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春時開燈花,一夜凋如昨。春天到了,天還料峭,紅男綠女穿著風衣裹著圍巾參加元宵節燈會,花燈在地上、樹上、河面綻放,毫無花香的花啊竟也令人陶醉。
說是在「河」面也不太正確,因為是月津港。說是港或許也不太正確,因 為現在看起來不過是一座略大的湖泊。當然不是湖泊,翻開書來查證,她在舊時不但是一個港,還是一個貿易港,當然就會築建城郭,也少不了護佑海事的媽祖廟,在清代還算是重要的軍事要地呢。除了地理環境的變化,淤積越來越嚴重,水道縮減,從事貿易的船隻自然難再通行;加上改朝換代影響住民遷徙,終於,她讓人看起來,只是一個湖泊。這就對了,說上說:倒風內海是18世紀前位於臺灣南部的潟湖,而鹽水港正是倒風內海四大潟湖之一。
一個沒落的海港,尚未出現二十一世紀普遍形式的高樓,大約停留在民國八十幾年的景象,狹窄的街道和踩著拖鞋四處遊走、辦事的居民。主政者認為要活絡地方,尤其是經濟,最快速的方法便是辦活動,因此找了藝術家扎花燈,通上強大的電力,奇形異狀又爭奇鬥艷的花燈便一一綻放光明。連卡通人物都算「花」燈。
我卻著迷「月津」兩字而前往。書呆子被宋詞訛誤,以為會看到「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有霧的渡口。在街巷終了無意趣的胡亂行走,老街墎、老舊打鐵舖、永成戲院,吃了據說好吃還真是好吃的鹽水意麵,不一會兒天色就要變暗。在斜陽之暮,沒聽得杜鵑催歸,反覺察街道逐漸擁擠,四面八方來看燈的人都蜂擁而入。就在這時,一位我誤以為醉酒睡著或者只是一堆破爛布堆、身掛月琴的老藝者忽然立起身來,彈唱聽不明白的詞曲。誰聽得明白呢?縱然寫作五十年,有幾個讀者讀懂你要說的是什麼?你在說的是什麼?他或許只是賺一點遊客施捨的零頭,去買碗麵吃或還是再買一瓶酒灌一灌他就滿足了,繼續醉倒自己淒涼、斷續的古調裡,他就覺得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就會持續下去。看著自己稿裡的字被論斤論兩的賣,全然不在乎捻斷雪白鬚髮說的是什麼!?
我在小妻買了罐裝Gin Buck,坐到對街一堵有花枝探出的矮牆上,掏出紙筆,一邊喝酒一邊聽他咿咿嗚嗚的唱一邊將他畫下來。
他頭上綁著花布頭巾,多少可以保持濯濯白髮頭頂的涼冷,脖頸間捆了一條也許是為髒汙而變成藏青的圍巾、身上穿著令人看了就發寒地薄外套,肩上掛了一把月琴,嶙峋如枯枝的手指頭靈活的在弦上撥彈滑走,好像對一個心愛女人的愛撫,或者說,對所有他愛過或愛過他的女人溫柔又細膩的愛憐。意圖使聽眾快樂的曲調卻在晚風中顯得悲涼。我已喝盡我的酒,紙上的草稿也已在夜暮的陰影裡完成,自己一個人在孤寂的旅行中益發覺得這早春是如此無情的冷,夜色像碳粉般的細緻,足以遮掩一切的快樂和悲傷,我就在這一切之中一路迷途,分辨不出歸去的方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