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熱愛運動的23歲男大生半年前出現下背痠痛僵硬等症狀,原以為是運動傷害;某天半夜突然胸痛、呼吸不順,擔心是心肌梗塞掛急診檢查正常。後續除了偶爾胸痛,也出現屁股疼痛、腳後跟、膝關節腫脹等狀況,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高雄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王愷君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30歲年輕族群,成因包括遺傳、環境及感染等,男性多於女性,主要是該族群活動力較強,常因運動造成衝擊或受傷等因素誘發疾病。抽菸也是誘發疾病活性重要因素。 王愷君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免疫系統錯亂,攻擊中軸及周邊關節的關節炎,最容易影響脊椎跟骨盆交界的薦髂關節,甚至是腰椎、胸椎或是頸椎,引發背痛、僵硬等不適,尤其是清晨或久不活動時。 王愷君提醒,若出現症狀持續至少3個月應儘早就醫檢查,目前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治療主要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給予免疫調節藥物為主。 對於已經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女性患者,不建議長期或過度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王愷君說,目前已有適合的生物製劑可使用,女性患者不必擔心因懷孕或備孕而面臨停藥困境,只要事前跟醫師充分溝通,及早調整用藥方式,仍可順利懷孕與生產。 他建議,平常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均衡飲食,運動時可以選擇像游泳或瑜伽等低衝擊性及緩和性的活動,不須特別進補或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避免誘發免疫反應或造成免疫錯亂,反而加重病情。

Read More

返台治胸悶 意外治好聽損

EECP透過3段氣囊壓力帶對下肢加壓,配合患者本身心臟舒張與收縮,達到軟化血管、增加血管彈性,增進血管內皮細胞自癒再生能力。(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長年旅居美國的60多歲李先生,4年前到靶場練習射擊疑未戴好耳罩,巨大槍聲造成右耳聽力喪失。今年4月返台探親,由於胸悶不適,就醫接受體外反搏治療儀器(EECP)治療。某次在治療時右耳突然聽到啵一聲,右耳竟恢復聽力。 中正脊椎骨科院長吳明峰表示,患者長期胸悶、不舒服,透過藥物治療中。年初因心臟血管的問題到再生醫療中心接受EECP治療,整個療程需要7週、35小時,每週5天。他做了2週,有天在治療時右耳突然聽到啵一聲,意外恢復聽力。 吳明峰指出,EECP是一項非侵入性的心臟功能促進與全身血管再生的體外機械輔助循環裝置,無須手術、無須住院,門診治療可治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另外,早期失智症、腎臟疾病、高血壓、勃起功能障礙及耳中風也能獲得改善。 吳明峰指出,EECP的治療適應症也包括急性聽力喪失該患者聽力喪失4年多,EECP讓血管再生,血管經過血流、重新修護後,受損聽力也獲得改善。 中正脊椎骨科表示,EECP是透過三段氣囊壓力帶對下肢加壓,配合患者本身心臟舒張與收縮,藉由外力的加壓與放鬆,提高送進心肌的血液及氧氣量,幫助血管更健康,暢通全身血液與氧氣的輸送,達到軟化血管、增加血管彈性,從而增進血管內皮細胞自癒再生的能力。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上班族滑鼠手 夜半麻痛驚醒

中醫大附醫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溫永銳(右)與台大醫工系教授林啟萬合作研發+RF超高脈衝射頻疼痛舒緩系統,大幅緩解腕隧道症候群患者手麻疼痛症狀。(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是3C重度使用者,手機、筆電不離身,連續幾日半夜被手指傳來的麻木、疼痛感驚醒;加上白天抓握東西時,手掌總是陣陣刺痛感且力不從心,就醫診斷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經+RF超高脈衝射頻疼痛舒緩系統,大幅緩解手麻疼痛症狀,睡眠品質也獲得改善。 中醫大附醫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溫永銳表示,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常見好發於需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如長時間使用鍵盤、滑鼠的上班族,家庭主婦、職業司機、餐飲業等,因過度使用手腕,導致正中神經被腕橫韌帶長期壓迫,讓手指與手掌產生麻木無力與疼痛感,嚴重時疼痛還可能延伸到手臂、肩頸。 過往滑鼠手的臨床治療可透過復健、穿戴護具、藥物治療或低頻電刺激等暫時舒緩疼痛症狀。在最新研究顯示「+RF超高脈衝射頻」具備高穿透率特色,針對感覺神經進行痛覺訊號阻斷。 根據臨床58位患者,將刺激器貼於病變手腕上治療15分鐘後的測試結果,疼痛不僅明顯減輕;且依病人症狀效果最長可達14天,有別於傳統低頻電刺激只有數小時止痛效果。此外,+RF超高頻脈衝射頻的無感刺激,除了提升治療舒適度,也能減少止痛藥物攝取,避免成癮等副作用。

Read More

單一性伴侶 HPV感染機率仍有6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每天平均有4人被診斷出子宮頸癌,許多民眾認為只有性生活複雜者才可能感染HPV。然而,即使只有1位性伴侶,也有6成的機率感染HPV;若一生累積3~6位性伴侶,感染風險更高達9成。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大部分HPV感染體內機制可自行清除;但若長期感染且無法自行清除,除了恐引發子宮頸癌外,還可能引發外陰癌、陰道癌及肛門癌等。 陳思原說,不少國人認為只有性生活複雜者才可能感染HPV。事實上,即使只有1位性伴侶也有6成的機率感染HPV;如果一生累積3~6位性伴侶,感染風險更高達9成。 近年醫界發現HPV是頭頸癌常見的危險因子。統計顯示,台灣的HPV相關頭頸癌發生比率正逐年上升,且成長速度快,男女皆可能因HPV感染引發頭頸癌。 陳思原強調,每個人一生中有8成機率感染HPV,不論是熟男、熟女,或是有過性行為的人,建議落實HPV預防3關鍵,「男女依醫囑施打HPV疫苗」、「女性定期抹片檢查」、「安全性行為」。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成功並非全然是好事

台南市德光國中二年九班 ◎曾子翃 有些東西未曾擁有時,曾經無盡的嚮往,一但獲得後,帶來的是開心、喜悅,卻同時也把自己拖入煩惱的深淵。 憶起國小時,一次次的段考後,都想去觸碰到前三名的桂冠,一次次的努力念書,就為了這個目標。終於,初進三年級時,斬獲了全班第二名,此後正式踏入努力讀書之路。後來至國小畢業前,十餘次的考試中我過關斬將共拿下十次班級第一名,也算是完成了初進國小時的目標。 隨著一次是考試的告捷,我也獲得了無量的自信。沉浸在「學霸」的稱號中,享受著老師們的讚美,也因此有不差的人緣分。 但是,拿到「成功」後,自己開始變得自負,漸漸的接受不了失敗,並想把每個領域都做到最好。這想法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我卻因此煩惱,不再喜歡上學,給自己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就是不失去這個名為成功的光環。害怕遭同學嘲笑,害怕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期待,更害怕考差了要如何面對自己?於是,一日復一日的驅使自己走向無盡的夢魘中,一面享受成功的榮耀,又一面承受著莫大的壓力與恐懼。 現在已升上國中兩年,我卻不再害怕失敗,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再逼迫自己一定要達到巔峰和完美,適時放過自己,喘口氣,持續努力,並期待下次成功再度蒞臨。

Read More

聽心音 可判斷心臟瓣膜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瓣」您聽心音找心病,認識心臟瓣膜疾病。(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陳華興、林有清、許正雄、湯朝村、陳金龍∕綜合報導 心臟瓣膜會因年紀變大退化,或因疾病等問題造成異常,潛藏冠心病與心臟衰竭等心臟疾病風險。許多心臟瓣膜疾病只要透過簡單的聽診就可得到初步診斷,再藉由非侵入性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確診並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長期推動「聽心音‧找心病」全台公益串連活動,多所醫院響應;藉由「聽心音」檢測及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並有效治療心臟瓣膜疾病。 林口長庚醫師張其任表示,以往心瓣膜疾病治療多以傳統開心手術修補或更換瓣膜;近年來包括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等疾病都可藉由導管方式治療,不需動刀開胸或開心,甚至不需要插管麻醉,只需打針從血管引入導管就能更換或修補瓣膜,大大降低治療風險,也縮短術後恢復期。 花蓮慈濟醫院與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聯合舉辦「聽心音.找心病」公益活動。(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院心臟衰竭個管師蔡瑩琦表示,心臟衰竭的成因包括心臟瓣膜異常、高血壓、心血管阻塞及心肌病變,若民眾出現呼吸困難、水腫、咳嗽、心絞痛或胸痛等症狀,就應當心。 高雄榮總「聽心音找心病,遠離瓣膜疾病」。(記者許正雄翻攝) 高榮心臟內科醫師郭風裕指出,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例,發現期別不同預後差很多。輕度狹窄時,可能只是覺得走路有點喘;但當重度狹窄、胸口會痛,平均壽命可能只剩5年;到了走路會昏厥只剩3年;若等到腳都已經腫了、已經心臟衰竭,平均壽命只剩2年。 台中榮總及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昨日共同舉辦「聽心音找心病」活動,醫師為民眾進行聽診篩檢服務。(記者陳金龍攝) 嘉榮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林俊呈說,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若平時感到胸悶、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建議就醫以聽診器聽心音,若有異常儘速前往心臟專科進一步檢查,由醫師評估合適的治療方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預後效果。

Read More

〈中華學園〉讓勇氣當我的朋友

台南市南科國中七年七班 ◎林秦右 勇氣是我的朋友,是我成長的泉源,在面對挑戰時擁有毅力,克服種種的逆境,盡情追求夢想。 勇氣是我的好朋友,在我遇到困難時,雖然一開始我會感到沮喪,並讓我跌入挫折的深淵裡,但我鼓勵自己,不讓挫折打敗,記得剛學小提琴時,一直掌握不住技巧,聽到同學拉出動人的樂曲,常常感到失落,但是我告訴自己要有勇氣,於是埋首苦練,終於拉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音律,那一刻,我的心情就像是璀璨的陽光。 在成長的旅程中,經歷挫折是人人都會面對的,挫折就像是內心的惡魔,會讓人裹足不前,慢慢吞噬人們的信心,幸好有勇氣陪伴我,讓我找出失敗的原因,更加努力學習,最後找回信心,在學習的路上得到智慧與喜悅,在風雨後看到美麗的彩虹。 勇氣是我的好朋友,它是踏上成功的階梯,也是我們找回自信的源頭,協助我們完成心中的夢想。  

Read More

〈中華學園〉杯子與水果的幻想

新竹縣中山國小五年戊班 ◎范揚玲

Read More

〈彩繪人生〉阮金釵 奇美醫首名新住民志工

奇美醫首位新住民越南籍志工阮金釵,在檢驗科協助民眾抽取號碼牌,也解決新住民的就醫溝通障礙。(記者汪惠松攝) 奇美醫院志工隊成立邁入第卅六年,首名新住民四十二歲越南籍阮金釵,投入志工服務五年來,在檢驗科協助民眾抽取號碼牌,除增進與民眾的情感外,也解決新住民的就醫溝通障礙,讓就醫便捷順利。阮金釵服務親切與人結善緣,也因服務更融入台灣。 隨著跨國的人口日益增多,使得台灣與不同國籍的人接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奇美醫院為因應新住民人口逐年上升,也為使離鄉背井的外籍人士來院就醫時得到妥適的醫療協助,奇美醫院於一一一年開始擴展新住民志工服務,希望讓新住民擁有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也提供具備人性關懷的醫療環境。 在奇美醫擴展新住民志工前五年即已加入服務的阮金釵表示,當時帶婆婆來奇美醫院看診,受到志工的溫心引導幫忙,感受非常深刻,故也想跟他們一樣做點回饋社會的事情,所以報名奇美醫院志工。 奇美醫社服部主任陳立誠表示,志工隊成立迄今總人數三百五十八人,每天在院內均可見志工們穿梭於門診、各樓層病房等,提供病人、家屬服務。新住民在參與志工過程中,不僅獲得民眾肯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尊與自我成長。本身是「新移民」的阮金釵,主要在檢驗科協助民眾抽取號碼牌,截至今一一二年六月底,服務時數已近六百個小時。 阮金釵感同身受前來就醫的外籍人士的需求,她分享,在抽血站服務過程中,遇到跟自己一樣同鄉的越南伙伴來醫院抽血檢查,正當病人看不懂中文且不知道如何填寫資料而茫然不知所措時,她及時上前提供協助,減輕了病人內心的焦慮不安,對方除感謝她的協助外,更感動的表示,來醫院前的恐懼感立刻消失,讓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阮金釵說,家裡是開食品店,和家人協調時間進行志工服務,趁體力好的時候能為人服務回饋社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助人為快樂之本。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