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染克沙奇A2 併發腸病毒重症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疾管署16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7個月大男嬰,4月底因出現發燒、頭部、軀幹搖晃及肢體不協調症狀,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A2型併發重症,經治療後目前個案已出院。 疾管署指出,今年累計已2例腸病毒重症,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及A10型,皆為未滿1歲幼童。這名新案例的男嬰於4月底就醫時,發現有喉嚨潰瘍及紅疹,懷疑有泡疹性咽峽炎及中樞神經併發症,檢查時已出現腦幹腦炎徵象。 疾管署表示,目前處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呈持續上升趨勢,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提醒,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腸病毒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疾管署表示,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籲請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當兒童生病時,應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避免至公共場所,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人一出世就先哭──黑眼睛跨劇團《走跳人生》舞作演出觀後

【文學跨域舞蹈改編】《走跳人生》彩排 文/林宇軒 圖/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歐家成攝影 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的經費補助下,黑眼睛跨劇團策劃的「身體,文學ê所在」以劇場為媒介,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母語詩作的跨域實驗。以台語詩為底本改編為舞蹈的「走跳人生」作為最後的活動,4月20至21日由導演蔡晴丞轉譯台語作家陳明仁的詩作,經營有臉書粉絲專頁「台語文手摺簿仔」的黃郁盛則擔任台語指導,和呂佳芠、陳守玉、蔡柔柔一同在台灣文學基地進行共四次的展演。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在大約四十分鐘的演出當中,作為主要意象的織帶連接了不同景之間的情節,成為了一種「看得見的語言」。如此的視覺呈現配合台、華語的聽覺感官,從「老師說」到「阿母講」再到教練、班長甚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都成為發聲者,當中極盡諷刺握有權力的上位者。 在舞作的前半部,純以身體展演的無聲拉扯令人印象深刻,此時的織帶就如同「記憶的束縛」,想要掙脫的同時卻又不時自主地主動套回去,在這層隱喻上復疊加了對「台灣文化」的辯證。不過,織帶在舞作當中的功能並不僅止於此,往後更在各個角色的發聲之間快速轉換,成為數據的折線圖、候選人的揹帶,最後甚至成為一種需要收拾的垃圾。在這些切換迅速的情節之間,有一景模擬了家庭的日常生活:當扮演父母角色的兩位演員開始因瑣事而爭吵,身處於兩人之間的小孩在種種話語當中被反覆拉扯,試圖緩和情勢的努力卻被父母同時大吼「莫吵啦」而結束。這樣的「拉扯」不只停留在修辭層面,更透過了織帶讓語言得以具象地表現,甚至與台文基地現場的空間有所互動(比如將織帶圍繞木質梁柱將其擬人化),使得整體的演出更加生動。 整個演出以台語為主、華語為輔,呈現出雙語交織下的社會網絡。擔任台語指導、出生於彰化員林的黃郁盛分享時表示「本底希望是全台語的戲劇」,但最後有一些折衷:戲劇變為台華雙語的演出方式,肢體工作坊中則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在互動、探索肢體的無限可能。導演蔡晴丞說,自己一開始會覺得台語是家庭、是在地的,但主流的社會都是以華語為主,更不用說教育體制都是以華語為語言。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發現「讀台文」對自己而言是有困難的,但某次聽到陳明仁老師朗讀的台語詩之後受到鼓勵,於是將〈哭kap 笑〉這首詩發想、改編為舞作最後的歌: 人一出世就先哭 毋是愛哭 是咧哭出世做人 出世若講是生命的開始 著愛哭到佇時 生命才揣著意義 陳明仁出身農村,曾寫下詩句「台灣人,流浪就是你的名」,和其他台灣人一樣「生性愛流浪」。這樣的改編,除了呈現出陳明仁深厚的生命情感,同時也搭配舞作而成為了新型態的文學轉譯。過往對現代詩的轉譯以趨勢教育基金會、台北詩歌節等深耕已久的「詩劇」為主,這次國家單位和民間劇團合作推出的舞作嘗試,可以說再次拓展了各種跨域創作的可能,期待未來有更豐富多元的發展。   (本專欄作家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學所研究生)

Read More

胸痛/肺炎病情AI預測 整體準確率9成

奇美醫院與新樓醫院締約共創醫療人工智慧合作模式,透過雲端AI分享縮小城鄉醫療數位落差。(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2019年成立AI中心,2023年升級為智慧醫療中心,致力發展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的AI預測模型,將研發成果與醫院資訊系統整合,迄今已有30類AI病情預測系統於3院區落地應用。與奇美簽約合作的新樓醫院急診導入AI系統3個月來,整體預測準確性約9成。 奇美醫智慧醫療中心由劉忠峰教授擔任主任,領軍組成團隊,建立AI基礎建設導入專業開發平台。有別於其他醫學中心發展影像AI,分析體系優勢與能量,將研發成果於3院區急診、外科、麻醉等落地應用。 奇美與新樓於2022年8月簽訂「醫療人工智慧合作契約書」正式啟動AI合作之路,並優先導入奇美急診胸痛與肺炎病人雲端AI病情預測服務,提供新樓醫院與麻豆新樓急診室使用。這些AI病情預測服務可預測胸痛病人1個月內死亡與心肌梗塞之風險,及預測肺炎病人的呼吸衰竭、敗血症或休克及死亡風險。 新樓醫院急診導入奇美醫院AI預測系統近3個月來,整體預測準確性約9成,與奇美醫院原始模型相近,足見奇美醫院AI預測系統確實是輔助臨床決策的智慧幫手。 經長時間努力,雙方終於在2023年10月連線測試成功「胸痛病人」病情預測功能,並於2024年2月連線測試成功「肺炎病人」病情預測功能。整個運作流程簡明安全,為醫療AI分享方式開創一條可行之坦途。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藝文訊息

中華民國筆會季刊《譯之華》論壇:當文學遇上AI 中華民國筆會舉辦「筆會季刊《譯之華》論壇」,今年第一場於5月19日(日)午後兩點到四點,邀請作家須文蔚(台師大文學院院長)及伊格言(小說家)對談春季號主題「當文學遇上AI」,由筆會會長廖咸浩主持。地點在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3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捷運古亭站2號出口)。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5/19免費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29662a088a1afb3 或搜尋Beclass線上報名系統「筆會」,詳細資料請見中華民國筆會網站 http://www.taipen.org 。

Read More

2024青春影展開跑!5/16-5/19高雄市電影館青春放映 王登鈺、靳家驊短片特映 週六連四場導演座談

動畫_好好拜拜 2024青春設計節─青春影展明日(5/16)開跑,5/16(四)至5/19(日)期間、在高雄市電影館3樓經典影廳舉辦,共9場放映、集結32部全台學生最佳作品,以及特別放映金馬動畫導演王登鈺和《小曉》導演靳家驊的金獎短片作品,週六(5/18)連續四場每場皆有映後座談,歡迎影迷共同享受青春學子的影像魔力,所有場次皆免費索票入場,即日起於Accupass與高雄市電影館1樓服務台索取。 影視_乙方及其後 2024青春影展特別策劃「焦點導演」單元,為影迷介紹金獎導演王登鈺和靳家驊的短片創作歷程。王登鈺曾以《金魚》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VR動畫《紅尾巴》獲全球動畫最高殿堂安錫影展的水晶獎最佳VR動畫,是台灣最具魔幻影像風格的動畫導演。青春影展選映《金魚》、《一分為二的世界》、《幽暗小徑的鬼》三部代表短片,從男孩的成長過程,逼視社會體制的反烏托邦,照映白色恐怖受難者施水芳的故事,一窺台灣動畫短片的精彩實力。 動畫_泅 動畫_姊弟 靳家驊首部電影長片《小曉》獲金馬獎7項入圍,靳家驊入圍原著劇本,也為林品彤奪下史上最年輕影后,片中以普通日常刻劃非普通母女的調度運鏡,令人驚豔靳家驊的導演實力。青春影展選映靳家驊的創作短片《女兒練習題》與《大吉》,皆以家庭故事切入婚姻、懷孕、成家等人生大事,並逼視心智障礙、死刑等社會議題,充滿人性感動與反思。靳家驊導演專題將於5/18(六)16:00放映,導演將蒞臨現場主講映後座談。 影視_下風處 2024青春影展32部入圍作品放映,選錄20部影視與12部動畫短片,義守大學《馬來亞虎》與《隔河》展現南部學子的創作實力,馬來西亞導演蘇智雄《馬來亞虎》,以家鄉原生種老虎的故事,隱喻父子親情困境,感人肺腑;許聖宗導演的《隔河》獲「高雄拍」計畫獎助,鄭有傑與吳至璿之間的父子關係令人動容,也反射高雄港區藍領工人的家庭現實。甫於金穗獎拿下評審團特別獎的《我們沒有問題》以一對同居戀人在週末早晨的爭吵,展開兩人看似沒問題,卻各有真相的情感關係。 影視_初聲_王彩樺 徐韜主演 甫獲金穗獎最佳學生動畫的《好好拜拜》,獻上獅子頭、白斬雞等各式供品,以清淡詼諧的筆觸面對生命中最沉重的死亡,展現青年世代面對生死的生命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台南大學、崑山科大等南部動畫系所學生推出《棉被山》、《姊弟》、《海鮮罐頭工廠》、《像我這樣的白芝麻》、《線》等作品,美學風格多元且有趣,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研究生李瑞恆的《釋魂者》,更以非動畫本科系的身分,帶來驚奇連連的樂高動畫,非常吸睛,歡迎影迷蒞臨體驗青春創作者最精彩的畢業之作。 動畫_火柴盒故事 影視_往影裏去 2024青春影展共有36校、58系所、267部作品參賽,最後入圍32部影視、動畫短片,於5/16(四)至5/19(日)期間、在高雄市電影館3樓經典影廳放映,相關節目資訊與場次放映請至青春影展官網。9場放映場次皆免費索票入場,即日起於Accupass與高雄市電影館1樓服務台索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Read More

葡萄糖胺+水飛薊素 助治療關節退化

部桃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奕舟、主任許祐堡、主治醫師黃宗熙(左至右)3人,參與國防醫學院的合作研究,登上國際期刊。(部立桃園醫院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部立桃園醫院骨科醫師與國防醫學院研究團隊合作進行基礎研究,發現葡萄糖胺和水飛薊素,能改變軟骨細胞的代謝平衡,能促進關節健康,為治療關節退化啟發新契機;這項「葡萄糖胺和水飛薊素對人類軟骨細胞的糖基化和細胞代謝的影響」研究,已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上。 部立桃園醫院16日表示,這項研究是由部桃骨科部部主任許祐堡、主治醫師陳奕舟、主治醫師黃宗熙,以及國防醫學院的吳佳駿和黃世明兩位教授聯合完成。 研究團隊說,葡萄糖胺是廣泛應用於關節保健品中的常見成分,水飛薊素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而常用於保肝藥品中。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種成分可以通過改變軟骨細胞的糖基化模式和調節細胞代謝活性,從而促進軟骨細胞的健康,研究成果為關節退化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研究團隊強調,葡萄糖胺和水飛薊素的作用機制非常複雜,並且它們對於人體其他細胞也有廣泛的影響。因此,雖然這項研究成果令人振奮,但在臨床應用時需要謹慎,應該在專家的指導下使用,並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Read More

懷孕第6週 針灸艾灸等治療 子宮腔內血塊消失

副院長何宗融為陳女士針灸治療。(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一對年輕夫妻因多年的不孕問題,去年底至花蓮慈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接受治療和做試管嬰兒,經過努力後,妻子終於順利懷上寶寶,沒想到卻在懷孕第6週回診檢查時,發現子宮內胚囊旁出現較大的血塊和部分小血塊。由於血塊可能導致胎兒流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寶珠建議妻子陳女士住院接受中醫治療,由副院長暨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與中醫團隊為她進行針灸、艾灸和貼耳豆,治療1週後,血塊竟完全消失乾淨了。 陳寶珠表示,胚胎著床後在子宮腔內出現血塊的情況,並非只有做人工生殖的女性才會遇到,普通的受精懷孕也可能發生,且目前成因不明。由於血塊存在於腔內,對於胎兒來說是異物,容易使著床的胚胎剝離,造成流產,因此陳寶珠建議陳女士盡速接受中醫治療,期望讓血塊能夠慢慢自行消散、由母體吸收。 醫師陳寶珠向陳女士說明治療前後的超音波影像差異。(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李先生表示,妻子過去從未接受過針灸、艾灸及耳豆等中醫治療方式,也很討厭吃中藥,但為了讓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住進中醫病房後不僅積極配合副院長何宗融的治療和處方,更謹遵醫囑每天盡量減少活動,每日躺在病床上休養。沒想到1週後檢查發現血塊都沒了,真的很驚喜,經過連續7天的治療後,超音波影像顯示子宮內已完全沒有血塊。 陳女士感恩中醫團隊在住院期間對她的照顧,並特別感謝何宗融考慮到她不習慣中藥苦味的意願,適當地調整中藥方,令她十分感動。自第6週發現血塊,如今寶寶已在陳女士的腹中成長12週,夫妻2人表示,真的很感謝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的努力,也期待這個得來不易的小生命能夠平安長大、順利出生。

Read More

牙周病盛行率8成 5成病況嚴重

林珉璇指出,現醫療器材進步,透過顯微鏡輔助微創牙周再生手術比起傳統牙周手術更加精準、效率,且手術傷口較小、數後痊癒更快。(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牙周病是成年人常見的口腔疾病,據衛福部統計,我國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其中5成處於嚴重狀態,且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惡化。影響咀嚼功能與生活品質,新樓醫院牙周病科醫師林珉璇表示,透過顯微鏡輔助執行微創牙周再生手術,能有助長期穩定的牙周健康。 牙周病的成因複雜,主要來自於口腔衛生不佳、清潔方式不當,導致牙菌斑及牙結石堆積,進而引起牙齦發炎,破壞齒槽骨,導致牙齦紅腫、萎縮、牙齒鬆動或脫落等症狀。其中糖尿病、抽菸及體質遺傳也是高風險因子。牙周病破壞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是在明顯牙齒動搖或牙齦腫脹流血時才就診,屆時往往面臨部分牙齒需要拔除的命運。 牙周病基本治療的內容包含全口放射線檢查、全口牙周囊袋探測紀錄,必要時需針對嚴重情況牙位麻醉並進行齒齦下刮術、牙根整平術等。一般治療上需1至3次約診判斷整體狀況穩定,進而針對特定深層的牙周囊袋,進行牙周再生手術,恢復被破壞的牙周結構。 林珉璇指出,現透過顯微鏡輔助微創牙周再生手術比起傳統牙周手術更加精準,且手術傷口較小、數後痊癒更快,透過顯微鏡除可針對牙根表面及骨缺損處完清創外,因應解剖型態複雜的後牙區、骨缺損侵犯至牙根分叉處等,顯微鏡也能進一步幫助診斷、清創,搭配人工骨粉以及膠原再生蛋白、再生膜的使用,能進一步促進骨缺損癒合及組織再生。

Read More

特定細胞抗癌 衛福部無法斷定療效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16日公布特定細胞治療癌症技術實施情況,以治療開始後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初步分析,因病患多是合併接受多種治療方法,故無法斷定療效,亦難研判是否有顯著性差異,但特定細胞治療癌症技術,仍可給民眾嘗試治療癌症的權利。 衛福部表示,於107年9月6日修訂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新增6項細胞治療技術項目,108年5月醫療單位首次收到以細胞治療技術之病患,至111年12月31日,總收案人數為911人,其未接受治療有272人,未完成完整療程則有101人,完成完整療程者共538人。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由於收治的病人涵蓋各種癌症種類,且細胞治療項目也有多種樣態,彼此異質性非常高,且這些病人也通常合併接受多種現行標準治療,呈現的病況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衛福部指出,存活天定義為「治療開始後病人的平均存活時間」來分析,乳癌病人24人中,超過一半之病人統計結束時仍存活,所以存活天數之中位數無法計算;大腸直腸癌病人共56人,存活天數中位數677天;肝癌病人36人,存活天數中位數368天;胰臟癌病人19人,存活天數中位數344天。 衛福部表示,由於每一個病人都是合併各種可能方式治療,可能會接受化療或標靶治療,而不是只有細胞治療,所以治療效果是受多重因素影響,且細胞治療研究上沒有對照組,也難以斷定療效。衛福部強調,細胞治療僅是輔助療法,目前無法斷定療效,但希望能給民眾嘗試治療的權利。

Read More

陸軍上尉搭機飛澎湖 X光安檢掃出機槍子彈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16日晚間七點左右陸軍某上尉搭乘華信航空高雄往澎湖班次,通過安檢線時經X光儀器查手提行李內有一顆T74排用機槍子彈(口徑7.62公釐),經高雄航警局帶回偵辦,涉案人坦承該顆子彈為部隊所有,可能應係平日操演時不慎落入隨身行李袋內。 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指示:待子彈送驗確認是否具殺傷力後再據以函送。由於事證尚未明確,且未對涉案人進行逮捕,所以涉案人於警詢筆錄後已自行離開該分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