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航運1900TEU通薇輪命名投入到泰越快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錦江航運1900TEU系列新造船“通薇”輪上週命名,“通薇”輪上線後將投入到泰越快線營運,為錦江航運區域航線經營與拓展增添新動能。 該輪本(九)月14日)舉行命名儀式,包括上海海關副關長、黨委委員葉建,上海海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開運,上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黨委委員、副總站長霍莉,上海港務集團(SIPG)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以及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滬辦、揚帆集團等相關單位出席儀式,原中國船級社總裁李科浚攜夫人邢遠揚共同出席,並由邢遠揚女士作為新船教母主持新船命名並砍纜。(見圖) "通薇"輪作為錦江航運攜手揚帆集團建造的1900TEU系列船命名與上線營運,象徵著錦江航運本輪造船計畫圓滿成功,為錦江航運邁入新發展階段的首個運能更新畫上了句號。自去(2023)年九月以來,該系列船舶陸續交付上線,依託優異的船舶性能,為錦江航運著力開拓的海防絲路快航、泰越絲路快航、泰越快線等東南亞精品航線提供支撐。 "通薇"輪上線後,將投入到泰越快線,為客戶提供泰國至上海及蛇口的進口快航服務,為錦江航運區域航線經營與拓展增添新動能。

Read More

長榮交響樂團舉辦即景生情巴萊夫/維耶加斯音樂會 精湛演出獲觀眾滿堂采

(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交響樂團在9月16日中秋佳節的前夕,特別於國家音樂廳舉辦《即景生情—巴萊夫X維耶加斯》音樂會,讓樂迷一口氣欣賞到客席指揮帕佛.巴萊夫(Pavel Baleff),與「西班牙吉他的全球大使」帕布洛.艾恩斯-維耶加斯(Pablo S?inz-Villegas)兩人不同的獨特音樂魅力,可以說各領風騷,各展其才。 當晚的音樂會由客席指揮巴萊夫指揮,與樂團合演富含濃厚民俗風情的《加蘭塔舞曲》揭開序幕。該舞曲在大提琴宣敘調似的旋律中,加上雙簧管、長笛等樂器的堆疊、唱和出歡快、刺激、富動能的氛圍,讓觀眾沈浸在屬於吉卜賽人的獨特音聲中,並遙想起當年匈牙利作曲大師柯大宜,在1933年受到委託,創作出該首慶祝布達佩斯愛樂協會80周年的經典作品。 緊接其後,「西班牙吉他的全球大使」帕布洛.艾恩斯-維耶加斯(Pablo S?inz-Villegas)抱著吉他上台,將音樂會轉向另一氛圍。當精湛的《阿蘭輝茲吉他協奏曲》樂音從他的指間流瀉出來,明亮的旋律與長榮交響樂團共鳴之下,讓觀眾們捨不得離開眼睛,專心看著他的演奏。隨後帶來的吉他名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是一首技巧難度相當高的曲目,吉他大師卻將樂句處理的乾淨又穩定。特別的將小調的內斂轉變至大調的喜悅感,那流暢的旋律與顫音技法,好似看見光線穿透窗格,照進宮殿內,創造出超凡的聽覺體驗,吉他演奏家精湛的演出獲得觀眾滿堂喝采,隨後又加演兩首安可曲,讓觀眾大飽耳福。 下半場樂團演出理查.史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開場樂段包含序奏與三個主題發展,象徵家庭中不同的角色與性格。先是詼諧曲以輕快的三拍子,描繪著父母與孩子玩樂的畫面,洋溢著幸福感。接著父母帶孩子去沐浴,此時音樂變得掙扎、起伏劇烈。隨後,徐徐地演奏著柔和的搖籃曲,好似晚上七點的鐘聲敲響,隨著父母向孩子道晚安,也為音樂會畫上完美的句點,讓觀眾帶著美妙的餘韻,迎接隔日的節慶。 長榮交響樂團各場音樂會售票資訊委託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系統代售,有關長榮交響樂團各場音樂會之相關訊息,請至樂團網址http://www.evergreensymphony.org查詢或電(02)2351-6799洽詢。

Read More

HMM將斥資175億美元擴張轉型為大型貨運航商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韓新海運(HMM)最近發布重訊,將斥資175億美元大舉擴張,轉型為提供全方位物流解決方案大型貨運航商。 HMM宣布至2030年,該公司將投入23.5兆韓元(約175億美元),將貨運能力提高近一倍,並擴展其綜合物流服務,轉型為提供全方位物流解決方案的公司,擺脫以往單純依賴船隊擴張和運費競爭的傳統業務模式。據稱,投資將分佈在四個關鍵領域,其中貨櫃業務(94億美元)、散貨業務(41.4億美元)、綜合物流業務(31.1億美元)及環保與數位化業務(7.4億美元),總投資60%以上(106.6億美元)將用於可持續管理舉措,包括低碳船舶和綠色設施。 HMM總裁兼首席執行長金京培 (Kim Kyung-bae)表示,該公司計劃至2030年將貨櫃船隊規模擴大至130艘,運能增達155萬TEU,並計畫購買約70艘綠色船舶。 Alphaliner數據指出,HMM目前貨櫃船隊規模78艘、運能86.82萬TEU,排名全球排名第八大貨櫃船公司,運能規模佔全球貨櫃船隊比率為2.8%。 HMM計畫在未來幾年內大幅擴大其散裝船業務規模,以加強其產品組合,該公司決定將目前36艘、630萬載重噸的散裝船隊擴大至2030年的110艘、1228萬載重噸,也將擴建新的港口碼頭和貨櫃存儲設施,為進入全物流市場奠基。 金京培估計至2030年,HMM收入目標將達15兆韓元(約112億美元),資產達到43.2兆韓元(約322萬億美元),收入和資產目標分別拉高82.9%和68%。 另為回應全球環保目標,HMM正考慮加快實現2045年淨零碳排放的目標。為達成此一目標,HMM將斥資7.4億美元改裝船舶發動機,確保綠色燃料的供應鏈,並通過數位化提高營運效率。

Read More

前八月東盟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增長10%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中共海關統計,中國大陸今(2024)年前八個月對東盟、歐盟、美國、韓國四大貿易夥伴進出口均維持增長,但自歐盟進口呈現負成長。 統計指出,前八個月東盟為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總值為4.5兆元人民幣增長10%,佔其外貿總值的15.7,其中對東盟出口2.69兆元增長13.1%,自東盟進口1.81伙元增長5.7%。歐盟為第二大貿易夥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3.72兆元增長1.1%,佔13%,其中對歐盟出口2.44兆元增長2.9,自歐盟進口1.28兆元下滑2.1%。美國為第三大貿易夥伴,與美國貿易總值為3.15兆元增長4.4%,佔11%,其中對美國出口2.38兆元增長5%,自美國進口7789.3億元增長2.3%。韓國為第四大貿易夥伴,與韓國貿易總值為1.51兆元增長8%,佔5.3%,其中對韓國出口6876億元略降0.1%,自韓國進口8265.4億元增長15.8%。 同時期大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3.48兆元增長7%,其中出口7.54兆元增長7.7%,進口5.94兆元亦增長6.1%。

Read More

關貿網路創造未來世代永續價值 榮獲小巨人組天下人才永續獎

關貿網路舉辦棒球家庭日活動,由董事長張陸生帶領員工及眷屬一同參與,並捐贈善款予家扶基金會,一起體現社會共融。(關貿網路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貿網路榮獲2024年小巨人組「天下人才永續獎」及「天下永續小巨人25強」,彰顯了在人才永續策略上的卓越成就。自該公司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教學相長、持續學習」的核心文化。在張陸生董事長的領導下,積極推動多項人才發展策略,並在人才培育和職場福利方面表現卓越。 關貿網路致力於提供全方位資訊服務,積極讓人才脫穎而出,發揮最大潛能,並毫不吝惜提拔傑出者。在既有基礎上,公司將人才永續納入營運規劃,強調在少子化與缺工潮挑戰下,人才留任與發展是企業永續的核心。由董事長主導並帶領高階主管從上而下直接面對員工傾聽員工想法與建議;並整體盤點及完善建置薪資與福利體系,其中包含發展員工職務職涯,並致力於打造安全及幸褔的工作環境。 這些措施有效促及提高同仁留任意願,公司的離職率從2020年的20.6%降至2023年的8.8%。關貿網路亦不斷優化組織營運效能,透過連續八年調薪、全面優化員工薪資福利與制度、進行跨領域員工培育,強化外部競爭力,打造最佳雇主品牌。另公司實施多項福利措施,包括免費午餐、員工持股信託、配合政府政策提供豐厚生育補助及育兒獎勵,且每天提供壓力緩解按摩、下午茶基金、疫苗接種補助以及心理諮詢服務,致力於員工的身心健康外,亦提高員工幸福感。在多元平等與共融(DEI)方面,關貿網路不僅提供平等的薪資和升遷機會,並超額任用身心障礙者。 該公司致力於員工訓練與職務發展,透過分享與學習氛圍、數位平台和合作夥伴資源,提供靈活的學習選擇和豐富的課程。支持外部培訓及專業證照取得,並實施「接班人計劃」,促進跨部門交流和領導能力,以深化專業知識和傳承組織資產。內部定期舉辦「營運策略共識營」、「新秀共識營」及「提案制度」等活動,激發創新思維並促進新商業模式發展。同時,結合資訊安全專業知識,推動「校園資安點線面計畫」,提升社會資訊安全意識,擴大資訊安全專業人才培養。 關貿網路致力於打造幸福企業。在參加「天下人才永續獎」的過程中,我們逐步翻轉了過往著重於招募的思維,轉而強化員工體驗與職場環境的改善。我們不僅學習了其他企業的優秀做法,更深刻體會到人才發展對企業永續的核心價值。這次獲獎,是對我們堅持不懈努力的肯定,更讓我們明白每一位員工都是公司最珍貴的資產。我們深刻感受到,每一位員工的潛力與成長,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成就,亦是企業成功的基石。這份榮譽提醒我們,企業的真正價值不僅來自業績,還有成就他人,所以我們不斷提升在關懷員工及培育人才的能量上。未來,我們將與同仁攜手,一起創造一個能成就自我、共同追求幸福的企業。

Read More

昇恆昌響應2024國際淨灘日寓教於樂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響應2024國際淨灘日,長期投入公益服務、年辦近400場公益活動的昇恆昌免稅商店,號召員工、卅家合作夥伴近300人,齊聚最靠臺灣本島北邊的新北市石門區尖子鹿東北角海岸線,舉辦結合淨灘、生態解說、美食餐車、DJ音樂的創新「『敬』灘派對」,寓教於樂,一共清出近350公斤垃圾,以實際行動向海致敬,守護海岸環境。(附圖由昇恆昌提供) 此次國際淨灘日活動昇恆昌免稅商店邀請員工、眷屬、消費者及卅家合作廠商一同參與,大、小朋友頂著烈陽,彎腰撿拾塑膠、大型廢棄漁網,還有飄洋過海超過2000公里才來到臺灣的中國大陸製玻璃啤酒罐、寶特瓶,一共清出343.6公斤垃圾。 昇恆昌免稅商店也發揮影響力邀請合作夥伴參與,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助理副總經理兼資通處處長余崇立率領超過廿位同仁響應淨灘,余崇立表示,天氣炎熱仍不減大家撿垃圾熱情,對於短時間內就清出大量垃圾,讓他深刻感受垃圾破壞大自然環境的影響力,淨灘具有高度教育意義,期盼下次由桃機主辦,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力。 昇恆昌免稅商店公共事務室經理曹惠鈞指出,公益一直是昇恆昌免稅商店的重要核心理念之一,包括海岸淨灘等各種公益行動都是實踐「Duty4Taiwan」的具體表現,去年昇恆昌免稅商店進一步全面推動「1% ESG計劃」,持續投入1%時間、1%經營、創造1%影響力,相信每個人只要持續貢獻自己一小份心力就有很大影響;今年昇恆昌免稅商店也訂下提升關懷類公益活動占比,秉持「利他」精神,提供關懷、支持和協助給需要幫助的人,持續公益不間斷。

Read More

921地震25週年 海大辦台日地方創生韌性發展SIG國際交流論壇

海大辦「台日地方創生韌性發展SIG國際交流論壇」。(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今年是921地震25週年,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攜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舉辦「台日地方創生韌性發展SIG國際交流論壇」,共同紀念這段深刻的歷史並展望未來。論壇邀請來自日本宮城縣石卷市的災後重建專家分享經驗與成果,並與多所大專院校及地方機構合作,一同回顧臺灣災後重建的歷程,並放眼未來兩國在韌性創生的合作契機。 這場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的大地震對臺灣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影響深遠。然而,25年來,透過政府、民間組織及國際夥伴的合作,已逐步從廢墟中重生,展現出驚人的韌性與活力。本次論壇以「韌性創生」為主題,強調災後重建不僅是基礎設施的修復,更是一個文化、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過程。海大校長許泰文於開幕致詞時也說,9月21日對臺灣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場地震不僅是天災,更是人文韌性的一大考驗。許校長感謝三位日籍專家特地來到基隆與我們分享重建經驗,也期望藉由與暨大、國科會及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合作,持續推動臺日兩國在災害防救及韌性治理上的深入交流。 海大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特別邀請到來自東日本大震災(311大地震)重災區-石卷市的三位重量級講者蒞臨海大分享其獨特的重建經驗。非營利組織ISHINOMAKI石卷2.0的代表理事松村豪太(Gota Matsumura) 講述他們如何以獨立於國家和地方政府之外的方法來因應當地的人口減少與經濟衰退,以地方創生實現在地的永續發展。而大眾劇場THEATER KINEMATICA的創辦人矢口龍太(Ryuta Yaguchi)與阿部拓郎(Takuro Abe)則分享他們如何利用因海嘯侵襲而空置的房屋打造劇場,透過文化與藝術振興地方活力。 本次論壇做為一個促進臺日雙方的災後重建經驗交流的平台,也深入探討兩國在災害應變與地方創生韌性發展方面的合作潛力,並提供新的思路。期望促進學術界、政府機構及地方社區之間的緊密合作,建立更加強大的地方創生網絡,為未來的韌性社會奠定基礎,也為之後的國際合作鋪平道路。 這次活動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國立暨南大學主辦,海大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及校內5個USR計畫: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打造國際旅遊島-智慧共享經濟與永續實踐、貢寮美境山海川區域發展深耕計畫、智慧樂活水產村、雲林四口.里海漁鄉-低碳X創生X永續X關懷計畫承辦。並與多所大專院校:臺北醫學大學、臺東大學、銘傳大學、玄奘大學、天主教輔仁大學與龍華科技大學共同合作。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緊密結合,尤其在「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及「SDG 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以災後重建與韌性發展為基礎,推動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的深化。

Read More

〈中華文薈〉一代人的事

至九歌出版社探望早年主編華副的蔡文甫先生。 1983年《聯合報副刊》主辦「作家出外景」活動,陳義芝(右)與楊牧合影於中橫公路。 ■陳義芝 我原未想會走多遠多久,在詩這條路上。一晃眼,已過了半世紀。 年少不知詩該怎麼寫,卻大膽地試探著,摸索著,伴隨身世經歷,自然興發。因為沒放棄手中的筆,也就慢慢看到了文學風景。沒有刻意不刻意的躊躇,沒有風潮不風潮的憂慮,深知風雨江山外常有萬不得已者在,詩就成了。 〈遺民手記〉這首長詩,催生了這本詩集。 去年十月底,我將〈遺民手記〉未定稿傳給兩位詩人朋友:陳育虹、初安民。陳育虹在電話中談到惠特曼的《草葉集》。她說,一部《草葉集》,不需要其他佐證,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惠特曼。是的,《草葉集》增修超過十個版本,1855年出第一版僅收十二首詩,第二年增訂成三十二首,此後不斷擴充,包括重新分輯排序、增加附錄,盡其一生惠特曼不斷修訂,朝向一部作品的最終完成。育虹建議我將同主題的書寫,合成一集。 稿傳安民,同時探問能否刊登。安民第一時間的回覆超我預期,他用了「驚心」、「非常重量」等字眼稱許,要我傳一份定稿,隨即決定以「封面專輯」的形式在《印刻文學生活誌》發表。安民邀請向陽與我對談,敦請唐捐、洪淑苓、簡媜、唐諾撰寫評論,又得年輕輩的崔舜華寫了一篇訪稿,一併刊見2024年3月號《印刻》。專輯介紹文:「出川,離亂,恨別,人生的無盡之歌不曾停歇。詩人陳義芝為父親以及與父同代的民國人,寫下了悲切深沉的長詩〈遺民手記〉。時間使生命磨滅,時間也餽贈永恆,使記憶綿長,六百行的長篇史詩抒噫,是半世紀的追尋,是刻骨銘心的同理,使傷痛的殘骸長回血肉,銘記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流離與憾惘,而是被迫總與所謂主流逆反,無可奈何的遺民心境。」我猜也出自安民手筆。 向陽、唐捐、洪淑苓、簡媜是難得的知音,都提及與此作「互文」的詩篇。唐諾期望就這一主題,不僅「說出上一代人的故事」,還有這首長詩的「前者」或「後者」。他也提到惠特曼的《草葉集》。我於是重看《草葉集》,重溫它內容的博厚、精神的包容;也想起陳育虹翻譯的瑪格麗特‧艾特伍的詩集《吞火》,中有一卷《蘇珊娜‧慕迪手札》,描寫「移民」生活的艱辛。艾特伍這卷詩的時間跨度,始自十九世紀中,以至二十世紀後半葉。 春天過後,我構思這本詩集,選汰有關時代動盪、移徙困頓的詩,體會世間已逝的或仍揪心的沉哀:死生莫非往復變化,命運是存在的依據還是運行的準則?民國百年風雨,地方武力割據,金融秩序崩毀;中日戰爭繼之以國共爭鬥……,死傷都超過一千萬。從二十世紀初以至於後半葉,我想呈現一個庶民家族在巨大的時代變局中的經歷。 「敘事學」說,時間有過去時間,現在時間,將來時間。在詩中敘事,要將過去時間利用記憶,轉化成現在進行式;至於空間,「善用地名,可收思遠之逸致」,這是錢鍾書《談藝錄》說的。 我將新作編在卷一、卷四,前後補寫〈氓〉及〈黑夜的歌聲〉二首,另改編卷二、卷三的詩,使成一新的「詩系」。為保持主題統整,《無盡之歌》出版後我所作的詩稿均不收。我希望讀者讀其中的長詩或詩系中的短詩,能讀出生命的悲喜,認知時代變遷、詩的敘述性。 上個世紀末,我撰寫〈後現代詩學的探索〉,在結論提及:「詩人不再追求深沉的、本質的、心理的深度,不免遭到『遊戲庸俗』、『什麼都是藝術』之譏。按文學風格趨勢循環發展的定律,花哨至極必回歸素樸,展望未來,也許迎來的會是融合浪漫抒情與現代寫實詩風於一爐的新體,或者竟是一個重尋歷史縱深與中心意義的長詩的世紀。」 長詩的世紀未到來,但抒情與敘事相融、自我與世界聯結,確是我持續探勘的方向。美國當代詩人史坦利‧庫尼茲(Stanley Kunitz)說:「到了五十歲,你大約已到訪過所有明顯的地方。那些等著你去寫的詩,必然得來自你的荒原。」我在一則「詩話」中也追問過自己:「去想想你的心靈,有沒有尚未開發的荒原?如果沒有,你就不必寫了。」 詩的荒原,指向生命價值、精神格調,主題及形式結構。詩人必須出入於兩扇門:出入幽、明兩界,你所看到的,以及暗中所感知的。里爾克也講過,詩人要像奧菲斯,彈著琴去冥界把妻子帶回來,雖然沒有帶回來,但終究要有這樣一趟歷程。 自我,作為時間長流中的一個點,上一代發生的事,戰爭、流離,非我這一代的遭遇,因而從外在看,事件似乎停頓在過去,但上一代的事對下一代有現存的意義,內在的衝擊必須承接。我為一個生命殘骸塑造血肉之形,把一些人遺漏的、遺忘的東西組裝起來,讓逝者的幽靈重新活成發光發熱的形象。我的書寫是讓自我這一個點,承接前人的上一個點,讓生命那條線將時間片面掩蓋的事實揭露。本集有主旋律,與不同時間順序的合音、和聲。 學者王德威曾詮釋「遺民」一詞,他說「遺」字可有數解:遺是遺「失」──失去或棄絕;遺也是「殘」遺──缺憾和匱乏;遺同時又是遺「傳」──傳衍留駐。序詩,著重氓的本義。《毛詩傳箋》說:氓,民也。許慎《說文解字注》:自他歸往之民,謂之氓。明代楊慎《升庵經說》:氓,流亡之民,特指新徙來者。漫長學詩的路上,多獲余、楊、洛、瘂等前輩詩人鼓勵。而今,更有同輩知交,楊照、初安民、陳怡蓁看重我的詩,何寄澎、陳育虹費心為這詩集撰序,都為我深深感念。 ‧2024年7月11日寫於紅樹林 趨勢經典文學劇《采采詩經》演出劇照,陳義芝(右三)與陳怡蓁(右二)正在談詩經中的神話及農耕生活。 詩話3帖 ■陳義芝 鑰匙與鎖孔 ──創作與批評的一點隨想 半個世紀前台灣的現代詩論戰,雖不免夾纏意氣、偏激的說法,但直球對決畢竟對後來的發展有啟發性。今天的現代詩批評呢?缺乏深度,也缺乏勇氣。 網路時代書寫者肆意追新,導致語言的碎片化;文氣、詩旨、詩心反易遭漠視。詩當然要追求「新」,但不是失了體製苟異的新,而是精準密會能生共鳴的新。 詩講究構思角度,也講究「完成度」。偶然蹦出一個新奇念頭,矯造一個不合文法的句法,不能稱之為詩。我在一則筆記提過:詩和知識有關聯,但它是內在知識,不是外部知識,是自軟弱、挫敗、悔傷中顯影,而與命運對話的人性結構。詩意來自語言情境,所以令人看不懂、無法聯想其意的字行,不是現代詩應結的果子。開啟心靈的鑰匙,必須對準表情表意的鎖孔! 詩人的不合時宜,在精神而非筆端工具,詩的突出更不靠製造傳播障礙來站隊。詩意為何不「器」,因為詩心傳承的是「道」。在花卉爭妍、稗草競生的詩園,大樹不會被遮掩,但某些花草卻可能被誤認。這時,嚴肅的批評就愈形重要了,一如北大詩人姜濤所說,批評不能變成詩歌表揚的服務業;創作者尤應自覺:不要躲在同溫層、封閉的舒適區中。   去到你未開發的區域 寫詩有不可或缺的條件…… 如果你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寫詩人,已經掌握了詩的基本原理,且寫作經年,你應該接受新思想閃電的鞭擊,醞釀情感的暴雨,徹底「洗腦」,以便發現不曾覺知的「自我」,看見不常見的彩虹。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被大眾眼光欣羨,只貪戀眼前的自己,想一想大眾的眼光是否具備美的「正義」?時間的軸線,不只有現在,還有過去、未來;時間不斷向前,眼前的小利很快就會被審美的時間遺棄。 如果你是一個急流涉險的人,玩心方熾,沉醉不歸,該想一想,如何走向大海?不要只在同一個地方玩水,水花、漩渦固令人側目,久而久之,小風景難有變化,也就不成風景。 如果你一直未享聲名,正深陷在不被人欣賞的焦灼,難以平靜,也許這正是繆思女神對你信念的考驗。除了焦灼,你還可以做什麼事?── 去想想有沒有未馴服的自我,有還是沒有? 去想想你的心靈,有沒有尚未開發的荒原?如果沒有,你就不必寫了。   詩人的搜索與投入 2007年我從媒體轉往大學任教,與楊牧多有聯繫,訪問過他、研究過他,也受他啟發,思索學院詩人的意義、敘事筆法在現代詩中如何表現。由於對楊牧〈搜索者〉那篇散文的旅行路線深感好奇,於是利用暑假去西雅圖盤桓了幾天,接著飛溫哥華租了一部車,也從加拿大海邊坐渡輪去到楊牧當年去到的溫哥華島,投宿在楊牧當年投宿的那奈摩(Nanaimo),一個臨海的小城,第二天也走楊牧1980年上山往溫哥華島西岸的路。楊牧當年驅車山行是在冬天,他「發覺公路兩邊都積著清潔的白雪」,在公路的巔峰,還有越來越大的雪片「迎著擋風玻璃飛來」,他把車停在路邊,在神聖的寂靜中,覺得「天地純粹的寧謐裡帶著激越的啟示」。作為一個心靈思索的人,這一刻當然會不期然想起中國古典詩詞,以及西方哲學、藝術對自然的禮讚,但楊牧告訴我們,個人真切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必須於沉默中向靈魂深處探索,必須拒斥任何古典外力的干擾」。對於我這般修習中國文學的寫作者,「拒斥古典外力的干擾」是極其重要的棒喝。 等到我規畫步隨楊牧的腳蹤,已時隔三十年,由於是夏天,在溫哥華島橫貫公路高處,當然不會降雪,無法感受楊牧所感受的天地所宣示的寂靜,但一路總想著他的追求與搜索,想著他所說的: 寫詩要「以全部的意志去投入」,不怕現實生活的孤寂落寞,要「睥睨權勢以肯定人性的尊嚴」,要「關懷群眾但不為群眾口號所指引」,又說「詩人服膺美的嚮導,但美不只是山川大自然之美,也必須是人情之美」。這些話語出自《一首詩的完成》第一篇〈抱負〉。 人情之美,豈不是中國詩強調的──詩成於人倫日用之間,情感慾望的安頓,視聽言動的體察,都是人情之美,人情關乎天理。我想,所有詩人都該自問:你是不是「對詩之做為生命的一種表現,產生信心」?你有沒有用全部的意志投入?你是睥睨權勢還是欣羨權勢?在訊息傳播異化的網路時代,你是否還能堅持獨立思辨而不諂媚附和? 陳義芝簡介 生於花蓮,成長於彰化。一九七二年開始寫作,以詩和散文為主。曾參與創辦《後浪詩刊》、《詩人季刊》,擔任《聯合報》副刊主任,並於輔大、清大、台大、政大等校講授現代詩。現為台灣師大兼任教授,逢甲大學特約講座,趨勢基金會文學顧問。出版詩集、散文集及詩學論著計二十餘冊,詩集有英、日、韓譯本。論者稱許其詩作:冶煉敘事抒情於一爐,堂廡闊大,視野遼遠,為當代焦點詩人。

Read More

腸病毒高原期 開學首週192班停課

腸病毒疫情持續,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18日在例行疫報中說明,8~14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4598人次,較前週略升0.7%,近期就診人次呈上下波動。(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處在高原期,疾管署18日表示,開學後第一週全國停班課數創下192班,創5年同期次高;預估腸病毒至少還會流行1個月,直到10月中、下旬才會明顯下降。 疾管署疫情中心表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第37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4598人次,較前一週1萬4493人次略升0.7%,近期就診人次呈上下波動,疫情處高原期。根據最新統計,開學後第一週全國停班課數總計192班,創5年同期次高。 目前中部以北疫情已下降,但南部和東部疫情仍上升,原因不明,可能與氣溫偏熱有關,整體預估南部腸病毒高峰會下降相較北部晚一點。預估月底全國疫情明顯下降,但流行期將持續至10月中下旬才脫離,學校和家長仍要注意小朋友洗手好習慣。

Read More

淡水魚播毒 香港近40人染乙型鏈球菌 2死

本報綜合報導 香港近月有40人感染由淡水魚傳播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當中有2名長期病患因此去世,另有3人情況嚴重。衛生部門呼籲港人處理淡水魚時提高警覺,也不能吃未煮熟的魚。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近期一直密切監察這種鏈球菌。據公布,經化驗病人的病毒樣本,17日再確認13宗感染個案,病人年齡在35~95歲之間;連同13日確認的27宗,至今有40人感染這種細菌。 部分病人上月初已發病,經樣本化驗後才確認感染。已確認感染的40人中,有兩名長期病患因此去世,另有3人情況嚴重,25人仍然住院,10人已出院。 防護中心指出,他們仍在化驗近期住院病人的樣本,不排除感染個案會陸續增加。 防護中心表示,在已確認的病患中,31人在病發前曾接觸或處理活淡水魚,其中5人當時手部有傷口,另有6人有可能是吃了未煮熟的淡水魚。這些病患之中,沒有人從事販魚、漁業養殖等相關工作。 由於病毒在短期快速爆發,防護中心發言人再次呼籲,在接觸或處理活淡水魚時應戴上手套,同時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