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肌張力不全症

■陳俊銘 「肌張力不全症」是指因肌肉不自主地收縮,形成肢體扭曲和重覆性動作或姿勢的一種動作障礙症。所謂肌張力是正常人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被動的彎曲關節時所出現的些微阻力。這是由於肌肉、關節、及結締組織本身所具有的張力。錐體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會增加,小腦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會減低,而外錐體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可能增加或減低,或兩者同時存在,當兩者同時存在時肢體出現扭曲的姿勢及動作,就稱為肌張力不全症。 肌張力異常的成因大略可分為3類:1.遺傳性:患者帶有不正常之肌張力異常基因,由上一代遺傳而來。2. 原發性:自然發生之肌張力異常,找不到任何病因。3.次發性:因某種疾病侵犯到大腦基底核而引起的肌張力異常症狀。 肌張力異常的症狀依其在身體上波及的範圍,又可分為局部性、半身性及全身性等等。較主要的局部性肌張力異常包括眼瞼痙攣症、斜頸症、肢体肌張力異常、口頷部肌張力異常、聲帶部肌張力異常。 臨床上扭曲性的動作為本質,速度從緩慢纏繞性的手足徐動症到快速扭動的舞蹈性或跳躍性動作皆可。肌張力不全症通常會因活動或緊張而加重,靜止或休息狀態則減輕。病人常常找到方法來減輕症狀,有感覺性小技巧,例如用手觸摸眼角可以降低眼肌痙攣症,也有動作性小技巧,像病人走路非常困難,卻可以跑步或跳舞,也是因為這些特徵,病人常被誤會為裝病。 肌張力不全症可以是一種病,也可以只是一種症狀而已。依發病年齡、症狀分布及病因不同分類。而遺傳性肌張力不全症迭有發現,目前被發現與原發性肌張力不全症有關的基因位置,至少有17個。 中醫治療肌張力不全症,在中藥部分主要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柔筋為主,方以血府逐瘀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葛根、羌活、烏藥、丁香等,改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鬆弛患側沾黏組織。 配合針灸,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相關四肢穴位、頸背穴位、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眼針:眼八卦針。耳針:下視丘、視丘、基底核、腦幹、頸椎。體針:風池、落枕穴、崑崙、跗陽、百會透太陽、四神聰。配合針刀治療,將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結成硬塊的部分用針刀鬆解掉,有助於肌張力不全症改善,但不是一次就完全鬆解,視病況多次鬆解,以達到穩定療效。可配合星注神經節阻斷術,放鬆緊繃之肌肉,脖子會較鬆軟,使肌張力不全症獲得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AI人工生殖 試管懷孕率7成

板橋茂盛生殖診所開幕,圖為生殖診所實驗室。(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傅希堯、陳金龍∕綜合報導 國內人工生殖成功率約4成,而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將試管懷孕率提高至70%;今年48歲的巫小姐結婚16年,為了求子歷經千辛萬苦,曾3次植入失敗,後採行AI試管嬰兒技術,去年順利誕下龍鳳胎。 衛福部長邱泰源2日參加板橋茂盛生殖診所開幕儀式時指出,這次赴瑞士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發現少子化是許多國家共同的問題,但瑞士卻有不少家庭生到3、4個孩子,希望能向瑞士看齊改善國內少子化現況,讓想生的民眾都能生,達成民眾與家屬的期待。而婦產科醫學會從100年注重少子化問題,衛福部也提撥經費補助試管嬰兒,截至今年1月底已順利產下16,296名嬰兒,盼茂盛能創造更多未來主人翁。 茂盛生殖診所院長李茂盛表示,茂盛生殖診所建置人工生殖實驗室,購置AI相胚胎影像即時監控系統、高效伺服器、AI大數據演算平台軟體程式,發展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累計已催生3萬5千餘名試管寶寶,這項技術將試管懷孕率提高至70%,高於台灣各醫療院所平均的35%。 茂盛診所人工求子成功的48歲巫小姐表示,結婚16年,自34歲起為了求子歷經千辛萬苦,先後到台北2家大醫院做試管嬰兒,但3次植入都失敗,也曾遠赴日本檢查及治療,後尋求醫師李茂盛幫助,透過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而在去年順利誕下龍鳳胎。 李茂盛指出,近期衛福部擬訂人工生殖法草案,大幅放寬適用對象,包含同婚家庭、單身者,代理孕母也得以非商業方式進行,他樂觀其成盼今年能完成修法,並舉例在歐洲同性婚姻、單身、代理孕母生育的新生兒占比高達3成,對少子化來說有幫助,且台灣5年前通過同性婚姻法,理應適用人工生殖法,別讓他們為求子遠赴異鄉。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楊政憲指出,台大醫院為婦女進行取卵後,卵子使用的比率卻僅約8%,其餘可能因為後續自然懷孕等因素不使用,其中也有不少因遲遲未婚,受現行人工生殖法規限制無法執行;執行人工生殖的婦女年齡也有上升的情況,如今前來求子者平均約40歲,但此年齡進行人工生殖成功率僅約3成。 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李毅評指出,國內人工生殖成功率約4成,僅次於美國的42%,位居全球第2;但隨求子者年齡持續上升,希望政府向上開放補助對象到46歲,且40歲以上者補助次數也可提升到3次。針對正在討論修法的人工生殖法,他指出,若開放單身和女同志,將有望讓受術者平均年齡大幅下降。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口埤實小城鄉共學 滿載而歸

新化區口埤實小推展生態體驗交流學習,帶領他校學生進行攀樹。(記者黃文記攝) 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深耕在地遊學,將社區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山林、水域環境轉化為課程及教學資源,讓學生探索體驗,成為學校發展特色,亦獲得部落民眾及家長的贊同和支持。這學年已有大灣高中國中部、新化國中、南大附小、龍崎國小、大新國小等校學生到場體驗與學習,師生均滿載而歸。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為了分享優質的學習課程,讓更多學校的學生能體驗,特別申請教育部戶外教育優質路線專案,選定中興大學新化林場、虎頭埤風景區兩大景點,進行低海拔山林生態探索、攀樹與樹冠層生態觀察、野外求生與定向越野、水域獨木舟體驗、單車探索湖濱生態等教學項目。每年約能提供6-10所學校的服務量,促進他校學生的戶外教育學習。 王朝賜指出,這項教學活動分為共學與交流、體驗教學、心得成長分享等階段。首先,外校學生到訪時,需先與口埤實小的學生相互認識了解,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與共學,讓彼此因知識互換而獲益。 接著是各路線的體驗學習,新化林場與虎頭埤的林相多元,桃花心木、樟樹、相思樹、柚木、阿勃勒等青翠蓊鬱;常見動物有大冠鷲、白頭翁、畫眉鳥、五色鳥、斑鳩、松鼠等。多數學校的學生均未曾享有如此優質的學習環境,因此無論是攀繩在樹冠層觀察自學、分組在草原樹林探索共學、騎腳踏車在湖濱體驗水光山景、划輕艇在湖面優游徜徉,都興致高昂,回味無窮。 每位參與學生均能說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滔滔不絕、侃侃而談。這項體驗學習深獲各校肯定,紛紛申請能增加交流機會,深化戶外教育的功能及學習面向。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河傳〉.惦念

■子寧 樓上, 遙望。 雨濛濛, 歸雁雲裡霧中。 昨夜衾寒夢寐瘋, 匆匆, 驚魂迷晚空。 伊人萬里守孤帳, 別無恙, 無語空惆悵。 亂如篷, 驚若風。 忡忡, 粉腮為甚紅?

Read More

睡7小時活最久 過或不及死亡風險更高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吳易澄指出,美國加洲大學針對100萬名美國民眾進行研究,發現1天睡7小時的人活得最久,睡得太多或太少,則反而有更高的死亡風險,建議民眾規律作息,調整睡眠,如遇睡眠障礙應求助醫師進行謹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 吳易澄表示,一個好的睡眠,是要睡得飽,也要睡得好,失眠的主觀感受相當多元,包括入睡困難、早醒或睡不久、睡眠斷斷續續等,不同的睡樣態都有其特別的神經與精神病理成因。睡眠中的其他行為也包括夢遊、說夢話、磨牙等不自主的動作,而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而光線、噪音、溫度、空氣流通也都會對睡眠品質有所影響。 吳易澄指出,壓力帶來失眠是很常見的,短期的壓力性失眠約1個月內就會緩和,超過1個月仍持續睡眠障礙,則必須調整生活或工作安排。生活壓力與生活習慣,常是導致失眠的主要因素,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工作與勞動型態有很大的不同,而從事各種輪班工作,則往往會使得睡眠障礙成為常態。 吳易澄表示,飲食習慣也會直接影響睡眠 ,比方說飢餓或過飽,喝水過多導致頻尿,刺激性飲食,含有咖啡因的茶或咖啡,也常常會導致失眠,有些民眾甚至喝酒助眠,其實酒精會改變睡眠結構,減少深睡期,反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更別說包括睡眠藥物本身的長期藥物或毒品濫用的影響,因此,要改善失眠情況,可以先從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入手,先嘗試建立一些睡前習慣。 吳易澄提醒睡不好的民眾,應提早就寢時間,盡量不要熬夜,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晚上應避免喝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以免難以入睡。調暗房間燈光,保持內部空氣流通,並在舒適的溫度中入眠等,都有助於入睡。 吳易澄表示,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支柱,也是增強免疫系統的有效方法之一,如遭受失眠之苦,建議民眾可用睡眠日記來記錄每天的生活與睡眠狀態,釐清問題及找出改善方法,並應求助家庭醫學科或精神科醫師,針對睡眠問題做謹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