾乎都是這段時間被國民黨與社會各界檢驗而漏洞百出的政見。 林家興表示,其首項政見「強化國安」、「提升競爭力」、「與世界接軌」過於空泛,而松機遷移更遭驗證不可行、民眾不買單、忽視國防需求,外界、同黨立委都批判,沒有完整配套與溝通,吳怡農不斷跳針回覆「具備可行性」、「可以用直升機後送」,事實是:號稱國防專業的吳怡農,連雙北地區有多少醫院具備直升機停機坪、往返金門的醫療後送專機是定翼機而非旋翼機,需要跑道降落才能使用都不知道? 黃子哲指出,吳怡農提出中央要與「雙北」合作,針對北北基合併成立專責法人機構,請問把基隆放在哪裡?其他區域如民進黨之前倡議的大新竹合併是否也要成立法人機構評估?如果這件事做得到,為何民進黨執政六年不做? 至於國土防衛部隊構想,專家與軍方官員都說不可行。如今兵力調整結構方案公布,國土防衛將由退役的後備部隊集結來執行,徹底打臉吳怡農另立國土防衛部隊的幻想;吳怡農提出之消防政見,國民黨不見其回覆,配套、經費、執行細節都毫無說法。

Read MoreRead More

小三通復航演練

迎接小三通復航,金門縣府四日攜手中央在水頭碼頭與CIQS(通關、證照、檢疫、安全)等相關單位辦理小三通復航演練。 (圖文∕中央社)

Read MoreRead More

攜手小小樹食 虎航推蔬食機上餐

台灣虎航和小小樹食合作推出的機上餐組合。(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響應全球節能減碳與蔬食健康風潮,台灣虎航三日宣布與榮獲米其林綠星殊榮的「小小樹食」聯手推出全新的蔬食機上餐,以實際行動推廣蔬食文化外,也提供旅客另一種美味又健康的機上餐選擇。 在《2022米其林指南》一舉奪下米其林綠星、必比登推薦兩個獎項的「小小樹食」,以極具創意又充滿健康取向的菜色搭配,不僅讓茹素者趨之若鶩,更吸引許多葷食者常常來光顧,把享用蔬食餐視為愉悅的用餐體驗。台灣虎航董事長陳漢銘表示,平常無肉不歡的兒子自從吃過「小小樹食」後,反而常常會主動要求帶他去吃,小朋友的口味是最誠實的,足見餐點真的厲害,也決定一定要和「小小樹食」合作。 「小小樹食」創辦人Jeffrey強調,當初創辦「小小樹食」就是想要扭轉一般人對蔬食料理的刻板印象,視吃蔬食不只能有益健康,更是美味可口的美食。此次與台灣虎航合作,期望藉由其豐富多元的航點,讓小小樹食的蔬食理念能夠推廣給更多人認識。 台灣虎航和小小樹食合作推出的機上餐組合,包括「蟹黃豆腐貝殼麵+栗子巧克力馬德蓮」及「墨西哥辣豆捲餅+日式雞蛋布丁」等兩種套餐組合。

Read MoreRead More

桃園航勤也嗆春節罷工

勞資協商破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長榮航勤、桃園航勤都鬧出勞資爭議,揚言春節期間依法休假,交通部長王國材三日表示,除了再呼籲集團讓員工好過年,也會盡力避免讓春節罷工的事情發生。 占桃園機場地勤人力三成的長榮航勤,因員工不滿年終獎金與母公司落差太大,元旦假期發動突襲式自發性休假,導致多班航班延誤;另一方面,占桃園機場地勤人力多達七成的桃園航勤,也因勞資協商破局,除表態不支援長榮航勤,更揚言若兩度協商不成,將赴交通部 溝通,並揚言在春節期間罷工。 由於疫情後邊境才解封,面對國人利用春節出國旅遊的旺季,卻遇上機場航班可能癱瘓的威脅,旅遊業者紛紛促請交通部儘早介入排解,以免危害初萌生機。 王國材表示,這幾天與長榮航勤及桃園航勤有很多討論,民航局也加入,希望勞資雙方可以用理性的態度溝通,資方照顧員工,討論出合理方案,讓勞資爭議趕快落幕,避免影響旅客權益。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咖啡和咖啡店的閒話

文/圖 李民安 自從奧地利的咖啡文化,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但讓深入奧地利生活的咖啡文化得到最大的肯定,而該國作家彼得‧艾頓伯格的名言:「如果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也讓舉世滔滔的咖啡愛好者找到共鳴。 從國際連鎖的咖啡店進入台灣之後,「喝咖啡」一夕之間成了年輕人的流行,手沖、即溶、三合一、掛吊,各種款式、口味,和價位應有盡有,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大街小巷出現,不知道多少年輕人的願望,從古早被鼓吹的治國安邦大志,轉變成開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我從來就不是咖啡的信徒,與其說是喜歡喝咖啡,倒不如說是因為喜歡咖啡的氣味,而在某一個階段愛上它。早年在任職學校裡的教師休息室裡,有個咖啡壺,老美同事幾乎人人早上都得灌一杯濃咖啡才會清醒過來,不少人如果沒有喝夠咖啡還會頭疼不已,每天早上總會從那裡飄出濃郁的咖啡香,就算我沒有一大早喝咖啡的習慣,時常都忍不住要倒一杯來喝,也學著同事,加一點奶精和紅糖,甚至是一點肉桂粉。 後來年紀漸長,飲食習慣日益清淡,發現一旦有了咖啡因干擾,晚上的睡眠極受影響,於是咖啡漸漸成了拒絕往來戶。 有一回朋友帶我去他們熟識的咖啡店喝咖啡,聽我說喝了咖啡晚上無法入睡的狀況後,一夥人馬上以專家的口吻斷言:「那絕對是因為咖啡不新鮮的緣故。」並進一步指出,如果咖啡豆夠新鮮,炒製磨粉後沖泡出來的咖啡,非但不會讓人失眠,甚至還有幫助入睡的功效,我將信將疑的喝了一杯近20塊美金的咖啡,那天晚上還真的睡得很香,從此我也成了這種不平價咖啡店的座上客。說到不平價,那天經過一家必須預約的網紅咖啡店,看了掛在外面的價目表,一杯咖啡居然要價4200塊台幣,徹底顛覆我對這種飲料的印象。 後來與其說是來喝咖啡,倒不如說是因為喜歡咖啡店的氛圍,而總是在這裡駐足;J.K.羅琳在愛丁堡的大象咖啡屋寫出全球狂賣四億本的哈利波特,台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上的明星咖啡屋,也因為詩人周夢蝶在這裡擺過書報攤,白先勇在這裡趕寫過「台北人」,林懷民在這裡看到彷彿如巨人般的陳映真,而使得這裡成為文藝青年的朝聖地。 每一個城市大概都有一兩間有故事的咖啡館,這些不趕人、甚至還貼心把燈光調亮,分佈在各個不起眼小角落的咖啡館,也撐起一個城市在夜晚的溫度。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山頭火俳句四首

林水福譯注 1.無緣再見又一山,離我漸漸遠   說明:昭和五年之作。 行乞之旅,旅途中所見之人,絕大部分無緣再見,再見與離別幾乎是同時進行式;而所見之物,大致亦相同。這首俳句意含禪宗「一期一會」精神。   2.渡過乾涸已極河川   說明:這首俳句跟上一首俳句同發表於昭和五年二月號的《層雲》雜誌。 就形式來看,山頭火的俳句,許多人認為不是俳句。尤其是這一首!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的石庭院,受禪的影響,簡單的些許石頭排列在細沙上,究竟何義?引人沉思與猜想。 山頭火出家為禪宗和尚,行乞途中積極悟道,他的道就是俳句之道。 他在意的不是形式問題,而是精神;或許他認為度過乾涸已極的河川,就是「俳句的世界」,而河的前方存在著俳句新精神。   3.寒雲,匆匆疾行   說明:昭和二年七月五日於長崎市之作。 給朋友的信上說:「長崎好地方!真的是好地方。尤其是走相同道路的喜悅,在熱情朋友帶領下,讓我盡情體驗長崎好的地方。今天巡拜唐寺,接著禮拜天主堂。明天登山到大海、等等。對我招待得太好了。」 山頭火遊長崎當然脫下法衣,穿著借來的和服,腳穿木屐,頭戴利休帽,完全是一幅觀光客的打扮。行乞記裡還提到被賣春婦搭訕呢。 外表上悠哉觀光,內心並不平穩。或許是這樣的矛盾形成作俳句的動力?從疾行的雲裡照見自己。   4.春樹發綠芽,故鄉思遙遠   說明:昭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於長崎縣早崎之作。 這天行乞記:「晴,彼岸之中間日,即春季皇靈祭。晴天有風,讓孤獨旅人感到寂寞。」 春季皇靈祭,到二次世界大戰前為止,現為春分之日。又彼岸是三月17至23日。 「樹芽」(木芽)是春天的季語。詩人看到春天綠色樹芽,勾起懷鄉之思。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苦楝

詩/圖 黃素華 我在星光下站成一堆霧 淡忘了光影底下的故事 只累了用純手工捏緊的核果 容我,在懵懂中逐漸老去 只可惜了隔夜的淚水 垂掛,攢起飛霞的多枝椏   我在春光裡吹起千堆雪 小雨輕風的綠樹菲菲 礫石旱地紛亂雪點的粉萼 許我,守候遲遲未歸的雙燕 只迷失了山高水長的孤獨 貓或狗或不想再飛的鳥 都可以在繁茂垂櫳,停憩   何必拒絕世俗眼光,駐足 等待一樹花開前 早就鍛鍊出耐煙塵抗空汙 細細的針早已 密密織進日漸粗壯的皮膚裡 才能消長經年蟲嚙的痛 何況我還得抱緊,沿河岸匍匐 而來的童真   我從簌簌清香裡一路輕行 紫絲暈粉飄砌細膩的心 泥塑任何能造就的金身 在落寞或繁華的路上,我 都曾是最斑斕的暮春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初戀曲

■宋玉澄 應該是民國六十年的夏天。她站在一家腳踏車的店家前,旁邊一台自行車,沒有前槓,淑女專用,車身還有些色彩,很新,應該是時髦的車款;剛過膝的紅白花格短裙,一上一下的移動,像隻擺動的斑斕的蝴蝶;只是側身打氣的姿態,有些彆扭,不像男生,馬步一蹲、八字腳一站,就可以把打氣筒,四平八穩的夾在雙腳前;她那個不符合力學的樣子,應該是要維繫女性的典雅優美。 你看著,沒說話,一個箭步,接過打氣筒,1234,瞬間就把車胎灌飽,有點英雄救美的得意;事後還問了一句:前輪要打嗎?那女孩笑的嬌媚,臉上冒出幾顆青春痘;猜想應是高三的應屆畢業生。 那是在南部的一個純樸鄉鎮。此後,你們經常約會。在那沒有手機,連電話也稀有的年代。如何約會?多半寫信,信封花俏,她把信直接投到家裡的信箱,那風險高,媽媽不用看字跡,光看信封就知道是女生寫的。噢!交女朋友了,你不喜歡媽媽這麼說;那個年代,不知道為什麼交異性朋友,好像就是犯罪或是準備犯罪,你不喜歡當罪人;你們多半是當面以口頭約定,這一次結束就約下一次:幾點幾分,在哪見。彼此都單純的如張薄薄白紙,好像風一吹就破,適合那民風保守的鄉下。 你們都太年輕,不會談戀愛,都是生平第一次;是否牽過手,親吻,擁抱,甚至…,都忘了。忘不掉的是突然斷了線、無法連路,偷偷去過她家,也只是遠遠觀望;最多的是夢境,夢裡去過她家,卻沒有她的倩影,失落愁悵的讓人清醒;清醒後又反覆做著愁悵失落的夢。 沒有其他聯絡的方法,那是兩人的祕密世界;一個甜美戀情的種子剛落土中,就凋謝落幕了。四年後,你在台北車站前,密如蛛網又人潮鼎沸的各路公車站牌前,尋找自已要搭的公車。突然她的身影就在眼前,這次她的身旁沒有自行車,是兩個小孩,她一手牽一個,露出意外驚喜的表情;你也是,其中更多了些尷尬,因為你身邊站著新交的女友。 啊!你怎麼在這? 你們幾乎同時喊出這句話。太多的困惑疑問,一下子擠在腦中如漩渦旋轉,你不知如何回話。幸好,車來了;她的車,也來了。彼此又消失在台北車站前。 如今,台北車站早已改建、站前綿密的公車站也消失了;就是南部的老家都拆除了。只是消失不去的是那份感受,那份青澀,那份刻骨銘心,那份失而復得如站在山巔的驚喜,旋又掉入山谷的尷尬狼狽。時間不對,地點不對,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對,就如徐志摩作詞、陳秋霞作曲的那首偶然;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也無需歡欣,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對!你喜歡這首偶然,也經常唱這首偶然;意境好、情意深。只有第一句不同意:我不是天空裡的一片雲,是天空底下的一個人。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似風一樣

■施昭如 許是受氣流影響,近日頻頻起風。居住寓所在大樓低樓層,每當起風,風吹動樹葉發出了颯颯聲響,氣流摩擦窗戶引起的風嘯聲,睡夢中的我常被擾醒。這夜,風聲大作,醒來後我便了無睡意,遂起身走到陽台透透氣。時序進入白露,秋意更濃了。打開陽台燈,披件外套倚靠椅,滑著手機看訂閱的短視頻:視頻裡的女子年紀約莫二十五、六歲,卻有著超齡成熟的感情觀。女子說著:「承諾這個東西就像一個騙子哄一個傻子,聽的人記住了,說的人早忘了。」還說人的一生會遇見三種人:第一種人拿來成長,第二種人拿來生活,第三種人一輩子拿來懷念……我低頭嘆自己馬齒徒長空長年紀。 寂寞像真空包圍著我,周遭靜得好像可以聽見路邊一朵小花的心事。我感覺皮膚毛孔在張弛,好像有什麼在流動,周身溫度起了變化,是風來了嗎?時常盱視著不定的風,雖然它無色無相無體,但走過總會留下些什麼……落葉、塵埃、物推移,甚或是某種情感。莫名之間內心突然升起一股想念的念頭,想起有顆不安定的心的你,性格也似風。憶起戀人關係時我倆的相處有酸也有甜,某次的拌嘴:你說你的世界很大,不是只有我;我笑著回我的世界很小,只容得下你。你無法分辨拿捏專一與多情的不同,與你一起度過那些燦爛如虹的畫面、彼此溫柔的對待、你說過的鮮烈話語,及共同經歷的那場滂沱大雨……我與你的情和事,此刻,如風反覆散落。 相愛容易相處難,我倆不對等的感情價值觀,註定了有緣無份。你灑脫的轉身,卻在我體內掀起了一場颶風。你離開後,我獨自度過一段情緒低落、傷心難過的日子。本以為談戀愛就是練習從朋友走到愛人再當家人。蠢真如我,沮喪如到了世界盡頭。直至那日,友人安慰我失戀只是一段情路遇到了分岔口,不會是盡頭。我獨自徘徊在這條陰影的路上許久,最後才在轉角處見到了光,一切彷若甦醒。方覺花樣年華的我,不值為漂泊的風再流淚。 人的體內其實蘊藏著一座藥鋪,每個人都有自癒的能力,為了走出陰霾,我把自己當成一台熨斗,熨平所有的委屈、埋怨與不甘。某些傷口得以時間為針砭,成長為藥引來癒合,傷口終究在時間的催化下完好。而這道隱形的傷口,每當起風時仍不時會泛起細細的裂痕,在我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微微抽疼著。 手機中女子的聲音依舊淡定從容,說著:「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失去和不斷地得到的一個過程」……今夜外頭颳了整夜的狂風,不斷衝撞陽台窗戶發出嗚咽般的聲音。倏忽之間,我聽到內心的呼喚:「體內的風暴很快會平息。」 對於這些陳年舊事,現今我已能釋懷與理解,之所以難以磨滅,純粹是人生中第一次的感情經歷。但是我卻忽略了它蘊藏的意義──「生命會流動也會重生」。想起那些曾對你的埋怨、詛咒與懷抱的遺憾,我想現在應該得走完它的演化,化成了祝福與美好的成全。初戀如花,短暫卻永恆,這是不可抹滅的事實。雖然事與願違,而相信老天自有安排,讓我倆不負遇見。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