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幸福很簡單

高師大附中國二仁班  ◎陳俞心 生活中,幸福無時無刻圍繞在我們身旁,它是永不止息的能量,更是令人心身愉悅的天然藥劑,而這些天然藥劑需要自己從中細細品嘗、發現的。 幸福是感受大自然的清純。每日早晨熹微的陽光映入我的書桌,矇矇的我看到這樣的景象,頓時清醒過來,整個人充滿了活力,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薰暖的微風從紗窗一邊撲面而來,吹拂過臉龐,啊,真舒服!真是個適合看書的好日子。坐在後院樹下的搖椅,一邊看著書上跳躍的大小字,一邊凝視著繽紛的落葉翩翩起舞,享受獨處的幸福與快樂,搖椅的晃動讓我感覺到了老年生活,脫離世界的紛紛擾擾,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搖椅伊歐伊歐的聲響有種安心而舒適的滿足感。抬頭仰望著一望無際的藍藍天空,遠遠就聞到了小草清新的芬多精,為大地無形中增添了些許的自然芳香。一個人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用心感受世界,可以盡情無拘束地饗宴每個角落的美,這不就是一種既簡單又純樸的幸福嗎? 幸福是家人的陪伴。陪伴不須言語說明,只需簡單地待在彼此的身邊,知而不語,有人懂你,那便是人生最大幸福不過的事了!幸福是實行孝道時感受到從心底的開心,逗家人開心,自己也開心,這就是自己創造的幸福!家人總問我:「今天在學校怎麼樣啊?」阿公阿嬤會問:「吃飽了沒?」還有你生日時朋友在訊息欄上打六個字<祝你生日快樂>讓你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善美,幾句平凡的問候,字字句句都藏著擔心和愛意。仔細地想,原來有這麼多人愛著我。「幸福」無不藏在我們的周圍,只是缺少細心發現。 幸福源自於有一顆知足而感恩的心,滿足於當下,幸福才會源源不絕。我認為幸福就是,有飯可吃,有家可回,有衣可穿,還有可以盡孝道的機會。幸福其實真的很簡單!

Read More

〈彩繪人生〉聽見不平凡 陳涓妮泳破障礙  

文/記者楊淑芬 →陳涓妮游泳池中矯健的身影。 陳涓妮是台灣聽障游泳紀錄保持人,有14項聽障游泳最高紀錄,她樹立的「涓妮障礙」,10多年來無人打破;這一切的不平凡來自於一個較真永不服輸的意志,永不放棄的堅持,還有一個不願承認她聽不到、說不出來的媽媽…造就了今天的陳涓妮。 今年31歲的陳涓妮曾經參加過3屆聽障奧運、2屆聽障世界盃、1屆國際短池及2屆聽障亞運,從小至今拿過的獎狀有500多張、300多面獎牌,還有一大串的桂冠榮譽。   陳涓妮(中)和影響她最深的媽媽陳瑞艷(右)、爸爸陳登鏞(左),一家和樂。 (記者楊淑芬攝)  學習講話  永不放棄 人的一生常伴失落不幸,天生聽障過生活更辛苦一點,因為聽不見,心意無法表達;聽不見,所以對別人更容易猜疑;聽不見難以溝通,無法有更多知心朋友;回想過去,從小上學成長,陳涓妮還是很容易不自覺傷感落淚。 她從小聰明好動,反應極快,雖然2歲了還不會講話,家人都認為「大隻雞慢啼」,直到舅舅從背後發聲,才發現她完全聽不見,帶去醫院檢查被診斷出是前庭導水管擴張症侯群,右耳損失107分貝,左耳損失103分貝,極重度感音性聽覺障礙,媽媽陳瑞艷得知後,長達兩年的時間完全沒辦法接受事實,更不願意帶涓妮到社會局辦身心障礙證明,天天淚流滿面,直到擦乾眼淚,買了最好的助聽器,發誓要教到涓妮會講話,因此從幼稚園開始,涓妮要上2個班,上午到南大附屬啟聰學校幼稚部做聽障口語發音訓練,下午去正常的幼稚園,回到家媽媽再把學校和啟聰課程再複習一遍,回想起來涓妮還是紅了雙眼,極其漫長又辛苦的過程,沒有媽媽的堅持,就沒有今天的成就,涓妮坦承小時候真的很想逃避,回首才知道媽媽才是最辛苦的那一位。 她印象最深刻是學習氣音,注音符號 「ㄒ」和「ㄙ」是最高難度的氣音,花了一、兩個月才發出不是很正確的音法。常要練習吹氣,吸管、衛生紙、樹葉和洗髮精的泡沫,都是吹氣的工具,最重要是媽媽不厭其煩的糾正、矯音,還故意不讓她學唇語,把嘴型遮起來,就是要她去聽去講,種種磨練之下,涓妮大概3歲多便開始慢慢會講話。 媽媽全心付出,涓妮也不是普通人,她太聰明,學習快,又特別好勝,她的生命裡沒有「偷呷步」這回事,老師交代練習10次,她肯定超過11次,老師教她照樣造句,她一定按照自己意思重新造句子;上學更堅持要拿全勤獎,感冒發燒也要上學。 小學時,她就不斷參加朗讀比賽,拿過無數第一名,持續參與比賽,讓她在語言技巧持續向上努力,並且在大場面和待人處事更有自信。   在國際比賽得獎,最喜歡揹國旗的感覺,她常在想如果是青天白滿地紅的國旗就更激勵  水下泳將  宛若游龍 下水學游泳是媽媽希望她多一項技能,遇水能自救,沒想到水下是她的天地,她進到游泳池,就好像魚兒回到水中,突飛猛進,啟蒙教練很快就教不了她,開始接受專業訓練,並且與一般正常孩子一起競賽,拿下無數好成績,2005年她接受國家徵召參加澳洲墨爾本聽障奧運游泳比賽,是中華台北聽障奧運代表隊史上年齡最小的國手,從12歲到現在,她在游泳池打下另一個武林。 對於游泳,陳涓妮特別喜歡,水下行動比起水上更自如,當水滑過身上,她特別心動。只有從國一升國二那一年碰到瓶頸,不僅課業,游泳成績也無法突破,她大哭想要退出,媽媽答應讓她休息2個月再說,結果過了一個月涓妮就主動回到游泳池,繼續拚鬥。 參加這麼多競賽,陳涓妮印象最深刻的是2011年葡萄牙世界盃聽障游泳錦標賽,她參賽之際還帶著腳傷,但是肩負下個年度能否繼續有聽障游泳代表隊的使命,她一下水拿下200公尺蛙式第6名,保住了聽障代表隊名額。 下一個年度2012年韓國首爾聽障亞運游泳比賽也令她印象深刻,那一年她身體不適,種種壓力,滿臉青春痘,比賽前,大家都看好日本選手,這種壓力反而激出她的好勝心,在50公尺自由式以0.42秒之差泳出金牌,她還記得水下拚命地向前游,抬起頭看到成績出來,確定金牌後忍不住爆哭。那次也是台灣國際聽障正式賽會,第二名在國際賽事上奪金的選手。   2012年陳涓妮在韓國首爾聽障亞運游泳比賽,50公尺自由式游出金牌,她忍不住感動爆哭。 2016年高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游泳項目,陳涓妮獲8金1銀,其中4項破全國,滿身金光閃閃。  桂冠加身  樹立涓妮障礙 陳涓妮從小至今拿過的獎狀獎牌,不僅等身,早就超過自己身高;從小更是桂冠加身,小學6年級就當選「台南市十大傑出兒童」、「台南市模範兒童」,及「第5屆總統教育獎」;12歲就代表國家到澳洲墨爾本參加2005年聽障奧運游泳比賽,是中華台北聽障奧運代表隊史上年齡最小的國手;國中時當選「第四屆FORMOSA女兒獎─體能運動獎」、「台南市優秀青年」,2017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全校傑出學生。 今年3月,陳涓妮應邀到中華醫事科大語言治療系功能復健課程分享自身經驗。 去年10月,陳涓妮(前中)應邀到中山國中全校學生大演講。 回想這一段歷程,涓妮說她只是努力向前走,不喜歡輸,不想放棄,更不想被別人看輕,因此從小功課都保持前茅,也一直考上最好的學校,台南女中、台師大體育系,高中、大學的生活也非常精彩,大學時常常要上台表演,她聽不見音樂的節奏,但是常常要編舞,要帶領同學表演,只好花上數倍時間,用身體感受拍子,強記所有動作,才有亮麗的演出。 最不可思議的是2017年她念研究所時,在全系的推薦下,當選全校傑出學生,台師大每年全校選出4個傑出學生,過去體育系被認為是放牛班,但是涓妮獲評審無異議全票通過,也是有史以來唯一體育系學生當選傑出學生。   陳涓妮自己主辦聽障游泳國手技術流分享會,指導年輕的選手。 陳涓妮和爸媽感情親密,2人都給她最大的情感支持。(記者楊淑芬攝)  推動聽障資訊平權 涓妮現在是斜槓青年,她在成功大學工作,是國家選手,是游泳教練,還是網紅,分享無數影片,她的影片活潑有趣,多數是從自己身邊出發的題材,包括聽障游泳、特殊教育、助聽輔具、資訊平權等;她說現在是頂著光環的金牌選手,但是總有一天光環會退去,她最希望能拋開聽障運動員的身分,積極去做推廣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推動聽障者資訊平權,像是同步聽打、手語翻譯、營造出無障礙友善環境等。「人生的意義,就是把自己最好的給出去,照亮他人。」這是涓妮啟聰幼稚部的啟蒙導師在她考進台師大時,送她的一句話,她一直銘記在心,至今沒有忘記過。 她非常積極,最喜歡當講師,到社區或是學校進行特殊教育宣導演講,希望透過她小小的力量可以破除社會大眾刻板印象;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讓聽障者可以看見自己的希望,不被社會現實打敗。她說「沒有障礙的人,只有障礙的環境,但環境的障礙與無障礙,取決於人」,對她來說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Read More

竹馬早產兒回娘家 590克巴掌仙子 已是3歲健康娃

出生僅590克、如今已讀幼兒園的3歲翰翰,在爸媽陪同下與新生兒科主任宋聿翔相見歡。(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2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該院出生2~6歲、以及出生時未滿36週的早產兒及家人出席。現場安排兒童發展評估、醫生健檢評估、親子互動闖關遊戲等,並邀請新竹市動物園吉祥物「河馬樂樂」、滿意寶寶Poko醬及Drama劇團表演與孩子同樂,幫助家長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 新竹馬偕醫院院長翁順隆表示,早產兒因出生週數較一般新生兒早,全身器官發展未臻成熟,容易有併發症,更需要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後續密切的追蹤治療以及父母親的細心照護。 他說,自去年11月兒醫開院迄今,在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照護下,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45個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巴掌仙子,每年存活率達9成5左右,成效卓越。 活動中,1名出生時僅590克、比一杯手搖飲還輕的翰翰,曾在保溫箱裡全身插滿管子,如今已滿3歲讀幼兒園了。翰翰媽媽說:「懷孕24週時突然血壓爆高,經醫師診斷後直接住院安胎。感謝當時婦產科謝承恩醫師以及新生兒陳政偉醫師的專業判斷和照顧,讓我順利安胎至27週剖腹生產。雖然翰翰出生後在加護病房期間面臨許多考驗(心臟卵圓孔閉鎖不全、胃出血、呼吸中止、血紅素不足等),感謝新生兒科團隊134天的努力救治和悉心照顧,讓難關得以一一克服;也感謝翰翰沒有放棄,努力撐下來當我們的寶貝。」 新生兒科主任宋聿翔說,早產兒出院後仍會面臨許多挑戰,容易出現發展遲緩、呼吸道感染及氣喘、腸胃道感染等,需要長期追蹤觀察。看見曾經的巴掌仙子成長茁壯,醫療團隊十分開心及驕傲。

Read More

久坐腰部緊繃疼痛 3招放鬆筋膜

第1式「坐姿前彎」。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65歲退休婦人平時喜歡坐在沙發看電視,一次起身時覺得腰部緊繃疼痛;物理治療師張偉寶即提醒,此時若只想藉休息來緩解腰痛,反而會使腰部筋膜更緊繃,長期下來還可能產生骨刺退化。他示範3式運動,藉由伸展放鬆與訓練,舒緩久坐引起的腰部不適。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張偉寶指出,年長者與年輕時相較,腰部肌肉筋膜較為退化,加上平時不愛活動,使這些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供給,因而出現腰部不適。張偉寶示範3式運動,藉由伸展訓練及放鬆,減緩腰痛。 第1式「坐姿前彎」,坐在有靠背穩固的椅子,身體往前彎,使雙手碰到地板並來回小幅度活動,可做10M15次一組。當要從坐姿起身時,先做此運動可達到讓腰部筋膜放鬆、保持彈性的效果。 第2式「四字伸展」。 第2式「四字伸展」,平躺,腰痠那側的膝蓋彎起來,下半身轉向另一側,使髖部與床面呈90度,痛側的腳踝勾著另一側膝膕窩,維持10~15秒,一天可做4~5組。有單側腰痛困擾的人可達到放鬆腰部肌肉目的。 第3式「抱膝單腳橋式」。(記者王正平翻攝) 第3式「抱膝單腳橋式」,平躺,雙側膝蓋彎曲,單側雙手抱膝、往胸口靠,並做臀部抬離床面的運動,可搭配呼吸維持5~10秒再慢慢放下,做5~10次一組,一天可做3~5組,可訓練腰部和臀部肌群。

Read More

〈中華學園〉調皮的熊貓 

台南市永福國小二年一班   ◎蘇寬容

Read More

金鷹獎得主 浴火重生 卓修世踢破障礙

全身燒燙傷達60%的卓修世(左2)獲頒金鷹獎,接受衛福部長薛瑞元(左)、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前右)表揚。(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學會和自身狀況共處」,對全身燒燙傷達60%的卓修世來說,是28年來從不間斷與關節變形等後遺症拼搏的過程,堅韌如他,為台灣拿下亞洲踢拳道錦標賽銅牌,2日獲金鷹獎表揚。 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前夕,第27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表揚典禮2日舉行。金鷹獎目前累計310名優秀身心障礙者接受表揚,肯定他們突破自身與外在環境雙重困難,發揮專長幫助社會上其他需要幫忙的人。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衛福部長薛瑞元頒獎今年10名得獎者,盼藉由他們的優秀表現,促進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議題的認識與關注。 陽光活力中心體能教練卓修世專為身心障礙者規劃運動。他13歲那年因焚燒野草引火自焚,造成全身60%燒燙傷,留下手臂無法伸直、手指變形等後遺症。28年來,卓修世沒有被絆住腳步;尤其在高中迷上桌球後,因好勝心積極復健,直到進入踢拳道領域卡瓶頸,體悟接下來只會遇到更厲害對手,後遺症帶來的劣勢越來越明顯。他毅然接受開刀,再度從復健開始磨練,一路打到民國111年曼谷亞洲踢拳道錦標賽,為台灣奪下銅牌。 卓修世笑說,每回參加比賽都以為是最後一次,但輸了就想要贏回來,贏了要蟬聯寶座,特別是休息一段時間還是會想念這個舞台;加上現在帶學生,看著他們努力,更加覺得自己好像可以再打一下,期勉「學會和自身狀況相處,讓它成為我們的特色」。

Read More

打莫德納罹格林巴利症 獲20萬救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40多歲男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四肢無力、麻木等狀,就醫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經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審核,予以20萬元救濟金。 VICP於10月26日開會,討論COVID-19及其他疫苗接種救濟審議案,近日公布審議結果。這次共審議142案,僅17案核予救濟,分別為AZ疫苗5案,各核予5000~12萬元不等金額;莫德納疫苗9案,分別獲5000~20萬元不等救濟金;BNT疫苗2案,各核予5000、1萬元;高端1案金額為1萬元。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次獲得最高救濟金額為20萬元,個案為40多歲宜蘭縣馬姓男子,其在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因四肢無力與麻木等症狀就醫,神經傳導檢查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據調查,個案有下背痛、椎間盤突出等就醫史,109年神經傳導檢查報告即曾有多發性神經病變的紀錄,依規定核予救濟金20萬元。 另外,此次最年輕獲救濟金個案為彰化縣10多歲楊姓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約1個月因胸悶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心肌酵素上升,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無異常,診斷為心肌炎,核予1萬元救濟金。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褪青衣 書簡(給林宇軒):調情與樂理 上

文/蕭宇翔 圖/黃騰輝 本圖出自《黃騰輝2024藝術年曆》 宇軒硯右: 下筆已有如晤之感,想起,我與你曾奔波在各個捷運站和巷弄間,你總是隨攜一支錄音筆:這一小塊聲音的鐵方舟,又像航行中的指針,受磁於這整個世紀雷雨裡眾多的中型閃電:智傑、啟余、聖翔和馭博。這已然是創世紀,如你所說,我們透過玻璃觀察著整個宇宙實驗場,推算過冰點,忍住不動,這是我們的難題──我們怎可能馴馴忍性?根據熵原則,宇宙之所以誕生與膨脹,因為萬物傾向於破碎。玻璃杯之所以容易摔碎,乃因為它飽含著破綻的渴望,所以全身,所以隨時,處於毀滅的準備狀態,以便回歸于塵,于土,于原點與終極。 希尼(Seamus Heaney)說:「真正的浪漫派在於知悉自己情感的破壞性。」想必說的就是這個;而馭博的詩題──石頭裡有沉默的巨僧──則是同一隱喻邏輯下的收縮狀態,幾乎堪比「靜──」的釋義。然而擴視以觀,又遠遠比不可比擬。因為在〈時光命題〉中,楊牧將前文「盡-盡」之同韻相連,巧妙銜接,跨度焊縫於「靜-」,起到了韻律之穩固,構成一組單一線索的拋收,繼而,將「中斷」的旨義抽高拔升為「峰頂」的形象,殊為技術上的神蹟,不如說,這是牧神與眾神間(詩經、濟慈、歌德)的調情──還得依靠著樂理。 這是千古不變的作曲法,你我的優勢。「共同音轉調法」正如木材之抽換,賡續了同樣的火勢,繼之更旺。你我皆善調弦之能事,鬆緊間,收放間,往往能發展詞章,運行意象,串詞綴義於無形之中,旁人看來之「純以氣行」或者庸俗的「天才論」,其實都是在逃避對你的天賦做正確的闡述,妨礙了我們認識你,也妨礙了你認識自己。我也如此。在讀楊牧,學習楊牧,貫通抒情傳統的源流之後,我才能稍加指認這些局部特徵,並發覺你還有諸多光點尚待指認為星座。 在你給我捎來的〈憑藉構思〉中,我發現你竟暗自承襲了詩經與楊牧以降的自律體,八章‧章五句,然而又不依段落之隔而倏忽結束掉語意,竟使之緜貫於段與段之間,透過廻增、對話、意象──起到引導作用,並更新了語境──這就是陳世驤所說的興吧,或者我說:展衍。正因為你開發了敘事之官能,由此,在詩行擴張版圖的期間又能不慌不亂,繫張力於不墜之勢,彷彿節度使,快馬遣州郡,提升了帝國的彈性與輝煌,這是難能可貴的,暗中說,就是領先於其他同輩的,可見一名詩人的技能樹體已接枝,已萌葉,根脈亦向下竄發,抓地,展開如熾天使的羽翼,又如廣張的神經突觸,伸向了更多的人類經驗。始終,保有一些溫吞的木質。 在這樣的多重優勢之下,單一意象之強度不算什麼,結構之完善也只是必然結果。然而,下一步,按照馭博前行的足跡,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向萬物的神經嫁接,開通感官與思想之間的隧道,這使我們能將「擴寫」與「過渡」這一能事更上一層,將樂曲中必然的敗筆賦予積極的創造性與實驗性。你一定也知道,馬勒正是有著這樣的創作意識,將每一首樂曲的「慢板」謹慎處理,依照每一曲的性格尋找到一個適性的技術,發揮出蘊藉的控場效果,繾綣難休,推向高潮而毫不枯燥。   (本專欄作家為北藝大文跨所學生)

Read More

陸港澳入境旅客採檢 擬延至農曆年後

疾管署為加強監測大陸呼吸道疾病疫情,在4處國際機場鼓勵有類流感症狀陸港澳入境旅客採檢。衛福部長薛瑞元(左)2日到桃園機場視察實施狀況。(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大陸呼吸道疾病疫情升溫,為加強防疫,疾管署在4處國際機場鼓勵有類流感症狀陸港澳入境旅客採檢。衛福部長薛瑞元2日赴桃園機場視察時表示,以目前規劃,相關措施很可能須延長至農曆過年。 疾管署11月26日起於台北、桃園、台中及高雄國際機場實施「定點監測、鼓勵採檢」,針對自陸港澳入境有類流感症狀旅客鼓勵採檢,檢驗項目包含流感、COVID-19、鼻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17種病毒及4種細菌。 薛瑞元2日至桃園國際機場視察「定點監測、鼓勵採檢」執行情形。他表示,11月26-30日共採檢52人,34人驗出陽性,其中60%是流感病毒、23.5%是COVID-19病毒,尚未檢出黴漿菌。 薛瑞元指出,黴漿菌台灣一直都有,每年也都有高低起伏,但並沒有造成大流行。如果在邊境沒辦法檢驗出來,由於其潛伏期長,入境後發病被驗出,其實也沒辦法鑑別是從國外帶進來還是本土感染。目前不會把黴漿菌當成境外移入、能引起大流行的病菌,國內現在也沒有這種徵兆。 針對「定點監測、鼓勵採檢」措施實施時程,薛瑞元說,會視疫情進展決定是否延長或縮短。考量農曆過年前從大陸入境旅客逐漸增加,根據規劃相關措施可能延到農曆過年。

Read More

亞洲緊急救護年會 消防署獲獎

抗疫期間表現傑出,消防署獲亞洲緊急救護年會傑出防疫機構獎,消防署派出救災救護組科長簡鈺純(中)前往日本代表受獎。 (消防署提供)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2023年亞洲緊急醫療救護協會(AAEMS)日前於日本東京舉行亞洲緊急救護年會頒獎典禮,消防署獲「COVID Warrior」(抗疫戰士)傑出防疫機構獎。這也是今年全亞洲唯一獲獎的消防機關,消防署派出救災救護組科長簡鈺純前往日本代表受獎。 消防署表示,AAEMS於三十日晚間於東京舉行亞洲緊急救護年會頒獎典禮,會中除每年頒發的終身成就獎、EMS卓越個人獎及EMS卓越機構獎之外,今年並針對COVID-19疫情期間、亞洲地區傑出抗疫機構所頒發的「傑出防疫機構獎」。台灣在2022年的緊急救護量因疫情社區大流行,較前一年成長15%,但救護品質仍維持得非常好;以OHCA康復出院人數看,甚至較前一年成長14%,消防署也是該獎項唯一獲獎的消防機關代表。 消防署表示,從2020年1月21日台灣發現首例確診病例,到2023年4月31日總計面對超過1023萬9740例確診病例,期間全國各消防機關共載送17萬9876名疑似或確診患者,承擔極大的未知風險。經由中央疫情中心統一指揮和全力支持下,消防署積極為第一線消防救護人員爭取防護裝備、防疫獎金及防疫保險,並根據每日疫情動態整備物資、協調疫苗接種及快篩等,提供基層消防員最周全的保護。 消防署指出,除了與衛福部及國防部合作推動「健康益友」(雲端諮詢)、民間救護車協力集中檢疫所勤務及國軍支援防疫勤務等計畫,有效降載龐大的救護車需求量,維持消防救護量能外;中央和地方一條心,發揮整體國家隊力量,才是最主要的成功關鍵。 消防署對進入後疫情時代仍盡忠職守、不分晝夜保護民眾的所有消防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和感謝,並將這份榮譽獻給所有疫情期間努力不懈的消防夥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