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左起)、生醫奈米所副研究員黃東明、所長吳嘉文共同發表紅血球微囊研究成果。(國衛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衛院以人類紅血球開發「紅血球微囊RDVs」作為藥物載體,精準將藥物運送到腫瘤病灶處,不但可提高治療效果,化療藥物用量甚至只要原本的1/50。研究團隊希望3年內能夠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東明表示,研究團隊以人類紅血球作為材料,在體外製成RDVs,應用奈米醫舉藥物傳輸系統,除了保有奈米粒子容易合成及修飾的優勢,由於製程無須使用有機溶劑,解決了排斥與細胞毒性的問題。
同時,因高生物相容性,RDVs能在生物體內的循環系統維持較長時間的循環,更有效將所裝載的功能性分子或藥物,送至生物體內的病灶處,得以提高治療效果。這項技術已獲得我國及美國專利,並獲得第10屆新創獎、第18屆新創獎精進續獎。
黃東明表示,RDVs在臨床的可應用方式相當廣泛,例如可傳送氧化鐵粒子進入幹細胞內並對細胞具高度安全性,可有效運用在幹細胞標定與核磁造影追蹤中。讓RDVs裝載光敏感物質,就可運用在光動力癌症治療中,且由於RDVs能提供光動力治療所需的氧氣,在細胞實驗中顯著提高對癌細胞的毒殺能力。
以癌症治療來說,黃東明指出,紅血球本來就是攜氧功用,可顯著提高對於癌細胞毒殺能力,利用RDVs裝載俗稱小紅莓的抗癌藥物阿黴素(Dox),成功在皮下黑色素細胞瘤的動物實驗中,讓Dox經由溶酶小體─粒線體路徑毒殺癌細胞,有效縮小腫瘤體積,且降低Dox對生物體的副作用。現於抗藥性癌症、轉移性癌症、胰臟癌等實驗已初步有抑制的效果;若是癌患條件不佳,也可透過健康捐贈者異體移植,提供有需要的病人使用。
黃東明指出,RDVs是高效且安全的奈米載體,研究團隊期望下一步將著手進行RDVs技術在腦癌治療的動物實驗,近期也會研擬組成人體試驗研究團隊,希望在2~3年內進入第1期臨床試驗,發展出更多RDVs的應用方向,改善醫學診斷和醫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