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方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民進黨的反制手段不是把朝野理性討論空間越逼越小,就是加深朝野對立。(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於十一日核可行政院針對國會改革相關法案提出覆議案,在此之前,民進黨不但發動群眾包圍立法院,還宣布全台舉辦下鄉宣講;在野陣營不甘示弱,國民黨也將在全台二十二縣市舉行國會改革說明會,朝野外加名嘴甚至還互嗆倒閣、解散國會。賴清德就任總統不到一個月,朝野對立情勢日益激化,如此情勢不免令人擔憂,朝野從國會搞到街頭的惡鬥將伊於胡底?
事實上,賴清德從就任總統開始就陷入雙重賽局當中。對外,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演說引爆中共當局強烈反彈,接連祭出圍台軍演、擴大取消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項目;賴政府並未調整政策說法,民共兩黨進入賽局狀態,兩岸關係難以融冰。對內,賴清德五月二十九日以民進黨主席身分支持行政院提出覆議時,就形同宣告放棄憲法所賦予的總統院際調解權責,此時已可視為賴清德以黨主席身分發動民進黨對藍白政黨鬥爭,也註定賴政府已然捲入朝野之間的賽局。
在蔡英文擔任總統、民進黨立院多數的完全執政八年當中,民進黨徹底掌握行政、立法、司法優勢,推動任何政策、法案無往不利,即使這些政策、法案被控黑箱、違憲,民進黨皆置之不理。但賴清德面對的情勢丕變:少數票總統、民進黨立院席次不過半。儘管如此,民進黨卻依舊存在老大心態,面對在野黨在國會以多數席次通過的法律,賴政府和民進黨以覆議、揚言罷免立委,乃至於包圍立院、街頭宣講強硬應對。
問題在於,覆議、罷免、包圍立院、街頭宣講雖然都是法律賦予的權利,但這些手段不是把朝野理性討論空間越逼越小,就是加深朝野對立;甚至,朝野鬥爭範圍一旦持續擴大,不但可能殃及其他法案的立法、修法程序,連賴政府提出的總預算案都可能遭到藍白聯手杯葛而出不了立法院。朝野鬥爭如果到這個程度,受害的將是全台灣民眾,而賴政府施政也將步履蹣跚。
質言之,賴政府和民進黨不願接受在立法院居於少數席次,以致屢戰屢敗的現實,而祭出的反制手段卻引爆朝野鬥爭加劇;朝野雙方和名嘴又在互鬥中不斷螺旋狀加碼催逼,如同弱雞賽局當中雙方都賭對方硬撐到底、不會跳車,最後可能的結局是雙方對撞導致雙輸。不僅如此,朝野鬥爭場域又從國會擴大到民進黨發動群眾包圍立院、下鄉宣講,而這些手段都是訴求群眾路線。
但值得注意的是,賴總統才剛剛執政就開始動員群眾,而在野黨也並非沒有動員能量;如果朝野都不斷動員群眾將會耗費多少社會成本?朝野政黨、乃至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何時方休?在不斷動員之下,台灣又豈有寧日?前立委郭正亮就指出,就算國會改革釋憲案藍白輸掉,但藍白可以在立院修改法案之後再送表決,民進黨還會再輸;一旦如同郭正亮所言,賴清德和民進黨是不是要再發動下一波的朝野鬥爭、街頭動員?
朝野陷入無止境惡鬥的根結之一,在於三一八學運之後民進黨將台灣政局往極端推擠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對外非「抗中」不可,對內民進黨是國家利益的唯一代表,民主政治當中的「多元」被民進黨推向「極化」;甚至,民進黨選贏,要順民進黨的意;民進黨選輸,也要順民進黨的意。換句話說,民進黨眼裡早就沒有「政治是妥協的藝術」這回事兒。問題是,既然如此,何需選舉?何需民主?這又何異於獨裁、專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