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幾週台灣因為進口雞蛋的議題引發眾多爭論,專家指出,自國外進口之生鮮殼蛋,應在生產國當地確實洗選以及油封保鮮之後,全程冷鏈至消費者或加工業者的手上,以維持鮮度與安全性。雖然台灣在目前技術上是可以達到全程都使用冷鏈的方式運輸和保存雞蛋,但過程應確實執行,且相關單位應提供適當規範與指南供業者依循。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各國的環境與運輸條件不同,進口雞蛋的規定也因各國需求而有差異,從其他國家進口蛋到台灣,為了避免雞蛋變質需要考量許多條件,也應根據不同的條件來標示。
目前遠距離從國外進口雞蛋的過程有很多的因素,包含雞蛋產地、產地環境的溫度與濕度條件、運輸時間與距離、殺菌、洗選處理方式等,都會影響雞蛋進到台灣之後的保鮮時間和保存方式。這些都需要有科學的論述和根據科學資訊為基礎,才能在未來持續改善進口蛋的過程,以及改善未來的相關規範。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彥伯建議,自國外進口之生鮮殼蛋,應在生產國當地確實洗選以及油封保鮮之後,全程冷鏈至消費者或加工業者的手上,以維持鮮度與安全性,若可確實做到以上條件,則不需於國內重複再進行一次洗選。
至於雞蛋經過洗選與否會怎麼影響保鮮度,陳彥伯說明,未洗選的雞蛋,蛋殼表面會有一層天然的角質層可維持鮮度,經過洗選後角質層會被洗掉,因此洗選蛋會需要「油封」(oiling)的製程,使用油性物質,包括礦物油或蠟等,將洗淨且風乾後的蛋殼氣孔封住,減少二氧化碳逸散。正常經過正確洗選過程的雞蛋,理論上表面應該已無沙門氏菌(Salmonella spp.),且整個蛋的表面生菌數應小於100,因此洗選蛋在正確洗選以及油封製程後,微生物進入的機會不高。
不過,若是洗選製程不確實,或後續的儲存條件不佳,如冷鏈中遇到反覆的環境溫度升降,仍有微生物進入的風險,陳彥伯說,雞蛋在環境溫度上升時表面會產生冷凝水,容易孳生黴菌,而溫度再次下降時,會造成雞蛋內部熱漲冷縮產生負壓,將蛋殼上含有微生物的水分,經由未包覆的氣孔,吸入蛋中,使微生物進入,後續沒有冷藏保存將會導致微生物在蛋內繁殖,造成腐敗或是致病的風險。
他認為,目前台灣技術上是可以達到全程都使用冷鏈的方式運輸和保存雞蛋,但過程應確實執行,且相關單位應提供適當規範與指南供業者依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