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取消進口冷鏈食品疫情管控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管控措施全面取消。 中國大陸新冠病毒感染將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上海當局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上海即日起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疫情管控措施也將全面取消。 上海市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措施係自2020年十一月起,按照“科學防控、精准防控、人物同防、閉環管控”的防控策略,創設“三點一庫”閉環管控模式,對從上海口岸(港口)入境,未經海關消毒且直接進入上海市儲存、生產、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實施預防性消毒和核酸檢測。截至 2023年本(一)月五日,“第一存放點”冷庫累計已查驗進口冷鏈食品428431車(箱),核酸檢測樣本2548461件。 消息指出,取消“第一存放點”。取消上海市進口冷鏈食品“三點一庫”閉環管控,對從上海口岸入境,且未經海關消毒的,直接進入上海市儲存、生產、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不再實施中轉查驗,不再要求進入上海市“第一存放點”進行“六面消毒”和採樣核酸檢測。同時,取消“第一存放點”冷庫企業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集中居住閉環管理。“第一存放點”冷庫企業中直接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的搬運、裝卸、消毒等從業人員不再作為高風險崗位人員,不再實施兩集中的閉環管理要求,不再每日開展核酸檢測。 相關措施包括取消提貨預約、風險監測及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取消從上海口岸入境的進口冷鏈食品提貨預約管理。 從上海港區提貨前,不再通過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預約冷庫。取消對市場流通環節進口冷鏈食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不再對進入上海市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工作。取消上海市食品生產經營環節對進口冷鏈食品查驗消毒證明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要求。對進入上海市生產經營企業的進口冷鏈食品,不再查驗包含產品批次資訊的消毒證明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實施“三專”管理(專用通道、專區存儲、專櫃銷售)。

Read More

中共乙類乙管放寬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六部門因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放寬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 中共交通運輸部近日聯合外交部、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移民管理局、疾控局發布通知,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工作即起實施。 六部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工作的通知﹂指出,為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印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通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外事組關於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取消船員換班審批 各地不再對國際航行船舶船員在境內港口換班(含登陸)實行審批制,僅履行船員出入境查驗及臨時入境許可審核簽發手續。 二、便利船員換班入境 (一)不再對換班入境船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擬來華並在境內港口換班的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應在船舶駛離境外最後一港口前48小時開展核酸檢測,檢測呈陽性的船員應及時就近治療。 (二)對確因行程原因無法申報入境前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的船員,可接受抗原結果的申報。 (三)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健康申報異常或出現發熱等症狀的,海關將根據排查情況實施分類處置。 該通知自2023年一月八日起實施,之前關於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遠端防控等要求與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為准,並協調做好貫徹落實為船員出入境提供便利。

Read More

去年稅收3.2兆新高 證交稅減近千億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財政部十日公布去年全國賦稅收入為三兆二千一百九十一億元、年增百分之十二,創下新紀錄;此外,財政部公布去年實際徵收超出預算數逼近五千億元大關,達四千九百五十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同時,受高基期以及台股震盪影響,證交稅連十二黑,全年實徵一千七百五十六億元、年減九百九十八億元、減幅達百分之三十六點三,未能達成預算目標。 財政部統計,去年十二月全國賦稅收入為一千三百九十五億元、年減百分之十五;去年全年總稅收在所得稅助攻下,達三兆二千一百九十一億元,創歷史新高。 去年十二月全國稅收實徵淨額與前年同月比較,以營業稅及證券交易稅各減少一百二十一億元及七十四億元較多,而地價稅增加三十一億元。 去年度全國稅收實徵淨額與前年比較,以營利事業所得稅增加三千二百二十五億元、綜合所得稅增加一千一百九十七億元、營業稅增加二百九十億元較多,但證券交易稅減少九百九十八億元、貨物稅減少二百八十四億元。 去年實徵淨額占全年預算數百分之一百一十八點二,較全年預算數高出四千九百五十億元。

Read More

加熱菸載具 禁促銷及廣告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協商後保留全數條文 菸品警示圖文面積 從35%調至50%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十日協商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在近五小時左右的討論,保留條文全數取得初步共識,包括菸品、指定菸品必要的組合元件(加熱菸載具),禁止其促銷與廣告。 此外,現行菸害防制法規定,菸品容器最大外表正反面積明顯位置處,應以中文標示吸菸有害健康的警示圖文,標示面積不得小於百分之三十五;經朝野協商後改為不得小於百分之五十。 衛環委員會舉行第五次協商,並取得重大進展,原先保留的三十多條條文,經討論後取得初步共識,尚待朝野各黨團幹部簽名。 協商共識條文中提到,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的菸品,業者應於製造或輸入前,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經核定通過後始得為之,而且業者送風險評估資料時,也應一併檢送指定菸品必要的組合元件等。 鑒於加味菸容易讓兒童及青少年更容易上癮,原行政院提案條文採正面表列方式,規定菸品不得使用花香、果香、薄荷等口味的添加物。 但在場立委及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討論後認為,這會掛一漏萬,因此協商後將條文改為「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的添加物」。

Read More

無正當理由持兒少性影像 重判1年

網路下架性侵影像機制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 業者違規最高可罰60萬元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十日三讀通過修正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部分條文,提高拍攝、發布兒少性影像罰則;無科學、教育、醫療等正當理由持有兒少性影像者,過去是行政罰,新法明定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可併科罰金,並規範境外犯散布。 為避免兒少性影像在網路傳播,新法也明定,網路平台業者發現兒少性剝削犯罪嫌疑情事,應先行限制瀏覽或移除,並至少保留一百八十日供司法及警察機關調查;若違反相關規定而無正當理由,可處新台幣貓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 網紅小玉涉嫌以Deepfake技術製作換臉謎片等,以及韓國N號房事件等引發社會關注;行政院會去年三月以包裹修法方式,通過防制性暴力等四項修法草案,包含刑法、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立法院會昨三讀修正通過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部分條文,提高招募拍攝、散布、無正當理由持有兒少性影像刑責。 三讀通過條文明定,透過招募、引誘等方法,使兒童或少年被拍攝、自拍、製造性影像,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散布兒少性影像,則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至於無科學、教育、醫療正當理由持有兒童或少年性影像者,過去是行政罰,三讀通過條文則明定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可併科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卅萬元以下罰金。 三讀條文也明定,除了被害人中途學校條文由行政院訂定施行日期,其餘修正條文自公布日施行。

Read More

〈社論〉共軍突對台軍演,劍指台美強化合作?

解放軍東部戰區8日深夜突然宣布對台演習,國防部偵獲共機57架次,國軍均進行嚴密監控與應處。(取自中華民國國防部網站) 共軍東部戰區八日深夜突然宣布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軍演,重點在檢驗部隊聯合作戰能力,宣稱目的在於堅決反擊外部勢力與台獨分裂勢力勾連的挑釁行徑。很顯然,共軍所指的就是美台合作的相關內容。若加上新當選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的鮮明反中(中共當局)標籤,美中地緣政治競爭勢將加劇,台海衝突風險恐有升高趨勢。 隨著兩岸關係日益緊繃對峙,台海是否會爆發戰爭的機率成了外媒及各國智庫研究台海問題的焦點話題。《經濟學人》「二0二三年趨勢特輯」再度將台灣列為可能發生戰爭的熱點之一,因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可能是繼毛澤東之後,最重視兩岸必須統一的大陸領導人。此一特輯中「台灣會成為亞洲的烏克蘭嗎?」專文還提到,美國前眾議院長裴洛西訪台明顯打破了台海原本的平衡格局,迫使中共當局不得不強硬回應美方「掏空一中」的兩手策略。這篇文章還稱,兩岸戰爭難避免的另一原因,就是中共當局認為「台灣逐漸遠離」,尤其支持兩岸統一的台灣民眾不到百分之七,使得中共當局的選項正在減少。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日前也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最新報告,連續第三年將圍繞台灣的兩岸危機,列為潛在衝突的最高級別,也提到美國和中共當局或俄羅斯陷入軍事對峙的風險亦升高。同時,外交關係協會最新年度調查報告,將全球三十個潛在危機或衝突因素對美國利益之影響,分為三等級,其中將台海列為發生機率中等、但嚴重衝擊美國利益的第一級風險。 不可否認,中共當局持續武力脅迫台灣、不放棄非和平方式統一的蠻橫行為,確實是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主因。然而,民進黨自二0一六年執政以來,有目的地不斷炒作兩岸對抗,導致敵意惡性螺旋攀升的民粹激情,亦是無法卸責的黑手。若兩岸主政者無法放下彼此政治歧見、甚至仇恨,習慣性地猜忌對方言行,極可能自我實現台海必然爆生戰爭的預言。 去年的台海狀態,堪稱兩岸分裂以來的最寒冷冬天,其戰爭風險遠比冷戰時期的兩次台海熱戰及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更高。中共當局不僅強烈表態「堅決反對台獨」,也拉高「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共軍對台戰備演訓皆以對抗美軍干預的想定做準備,形成了誰都不願主動退讓的「膽小鬼賽局」,為台海和平增添不確定性! 對此,有美國學者認為,華府過度專注台海問題的軍事層面,會將中共當局逼到牆角,反而可能加速習近平進犯台灣;相反的,美國應鼓勵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因為「挹注過多軍事資源非但無助嚇阻衝突,反而加劇緊張」。 面對強敵當前,台灣沒有懈怠的本錢。蔡總統多次重申「備戰是為了避免戰爭」,這句話雖然沒有錯,但是只說對了一半。在中共當局未承諾放棄武力之前,台灣確實不能自我鬆懈,積極備戰並且和美國維持密切合作,是確保國家安全的不二法門。只不過,觀察蔡政府炒作兩岸敵意的兩手策略,國人只看到民進黨似乎是在「求戰」、而非「避戰」,更非「尋求和平」。 俄烏戰爭帶給國人許多嚴肅啟示,「自己國家自己救」不能只是政黨鬥爭的口水戰,更該從避戰謀和著手。美國仍持續探詢與中共當局建立「護欄」的各種可能性,與中國大陸近在咫尺的台灣更沒理由不尋求和平!

Read More

台日漁業委員會 停開3年將重啟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台日實體互動在疫情解封後全面升溫,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十日表示,因疫情停開三年的「台日漁業委員會」一月將在東京重啟,另有兩個日本國會團也在一月來台訪問。 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副秘書長范振國表示,第四屆台日經濟夥伴委員會EPC已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視訊方式舉行,在會議結論中再度確認,日方歡迎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立場並未改變。 范振國表示,台日在EPC會議針對綜合性貿易發展議題交流,包括雙方對全球經濟情勢發展看法,以及如何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強化台日合作,具體議題則觸及眾所關心的「中國封殺台灣產品外銷」、 「台灣尋求加入CPTPP」等,日方重申歡迎台灣加入CPTPP的立場沒有改變。 對於此前因疫暫停舉行的台日漁業委員會,范振國表示,先前因疫情無法召開實體會議,台日雙方都認為漁業會議性質特殊,用視訊會議可能效果不大,仍應以面對面實體方式進行,因此在去年十月台日雙方陸續解封後,立刻討論重啟漁業問題、海洋合作等對話。 范振國表示,台日漁業委員會的地點是每年輪流,此次預定本月在東京召開,但根據雙方默契,將等會議結束後再對外說明。 此外,外交部也宣布,西班牙國會眾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羅美洛十日至十四日率團訪台,期間將拜會政府高層並參訪新竹科學園區。  

Read More

日重量級國會議員 將組團訪台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雖受疫情影響,去年仍有多位日本政要來台訪問,外交部十日表示,本月預定將有兩個日本國會議員團訪問台灣,雙方的人員互動交流,將在後疫情時代迅速恢復原有榮景;外交部並強調,重量級日本政要來訪,對於增進台、日實質關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日本國會議員去年來訪四十八人次,且從去年十月開始先後解除邊境管制並恢復免簽證措施後,更帶動雙方政要互訪交流益趨頻繁,有助強化台日雙邊關係。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副祕書長范振國說,這當中濱田靖一眾議員是現任的日本防衛大臣,萩生田光一眾議員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高層幹部,世耕弘成參議員是日本自民黨在參議院的幹事長,所以類似這些重量級的日本政要訪台,對於增進台日實質關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范振國指出,一月預定會有兩個日本國會團來台訪問,另日本地方首長訪台情形也相當熱絡,相信在後疫情時代,台日間的人員互動一定會迅速回到疫情前的榮景。 另外,因疫情影響而數度停開的台日漁業委員會,范振國表示,在邊境解封後就開始與日方討論重啟漁業委員會以及海洋事務合作對話事宜,而相關會議已規劃本月在東京舉行,適當時機就會對外說明。

Read More

蔡接見德國訪團 感謝跨黨派支持

總統蔡英文(右)十日在總統府接見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高階國會議員訪團,與自民黨副主席伏格爾(左)握手致意。圖中為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施卓克.齊默曼。(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十日在總統府接見「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高階國會議員訪團」。她在致詞時表示,面對威權主義擴張,民主國家更應團結合作。她並指出,台灣將恢復一年期義務役,以強化自我防衛實力,並展現守護家園及民主的決心,她期待台灣與德國及更多民主夥伴共同守護區域穩定與繁榮。 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琪曼及自民黨副主席佛格共同率領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高階國會議員團於九日至十二日訪台。 蔡英文表示,此次來訪都是德國自民黨的重要成員,展現出對台灣的情誼與支持,她要表達最深的感謝。這段時間以來,台灣和德國的交流越來越緊密,去年十月德國國會友台小組和人權委員會兩個訪團陸續來訪,彰顯德國國會跨黨派對台灣的支持;去年十二月,台灣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也率團訪問德國,創下雙方人權官員會晤層級最高的紀錄。同時,台、德雙方也在能源轉型、金融監理、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及轉型正義等多元面向進行合作。 蔡英文也說明台灣將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希望能與更多民主夥伴共同守護區域穩定與繁榮。她表示,目前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民主國家更應該團結合作,守護民主自由價值,台灣將從明年開始恢復一年期的義務役,強化自我防衛的實力,也展現守護家園、捍衛民主的決心,我們期待台灣和德國以及更多民主夥伴共同守護區域秩序的穩定以及繁榮。 這次來訪的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高階國會議員訪團是今年第一個來台的德國訪團,也是繼去年十月德國國會友台小組與人權委員會訪團後,近四個月內第三個來台灣訪問的德國國會官式訪團。

Read More

監測領海空品 擬要求船舶減速降汙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與海巡署合作進行淡水、台中及台南三處領海空氣品質調查,發現若能降低進出港船速,將有助於二氧化硫等汙染物排放量;未來會依此次調查加嚴相關空汙標準、並檢討排放清冊。 環保署去年十月起與海委會海巡署合作,針對淡水、台中及台南等三處領海進行PM2.5(細懸浮微粒)、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重要空氣汙染物背景值調查,並於十日公布結果。 環保署表示,此次調查是針對海域背景汙染汙度,因此有考量風速、風向並排除船舶自身排放等,可做為大氣環境資訊,也可進一步評估船舶排放的影響。 由於船舶燃燒含硫油品,主要排放物是二氧化硫,另外內燃機的引擎可能會產生氮氧化物,因此本次調查以這兩項為主。 根據調查結果,以北部淡水為例,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零點六八ppb,相較於鄰近陸地上淡水測站的一點三七ppb,顯示海域的擴散條件好,也讓空氣品質較陸域更佳;另,淡水港區出口處測得的濃度為十五點三二ppb,遠較離岸五海里外的平均濃度九點五五ppb來得高。 環保署指出,一般船速在海面移動速度約二十節,但若在進出港時能降至十二節,耗能及空汙排放最低,進出港約減排四至六成;至於是否會修法制定船舶出入港移動速度,則需要再研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