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
「肌張力不全症」是指因肌肉不自主地收縮,形成肢體扭曲和重覆性動作或姿勢的一種動作障礙症。所謂肌張力是正常人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被動的彎曲關節時所出現的些微阻力。這是由於肌肉、關節、及結締組織本身所具有的張力。錐體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會增加,小腦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會減低,而外錐體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可能增加或減低,或兩者同時存在,當兩者同時存在時肢體出現扭曲的姿勢及動作,就稱為肌張力不全症。
肌張力異常的成因大略可分為3類:1.遺傳性:患者帶有不正常之肌張力異常基因,由上一代遺傳而來。2. 原發性:自然發生之肌張力異常,找不到任何病因。3.次發性:因某種疾病侵犯到大腦基底核而引起的肌張力異常症狀。
肌張力異常的症狀依其在身體上波及的範圍,又可分為局部性、半身性及全身性等等。較主要的局部性肌張力異常包括眼瞼痙攣症、斜頸症、肢体肌張力異常、口頷部肌張力異常、聲帶部肌張力異常。
臨床上扭曲性的動作為本質,速度從緩慢纏繞性的手足徐動症到快速扭動的舞蹈性或跳躍性動作皆可。肌張力不全症通常會因活動或緊張而加重,靜止或休息狀態則減輕。病人常常找到方法來減輕症狀,有感覺性小技巧,例如用手觸摸眼角可以降低眼肌痙攣症,也有動作性小技巧,像病人走路非常困難,卻可以跑步或跳舞,也是因為這些特徵,病人常被誤會為裝病。
肌張力不全症可以是一種病,也可以只是一種症狀而已。依發病年齡、症狀分布及病因不同分類。而遺傳性肌張力不全症迭有發現,目前被發現與原發性肌張力不全症有關的基因位置,至少有17個。
中醫治療肌張力不全症,在中藥部分主要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柔筋為主,方以血府逐瘀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葛根、羌活、烏藥、丁香等,改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鬆弛患側沾黏組織。
配合針灸,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相關四肢穴位、頸背穴位、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眼針:眼八卦針。耳針:下視丘、視丘、基底核、腦幹、頸椎。體針:風池、落枕穴、崑崙、跗陽、百會透太陽、四神聰。配合針刀治療,將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結成硬塊的部分用針刀鬆解掉,有助於肌張力不全症改善,但不是一次就完全鬆解,視病況多次鬆解,以達到穩定療效。可配合星注神經節阻斷術,放鬆緊繃之肌肉,脖子會較鬆軟,使肌張力不全症獲得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