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很多人猛然起身會導致頭暈、視力模糊,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林賢翰指出,這就是姿勢性低血壓,可能原因包括心臟疾病、內分泌失調、帕金森氏症等,建議民眾應避免突然的站立,並補充足夠的水分,穿著彈性襪以減少血液在下肢積聚,以維持正常的血壓。
非常多的老人家因猛然起身,造成暈厥而摔倒受傷。林賢翰指出,當我們在改變姿勢時,身體有自動調節的功能,可以維持穩定的血壓,如短時間收縮壓下降超過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超過10毫米汞柱,就可能發生暈眩,而干擾身體調節血壓的功能,常見的原因包括脫水,這是體內水分不足會導致血液中的血容量減少,進而使血壓下降,也可能是由於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會影響心臟輸出血液功能的病變所造成。
另外,內分泌失調如腎上腺功能不全等疾病,也會造成影響。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可能損害自主神經系統,影響血管調節功能。藥物副作用也可能是肇因,如降血壓藥、利尿劑等所導致。最常見的見是年齡因素,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下降,而使血壓調節能力減弱。
林賢翰表示,要預防姿勢性低血壓可能造成的傷害,最好就是儘可能避免突然的從坐著或是躺著的姿勢站起來,應該先坐起來,等待3到5分鐘,確保身體沒有不適以後再緩慢的站立,並每天補充足夠的水分,以維持體內正常的血容量,特別是在大量流汗後,更應注意補充水分。
林賢翰建議,經常有姿勢性低血壓的民眾也不妨穿著彈性襪,幫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減少血液在下肢積聚。
另,應避免長時間站立,如果必須長時間站立,可以時常移動雙腳,以幫助下肢的肌肉收縮,促進下肢的血液回流。運動也可以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每天進行輕度至中度的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於增強身體的適應能力。
林賢翰表示,如果本身有在使用可能降低血壓藥物,卻反覆出現疑似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與不適,就應該將症狀告知醫師,在醫師的評估後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維持正常血壓,避免姿勢性低血壓帶來的危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