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大道3~4段銑鋪 9/20、21、22夜間封路

為改善新莊區新北大道3~4段(中港南路至新知六路)雙向全部車道鋪面品質,養工處將於9月20日、21日、22日晚間10時至隔天清晨6時,辦理道路銑鋪工程。(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養工處為改善新莊區新北大道3~4段(中港南路至新知六路)雙向全部車道鋪面品質,將於9月20日、21日、22日晚間10時至隔天清晨6時,辦理道路銑鋪工程,施工期間將實施彈性交維,保留部分車道通行,請用路人依指示牌並配合現場交維管制人員指揮,施工期間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養工處表示,新莊新北大道3~4段是連接泰山、三重的重要通路,交通量十分龐大。本次鋪面銑鋪工程採用較一般鋪面材料更粗的1英吋骨材級配及黏度較高的改質瀝青鋪築,可提供足夠材料強度,達到提升路面使用年限並能降低日後維護頻率的效果。 養工處提到,本次施工期程排定9月20日、21日、22日,為期3天,施工及交維規劃說明如下: 一、9月20日(第一階段):施工時段為晚上10點至凌晨00點,施工範圍為新北大道3段(新知六路至五工六路),雙向慢車道同時進行施工,此階段仍保留快車道可供通行。 二、9月21日:(一)第一階段:施工時段為凌晨00點至早上6點,施工範圍為新北大道3段往泰山方向雙向慢車道(五工六路至中港南路),此時段台一高架及平面道路通行車輛,保留4線雙向快車道供通行。(二)第二階段:施工時段為晚上10點至凌晨00點,施工範圍為新北大道3段往泰山方向一線道(新知六路至五工六路快車道),其交維佈設由五工路至五工六路範圍,採車道半半施工,保留慢車道及開放部分快車道供通行。 三、9月22日:(一)第一階段:施工時段為凌晨00點至早上6點,施工範圍為新北大道3段往泰山方向一車道(五工六路至中港南路),再迴轉施作往新莊方向一車道(中華路口區間快車道含十字路口),此時段封閉台一高架(五工六路)匝道出口,台一高架上通行車輛需直行由台一高架(三重區新北大道一段)匝道出口通行,餘平面道路既有通行車輛則調撥至慢車道及開放部分快車道供通行。(二)第二階段:施工時段為晚上10點至次日早上06點,施工範圍為新北大道3段往三重方向一線道快車道(中華路至福壽街),亦採車道半半施工,仍保留慢車道及開放部分快車道供通行。 養工處再次提醒,施工期間如遇雨天或天候不佳將順延,提醒用路人行經施工區域時減速慢行,並配合現場指揮人員引導行駛,施工期間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Read MoreRead More

鎮山城隍廟+南市婦女會 中秋送暖

北區鎮山城隍廟和台南市婦女會聯合行善,北區區長潘寶淑前往致贈感謝狀。(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北區鎮山城隍廟和台南市婦女會聯合於中秋節愛心大放送關懷弱勢,除兩大袋滿滿的物資,還有台南市婦女會理事長童小芸發放每戶六百元紅包,下午還舉辦一場鎮山城隍盃唱大賽,常青組和社青組各自PK比歌藝,以歡樂的歌聲歡度中秋節。 台南市婦女會理事長童小芸(左)致贈中低、邊緣戶每戶六百元紅包。(記者陳俊文攝) 台南市八大城隍廟中,小北城隍廟位居最北的長北街,過去此地有亂葬崗,無主遺骸集中在城隍廟祭拜,當地長興里長李茂德,早期一下大雨還會有骨骸沖刷下來,所以廟下方就有很多甕的骨灰。昨天台灣府城隍廟舉辦台南城隍廟走透透集章活動,鎮山城隍廟也是八大城隍廟之一。 此次關懷弱勢行動獲熱心公益的台南市婦女會理事長、立法委員謝龍介服務處執行長童小芸熱心贊助,長興里三十五低、中收入戶和邊緣戶每戶獲得六百元紅包,另外還有今年甫成立的「鎮山城隍會」會員捐贈兩袋的白米和兩大袋物資,來領取物的民眾兩隻手拿不完,滿載而歸。 鎮山城隍廟主任委員王清吉表示,鎮山城隍廟雖是小廟,仍有大愛心,選在中秋節辦理關懷弱勢活動,主為宣揚鎮山城隍爺慈悲為懷的德政,尤其今年剛成立鎮山城隍會,以公益慈善、弱勢關懷為主要目標。 昨天募集的物資包括鎮山城隍會白米三公斤、城隍會員黃進盛、鄭桂蓮合捐全聯每袋六百元物資、李秉宸關廟QQ拉麵一袋、曾炳魁衛生紙一串、林國榮三公斤白米五十包,感謝童小芸除紅包之外,還贊助歌唱賽的獎杯和餐盒,集各界大愛變成中秋節最有意義的公益活動。

Read MoreRead More

老翁身體不適滯留路中 中和「警察背背」助返家中秋團圓

(中和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中和警分局景安派出所警員王光勳、葉馨玲,於14日14時許駕駛巡邏車行經轄內和平街一帶,見一名年邁老翁(鄭男)步行於行人穿越道中,卻突然身體不適滯留於路中,接著疑似體力不支直接坐在地上,員警立即下車攙扶,遠離馬路中央至路旁短暫休息後,隨後扶上巡邏車載返景安所查證鄭男身分,至所欲下車時鄭男體力不濟,王員二話不說立即背著鄭男步行入所休息,鄭男短暫休息過後便無不適的情況。 經警方了解,鄭姓老翁平時均有外出散步的習慣,但當天疑因天氣過於炎熱,導致步行於路中時突然感到頭暈目眩且無法辨別道路,恰巧遇上巡邏的王員及葉員即時協助,惟鄭姓老翁患有失智致無法正常陳述其身分及住址,所幸透過手機成功聯繫上鄭姓老翁的兒子,兒子收到通知後心急如焚,立即驅車前來與父親團圓,熱淚盈眶地感謝員警熱心協助,同時對於警方熱心為民服務,深表由衷之感謝。 中和警分局呼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民眾家中若有年邁長者,應多加留意其生活起居及出入動向,若民眾在外發現長者有需要協助之情事,可立即撥打110專線報案,長者亦可配戴足資辨識之手鍊等,以利警政等單位及時協尋。

Read MoreRead More

護師自發性蕁麻疹 鑽心癢難熬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一名40多歲護理師飽受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折磨,鑽心的癢感就算吃抗組織胺也無法緩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表示,由於免疫調節劑推出問世後,讓蕁麻疹患者看見一線曙光,透過免疫調節劑治療可穩定控制疾病、擺脫癢感。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症狀為發紅、發癢的膨疹或隆起之斑塊,並有癢、刺痛和灼熱感,而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則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與外在過敏原無直接相關,但過敏原、壓力大、焦慮等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疾病,在發病期間,由於體內免疫細胞異常分泌會引起血管擴張、組織腫脹的組織胺,導致風疹塊、血管性水腫,使得患者出現「紅、腫、癢」3大症狀。 台灣約20至25萬人有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女性發病比例約為男性2倍。陳俊賓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衝擊絕非單純外貌改變、癢感而已,有研究證實,每5名患者約2人因癢而工作表現不彰,生產力也下降2成以上,除了工作表現,半數患者癢到睡不好,焦慮與憂鬱的風險更是常人的1.79倍與1.61倍。 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怡行表示,6至7成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與自體免疫有關,免疫系統誤將皮膚受體當過敏原攻擊,導致紅、腫、癢等症狀,這些症狀會在1、2天消失,易被視為偶發性過敏反應,往往要在發病5個月後才會進入正規療程。 陳怡行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最容易從黃昏時分開始皮膚發癢,在半夜睡覺時間最癢,「甚至有病人的阿嬤認為這是卡到陰」,也說明這樣的現象與內生性類固醇晝夜分泌差異性有關,白天內生類固醇上升,症狀緩解、紅疹就會消退,但傍晚內生類固醇濃度會降到最低,開始出現症狀。 陳怡行表示,近年在醫學中心臨床上,確實有發現願意到大醫院檢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增加,這群患者過去習慣在發病、癢感難耐,僅是到基層診所打一針或吃類固醇,疹子消掉就不吃藥,好好壞壞反覆多次,不僅無法對症下藥,停藥可能引起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 陳怡行提醒,莫名發生紅、腫、癢3大症狀超過6週,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警訊,建議到大醫院檢查與治療,不依賴類固醇也很重要,持續使用合適藥物,透過穩定治療才能及早控制疾病,而免疫調節劑問世後,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可以穩定治療,因病產生焦慮感也逐漸消散。

Read MoreRead More

全年無休 豬農重度腕隧道症候群

醫師徐振恆指出,嚴重的手肘隧道症候群可能導致手部肌肉萎縮、無力,並使手指協調動作變得困難。(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6歲林姓男子在自家豬隻養殖場工作,20餘年來常常全年無休,2年前雙手出現手指麻木合併疼痛,醫師診斷為雙側重度腕隧道症候群,經手術治療症狀幾乎完全改善,並協助成功申請傷病給付,得以彌補治療及休養期間無法工作的損失。 奇美醫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指出,政府為了保障農業工作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設立了一套完善且重要的農民保險制度,包含農民健康保險、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提供農民在面對各種風險時的一層防護。其中農民職災保險自107年11月1日開辦,至113年6月底,已超過34.1萬人加保。 蘇若荃表示,農保和勞保相同,欲申請職業傷病給付時,需釐清所遭遇的職業災害是職業「傷害」還是職業「病」。上述林男經醫師依其的疾病診斷和需求,安排現場訪視豬隻養殖場,評估工作內容與工作中的潛在職業危害,最後撰寫「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職業病診斷書」及「職業病評估報告書」,並連同申請書一併送交農會辦理,成功申請傷病給付。 民眾若發生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症狀時,應及早檢查與治療。(示意圖, 記者徐義雄翻攝) 由於農民的職業病特性,在過去流行病學研究與診斷因指引相對少、作業型態因時節轉換不固定、農民年齡層偏高等因素,使得國內過去農民職業病診斷量偏少。為了確保農民能夠在傷病期間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與經濟支持,農民在發現自己可能出現職業病症狀時,應儘快就診,並儘早申請傷病給付,以減少因收入短少所帶來的生活壓力。 蘇若荃表示,農保制度顯示了政府對於農業工作者的重視及對社會保險制度的持續改進,提醒農民朋友們,職業病診斷不容忽視,為確保農民能夠在傷病期間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與經濟支持,農民在發現自己可能出現職業病症狀時,應儘快至職業醫學科門診就醫,儘早申請傷病給付,以減少因收入短少所帶來的生活壓力,確保自身健康及保障。

Read MoreRead More

早期篩檢 預防失智症惡化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症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健康議題。員林基督教醫院在「國際失智症月」期間,透過一名長者的及時診斷,成功提醒民眾重視失智症的早期篩檢與預防,為更多家庭提供幫助。 陳姓阿姨8月間出現明顯的記憶力減退與行為異常,除了重複提問,她開始忘記孫子的名字,甚至在熟悉的街道上迷路,無法找到回家的路,這些跡象引起其女兒的高度警覺,於是帶母親前往員林基督教醫院就診。 在神經內科醫師專業評估下,確認陳阿姨的記憶與認知功能異常,隨即將她轉介至失智共照中心進行更深入的檢查,最終確診為早期阿茲海默症。透過及時診斷,陳阿姨得以在失智症早期接受適當的治療與照護。 阿姨的女兒表示,醫院團隊的專業與耐心,讓她們能夠及時發現母親的問題。失智共照中心提供的衛教資源也讓她們學習如何正確照顧母親,減輕家屬的壓力。此外,醫院還推薦防走失裝置「守護BB Call」,讓家屬在第一時間接獲通報,降低失智症患者迷路的風險。 為響應國際失智症月,員基醫院特在員林火車站舉辦了「失智篩檢與預防」活動,並設置衛教諮詢站。醫療團隊使用簡易篩檢工具進行初步檢查,結果顯示每6人中約有1人顯示異常。對於篩檢結果異常的民眾,醫院提供後續轉介與詳細診斷,並提供失智症及長照2.0的資訊,幫助民眾預防和管理失智症。 員基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林君襄提醒,當長輩出現記憶力衰退或行為異常,應盡早尋求專業評估,早期介入治療可有效延緩病情惡化。

Read MoreRead More

岡山籃籗會 大腸麵線撈出蛆

高雄岡山籃籗會市集大腸麵線內有蟲的攤商已自主停業。(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有民眾反應前往高雄岡山籃籗會市集買一碗大腸麵線回家享用,不料竟發現碗內出現數隻疑似「蛆」的小蟲,在驚嚇之餘還自我解嘲地說,竟「會有蛋白質…」;16日高雄市衛生局據報前往稽查,不過該攤商已自主停業。 據民眾在網路發文指出,到岡山籃籗會市集買了大腸麵線回家,吃到一半發現有不少疑似「蛆」的小蟲,感到傻眼驚嚇,並說「會有蛋白質,繼續第2隻、第3隻,歐麥尬……瞬間我飽了」。 大腸麵線竟撈出一堆像蛆的小蟲。(圖取自爆料公社) 衛生局表示,有關民眾於社群媒體反映岡山區籃籗會某餐飲業者製售之大腸麵線內有蟲,涉食品安全衛生疑慮乙案,局方派員於上午10時30分到達現場,該攤商尚未營業,撥打業者電話3次均未接聽,下午3時再度前往查察,發現該攤商已自主停業。經檢視烹煮器具與盛裝紙容器未見蛆及昆蟲等病媒蹤跡。 惟查察作業區食品容器未離地放置、未有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紀錄、食材未落實先進先出、清潔用品及食材未分開放置及未有溫度紀錄等多項缺失;衛生局飭令業者限期改善,倘屆期未改善,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8條第1項及44條第1項規定,裁罰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呼籲業者應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加強作業場所、設施設備及從業人員衛生管理,以維護消費者食的安全。

Read MoreRead More

尺神經壓迫 肌萎凹陷爪狀手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33歲的陳小姐是一位上班族,工作常常需要搬運沉重文件和書籍,1年多來,陳小姐左手前臂出現痠麻和手指頭無力症狀,手上的東西常常不小心掉落地上,診所醫師診斷是頸椎問題。5個月的復健依然沒有改善,手掌甚至有肌肉萎縮現象。後來,陳小姐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門診,檢查後發現左手肘尺神經受到壓迫,症狀相當嚴重,痠、麻、痛以外,出現手掌肌肉萎縮凹陷的「爪狀手」的情形,安排做尺神經的減壓治療。手術後積極復健,陳小姐萎縮的肌肉已經恢復,已經回到工作崗位。 黃贊文說明,手肘隧道症候群是上肢常見的神經壓迫症狀。尺神經在手肘處的位置非常表淺,很容易受到傷害。手肘隧道受到直接的撞擊時容易造成急性尺神經發炎,若是長時間以手肘關節做倚靠的動作或是工作常要提重物,要長時間的將肘關節維持在屈曲的位置時則會導致慢性的尺神經壓迫而造成神經受損。典型症狀包括手部的麻刺感和無力,如果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影響手部功能。 運動醫學中心醫師徐振恆指出,手肘隧道症候群可能會在手肘部位引起疼痛,大多數症狀是集中在手部。常見的症狀包括無名指和小指的麻刺感,嚴重的手肘隧道症候群可能導致手部肌肉萎縮、無力,並使手指協調的動作變得困難。許多患者抱怨在進行精細動作,如使用電腦或書寫時會有障礙理學檢查以外,醫師安排神經傳導檢查確認是否為手肘隧道症候群造成的尺神經病變。 手肘隧道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於症狀比較輕微的患者,如果尚未出現明顯感覺異常和肌肉萎縮無力,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包括服用消炎止痛藥來改善局部發炎腫脹,睡覺時使用副木固定以免手肘過度彎曲等,有機會自行緩解。當保守治療無效或已出現手無力、肌肉萎縮甚至有明顯的「爪狀手」時,尺神經的減壓手術治療則成為必要選項。

Read MoreRead More

抽菸或二手菸害 會影響藥效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健署16日提醒,吸菸會降低使用藥物的效果,影響疾病控制,且抽菸所產生的二、三手菸害,也會影響服用支氣管擴張劑的孩子體內藥物發揮。 國健署表示,菸草在燃燒不完全時,會產生具致癌性之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這也是肝臟代謝酵素的誘導劑,會促進肝臟內代謝酵素的代謝作用。研究指出吸菸者服用肝臟酵素代謝的藥物,會比非吸菸者更快被身體清除,導致藥物的效果大打折扣,其他常見可能受影響的藥物有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支氣管擴張劑及苯二氮平類之鎮靜安眠藥等。 國健署表示,吸菸者不僅影響自身健康,也會透過二手菸影響他人體內藥物代謝。研究顯示,每天使用超過20支菸的父母,二手菸會使服用支氣管擴張劑的孩子體內Theophylline清除率上升51%,影響藥物發揮作用。 國健署表示,吸菸也可能會直接影響藥物藥效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菸草中尼古丁可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進而影響吸菸者服用苯二氮平類藥品的鎮靜安眠效果。尼古丁也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壓及心跳速率增加,使高血壓及心臟病常用藥乙型阻斷劑的效果降低。 另,吸菸還會降低服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的效果,並增加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罹患中風、心肌梗塞及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Read MoreRead More

國衛院研究 18-34歲 4%曾受二手酒害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衛院研究指出,18-34歲民眾約4%曾受二手酒害,遭遇言語或肢體暴力傷害,甚至受到家暴、酒駕傷害、財產損失等,且24歲以下民眾超過62%二手酒害來自父母,提醒民眾意飲酒適量、不要勸酒,以免造成不幸後果。 國衛院表示,二手酒害的發生是建構在飲酒者與其社會關係的互動,且傷害是從受影響者的角度所認定,其展現的型態從家暴、兒虐、酒駕、到財產損失等,由於台灣目前對於二手酒害議題的了解極為有限,因此訪問18到34歲之民眾4901人,了解民眾是否受過二手酒害,這份研究成果也登在藥物與酒精評論之國際期刊上。 研究發現,每100個年輕成人中,就有4人曾受過飲酒者帶來的二手酒害,心理傷害又比身體傷害來得多,另外,研究也發現,這些酒害的來源以家庭成員、陌生人及朋友為主;18到24歲中有62%二手酒害的來源為父母,25到29歲中有1/3來源為陌生人。在分析風險因子後,研究團隊發現25到29歲和30-34歲的年輕成人,受到二手酒害的風險可達18到24歲者的2到3倍。 研究團隊發現,曾有喝酒經驗者,受到二手酒害風險也會增加;若曾喝醉,受到身體傷害風險更會提升。曾在心理方面受到二手酒害者,生活品質分數有顯著降低,降低面向多集中於疼痛或不適、焦慮或憂鬱等;但整體而言,曾受二手酒害者,僅不到35%向外求助,且多因受到身體傷害。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