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芳
書櫃上存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獨有一本書格外醒目。書的尺寸比其他書略小,封面是一張全家福照片,面上套了一層薄薄的塑膠膜。書名為《我這一家》,全書100餘頁,圖片文字各占一半。書的裝訂也很簡單,一眼便知是小型文印店的傑作。當然作者也不是什麼名家,而是我的父親。
在上世紀60年代從事過語文教學,一直偏愛寫作。他在安徽鐵路局工作的那幾年,給母親寫的家書堆成了小山。退休後寫作便成了父親最大的樂趣。
居住在場鎮上,為補貼家用,父親退休後便利用自家店鋪經營一些日用品。他每天安安靜靜坐在櫃檯前守店,生意清淡的時候就專心寫作。
的寫作內容主要圍繞咱們這個家。與妻子是何年何月相識的,生活多年共同經歷了哪些事。他的三個子女的成長經歷以及現在各自的情況,當然主要是寫我母親為主,他為母親單獨寫了一篇幾千字的文字,題目為《愛妻國菊》。
每天足不出戶,終日坐在櫃檯前奮筆疾書,偶爾有顧客來買東西,他還沉浸在寫作中,顧客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離開,他都毫無察覺。母親罵他不務正業:「一天正事不做,就搞這些瞎子鬧。」父親連連點頭認錯。他在子女面前很威嚴,對妻子卻一向言聽計從。
吵歸吵,對父親的寫作並沒真正干涉。父親生性內向,幾乎沒有任何的社交活動,這唯一的興趣當然會支持。父親寫作的時候,母親會主動承包全部家務活。有時到了吃飯時間,父親仍然在埋頭寫作,母親便將飯菜端到他的面前,溫和地提醒他:「趁熱,吃了再寫」。
父親的手稿完成得差不多了,他帶上厚厚的一堆稿子拿到鎮上的文印店,準備列印成冊。
父親的字都是草書,工作人員看起來很吃力。父親就一字一字地給他念,念到一些精華段落時,他還會補充介紹文字背後的故事。比如念到與母親初次見面那段,他特意補充說明母親梳著長辮,身材嬌小,笑起來臉上還有酒窩。念到兩個哥哥前後考上大學的那段時,他一下子興奮起來,對工作人員說:「當時你可能還小,這事在咱們這半條街都有影響力呢,隔壁老街坊還特意為兄弟倆一人縫了一套新衣服。「在念到我初中時第一次上臺表演小品獲全校第一,還參加過縣裡的演出那段文字時,他忍不住又激動地對打字員說:「當時台下的觀眾可是成千上萬喲!」
就這樣一邊念稿,一邊詳細補充,有時還輔以手勢。文印店老闆對我母親說:「都說周伯少言寡語,我看他說起你們一家人時,一直口若懸河。」
父親的文稿反復修改多次才最終定稿。他又從家裡搜集了一些照片,有全家福,有他與母親新婚時的合影,還有母親後來參加縣黨代會、婦代會的工作照,有大哥二哥在大學校門口的留影,也有我少年時代的青澀照。一些老照片已經泛黃了,比如大哥二哥的周歲照。有一張照片特別珍貴,是我幼年與母親的合影,照片背面父親的鋼筆字還清晰可見:「小芳3歲,母女留影。」
工作人員將照片全部掃描進電腦裡,並進行精細處理。父親很認真地與他一起商議如何排版更美觀,哪些照片該配在哪些文字旁。
父親主編的文集終於製作成功,他裝訂成了一本精美的冊子。封面是全家福照片,封二是他自己寫的序言,最末一句是:「我一輩子工作認真負責,妻子善良能幹,三個子女都已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我很滿足。」
父親的文集完稿不久,便因腦溢血突發離世,臨終前沒有留下一句話,他精心製作的那本「書」便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