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帶著皮箱裡的家,去流浪

■劉又瑋 家的定義,在她心中是流動的。 十五歲那年,她初聽李泰祥的橄欖樹,便對三毛筆下的流浪世界心嚮往之。在她年輕青澀的心中,以為那樣四海為家的生活,就是她這生將追求的浪漫了。那時的她只是隱隱約約覺得,流浪過程中的孤寂與虛無,是一種美好的情境。 大學畢業之後,想法務實了些,為了經濟便利地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她拎起一隻小包包,隨著飛機南來北往地出入於世界各個角落的機場。 「空服員」,是她當時的身分。 她常在下雪的黃昏,踽踽獨行於曼哈頓垃圾隨風翻舞的街頭,趕著在暮色四起之前搭地鐵回旅館。 或於深秋的夜晚,疾疾走過阿姆斯特丹蜿蜒無盡的運河邊,那條鋪滿落葉的長路,為了趕赴華燈初上的歌劇院裡,一場情節奇幻眩目的音樂劇。 在那些年歲裡,她獨身奔波在異國的不同城市中,嘗試咀嚼所謂「流浪」的滋味。 然而,儘管她看遍了華美的風土、玄奇的山川,卻總覺得心中彷彿缺少些許深刻的滋味,與真實的感動。 於是懷抱著更大的夢想,她收拾了一只大皮箱,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了異國求學的生涯,也在那裡結結實實地營造出一個異鄉的家。 直至落腳他方,真實過起生活,她方才深刻體會了流浪的孤寂與失落感。 那些夜裡,她經常自夢魘中驚醒,面對著闇黑寂靜的斗室,總要一會兒才能回過神來,然後想起自己原來離家獨在異國。而方才在夢魘中的孤身掙扎,就更像一具沉重的鎖,牢牢地箍在心頭,蒼涼之感更倏忽淹過喉頭。 她至此方知,原來流浪的情境,並不盡然是年少時所想像的浪漫美好。更多時候,必須面對的是一個人打理生活與心情的勇氣。 日子一天天過去,她逐漸在異國城市摸索出新的生活軌道。隨著這軌道行進所產生的慣性,異國似乎不再是他鄉,卻竟是另一個故鄉了! 某次前往首都辦事的行程中,她漫無目的地走入阿拉伯人群居的地區,都會邊緣地帶裡住著這個國家的邊緣族群。她猛一抬頭,被陽光刷洗得亮白耀眼的清真寺昂然聳立在眼前,幾個戲耍著的阿拉伯小孩自她身邊一溜煙追逐而過。對於這個地方,她此刻心中竟奇異地生出一種熟悉親切之感。 原來,在他鄉生活日久,異國也就成了家鄉啊!她頓時領悟。 此後,她逐漸將探索的觸角越伸越遠。每每在課餘長假裡,手裡握張火車票,就往巴黎、倫敦,或更遠的巴塞隆納、威尼斯、布拉格旅行而去,無非就是為了找尋那種將陌生的異地,當做心中永無止盡延伸之家鄉的感動吧? 在如此的行旅中,她或是站在巴塞隆納的高第聖家堂前,仰望那向蒼穹極盡伸展的尖塔;或是佇足於巴黎奧塞美術館中庭玻璃頂下,凝視羅丹曠世之作「地獄門」頂端,那座充滿冥想意味的沉思者。此時,和家鄉一般無二的溫暖陽光,輕撫著她因長途奔波而酸痛的肩頭。 也或者,她坐在倫敦科芬園的露天咖啡座,細細啜飲已然涼去的咖啡。又或者在布拉格舊城廣場中席地而坐,靜看各色行人來往。此刻,彷彿帶有故鄉熟悉氣息的微風悄悄拂過她疲倦的額角。 在這樣的天涯行腳中,隨處打開一方小小的行囊,便是她的旅寓。而所謂的那個「家」,則在西歐北海邊的某個小城裡,以溫暖的姿態召喚她。至於生命中的原鄉,遠在太平洋一隅的那個副熱帶島嶼,那才是無可取代的,心靈的故鄉。 一次又一次漸行漸遠的行旅中,在飽嘗風霜之際,她不斷思索「家」的定義: 究竟,家是那方供她遮風避雨,在她倦遊歸來時,讓她得以歇歇腳的地方?又或是她心中一座不須以具象存在的城堡? 如果說,流浪是一種自我放逐,進而在陌生的時空中發現自我的過程。那麼,回家,是否就意味著困頓的身心終須有個溫暖的空間讓她緩緩氣? 而人生,也就是在這兩極的情境之間擺盪,成為一種無法逃遁的宿命吧?她想。於是,人們帶著那顆騷動不安的心去流浪,但也總在旅途中渴望回家。 有些人終於選擇回到那方堅固的屋宇之下,從此有了安身立命的空間;另一些人則把家打包成一方行囊,在形體或心靈的浪跡天涯中,找尋那所不停流動的,家的滋味。 對他們而言,更多時候「家」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可能是在一列疾行的火車中,對漸行漸近的目的地產生一股回家的興奮情緒;也可能是在某個陌生城市的街角,對著一方紫羅蘭飄舞的窗口突生親切之感。至於真正的家,則深藏在他們心中某個幽微的角落。 至於她呢,當她的胸宇熟悉了流浪的氣味後,便又安靜不下了。於是,她再度提起那只酒紅色的大皮箱,負笈歐洲東隅一個更陌生遙遠的國家。 然後,儘管她明知那只是人生行旅中,一個短暫停留的驛站,卻也彷彿要落地生根般地,在那兒認真生活起來。 於是,她在古城深處的某條巷尾,經營了一個小巧而溫馨的家。 有些時候,她走出家門,進入人群裡,和她的波蘭朋友們——或是眼中閃爍著智慧之光的學者,或是胸中躍動著理想火苗的大學生,或是努力工作,謹慎地數著錢過日子的市井小民——共同體會這個前共產國家,在重新向資本主義世界敞開大門後,人們對於未來美麗遠景的憧憬,以及對失序混亂之現實的無奈。 也有些時候,美麗的金髮女友芭芭拉來造訪她那小小的家,傾訴與那同時周旋於兩女之間的美國男友之悲喜情愁。在芭芭拉星光閃爍的眼眸中,她看到一個純真的東歐少女對美國那物質天堂的嚮往。 還有些時候,她會帶幾片蛋糕,去探望與幼子棲身在狹小學生宿舍斗室中的蘿拉,聽這位貧窮卻一身硬骨的年輕大學生媽媽,訴說對獨身遠在倫敦打天下的巴基斯坦丈夫之思念。「等我一畢業,他也拿到英國居留權後,我們母子就馬上動身過去與他團圓,我知道他一定會帶給我們好生活的。我死也不要留在波蘭!」她驚訝地聆聽蘿拉如是敘述。 她站在異國的家中,透過那片長窗,不只看到了和小島家鄉上同樣的時序推移與天光雲影,也看到了和故鄉同胞膚色相異的人們,卻如何對人生懷有類似的感動或失落。 在那個她所熱愛的,歷史上受盡磨難的東歐國家,她度過了苦寒的長冬。然後,在雪溶之際,她交出家的鑰匙,倦極的遊子終於回到了心靈和血緣的原鄉。 這次,她決心在這個心裡再熟悉不過,與她的血肉幾已融成一體的土地上,找尋一個真正落腳的家了。 於是她勤奮工作,也重新織補斷了線的人際網絡。至於流浪的情境所曾帶給她的感動,此時已成年少的夢想逐漸遠去之際,一個殘存的動人餘韻罷了。 然而任誰也想不到,就在她牢牢依附故鄉土地,漸漸長成一株落地生根的植物之際,一陣命運的風又將她連根拔起,飄搖到了異國。 在此異鄉,她費力地將徹底解構的人生秩序,再度架築出新的理路。於是她不氣餒地,重新一磚一瓦地經營出另一個家。這個家,不再只是她獨自一人擁著一隻皮箱的住所,而懷有真實的家庭之內涵,且隨著時光遞移,家的成員從兩人,增加為三人、四人。 這個家,是她的生活公轉軌道中心的恆星。而她所不曾意會到的是,她原來也成了家庭份子圍繞著轉動的那顆太陽。 不斷驛動的人生,終究是她擺脫不了的宿命。 因為父親的工作,及之後的創業不順,自幼她便跟著雙親在家鄉的島上流浪著,甚至遠及澎湖。她常自我解嘲,六年的小學便念了七所學校,大概是世上罕有人能打破的紀錄吧? 及至在異鄉的家成婚、生子之後數年,她的人生再度步上驚奇之旅,而且是全家人一起流浪。18年之內,環繞地球兩圈地在歐、亞、美洲的好幾個國度,相繼建立一個又一個家。然後離去,踏上另一段旅程。 她每一段旅程的行囊,從早年獨自流浪相伴的一只皮箱,逐漸擴展成裝滿全家人所有物的兩個、甚至三個貨櫃。 而無論是獨走天涯,或是伴夫攜子四海為家,她心靈的家,總是密密實實地收束在行囊中。 在每段驛動行旅的目的地,無論從單身時打開一只皮箱,到往後為全家人安頓好那些裝滿了兩具貨櫃的傢私什物,家,便因之成形了。以具體而堅實的姿態,承載她那總在天涯中奔波著,然而又渴望安定的心靈。 路,總有千山萬水之變折。然而,在每段行旅的盡頭,終須有個家,好讓她有個歇下來、做個夢的空間 。

Read More

〈中華學園〉水母寶寶

◎張立珵 台南市威爾森幼兒園

Read More

〈中華學園〉參訪拉勞蘭部落

台南女中一年五班 ◎蘇湘庭 身著繽紛的傳統服飾,編織的紋理伴隨族人文化的信念紮根,腳鍊、首飾發出銀鈴般的笑聲,雨珠暈染空氣中的歡快。新任長老撐起魁梧身姿,黧黑的大手沉穩地搭至我肩頭,他面露紅潤喜色。這張相片捕捉了我倆自然的笑顏,如今看著,鼻端隱約溢散出當天小米酒的濃郁芬馥…… 收到了前陣子和社團一同出遊的照片,我將此合影放入書案上的相框,思緒卻總是飛揚穿越回當時的點滴。之前假日時,參加了學校社團舉辦的原住民部落參訪活動,起初我只是抱著出遊的想法,沒想太多便報名參加。 憶回當日光景,大清早疾駛路上的中巴,此程為參與台東太麻里排灣族拉勞蘭部落的長老交接儀式,沿途,老師與我們分享他先前到訪的記憶、有趣的經歷……,沒有太多叮嚀,他說這是一趟讓自己清零的旅程。後來,我們步行進入部落,曲折的柏油路兩旁坐落低矮的石板屋房舍,隨處可見奔跑吠叫的土狗。或許正逢節慶準備時期,族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巷弄,在老師熟識的大哥熱情招呼我們之後,一行人便可自由參觀。 清新空氣的流動彷彿拖慢了時間的腳步,山間離離樹影、如水袖婉約的澄藍天際,我信步於巷弄之間,端詳著俯拾皆是的彩繪壁畫,靈蛇、百合花、陶壺……窺探某戶人家織裳的熟稔場景,心中不由得對此種特色文化嘖嘖稱奇。我也發現部落年輕人忙碌的身影,可見古老的部落文化深植於現代年輕一輩的靈思,攜手共同打造部落的繁盛,讓傳統文化永遠散發著芬芳。 儀式開始,我們專注聆聽司儀講述部落的發展流變,觀賞了青年會表演和儀式進行,甚至受邀共舞。我們彼此牽著手,歡快跳著傳統舞蹈的步伐,雀躍的腳步在清亮的歌聲中律動。此時,天空忽而霪雨霏霏,水氣伴隨空氣裡瀰漫的小米酒的清香,氣氛在眾人笑語歡談間熱絡,而我也不再感到拘謹,放下腦中翻湧的思緒,盡情地融入當下。 舞會結束後,雨停夕照紅火,我和會長合影留念,綿延的情思從此也牽住了那裡的人事物景。 此刻,隔著相框,依舊能感受到拉勞蘭部落的熱情,不論面對何種困難與考驗,他們總是齊心協力改變未來,真誠的笑靨、爽朗的乾杯……信仰著族人古老的文化、故事,許諾著前進的力量。我想,古老文化的延續從來不是奇蹟,因為拉勞蘭排灣族人堅毅的努力,因為我們還會再來。

Read More

醫:助眠藥物 當用則用能省則省

醫師蘇建安談失眠的西醫治療。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8小時。醫師建議,睡眠障礙尋求藥物治療,應抱持「當用則用,能省則省」原則,並請精神科醫師判斷是否有額外疾病導致失眠。 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蘇建安指出,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8小時,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同,可為晚上睡眠7小時加上白天睡眠1小時;但不要睡過多,也不需要與別人比較睡眠時間多少。 睡眠腦波可分成非快速動眼期及快速動眼期,基本睡眠循環則是2周期循環交替所形成,1個晚上約有3~5周期;非快速動眼期又可分為2個不同的睡眠階段,睡眠開始1~2小時即可進入熟睡期,進入熟睡期前則是淺睡期,熟睡期被認為是最能恢復體力的睡眠期。 蘇建安也提到,生理時鐘是以「太陽」來做調節,俗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是如此。大腦透過「松果體」辨別光線分泌褪黑激素,若睡前看手機或睡覺開燈,光線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睡眠品質;作息跟生理時鐘要同步才能養成更好的精神及睡眠品質。老年人的睡眠品質不好,是因為褪黑激素會隨老化而減少分泌,有睡眠障礙的人建議找專科醫師幫忙,不要自己亂吃安眠藥。 在失眠的非藥物治療上,蘇建安推薦「好眠10招」,包含營造睡眠環境、規律的作息及保持健康生活型態等,以及每天填寫「睡眠日記」,藉由紀錄慢慢改善自己的睡眠品質。 另外,在藥物治療上,蘇建安則抱持「當用則用,能省則省」的原則, 必須請精神科醫師判斷是否有額外疾病所導致失眠;並建議於吃藥期間同步觀察自己在好眠10招中是否有沒做好的地方,專業的醫師建議加上藥物及自我檢視調整才能更好的治療安眠問題。

Read More

〈中華學園〉又見那棵榕樹

台南市勝利國小五年六班 ◎胡軒綺 暑假時回到鄉下外公、外婆家,外婆十分開心的迎接我們,卻不見外公的身影,熟悉的榕樹、棋盤、椅子都還在,唯獨那個寵愛我的人消失了。 小時候外婆家的院子裡有一棵榕樹,我跟哥哥、外公常常一起做運動,在戶外跑跑跳跳,外婆說外公很「孩子氣」,所以我們都叫他「氣孩子」。可能是受綽號影響,有時外公會做出讓我們傻眼的事,有一次我們請他幫忙做甜甜圈,結果他把糖和鹽搞反了,害我們鹹得哇哇大叫,可是那快樂的氣氛、場景,卻令我們感到甜蜜極了,還常拿這件事糗外公呢! 孩子氣的外公喜歡跟朋友在榕樹下下棋,我們也喜歡在一旁加油以及「觀賽」,外公也會跟朋友分享做甜甜圈的事,說到我們都快背起來了。而現在的我們非常希望能再聽到一次曾經嫌煩的故事,更希望能再見到外公一面,可惜,五年前因肺癌過世的外公再也不可能實現這個願望了。 一想起這事,鼻子不禁一酸,淚滑落臉龐,一片樹葉飄下,輕拂過我的頭頂,彷彿外公用他溫柔的手安撫著我,告訴我:「乖孫女,別傷心,外公會永遠在天上看顧願妳們的,再見了!」

Read More

30歲拉緊報 高頻電波刺激膠原蛋白新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肌膚從25歲左右開始老化。隨著歲月增長,30歲之後再不拉「緊」報,恐怕鬆弛、下垂悄悄上臉。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醫師黃志宏表示,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大於生成的速度,30歲之後就容易出現皮膚組織塌陷、凹凸不平嘴邊肉、法令紋、淚溝,甚至整張臉明顯鬆垮,這些現象都是因為膠原蛋白的支撐力不夠力所造成。 國人有食補的習慣,例如常聽說多吃豬腳可讓皮膚變得澎潤彈性;但食物中所含的膠原蛋白分子量太大,很難直接被腸道吸收發揮變美的作用,更要當心背後熱量問題,一不小心吃多了反而會造成肥胖。 常見的注射肉毒桿菌素,雖然可以快速處理臉部因老化造成的鬆弛紋路問題;但黃志宏表示,臉部老化是整體問題,若只處理局部表面皺紋,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流失、細胞組織鬆垮問題依舊存在。 黃志宏建議,可利用鳳凰電波的高頻電波,特殊的專利探頭能將能量傳送達真皮層一定深度,刺激膠原蛋白新生,使肌膚基底細胞組織飽滿彈性。如此一來,肉毒桿菌素加上鳳凰電波的療程搭配,就可同時處理深淺層肌膚結構紋理問題,讓效果加倍。

Read More

〈中華學園〉用地熱煮菜

 台南市後港國小五年甲班  ◎陳力愷 「耶!我們終於要去清水地熱公園煮菜了!」暑假中爸媽為了慰勞我們讀書的辛苦,特地撥出時間帶我們去台北、宜蘭玩了四天三夜,讓我們雀躍不已;尤其一聽到要去地熱公園煮菜,我更是欣喜若狂,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一到了清水地熱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池又一池的地熱池,池水正不斷地冒著白煙。爸爸說:「地熱池的水溫大約有攝氏95度左右,可以用來烹煮食物。」難怪池子旁邊已經有不少的遊客正在用竹籠烹煮食物,大家臉上都流露著笑容。 我們立刻迫不及待的去櫃檯租借竹籠,也買了一些菜,有雞蛋、玉米筍、玉米、茭白筍……把這些食材放進竹籠,用一根小竹竿勾住竹籠就放進地熱水中煮。我看到白煙一直不斷地往上飄,煮沒多久,貪吃的哥哥就吵著要拿來吃,爸爸說要煮熟一點才能吃得安全。東西煮好後,我們爭相搶食,雖然沒有加入調味料,但反而能吃出食材原本的甘甜滋味,不但美味無比,毫無溫泉的味道,心中還有一種說不出的特殊感受,我們都吃得津津有味。 這次旅遊中的用地熱烹調食材,是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特殊體驗,讓我感到非常特別和新奇,我非常的懷念。

Read More

1週3次靠牆深蹲 助降血壓

醫師安欣瑜指出,降血壓靠牆深蹲比跑步更有效。(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最新研究發現,靠牆深蹲降血壓的效果,比跑步、步行、騎自行車及重訓更有效。 《英國運動醫學期刊》7月發布的一篇統合分析研究,分析270個研究,包含1萬5827位受試者,檢視運動與血壓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等長運動」降低幅度8.24/4mmHg最大。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安欣瑜指出,研究顯示,跑步、步行、騎自行車、重量訓練及高強度間歇訓練等運動,都有助於降低血壓;而混合有氧運動及力量訓練似乎也有幫助。其中,對於降血壓最有效的運動,則是靠牆深蹲這種等長運動。 安欣瑜說明,等長運動是指在不移動的情況下,進行肌肉收縮的運動。研究推論,當不移動的情況下,收縮肌肉時,周圍的血管會壓縮;放鬆時血液會回流,使血管擴張或擴大。如果經常進行等長運動,可能比動態運動更有效。 安欣瑜強調,高血壓會使動脈變硬,阻止血管正確擴張,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建議高血壓患者多運動,除了跑步及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外;也可以加上不需要任何器材、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的靠牆深蹲,建議作法為靠牆深蹲2分鐘,接著休息2分鐘,重複3~4次,共約15分鐘,一星期3天即可。

Read More

安眠藥酒精成癮 大腦失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中年男性由安眠藥成癮進展為合併酒精成癮,至精神科門診評估診斷為重鬱症;經住院處理戒斷症狀、調整抗鬱藥物,並使用戒酒藥及安排適當心理治療,病況改善許多,甚至能重拾白天清醒生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李宜庭表示,成癮是一種高度復發性、慢性的大腦疾病,與多巴胺、血清素系統的功能失調有關。研究顯示,成癮問題約有5~7成的遺傳性。 當患者長期使用成癮物質,進而影響大腦的邊緣系統(掌管情緒症狀)、前額葉腦區(掌管控制力,「煞車」),便可能導致強迫性的求藥行為。生病的大腦就好比失速列車,當成癮物質的線索出現,就會不顧一切的無法控制。 李宜庭說,成癮患者往往想靠「意志力」證明自己能辦得到成功戒藥。但成癮的成因複雜且多樣,即使一時停用成癮物質,倘若沒有繼續針對成癮疾病本身、共病(如憂鬱症借酒澆愁、焦慮症借藥放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衝動控制困難)和相關因素(如周遭環境便利性)治療及調整,往往會反覆失敗,甚至衍生出其他種類的物質成癮。 成癮疾病並非不能治療,李宜庭表示,若有成癮問題,建議可以逕洽「成癮科」諮詢。針對越來越被重視的安眠藥成癮問題,台北市立聯醫松德院區也新開設全預約制的「戒安眠藥自費特別門診」,結合具成癮專長之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以一站式服務提供專業連貫的評估與治療。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

◎呂晨翎 台南市海佃國小四年一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