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菜園旁的那對夫妻

■小草 來到新竹,墾地種菜。也種出一些時蔬吸引行人的目光。先說菜園大略方位。它位於一條丁字路口右轉彎的路邊。是一畝池塘的邊坡。路衝是一個社區。村民都在我菜圃旁的柏油路遛狗。當然,隨時贈我以黃金。香積陣陣,無意踩到更是狗屎運。所以,我一到菜圃,立刻清掃狗黃金堆肥。 菜園隔一條八米柏油路,有溝水潺潺。比人高的圍牆裡,時常飄出桂花香。有時人聲鼎沸,有時吊嗓唱平劇,樂聲飄揚在靜好的藍天下。這家又一牆之隔,住著一對老夫妻。男主人就是帶我開墾的老伯。 去年八月至端午,前後見老伯三次。倒是他那個面龐姣好,還能看出年輕時貌美輪廓的太太,直到過年後才見面。 那時,還穿著厚重的冬衣。有一天快中午了,嬌小如花,穿大紅棉襖,黑長褲,騎著標緻嶄新紅摩托車的婦人,來到我澆菜的水溝邊,問我如何種茄子﹖ 記得去年開墾第一天,老伯借我鐮刀時,就說他有多疑的病妻,不便送鐮刀去家裡還他。用完放電線桿草叢隱密處即可。此時,這標緻婦人嘹亮交談聲,總算把我的問題一一點破: 「沒有啊!我們這裡沒有老伯。不遠處,有一家,是有個老阿伯,被推著輪椅。」 我問這漂亮婦人帶我來開墾的老伯怎麼不見了?她這樣回答我。 「啥!帶我來的老伯健壯結實,不坐輪椅啊!」我心中自忖著。 過幾天,那個指引我開墾,稍有一點成果就想回饋他,卻再也不見的老伯,終於出現了。他肩頭扛著一把鋤,如牛的曼波步,真的,這老伯跨出每個一步伐,都好像在蹬地時會加重一點力道,是很有節奏的牛步。 盼了半年多,這天,老伯路過我的菜園了,手中拿著一把鋤頭。說是他有塊地給人種稻。要替那個稻農巡水去。我對老伯說: 「您終於出現了。從八月至今,您都到哪兒去了?」 「我每天都看著你經過我宗親家門口。跟你搖手都不鳥我。我從我家樓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你忙甚麼?假日還可以看到妳兒子來澆菜。我喜歡開車,每個月都要開車帶著太太去花蓮,再繞半個台灣回新竹。」 聽著老伯帶著愛妻出遊,感覺很甜蜜,心裡也跟著幸福起來。為了報答他引路開墾菜園的厚恩,趕快彎腰摘些時蔬讓他帶回去。他說他自己煮,不用摘太多。此時,心裡酸酸的。 老伯慢慢走回去後,那個幾天前穿著艷麗的美婦人,突然出現在丁字路轉彎處,踏著急促的步伐,轉向菜園,拉高嗓門,邊走邊問我: 「我先生剛剛拿回去的菜,不是偷的吧?」 她這一問,我的頭腦立刻搭上線了。 「喔!她就是老伯口中那個多疑的病妻。」心中迷霧被微風吹散,豁然開朗。當時就曾問老伯: 「她多疑,有看醫生嗎?」 老伯說:「她要是願意就醫就好了。」 瞬間,我似乎彎腰安撫這位曾經的美少女,說: 「不會的。光天化日下,妳先生不會偷的啊!」 這曾經的美婦人似乎放下心中的大水桶,摀著紅艷棉襖下的「噗通!」「噗通!」心跳聲,說出很舒暢的一句話: 「喔!沒有就好!」邁著半信半疑的步伐,左轉丁字路回家去了。   清明的雨,溫潤著萬物。荷蘭豆開出淡紫淺紅的花。經過蝸牛吃,自己不會照料,不善施肥又變毒死一大半,到底也摘不到手中一握。就是喜歡站在溫煦的暮春陽光下,看著蝴蝶飛過豆花,微風拂過豆畦,聽水溝潺潺流水聲不想離去。 這婦人又來了,說得很亢奮。從她的家世,就業,寶貝兒子,……侃侃而談。 「你會管你先生嗎?」我問。 「不是管。是跟他說道理。年紀大了,晚輩回來,煮了就吃,為什麼要自己煮?你說是不是?」 我連忙說: 「是!是!」 「他有時就是講不聽,必須開導開導。」老伯妻滔滔不絕,發表她的馭夫術。 「他今天有騎摩托車出去嗎﹖」我問。 「那摩托車是我的。讓他走路運動運動啊!他常去附近周喜楠的宗親家聊天。」 時間又回到那天,老伯近乎拖一把鋤頭巡田水的那一天,邊走邊說: 「摩托車鑰匙被她拿走了。我走路去菜市場已經三天了。」 「天啊!這郊區走進菜市場,大約是一個鐘頭,來回兩個鐘頭呢!」可以想見以這老伯的牛步,應該會更久吧! 這 婦人還說: 「我爸以前是村長。過世了。我弟弟現在是民意代表。」原來還是政治世家呢? 我沒有接話。只好對這美艷婦人說: 「你真漂亮!」 「你也是!」她禮貌性回我,就回去了。 再來是端午了。真的是果蓏之實啊!臘月種的絲瓜,苦瓜,瓠瓜都被新竹風吹凍死了。重新種過,加蓋,穿衣。端午時節,蔓藤爬滿我自己搭建的竹架子。因為是個坡,可以居高臨下,看遠一點。 應該是快中午了,對!十一點多。站在略有坡度的菜園二樓的眼睛餘光,突然看到那個老伯身穿白色汗衫,卡其短褲,踩著拖鞋,雙手緊抓的安全帽,一步一晃啊!又是蹬著他舒緩的牛步,垂頭喪氣,像極了在外遊蕩惹事,不做功課,偷錢做壞事的小孩。正是詫異,雙腳似乎就要滑下坡,跨越水溝,趨前關心時,突然聽到有人拉高嗓子大喊: 「看甚麼看?你種菜種到跟我老公好起來了。你以為我不知道嗎?我早就盯上你了,你還不知道嗎?」 隨著聲音起落的剎那,路邊茂密樹叢後,那個曾經跟我融洽交談過兩三次的漂亮美婦人怒氣沖沖出現了。她推著紅色摩托車跟在似乎等著回家挨揍的老伯後面約五尺遠。見我探出頭,大聲吆喝我。 我恐懼,心臟噗通跳。把自己縮起來,躲在絲瓜棚下,不敢出聲。美婦人乾脆停下腳步,把摩托車架起,雙手叉腰,指著我飆罵。聲音傳遍附近鄰居住家,狗也開始狂吠了。摸著隨身包,找到摩托車鑰匙,發動,加速狂奔逃走了。 進了村莊,驚魂稍定,略作喘息。找了在地熟人一問,才知他們與這對夫妻都有親疏不等的親戚關係。他們說: 「這美艷婦人已經病得很嚴重了。進門二十幾年,仗著娘家勢力,從來不叫婆婆,不跟婆婆說話。婆婆生前要兒子離婚,兒子不肯。晚上時常把丈夫趕出去,睡在門外。」 我有點瞠目結舌。咳!這不是驚世媳婦又一章嗎? 因為常常獨自去菜園,已經對美婦人的飆罵產生恐懼,也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脅。在地人建議我去找她弟弟談談。豈知身為民意代表的弟弟,竟說: 「我姊夫也曾經是有過紀錄的。你不要以為他外表忠厚老實。其實,他也會偷吃的。那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而且,姊夫只要服個軟,解釋說他沒有,我姊就不會那麼氣。姊夫還故意用話來激她。姊就更生氣。常常這樣鬧。」 夫妻間的事,神仙都難斷得清。何況是我這個庸俗女子?我懇求這位民代: 「麻煩您了!看能不能強制就醫?放著這樣亂罵指摘人,是非常危險的。何況若是她攻擊我致死,她有心理異常證明,是可以無罪的。我豈不是白白送死嗎﹖」 民代最後說: 「今天端午節,她兩個兒子都有回來。我下午過去姐姐家看看。」 我萬分感激。說: 「拜託您了!」

Read More

過年壓力山大 身體最誠實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年節將至,大家最期待又最怕受傷害的就是「回家團聚」,不論是課業、工作、婚姻、育兒,小至早餐吃什麼,大至人生價值觀,都能成為圍爐聊天的話題,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年都還沒過完,就讓人感到「壓力山大」,恨不得提早開工;為此,「張老師」在過年來臨前提供3個自我紓壓的方法。 「張老師」指出,對長輩而言,過年是一家人難得團聚的日子,也許是出於想念,也許是出於關心,在見到許久未見的親友時總是格外的熱情、感性,打開話匣子就能聊上一整天;但對於晚輩而言,「某些」關心卻是一種壓力,可能是不願被他人知道的祕密,抑或是內心深處不願被提及的議題。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當你出現喘不過氣、頭昏腦脹、心跳加速等等不適的身體反應時,可能是你的身體在告訴你:你正處在有壓力的情境中。 人們遇到壓力時,身體可能會出現「戰或逃」的反應,戰:是指「戰鬥」,你可能會感到憤怒、想和對方大吵一架;逃:是指「逃跑」,你可能會逃離現場、將自己藏起來,為了避免和最親近的家人、朋友出現上述的衝突或矛盾。 「張老師」在過年來臨前提供幾個自我紓壓的方法: 1、自我陪伴 每天花10分鐘陪伴自己,點上自己喜愛的蠟燭或香氛、放上一首自己喜愛的歌曲,或坐或躺,用一個讓自己感覺舒服的姿勢,將腦中煩亂的思緒慢慢抽離自己的身體,專注在呼吸上,感覺自己身體的變化。 2、自我對話 當你能覺察到自己的壓力,那也是面對壓力的第一步,不妨問問自己,是什麼讓你感到不適?是問題過於尖銳,還是你尚未做好準備,練習幫自己找答案。若家人仍窮追不捨,你也可以試著微笑,畢竟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3、外出走走 趁著年假替自己規劃一場旅行吧,可以選擇一個城市、國家,可能是喜歡的、沒有去過的城市,進行一場自我探索與冒險。在忙著迷路和探索的過程,也許你會看到城市的不同樣貌,或是不同的你自己。 不論是哪一種紓壓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更為重要,若你還有其他方法,希望你不吝嗇地分享給身邊有困擾的親友,也歡迎來電1980依舊幫您免費公益專線,和張老師分享你的小撇步,若你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張老師也能陪伴你一起找到屬於自己的紓壓秘方。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知覺的鏡面

詩/攝影 葉莎 葉子早早放下自己 比一條青蛇蛻皮更為決絕 脫下表象,生出另一個表象 脫下陳舊,換上新色 站在河堤,俯首 但見一面鏡子 石塊沉睡,夢境濕潤 知覺是水,是草 是緩緩寂靜的流動 有什麼正潛入最深的心靈 隱居於最清醒的水中 白楊木,妳活得好嗎? 這曠野,這小小的村落 褪色的落葉,妳活得好嗎? 這河水,這無涯也有涯的一切 不停他問,也不停自問的人 只是路過的風 青翠或枯黃 葉子靜止,葉子漂流 呼吸或死亡 我不在,我在

Read More

智慧醫療復健 癱瘓女大生可行走

林姓女大生車禍癱瘓,以多元復健治療方案、使用機器人訓練行走能力。(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20歲林姓女大生去年初前往打工的路上發生嚴重車禍,昏迷3個月後醒來才知因車禍導致腦幹受損、股骨骨折、四肢癱瘓,且視覺、記憶與認知能力都有部分受損,後來到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接受客製化智慧醫療,在多元復健治療方案下歷經8個月的努力,現在她已能離開床墊、能坐能臥,還能放開助行器自行行走一小段路,真正的告別癱瘓。 林姓女大生(中)車禍癱瘓,在多元復健治療方案下歷經8個月的復健治療與努力,現已能行走。(記者吳瀛洲攝) 看到女兒能站起來行走,林媽媽表示,女兒受傷非常嚴重,但全家都沒有放棄,癱瘓的人要能進步到能走路這件事真的很困難,是生命中最艱難的挑戰,好在女兒接受創新醫療及使用高壓氧和機器人復健後,真的有很大的幫助,看到女兒明顯且快速進步,讓復健更有信心。 台北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圜叡表示,醫療團隊為林同學規劃客製化多元復健治療方案包括高壓氧、下肢骨骼機器人及靜脈雷射、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其中以上下肢機器人在復健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最大。 葉圜叡指出,因為患者一開始是癱瘓的狀態,連穩穩坐著都無法輕易做到,但是透過機器人可調節的控制器,讓患者能完成更多角度、更細緻正確的動作訓練,例如抬腿、彎曲膝蓋,並在訓練過程中改善平衡感與行走能力,重拾肢體功能,也減少跌倒的風險,讓病人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能夠逐漸恢復,一直訓練到能夠站立、持輔助器行走。 葉圜叡表示,林同學的復健過程並不容易,她克服重重困難努力至今8個月,終於能夠自己行走,日常生活也恢復一定的自理能力,醫療團隊都非常高興。智慧醫療為許多肢體功能障礙病人帶來新的希望,期待未來這項技術的不斷發展,幫助肢障患者透過復健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

新冠疫後莫名疼痛 門診常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現代人在承受日常生活與工作等種種壓力與動作習慣,讓疼痛總是困擾著,醫師提醒,操勞忙碌了一整年,全身上下多少積累了惱人的疼痛,找個時間進場保養維修,投資自己的健康,讓自己擁有最佳狀態迎接新的一年。 一名69歲男性在3年前接受腰椎1-5節融合手術,術後6個月再度發生下背痛,近1、2個月痛感加劇,曾進行復健及物理治療兩年合併藥服用,但治療無效,導致整個下背重重緊緊僵硬痛,薦髂關節處有痛點。 經主訴診斷後先安排雙側腰椎第2背根神經節注射,疼痛改善約5成,另進行雙側薦髂關節注射,短暫改善後再度復發,最後對患者施行脈衝波高頻熱凝電刺激療法而獲得明顯改善,開開心心的向醫護道別。 G CLINIC宸曜─敦北診所院長張麟指出,根據門診臨床統計,常見的疼痛不外乎包括:下背痛、骨盆腔綜合徵、纖維肌痛症、肩頸痛、五十肩、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頑強性頭痛、偏頭痛、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及全身痛(是否合併代謝、內分泌及情緒問題) 等,其中尤以下背痛及骨盆腔綜合症候群、纖維肌痛症、肩頸上背等問題是最常見;甚至新冠疫後造成的莫名疼痛,也是門診常見。 醫師張麟表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現代精準醫療的經驗來看已非定律,疼痛是一種受損與修復的過程,所以在疼痛門診治療上,會先排除一定需要開刀的嚴重或危急問題。張麟表示,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仍是例行回診拿藥,而病痛問題一直無法獲得快又有效的解決,病患往往要飽受疼痛的長期折磨而無法有效地獲得妥善精準治療,這是現行醫療環境下的問題。多面評估與精準治療可讓病患獲得完善的醫療品質與全面個人化的健康照護,擁抱無痛的健康又快樂生活。

Read More

〈中華副刊〉歲月的雨聲,點滴到天明

■碧雅翠絲 每每回到那個幸福童年夢境時,我還只是個小小孩,當下起了雨,我就會搬張小板凳,搆到鐵窗花前,看著雨滴一絲絲飛濺……時常,雨滴濺進眼睛,眉睫上即刻一片模糊,還來不及拭去呢!彼時最疼我的小舅舅,總是喊著小翠小翠……我跳下凳子,讓他幫我穿上小雨衣、小雨靴,撐起傘帶我出去看雨,雨裡的我總是好興奮,不一下,傘就撐不住我的雀躍,我跳來跳去,歡呼著跳過了一個個水窪又踩過了泥濘,再仰頭攤開雙掌,期待接住滿滿的雨。 怕我著涼的小舅,總是撐著傘不斷陪著我奔跑,多雨的童年,沁入心脾的涼意伴隨陣陣泥土香,成就我生命裡最初、最美的永恆回憶。 離開童年那個幸福夢境時,我已經是個少女。 情竇初開的年歲、讀遍中國文學各家詩賦名著,攬遍外雙溪多情浪漫的雨;溫柔的初戀情人取代了我的小舅,帶著長大後的我去看雨。 台北的雨,總是讓我分外想家。 時常,夜半下起了雨,雨聲滴答不停打在學生宿舍的簷上,被驚醒的我,牽念著遠方的家人,再無法成眠;思念是一顆種子,已經牢牢根植在故鄉的土壤,悄悄長成纏繞的藤蔓。離家數年,有種莫名的情愫困惑、在心中悄悄萌芽滋長,依然愛雨的我仍常想及兒時那個搆著鐵窗花、渴望看雨,又貪戀雨中泥土香的小女孩…… 小時,純真的雙眼看不見雨裡湧動離情的波瀾,只有滿滿地開心,長大後卻不再一樣了,那麼純粹乾淨未曾夾雜重重心事的雨聲,已漸行漸遠。 我上大學後,和癌症搏鬥經年的外公走了。 我搭夜車急急回台南奔喪,哀慟的心如墜深峻冰湖,冷得直打寒顫,止不住的淚,如敲打在車窗上的雨,無盡奔騰;第一次覺得,雨是那般哀怨悲涼不再充滿旋律。 從小,我就被寵著、愛著,浸染在幸福的蜜汁;不曾有人告訴過我人生的實相,竟是苦空無常。 直到成長一層層殘酷剝掉美麗的糖衣,裸露了苦澀的內在;才讓我如夢乍醒。 長大後,要學會在滂沱大雨中自己撐傘了,也要學會小心翼翼走過滿地泥濘。 生命不曾為我們解答的苦痛磨難艱辛,都要靠自己意會、擦掉眼淚慢慢尋找答案。 徘徊流連不去、如幻似真那個童年幸福夢境時,我已身在異國。 紐約的雨季通常從四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六月;不歇的雨聲如潮,猶似心中漫溯想家的波濤,無一刻靜止;隔著潮濕的窗,在綿延不盡的雨聲裡,讓我想起一首年少時非常喜愛的詩詞。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只有曾經客居天涯的人才能意會,最明亮的永遠是故鄉月,最動聽的、也永遠是故鄉雨;無可取代。然而,此時此刻,千山萬水之外,身如漂萍的我再也無法從容聽雨、也再不能如同兒時,每當下雨,就開心地仰頭攤開雙掌,期待能夠接住滿滿的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歲月的雨,是一潭被攪動的波瀾,蕩漾不息。 如今擁雨成愁、已難再入詩,唯能追憶的年紀,我還是時常想起童年那個在下雨時、總要搬張板凳,搆著鐵窗花看雨的小女孩,看著飛濺在她眼睫上來不及拭去的雨,看著她雀躍跳過一個個水窪又踩過泥濘。 空氣裡滿是潮濕的泥土香,她的小舅撐著傘,陪她不斷在雨中奔跑……她心滿意足地深深覺得,這就足夠,已經擁有全世界的幸福了……淚眼迷離。 成長的得到與失去間,從來不是等號,只有領悟的豁達與勇氣。但願,她從不曾長大、不必面對世事無常的靈巧雙眼,永遠幫我看著生命裡最初、最美麗的那一場雨。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看見家鄉 3校學童記錄台南

和順國小第2年參與看見家鄉計畫,已經完成兩部家鄉紀錄片。(記者施春瑛攝) 由成功大學蘇文鈺教授於2017年發起的「看見家鄉」計畫,現由台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承接。在永豐金控、永豐銀行的贊助下,日前在成大舉辦「抵家影展—台南場」,來自安南區和順國小、七股樹林國小及新市大社國小的小導演們,用他們拍攝的紀錄片分享心目中的家鄉故事。 主辦單位台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理事長蒲彥光表示,看見家鄉計畫除了教小朋友飛空拍機、寫程式這樣科技的能力,還希望讓小朋友帶大家看見家鄉,很希望人才可以留在家鄉,甚至可以幫家鄉說更多的故事。 看見家鄉計畫7年間已與全台32所國中小合作,帶領小導演們完成60部家鄉紀錄片。其中來自台南的3組團隊,分別是已參與第4年計畫,由甫榮獲師鐸獎的楊易霖老師帶領的七股區樹林國小完成了《鶴愛家之旅》、《樹子腳鶴逗陣》、《鶴!一同上學趣》及《蚵博文出動》4部紀錄片。參與第2年計畫的安南區和順國小,記錄安南區台江內海的過去及現代,完成《你好移工》及《保周保洲》兩部紀錄片。 新市區大社國小則是今年度的新進學校,拍攝了地方信仰文化與在地居民關係的《大社薪事》。大社國小校長蔡楠清表示,大社國小未來將打造一個全新的攝影棚,讓看見家鄉影像教育在南部也能有一個基地,期許未來台灣很多的人才都能從這個計畫中誕生。 主辦單位表示,未來會持續推動「看見家鄉-抵家影展」,讓孩子們「帶著拍攝的紀錄片抵達家鄉」,透過高空俯瞰獨特視角看見鄉鎮,並分享孩子們在訪談當地長輩時所留下的寶貴故事。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