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登革熱+3 疑群聚匡列55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3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都居住在新北市,都有三介廟及天山公園活動史,高度懷疑為同一起群聚案件活動史,新北市衛生局也進一步設立社區篩檢站,並在三介廟至天山公園步道間插立警示旗。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3例個案分別為20多歲男性、50多歲女性和70多歲女性,居住於新北市新店區新和里(2例)及中和區興南里(1例),發病日介於9月16日至9月20日,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後眼窩痛、腹瀉、惡心嘔吐等。 衛生單位匡列55名密切接觸者目前無症狀,已針對確診個案居住地及共同活動區域進行相關防治措施,並加強疑似病例監測。 羅一鈞指出,3名個案潛伏期間與9月19日花蓮縣本土登革熱個案均有新北市中和區興南里、景南里或新店區新和里活動史(為相連里別),其中2名有三介廟及天山公園活動史,高度懷疑為同一起群聚案件。 新北市衛生局已於9月22日完成個案居住地及風險場域孳清及清消,本週將加強里別孳清作業、並設立社區篩檢站,另針對三介廟至天山公園步道間插立警示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巧克力進行曲

劉治萍 多年前,有句愛情告白的廣告台詞:「你是我的巧克力!」至今仍深烙於心。愛一個人,若是像愛「巧克力」一樣,究竟那會是什麼感覺──苦、澀、香濃、酸甜、舒暢、痛恨,或是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落淚? 巧克力,是由可可豆研製而成。人類愛上巧克力,早在3500年前就開始了。西元前1500年,奧爾梅克(Olmec)族語中,出現有「kakawa」字,發音近似「cacao」,即是「可可」,據推是最早在中美洲種植可可樹的人。可可樹喜生在低海拔、全年潮濕、攝氏溫度12度以上的赤道區。可可樹栽種3~4年後,主幹上會開出五瓣小小莖花,藉由「蚋」授粉後,可結出內含30~40個杏仁狀的大豆莢。可可樹年收兩次,豆莢需4~6個月才熟成,並留在樹上數週才可採收,然後再置放一星期始能進廠加工處理。 巧克力製作費時費工,猶如愛情從醞釀、交往到結婚的漫長期待過程。可可豆經由傳統的發酵、乾燥、烘焙和手工碾磨、去殼過程,最終製成營養價值頗高的貴族飲品──巧克力。在古馬雅文化中,可可豆曾充當以物易物的「快樂錢幣」:一隻兔子可換10顆,一個奴隸可抵100顆可可豆。巧克力冷、熱飲皆好喝,也可混入粥中煮食,或加入辣椒、香料和甜品,那提神、振奮人心的愉悅口感,讓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在1753年將其命名為「可可」時,即寓有「眾神的食物」之美意。 戀愛過程中的種種意外,有時像啜飲一杯帶有泡沫的巧克力。馬雅人狂歡至最高潮時,常會舉杯邀飲巧克力,高喊「Chokola」,意為「大家一起喝巧克力吧!」1502年西班牙人將「飲巧克力」的習慣傳至歐陸。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可可豆以更繁複的精製、碾揉和精煉方法,製成質地更見細密濃滑,入口如絲如蜜的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白巧克力,以及水滴狀的「巧克力香吻」,讓巧克力成為情人之間濃情蜜意的餽贈。 心情不好時,就來杯巧克力吧!但兩個互相深愛的情人,因環境因素阻撓,而有「今生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你在我面前卻不能愛你」的掙扎,這杯「苦情巧克力」,誰能喝得下!墨西哥籍的蘿拉‧艾斯奇維,在長篇小說《巧克力情人》中,描述小女兒蒂塔,因愛蓮娜媽媽的專制,不讓她出嫁,且讓她的愛人成為親姊夫。蒂塔終其一生在廚房裡烹煮,將洶湧澎湃的激情,拌炒沾染了手指鮮血的玫瑰花瓣,加入渴慕愛情的手工巧克力塊,再以決堤的淚水提味,這一道道佳餚,竟讓食者銷魂、流淚、心碎! 巧克力很「貴氣」,尤其在十七世紀中期的歐洲,一杯巧克力等值三杯咖啡,讓人捨不得啜飲,而做為醫療藥物使用。巧克力含輕微咖啡因,可減輕疲勞、促進思考、促進腸胃消化。巧克力中的少量生物鹼成分,可用作利尿劑,有助刺激神經中樞、擴張血管。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巧克力的濃烈苦味,竟能成為遮蓋毒藥味道的蓄意殺人工具!1773年天主教教宗克萊蒙十四世正式廢除耶穌會教派,因該會教士非法壓迫巴拉圭等地的印第安奴工運送和買賣巧克力,謀取不當利益。隔年,克萊蒙十四世便因喝了摻有慢性毒藥的巧克力飲料而暴斃,他的近侍不久後也有雙手腫脹、指甲脫落的相同死亡徵狀。 青春期的苦澀成長,如同香甜中帶酸苦的巧克力。羅伯‧寇米耶的《巧克力戰爭》,揭露美國某教會高中,師長和校園幫會首領串聯,強迫全校學生必須以每盒兩美金高價,向親友和鄰居推銷五十盒巧克力。銷售所得美其名為籌措「愛校基金」,實則是補足代理校長虧空的公款。高一新生傑瑞雖不明瞭真相,但他堅持勇敢拒絕接受霸凌;這孤身震撼整個宇宙的勇氣,讓他差點喪生於集體鬥毆之中。 這場因巧克力而起的戰爭,挑戰了人類本性中的貪婪和殘暴。為成長、蛻變而付出的代價,是苦極生甜、澀後回甘的滋味,讓人痛不欲生、愛恨交織。這多層次濃郁而飽滿的人生感受,像不像細細品味一塊入口即化的香醇巧克力呢?

Read More

1月4次偏頭痛 建議預防用藥

新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威仁說明偏頭痛特徵。(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灣偏頭痛盛行率近1/10,每10至11人就有1名偏頭痛患者,衛福部新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威仁說,偏頭痛病因目前認為和基因有關,不過,偏頭痛可以預防,平時要有規律生活作息和運動,如1個月發作超過4次,建議預防用藥。 王威仁表示,頭痛無法從外觀判別,偏頭痛的診斷需要病人具體描述頭痛位置、型態、嚴重程度、發作時間、伴隨症狀,長期頭痛的病人,建議寫頭痛日記、詳細記錄頭痛狀況,就診時能精確描述,醫師診斷治療時就能直對核心。 他說,偏頭痛病因目前認為跟基因有關,另,貧血、荷爾蒙變化如月經週期、生活習慣如熬夜等,環境因素如有機溶劑、煙味、乳酪、巧克力等,都是誘發因子。 偏頭痛發作時,患者常會痛到無法工作,有些特殊患者甚至有神經學症狀,如半邊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和天旋地轉等;除了痛起來後吃藥,其實偏頭痛是可以預防,除平時要有規律生活作息、運動、避開誘發因子外,有多種藥物可以減少偏頭痛發作頻率,如果1個月發作超過4次,一般會建議預防用藥,包括鈣離子阻斷劑、癲癇藥等。

Read More

轉動脖子劈啪響 上班族驚嚇

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頸部肌肉呈現緊繃,一扭動脖子就出現劈哩啪啦的聲音,引起民眾恐慌。(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頸部肌肉呈現緊繃,一扭動脖子就出現劈哩啪啦的聲音,因此擔心脖子出狀況?醫生表示,若僅是發出聲音不需要太過緊張,但如果伴隨著長期疼痛、水腫或肢體不適,就要盡快尋求醫師檢查及治療。 中正脊椎骨科醫院脊椎外科醫師洪哲緯表示,擺動脖子時產生聲音可歸類為3大原因,可能是頸椎後側小關節內的壓力改變,或是骨頭附近的韌帶、肌腱的磨擦,或是失去軟骨保護的骨頭之間磨擦的聲音。 洪哲緯解釋,人體關節腔內含有用來潤滑關節的液體,液體內含有許多氣體,部分氣化成氣泡,當扭動脖子時,關節腔內壓力改變,氣泡受到擠壓而破裂,產生聲音,這屬於正常現象,並不會發生疼痛。 另外,人體活動關節時,骨頭附近的韌帶、肌腱磨擦也會發出聲音,但若骨頭失去軟骨保護,骨頭之間磨擦造成聲音,關節一定會發炎、疼痛,也顯示骨頭已退化了。 醫師說,扭轉脖子發出響聲並不代表脖子出狀況,不需要過度擔心,若是頻繁、用力轉動脖子,不僅不能放鬆頸部,還可能造成傷害,他建議做收下巴的動作,可放鬆頸後方肌肉。 洪哲緯強調,扭動脖子如果發出聲音還伴隨疼痛或水腫,可能頸後的小關節退化或發炎,但若是受傷後,例如車禍、高處跌落、頸部的按摩等才出現,可能頸椎的結構已發生改變。 除了脖子疼痛麻,還延伸到肩膀、手臂和手,有時還會覺得有被電到的感覺時,有可能是神經壓迫,就要趕快尋求專科醫師檢查治療。

Read More

癌症希望基金會:新癌藥放寬卻設門檻 翁停藥病逝

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放寬新藥品的使用限制,不要讓民眾看得到卻無法用得到藥品。(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癌症希望基金會23日指出,健保給付新藥雖增加48項,但卻設下限制使用對象、療程及不得併用等3大門檻,使大部分患者是看得到這些藥品,健保卻又無法給付,很多病人因無法支付龐大的藥費,而不得不放棄治療。 114年度健保總額協商將於本月25日展開,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病友聯盟呼籲,期望總額協商討論合理保障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不要限制藥品使用門檻,應逐步擴大規模,改善新藥不合理限縮,確保病人受到即時適切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志毅指出,一名84歲肺腺癌2期患者,使用健保通過新藥後病況控制良好,但健保限制只支付2年補助,期滿後必需自費,老先生無力負擔每月10萬元藥費,在111年4月停藥後快速惡化,不幸於112年6月病逝。陳志毅表示,臨床上看到「平民」因重病淪為「貧民」,比比皆是。 57歲陳媽媽自費使用肺癌標靶藥物超過4年,總費用已逾700萬元,好不容易在今年初等到使用的標靶藥品納入健保給付,卻又因沒有經過化療失敗,造成健保不予給付,陳媽媽的女兒苦笑說本以為該藥納入健保後,家庭經濟可以獲得喘息,現在只能無奈又無力地面對不符合臨床實證的給付條件,仍得繼續自費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倡議發展部主任蔡士敏表示,健保給付癌藥確實正在加速,112年至今通過納入健保給付的新藥共有15項,是過去110至111年僅通過納入給付7項新藥的2倍之多,108至今年8月期間納入健保給付的癌症新成分新藥共48個品項,卻有高達67%給付條件不符合國際指引。 以血液癌藥品為例,蔡士敏指出,16項新藥使用全被設限,肺癌8項新藥半數限縮,乳癌8項新藥62.5%被限縮。常見限縮條件3種,限縮療程或時間,給付時間到就下車;限縮使用對象,常是未經化療失敗不得使用;不得並用或替換,如免疫治療無效不得再申請標靶藥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