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追

台南市忠義國小六年一班 ◎黃禾薰 時間,總是飛快的閃過我的眼前,我不知它的速度有多快,更不知它何時會離開我,但,我知道時間會遺留--回憶。 在暑假,我在海邊一下子堆沙,一下子踏水,樂壞了。直到晚餐時刻,我無法請求時間,命令它停止,因為我離它好遠好遠,就算聲嘶力竭的大叫,它也聽不見。 在晚上,周遭靜謐之刻,我卻無法入眠,是睡仙追不上時間,快到了,快到了!摔一跤,又落後了,直到追到時間,我才沉沉闔上雙眼,因為睡仙把時間綁起來了。睡仙跑得愈久,綁得愈鬆,當「時間」掙脫,又起步時,我張開眼,卻醒來了。 時間,我永遠追不上它,但我跟在它的後頭,撿起它掉落的回憶,當追到人生終點時,我的靈魂會到另一個國度,而身體,會永遠睡去……

Read More

〈中華學園〉疫情下的我

台南市海佃國小五年七班  ◎李易穎

Read More

跨科多重治療 4期乳癌存活率提升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當乳癌細胞經由血液及淋巴擴散至其他器官,即為第4期乳癌。過去在治療上大多採取消極保守的症狀支持療法;隨著藥物發展日新月異,以及跨科整合、多重模式的治療,讓第4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從不到10%,提升至25%、甚至更高。 72歲楊姓婦人因左側乳房紅腫疼痛就醫,超音波檢查發現左乳頭下有一約5公分不規則腫塊,確診為乳房惡性腫瘤,正子電腦攝影顯示肺部及多處骨頭轉移。經過6次化療合併雙標靶藥物後,乳房腫瘤及轉移病灶大幅縮減,之後接受手術切除,目前恢復良好。 另1名49歲周姓女子因呼吸困難急診就醫,胸部X光顯示左側胸腔有大量的肋膜積水,檢查後發現為左側乳癌合併肺部及骨頭轉移,經數次化療組合藥物後,腫瘤從8公分縮減至4公分,肺部和骨頭的轉移病灶也有顯著改善。 大千綜合醫院乳癌治療團隊一般外科醫師陳以涵表示,第4期乳癌則會因腫瘤轉移到其他部位出現不同的症狀,轉移到骨頭會有疼痛感甚至病理性骨折、轉移到肝可能引起腹水或肝衰竭,轉移到腦部則可能發生肢體無力、頭痛和抽蓄等症狀。此時必須先以化療藥物讓腫瘤縮小,後續才能搭配手術切除。化療藥物的進步能幫助晚期乳癌病人獲得更好的治療成效。 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明立說明,隨著乳癌藥物的持續研究與開發,包含抗血管新生藥物、PARP-1抑制劑、抗體藥物複合體等,即使是轉移性乳癌的生活品質與疾病控制,都能得到顯著的提升與改善。

Read More

〈中華學園〉鯊魚

台南市寶仁國小五年智班 ◎呂浩誠 廣闊的大海 是我優游的世界 銳利的牙齒 叫所有獵物 心驚膽顫 我龐大的魚鰭擺動 嘩嘩的海流聲 是刺激的配樂 當我加速前進 張大嘴巴 霎時 獵物已在我口中 放棄掙扎

Read More

〈中華學園〉琥珀裡的昆蟲

台南一中一年十九班 ◎楊滄佑 傍晚時分,外頭下著雨,雨滴打在鐵皮屋頂上產生此起彼落的「砰砰」巨響,但這樣的雨聲也不及屋內我和母親為生活中的瑣事而爭執的嘈雜聲。 每當我歷經一整天煩雜的、疲累的課業,回到家中,準備投入我那柔軟且舒適的床鋪擁抱之中,讓自己能夠忘卻心中所有的煩惱及憂愁,放鬆身心。此時,母親便走進我的房門,對我躺在床上玩手機的慵懶景像,火冒三丈,不由分說的責罵我,認為大考將至,我仍沉迷於玩樂,沒一點心思在讀書上,從不為自己的前途擔憂。不論我解釋自己在學校時讀了多少的書,上了多少的課,身心有多麼疲累,她置若罔聞依舊不停的責罵我。聽不進別人意見的母親,像極了琥珀中的昆蟲,思想被琥珀死死的封印住,難以改變。 還記得從爸爸的口中得知,年輕時的媽媽是多麼的美麗,喜愛打扮、崇尚自由的生活,不受傳統觀念束縛,那時的母親,意氣風發,個性像極了現在的我。然而眼前的她,在我眼裡只是個頑固的母親,不願接納一點我的想法,年輕時崇尚自由的她變了,變成一個限制小孩玩樂自由的母親,只在乎我的成績,未來是否能進入大家口中的好學校,她年輕時那奔放自在的靈魂,被深深的埋在她記憶的深處,永遠塵封起來。 現在的她,仍不願更改她頑固的個性,整天和我上演不同調的雙簧,嘈雜聲依舊停不下來。期盼著有一天,她能聽到我的聲音,理解我的想法,不要試圖把我拉進封印她的琥珀裡。

Read More

愛進補又熬夜 乾癬男反覆發作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天氣轉冷,60多歲嚴重乾癬患者陳姓男子偏愛來碗薑母鴨,加上作息日夜顛倒,10多年來乾癬反覆發作,皮屑掉滿床。醫師提醒,進補、熬夜都是大忌,除規律用藥,千萬管住口腹之欲。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說明,乾癬是一種與免疫系統相關的淋巴細胞不正常增生,導致皮膚反覆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不具傳染性,典型病灶常出現在頭皮、關節處、易受傷的地方及指甲。 羅陽表示,患者常得忍受皮膚搔癢、疼痛及銀白色脫屑,且因病灶外觀醒目,往往在工作及社交場合遭到不友善的對待,讓患者身心面臨極大壓力,此外,乾癬也會衍生很多慢性疾病風險,如心血管疾病、乾癬性關節炎等,嚴重可能還會導致關節的永久變形。 抽菸、喝酒、特定藥物、補品、壓力、生活作息不規律、感染、搔抓等,都是造成乾癬發作或惡化因子,例如個案65歲陳姓男子,已有10多年乾癬病史,全身體表面積80%以上受到影響,屬重度患者。 羅陽指出,個案由於夜市擺攤工作關係,日夜作息顛倒,天冷時又愛吃薑母鴨、藥酒來補身體,加上因使用口服用藥的副作用影響肝功能而中斷治療,多年來乾癬問題一直無法獲得良好改善,一旦發作起來,渾身發癢不舒服,東抓西抓皮屑掉滿床,家人也深感困擾。 如為輕微到中度的乾癬,臨床上可使用外用藥膏以及紫外光照治療等,針對嚴重乾癬、大範圍、膿疱型、乾癬性關節炎,則可用全身性治療包括口服免疫抑制劑以及生物製劑。 羅陽強調,與醫師討論合適方案積極治療,便有機會讓乾癬皮膚恢復到正常的厚度與膚色,特別提醒乾癬病人最近天氣變冷,除需配合醫囑規律用藥外,也不宜過度大啖補品,以免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乾癬惡化,得不償失。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成功的記號

嘉義縣布新國小五年甲班 ◎蕭敏瀞 我是學校泳隊的一員,經常要參加游泳訓練,臉上因此曬出泳帽和泳鏡的痕跡,這是我最大的煩惱。 從小就很崇拜哥哥會游泳,那顆立志要跟哥哥一樣優秀的種子便在心裡慢慢發了芽,我因此也踏上了變黑之路,原本膚色就有點黑,但因為要參加泳隊的訓練,必須在露天游泳池游泳,皮膚就被曬得越來越黑。 我從小就愛漂亮,俗話說:「一白遮三醜」,再加上親朋好友三不五時就開我玩笑,問:「欸!妹仔!你怎麼那麼黑?」當下真怎不知如何回應。我曾想盡辦法想變白,塗防曬乳防曬,但長時間在泳池,防曬效果似乎有限,後來我也漸漸接受了這身黝黑的膚色。 或許這就是成功的代價,我常常安慰自己,這是我成功的記號,長大後,如果能成為游泳教練也很棒。

Read More

植植走上街頭 籲永續健康飲食

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與週一無肉日平台等團體25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植植走」遊行活動,訴求各界理解植物性飲食對氣候變遷的保護、實施健康飲食轉型政策,許多民眾盛裝打扮參與遊行。(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為讓政府重視永續健康植物性飲食重要性,多個民間團體舉行「植植走」遊行活動,訴求各界理解植物性飲食對氣候變遷的保護、實施健康飲食轉型政策。 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台灣永續健康飲食轉型智庫等民間團體早上在凱道舉辦「植植走」遊行活動,約有150多個團體組織等參與。 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總召集人張祐銓指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年提出的第6次報告中提到,全球極端氣候已非常緊急,而永續健康飲食是最能減緩氣候變遷的方式之一。若每個人從現在起開始採行永續健康飲食,到2050年就可貢獻減少44%的碳排量。 張祐銓也說,即將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8屆締約方大會(COP28),大會期間將首次提供以植物性飲食為主的菜單,顯見國際社會對於植物性飲食更為重視。 張祐銓表示,2024年台灣將舉行大選,呼籲未來當選的總統、副總統及立委能感受民眾對氣候變遷的憂慮,正視植物性飲食對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前瞻性以及迫切性,提出具體的永續飲食政策,引領國家邁向真正的永續未來。 遊行上午約9時20分從凱達格蘭大道出發,沿著羅斯福路走,終點為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有近60間純素攤商在終點擺攤,讓民眾能品嘗植物性飲食的美好。

Read More

在宅醫療擬納急症照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全台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指出,擬匡列5~7億元推居家整合照護計畫2.0,未來在宅醫療也可急症照護如感染、發燒等;相關計畫除居家醫療8萬人外,也將納入長照住民約12萬人,約有20萬人受惠。新制預計明年上半年上路。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台灣2026年老年人口比例近21%,進入超高齡社會。針對相關因應計畫,政府規劃1200億元布局。但以前著重在醫療體系跟長照體系的整合,忘了前面要跟社區一起整合,還有很多不足。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卓春英呼籲,社區整合照顧應超前部署,為社區與醫療間的斷裂,找出因應之道,尤其長期居住在身心障礙、老人福利機構的住民,機構等同於「家」,建議納入居家醫療範疇,滿足住民的醫療需求。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也指出,應整合健保和長照資訊,在出院準備服務表單增加急性後期照顧需求評估、居家醫療照顧需求評估,讓出院準備服務不漏接。 針對健保署下一步要推居家整合照護計畫2.0,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居家慢性、穩定失能者還是會有急性症狀發生,最常見就是感染、發燒等,明年開始擴大在宅醫療也可以做處理急症照護。 隨著長照發展,現在有很多人住在長照機構中,明年會把範圍擴大到長照機構住民。石崇良說,居家整合醫療對象有8萬人,機構住民約12萬人,初步對象就是這20萬人,預計匡列5億~7億元經費,從試辦模式開始,因搭配遠距醫療要等相關法令發布,預計明年上半年執行。

Read More

〈彩繪人生〉對牛談情 謝清彬如數家珍

農業局在柳營區設立老牛的家,工作七年的管理員謝清彬,每天對牛談情,最能掌握牛隻的心情。(記者陳佳伶攝) 柳營農家子弟出身的謝清彬,7年前到柳營區「老牛的家」擔任管理員,小時候就養過牛,對牛有感情,到老牛的家上班後用心照顧牛群,談起園區牛隻如數家珍,他說,工作時不忘「對牛談情」,牛兒也會溫暖回應,加上置身「藍天綠地」的療癒環境,常覺得很幸福。 現年61歲的謝清彬,是柳營在地人,農家子弟出身,早年曾跟著父母種水果、種菜,養牛,各種農事都難不倒他;曾到外地工作,當過泥水工、也會裝潢、蓋鐵厝,修水電、可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老牛的家設立,專門安置退役耕牛安享晚年,喜歡牛兒的他,7年前因緣際會進入老牛的家工作擔任管理員照顧老牛,是他感到開心的事。 謝清彬說,工作7年來,對每隻牛隻的個性、脾氣都有所了解,工作人員會為每隻牛取名,別小看牛的智慧,牠們有靈性,和牛相處久了,呼喚牛的名字時,牠們會抬起頭、或是豎起耳朵,似乎是聽得懂人話在回應。 工作時要打理牛舍環境,清理牛大便、在園區種牧草、牽牛在園區吃草,順便掌握牛兒食慾情況,吃不下是否生病了?牛兒身體出現狀況時要馬上通報獸醫來看病;有時牛兒鬧「牛脾氣」,還必須在旁用心安撫,「對牛談情」好言相勸,十之八九能緩和僵局。 謝清彬說,在老牛的家收容的老牛,大多是老農無力耕作了,將陪伴多年的老牛送來安享晚年,牛隻主人把老牛當家人,會不定期來探視牛,探視後準備離去時,主人難過掉淚,牛隻深情望著主人,讓人看了感動。 謝清彬表示,看到園區老牛凋零,走完最後一哩路時,似乎也看到人生縮影,心裡難免不捨,不過,他總會珍惜和每頭老牛的緣分,並回憶曾和這些可愛的牛群,在老牛的家,抬頭看著藍天白雲,腳踩著綠地,共度的快樂時光。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