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1歲罹乳癌 籲篩檢要趁早

300位病友在大雨中排出粉紅絲帶,呼籲女性勇於篩檢關注健康。(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20日舉辦點亮雙色粉紅絲帶活動,300位病友在大雨中排出粉紅絲帶呼籲女性勇於篩檢關注健康,協會理事長黃淑芳指出,114年起乳癌篩檢年齡下降到40歲,提醒所有符合資格的婦女都要去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水上鄉長林緗亭今年初發現罹患乳癌,她以影片在活動中分享自已抗癌故事,林緗亭表示,她是在自我檢查時發現胸部有腫塊,進一步檢查發現乳癌,目前已經抗癌超過283天,希望女性朋友以她為鑑,時時關注自身健康,只要透過早期篩檢、早期治療,乳癌是可以完全治癒的疾病。 黃淑芳指出,年輕女性罹患乳癌人口攀升,林緗亭發現罹癌時才41歲,並不符合目前篩檢條件,乳癌病友協會倡議公費篩檢下修到40歲,國健署也宣布114年起公費篩檢年齡將下修到40歲,上調到74歲,預計可篩檢人次可達1000萬。 乳癌防治基金會指出,0到4期的乳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比子宮頸癌、口腔癌等癌症都高,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者,及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陳俊銘 第三腰椎乃是腰部眾多肌肉、韌帶及筋膜之附著點,而腰椎在做各種屈、伸及旋轉運動時,都以第三腰椎為中心點,所以第三腰椎橫突若過長時,會導致在做各種腰椎運動時,附著在周圍的軟組織可能與其相互摩擦,而造成傷害。損傷後由於水腫、沾黏、疤痕攣縮、筋膜增厚等,使腰神經後外側支在穿過病變組織時受到卡壓,而引起疼痛,稱「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主要病因為急性腰部軟組織受傷,形成組織沾黏或硬塊而壓迫到脊神經根,而引起疼痛。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腰部周圍之肌肉、韌帶及筋膜等軟組織過度疲乏而引起腰痛;脊椎後關節左右不對稱,使腰部活動不協調,而引起腰痛;腰部長期受寒,以致肌肉痙攣,或供給組織之血管收縮,造成供血不足。 本症以青壯年者較易罹患,腰部常有痠脹疲乏無力感覺,持重物或固定姿勢不能長久,久坐、久立後必須更換姿勢或做伸腰活動,才會感到輕鬆。疼痛可向臀部或大腿內側放射,陰雨天時可能使腰部疼痛加劇。腰椎平坦、肌張力增高,在第三腰椎橫突處有壓痛點。 臨床治療,中醫在藥物上以行氣活血化瘀、疏經活絡、養肝血柔筋、補腎水保養關節為主,方以獨活寄生湯合疏經活血湯,加減丹參、川土、赤芍、地龍、地別蟲、白芍、甘草、木瓜、伸筋草、杜仲、胡桃、肉蓯蓉、巴戟天為主。配合頭皮針、耳針、眼針、舌針、腕踝針、火針、體針,效果更加。 配合小針刀,針刀抵至第三腰椎橫突尖,在橫突尖部、橫突尖上緣、下緣、前面和後面做鏟切和刃剝,有很好療效。 平時保養,運動前須先做好熱身,避免長時間負重,搬東西時,速度不要太快,動作不要太大,必要時戴個護腰。避免過度勞累及不良姿勢,儘量不要躺冰涼地板。平時做做體操、拉拉筋、伸伸腰,做個腰身大旋轉,有助避免腰椎軟組織沾黏形成。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生活休閒〉美景好食 台南淺山秋遊趣

台南山區多屬容易到達的淺山,時序入秋,擁抱大自然是最健康的遊憩方式,不僅地理和人文風景秀麗,購買地方農特產及品嘗特色風味餐,更是走訪山區必要的行程,安排一趟淺山小旅行,進入山中,除沉澱自我,也滋潤平日疲累的身心靈。 【文、圖/記者林雪娟】 東山龍眼窯被文資處列為文化景觀。 龍眼窯搭配龍眼木以人工焙龍眼乾,看著農夫運用古法慢火細焙,隨著燻煙裊裊,相信之後的每一口,都是人間好滋味。 東山焙龍眼 古早好滋味  來去農場住一晚 體驗迎山過活 東山種植龍眼面積約六百公頃,可說是龍眼重鎮,無論是產量、焙灶、土窯數量及密度,均為全國之冠,根據文資資料,龍眼窯數量超過四百座,已被列為文化景觀,若加上「東山迎佛祖暨遶境」及「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兩項國定民俗,安排好時間,可至東山進行一趟文化之旅。 東山龍眼窯是居民為焙龍眼,運用當地地形高低差而設置,人工焙出來的龍眼乾,加上以龍眼木窯燒薰,香氣有別於機器烤焙,看著農夫運用古法慢火細焙龍眼乾,隨著燻煙裊裊,感受香氣撲鼻,入口都是好滋味。以往在燻焙期間,一次就要一週,大人忙著翻烘顧火,小孩在山林間嬉戲,全家人在搭建的木寮生活,濃縮一季美味,龍眼肉質厚實香甜,果肉色深而亮,是許多堅持食材的嚴選。 仙湖農場轉型,在無邊際泳池看著山景,讓人心曠神怡。 仙湖農場在二代接手後,除打造舒適的住宿賞景住宿,更以文化傳承為己任,讓人了解在地人如何迎山過活,如何以土窯焙龍眼乾,而龍眼花也是蜜蜂製蜜的最佳花源,至農場進行一趟自然文化之旅,理解從原來的「討」生活,如今在言和寸之間,加入「身」體勞動,成為意義深遠的「謝」字。 175公路咖啡香 青皮椪柑正當季 175公路上有多家咖啡館,挑選一家,啜口咖啡、搭配龍眼酥,搭配美景,人生愜意。 提及東山,除龍眼,當然不能忘了咖啡,東山為何會有咖啡?其實是在日本時代,日本人所引進,然因台灣人習慣喝茶,咖啡樹逐漸銷聲匿跡,後隨時代轉變,再度現蹤,因主要產區位於175號公路,綿延二十公里,又被稱為「175咖啡公路」或「東山咖啡公路」,沿路有許多咖啡館,賣咖啡也賣風景,欣賞山景、日出、夕陽,各有絕妙之處,崁頂福安宮賞景拜拜、位於大凍山最高峰的五隆園咖啡景觀莊園,剛好位於台南嘉義交界處,遠眺甚至可以看到海景,並一次欣賞嘉義、台南和高雄三縣市景色,賞景之餘也可聽聽老闆的布袋戲人生:對愛喝咖啡的人,則可以走訪紅楓咖啡,品嘗一杯上到國宴的咖啡,不想自行開車前往,目前更有台灣好行「東山咖啡線」帶你走訪。 東山三寶除咖啡、龍眼,另一個即是青皮椪柑。 十月份開始,是東山青皮椪柑產季,是東山除咖啡外的農特產,雖然外皮青澀,然內部卻已成熟,甜酸滋味,猶如戀愛感覺。而在農地上,常可見長約一公尺、直徑約拇指般粗的竹竿插在園內,竹竿頂端會稍微剖開並夾入紙錢或香,其實這就是小型的「土地公廟」,俗稱「土地公拐」,希望土地公護佑作物豐收。 關子嶺泡湯 登高俯瞰萬家燈火 景觀餐廳俯瞰萬家燈火、星河閃爍,美景醉人。 位於白河的關子嶺溫泉是全台四大溫泉之一,以泥漿溫泉聞名,安排一趟舒暢身心的洗滌之旅,怎可不來泡泡溫泉!天涼好個秋,每年都會舉辦關子嶺溫泉美食節,今年正好邁入第二十屆,並推出不動明王夜祭巡行活動,猶如日本知名的祭典,熱鬧非凡,不動明王其實就是當地所祭拜的火王爺,搭配推出的夜間光影裝置藝術,讓來到關子嶺除泡湯、品嘗桶仔雞、在地山產料理外,穿著浴衣探訪溫泉老街,除讓人感受風情萬種,更有秒飛到日本之感。 來到山區,桶仔雞是不能不嘗的美食。 在溫泉老街,藏著有許多故事,百年溫泉老店裡曾有文人雅士匯集商討要事、也有當年的公共浴場遺跡,而當年的貴賓館聽水庵毀於白河大地震,此情只能待追憶。在關子嶺,你可以找一間喜愛的旅館泡湯,有不同型態、溫度的公共浴池,也可找一處隱蔽的湯屋,各有不同泡湯風情。 除到關子嶺泡湯、吃美食,也可以至山裡的景觀餐廳賞景,位於白河的「快雲時晴」景觀餐廳,因地理位置絕佳,除可全景俯瞰平原景觀,白河水庫更是近在眼前,無論白天或黑夜,從看藍天白雲、橘紅夕陽到華燈初上的萬家燈火,星河閃爍,百萬夜景盡入眼底。 換穿浴衣走訪溫泉老街,讓人有身處日本之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黃逸民逐家個展 連結傳統與現代

藝術家黃逸民在絕對空間推出「逐家」展,以積木等媒材,串連現代和過往,戰機、航空母艦等作品,也透露出黑色幽默。(記者林雪娟攝) 絕對空間即起推出「逐家Tak-ke」黃逸民個展。「逐家」是台語大家、眾人意思,在台語語境中,「逐家」經常有著你我一起之意,有著某種連結親密感,此次展覽,他提出「逐家」概念,以積木方式堆疊構成,藉以連結傳統與現代的視覺與內容象徵。 黃逸民的創作經常從生活與文化中出發,帶著作為老師的生命憂慮與人生關懷,卻也串接樂觀的幽默感。先前推出的「山寨」展,曾獲台新藝術獎提名並入選台北美術獎。 黃逸民早期作品,經常藉由氣球狗擺置出各種姿勢,呈現有如超現實作品中拼貼、不合理、荒謬特質,並在周遭繁華快速的生活步調映襯下,顯現慵懶及輕盈感覺,散發「幽默」氣息。 身為美術老師的他,有感於台南藝術空間不足,成立絕對空間藝術工作室,提供優秀創作者在台南發聲,並以長居台南體驗的廟宇文化為題,將搜集、耳聞的廟宇文化加以研究與想像。這也是他成立空間十多年來,首度在自己的場域舉辦個展。他說積木雖有建構意象,相對也有解構意涵,他以親切而日常的台灣用語「逐家」,讓作品和觀眾串連。 在《山寨》作品中,他形塑現代戰機及氣流,擬仿傳統廟宇燕尾,連結廟宇燕尾及屋頂物件,被文化賦予保佑及祝福內涵,連結戰機在現代社會中捍衛民眾生活、財產及生命安全象徵,以鮮明的文化信仰意象,在當代傳遞以古鑑今的深遠意涵,作品看似嚴肅,卻有著極度黑色幽默感。 由積木累積而成的《方舟》,題名以基督教世界救贖脈絡,然視覺上卻是以目前地球上戰力最驚人的航空母艦為主視覺,細看,更注入台灣傳統宗教廟宇的燕尾視覺形式,並以童趣的積木堆疊而成,藉純真童趣諷刺成人世界。展期至十月底。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納管後…每年約可減1200人再中風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20日指出,每年約4萬人罹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就算急性期救治得宜,但患者之三高等危險因子控制成績卻普遍不理想,醫界呼籲,腦中風病人出院後應納個案管理,預估每年將可減少1200多人發生再中風。 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三軍總醫院共同舉辦2024世界中風日在台北活動,連立明致詞時表示,他的父親與岳父都在多年前中風,面對中風家庭的痛苦,「我做醫師不理解,成為病家才開始了解」,遠離中風減少殘障,不能只是口號。 連立明表示,為了維持急性中風搶救回來的成果,出院後應該可以考慮由各院中風中心個管師進行1年的衛教與指標管理,接受生活習慣諮商、持續監測中風危險因子。 連立明指出,腦中風病人出院個案管理計畫應加入「健康台灣888計畫」,以利患者落實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控制,以及減肥、戒菸、多運動,與持續追蹤心房顫動等,養成正確預防再次中風的方法與習慣,預估全台花費約1億元,每年可降低3.1%再中風危機,減少1200多人再中風。 2024世界中風日在台北活動以園遊會方式呈現,各醫療單位都到現場設立攤位,以互動闖關、有獎徵答方式宣傳中風防治觀念,並有專業的健康講座,帶民眾深入了解腦中風的相關知識及如何預防,獲取實用的衛教資訊。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表示,希望透過世界中風日活動,喚起民眾對腦中風的認識及重視,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健康意識落實於民眾的日常生活。

Read More

預計明年上路 中風出院納管 估43萬人受惠

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三軍總醫院20日共同舉辦「2024世界中風日在台北」活動,呼籲腦中風病人出院納個案管理,每年預估可減少1200多人再中風。(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1年奪走1.2萬人生命,健保署將推中風出院納入個案管理,降低再發生風險,預計明年上路,逾43萬人受惠。 健保署長石崇良20日出席「2024世界中風日」活動,他說,腦中風病人出院個案管理計畫是健保署下一步將推出的。日前已與醫學會合作發布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指引,從無風險的0級至極高度風險的5級,共6個風險分級,其中有心肌梗塞、腦中風病史,屬於風險最高2個級別,需要落實嚴格血脂控制標準。 根據健保統計,台灣1年約有43.6萬人腦中風,預防中風發生是最重要的,5成中風與高血壓有關,有糖尿病問題的民眾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2、3倍,甚至有「沉默殺手」之稱的高血脂也是中風危險因子。 石崇良說,臨床經驗分析,台灣心肌梗塞患者通常發病過1次就會害怕,變得特別注意身體,但中風病人卻未必會被嚇到,發現不少病人就算曾發生過小中風,出院返家後仍然忽視追蹤血脂等重要性,導致再次中風,「不論大中風或小中風,只要發生過就是高度風險以上」。 不論大中風、小中風,健保署明年初開始將中風出院後納入個案管理的觀念導入,石崇良表示,這項計畫將比照過去糖尿病患者照護,透過價值基礎給付,採取論質計酬,提供達標獎勵,由個案管理師介入,協助控制再中風危險因子,相關規畫今年底公布,預估受惠多達43萬人以上。 健保署112年已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健保給付條件,血栓溶解劑自3小時內調整為4.5小時內,取栓手術自8小時內改為24小時內,石崇良說明,過去執行將近1年的時間,多挽救4成取栓手術患者,血栓溶解劑使用率增25%,今年祭出獎勵跨院合作計畫,健保署於7月起實施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病人跨院合作照護計畫,讓各級醫療院所轉介更為順暢,預估今年成功救治腦中風患者人數,要比去年增加900多人。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橋爪悠也TODAY 翻轉思維

索卡藝廊即日起展出日本人氣藝術家橋爪悠也推出最新個展「TODAY」。(記者林雪娟攝) 索卡藝術邀請日本人氣藝術家橋爪悠也,推出最新個展「TODAY」,其創作深受日本漫畫和遊戲等元素影響,自學插畫與設計,表現深受品牌公司設計部門肯定,創作慾望讓他開始全職藝術生涯,其創作運用類似日本動畫的插畫技巧,擅長用單色背景襯托「超扁平」動漫人物,風格深受藤子不二雄與手塚治虫等漫畫大師作品影響,其獨特圖像及鮮豔吸睛的色彩搭配下,讓他在亞洲當代藝術界,占有一席之地。 其最具知名度的《eyewater》系列,捕捉一滴眼淚落下瞬間,讓他在藝術界打響名號,去年推出的《Explorer》系列,詮釋藝術家和大自然間關係,把「永不停止探索」做為作品核心主軸,展現鮮明個人創作特色及豐富敘事風格;此次個展則呈現全新風格的《eyewater》,發掘更多關於藝術家內心深層想法,表達自身創作期許及狀態。 「『TODAY』以倒置呈現,是希望能想到一些非常顛覆性的創意,彷彿將思維翻轉過來。」,橋爪悠也說。在日文裡,今日的「今」,也代表現在,展覽以「TODAY」為名,象徵其作品中當下即是永恆,橋爪悠也也期許自己能不為框架所侷限,不斷突破自我。 橋爪悠也在世界各地辦展,也會前往居住,了解當地生活與歷史,並將當地特色融入作品中,此次結合日本文化元素,如〈eyewater and swallows〉,在日本燕子為好運與祝福象徵,人們相信若燕子於屋簷下築巢,即可視為家庭和睦象徵,燕子飛往南方過冬,春日歸返,燕子和人物對視眼神,像是不捨這短暫離別;〈eyewater flower_ver.sakura〉中,日本代表花卉櫻花,經常在繪畫、詩歌、電影、文學中出現,象徵新生與蓬勃生命力,亦有轉瞬即逝珍貴含義,圖中人物身著桃色和服,挽起髮髻,側身優雅直視,傳達獨特的日式風情,背景以一寒一暖的顏色搭配,象徵冰雪消融,春暖花開時間到來。展期至10月26日。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中華副刊〉桑椹的時光之味

■蘭薰 最近,另一半到附近散步,回家時帶回一盒桑椹,是路過市場臨時看見買的。他回家後,特別掀開蓋子給我看,滿滿一整盒,紫紫紅紅相間一片,綴點沉香般的紫黑暗光,纍纍堆疊的果實間,飄出一縷似沉香下沉悠遠的暗香。 「好久沒見到桑椹了,小時候常吃,還記得那酸酸甜甜的滋味。」 是啊。多久沒見過桑椹了。 那結在桑樹上的纍纍紫紅色果實,彷彿,是塵封了許久許久的時光,是許久許久之前的一種酸甜滋味。 酸甜中,還帶著一股似熟未熟的苦澀,彷彿成長過程必經的一道味蕾,摻雜酸甜苦鹹,一道時光之味。 桑樹,也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一種樹,久到似乎是「童年限定」,只有在五、六年級生的童年時光裡,才會出現這葉片碩大,葉緣有銳鋸齒的大桑葉。 誰不曾在小學中年級的自然課中,被老師要求回家養蠶,觀察記錄幼蠶成長、吐絲、結繭,成蛾破繭而出的過程? 誰沒有回家後,急著到鄰家別巷,尋找哪兒有桑樹,找到後,向鄰家父母報告學校作業需要養蠶採桑,而換來鄰家長輩的會心一笑,慷慨贈葉? 桑葉是幼蠶的最佳食物,桑樹在舊時光裡並不少見,但總常長在鄰家別院,由一道可能鑲嵌著碎玻璃的圍牆隔著,或隱約閃爍在茂密的樹籬裡,而非自家樹上。所以,尋桑採桑常是一段過程,需要平時保有觀察力,也考驗和驗證與鄰里眷舍間的互動往來。 春季時,青翠鮮嫩的桑葉總隨著春風輕輕搖曳翻飛。採桑、養蠶的往事;和仲春時,樹上結實纍纍的暗豔紫光,穿透了層層時光。 記得童年時代,住在台南府城西華街中華日報宿舍群,出了宿舍大門,轉角一百公尺遠處,有個因有位伶俐老闆娘名喚「阿蜜」而被母親喚做「阿蜜店仔」的雜貨店。雜貨店斜對門,鄰家庭院裡,正有棵大桑樹。 那棵大桑樹,該是附近最有名,最受歡迎的大桑樹了。 因為鄰近幾里內,家家戶戶都有成長中的學童,每一家孩子,到了小學中年級階段,都得經過學校交付作業養蠶、尋桑的這一關。似乎過不了這關,便無法從小學結業,更沒辦法順利「天蠶變」地成長長大。 中華日報宿舍是日式木造房舍群落,附近,還有許多公家宿舍,記憶中包括台南郵局總局宿舍,經濟部標準局宿舍等,雖然各自成區,互不相連;但幾個街廓,由或縱橫或彎彎繞繞的數個街巷串連,形成一整區的宿舍群落。 阿蜜店仔斜對門的鄰家伯伯,在哪個單位服務工作,我不是很清楚,但總是跟著大夥兒叫「伯伯」,因為年幼靦腆,也不好多問,但父母親之間或許是相熟的。而廣義的眷舍之間,儘管屬性不同,多少是帶點親近感情的。 附近鄰居,誰家孩子上了小學四年級要養蠶了,便會自動去宿舍群中,那家擁有大桑樹的院落敲門,向伯伯拜託。 「扣扣」,敲了門,等大人出來應門了,小學童們一律把鄰家哥姐們,都曾經說過的「學童養蠶帖」,硬著頭皮,口含滷蛋般地再說一遍。 大抵都是:「學校自然課要養蠶了,伯伯,方便讓我們這段時間,常常來採桑葉嗎?不好意思,非常謝謝您。」之類,足以讓孩童頭皮發麻,神色羞赧,又應該也必須做足禮貌的,努力吹氣鼓起兩坨腮幫子,繼之用嘴尖的力氣,擠出一串符合禮貌與基本禮儀的「養蠶採桑說帖」。 因為是說帖,有陳述,有希求,總希望得到長輩的正面回應。 我們很認真的仰頭等待長輩回應,深怕被長輩回絕。沒多久,伯伯雲淡風輕,面帶微笑的說:「小事,去摘吧!但要答應伯伯,要好好照顧蠶,蠶要養的好哦!」 得了長輩允諾,孩子歡天喜地道謝:「謝謝伯伯。」,然後一哄而散採葉去。 因不方便每次需要桑葉時都來敲門打擾。我們必須自己想法子,想方設法地攀上圍牆,幾人幾手地,搖搖晃晃地採摘桑葉。 經過養蠶考驗的人,都知道蠶寶寶並不好養。 一來蠶得吃新鮮現摘的桑葉,二來,桑葉要乾淨無汙染,桑葉若洗淨也要晾乾,否則蠶寶寶很容易夭折。因此,一次採足全部需要的桑葉量放著,也是不行的。總得三天兩頭,跑鄰家採摘新鮮嫩葉,夠折騰的了。 第一次,孩子們還敲門,伯伯親自來應門,漆著紅白直條紋的木門,是台灣眷村和公家宿舍最典型的樣式。門兒嘩啦嘩啦打開,裡頭頂上一片桑葉青蔥蓊鬱。第二次、第三次上門,不好意思再打擾長輩開門了,孩子們索性直接攀上圍牆採葉。 但圍牆不平,腳底滑溜,好幾次爬上又跌下,孩童有的回家搬板凳,有的找來附近磚塊,疊高再疊高,幾人採個桑葉,弄的鬧哄哄手忙腳又亂。 一陣陣笑鬧聲,仲春時光裡在一片宿舍群間蕩漾開來,整個宿舍群落,應該都知道,又有誰家孩子來採桑了。 附近孩子們,每年都有人為那棵桑樹找上門,春夏之際,總有孩童在桑樹下頭,晃來盪去,門庭前人影晃動,窸窸窣窣,聲響嘎響,說不叨擾,還真是假的。 孩童們只為了繳交一個學期的作業,只為了幾片養蠶的桑葉而來;長輩們卻因心愛孩童,而耐心愛心的萬般成全。 鄰近孩童一批換過一批的穿梭樹下採桑,晃蕩在桑樹伯伯門庭前,至少有十年,甚或更久。孩子臉孔換了又換,桑樹伯伯卻總是每年恆常出來應門。 愛,靜靜的束在桑樹上,心,懸在青綠桑葉間。 桑樹青色新綠的桑葉極美,四、五月間便會結實纍纍,桑椹果實掛在樹梢上,如寶石。從初長的綠,在樹梢上慢慢轉紅,熟成紫紅,再慢慢映成紫黑暗光。 桑椹未熟時非常酸,完全無法入口,非得等成熟時才轉為酸甜,因此很少人提早採。院裡有桑樹的伯伯,總讓串串桑椹留在桑樹上多一會兒時間,讓果實隨時光轉,陽光曬,春風拂,慢慢催熟。 耐心的等待,讓桑樹除了有青綠的桑葉可賞,還有一連串的桑椹色譜變換色調,閃耀青綠其間,幾乎一週更換一色,一層深似一層,漸層的紫紅變換簾幕,美極了。 我們採桑葉,到了桑椹成熟期,鄰家伯伯若在家,便會隨手摘些桑椹送給我們,或叫孩子們自己上樹去採。我們雙手拿不完,便用衣服兜著,邊吃邊走的回家。 紫紅色的桑椹,吃得一嘴酸甜殷紅,也一肚子的滿足,有時兜桑椹的衣角,沾上了桑椹汁液,色澤滲入衣裳阡陌縱橫的纖維裡,染成難以洗掉的點點紫色嫣紅痕跡。 深深淺淺漾入衣裳衣角的紫紅,難以洗滌,卻像滲入衣裳纖維般,一併滲入心房。春光裡,由綠到紅,再由紫到紫紅、紫黑的桑椹寶石,也映成童年記憶裡一道鮮明特殊的色澤。 隨著春光推移,紫紅色譜翻動變色,成一道紫紅光的簾幕,伴著一抹帶著桑椹果香的紫味香風。 時光走著走著,鄰居伯伯院落中的大桑樹,不知陪了鄰近多少孩童長大。 時光走著走著,中華日報的報社宿舍,在民國七零年代率先拆除,我在小學六年級時,第一批搬離了那片宿舍群。附近的桑樹伯伯因在不同單位服務,並未搬遷,不知又再接待了幾代的尋桑孩童。 長大之後,我幾次曾回到童年宿舍舊址,當年木造低矮的報社宿舍,早改建成新的報社水泥樓房。過街探看,童年時的大桑樹,紅白木門裡探出頭的桑樹伯伯,和他的和煦笑臉,在宿舍群慢慢拆除改建後,也在某道時光之鏈中消失,不再現蹤影。 曾經青翠隨風飄搖的大桑葉,閃著紫紅暗光的桑椹果實,在之後的春風裡,也再尋不到一絲線索,嗅不到一縷桑椹的酸甜清香。 但尋桑採桑的記憶仍在,桑葉草香酸甜果香,和伯伯的溫暖和煦笑臉,都留在記憶裡。 轉頭問一起散步的另一半,「童年的桑椹真的好吃嗎?」在一個春天吹著春風的夜裡。 他搖搖頭,說:「真酸,但值得記住」。 我們都奇怪,從前童年時光,到處都尋得到的大桑樹,到底到哪裡去了?被時光藏起來了,還是躲在春夜的某個小角落裡,等著當年採桑的孩童來尋覓。 應該是不容易再找到大桑樹了。 但我們都清楚記得,桑椹酸酸甜甜的滋味。 甜起來甜蜜,酸起來讓人蹙眉的嗆酸後勁,還有難以避免的些許苦澀,都躲在桑椹紫紅汁液裡,濃縮成一道隨時光推移,一生一次,無法重來,也無法再追回的酸甜漸層人生滋味。 青梅時節宜釀酒,桑椹也宜入酒,它在時光裡自釀成一道酒香。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來了,就不要輕易離去

詩/攝影 葉莎 所有的離去皆是碎裂的鏡子 在旅人匆匆趕路的時刻 雲不停在天空致意 說完,又飄至森林 成為一群樹木搖晃的心智 淺灰黑和大量的飄浮白 被我一一收攏入懷 它們蓬鬆但不擠壓心跳 不拒絕悲傷也不逼退歡喜 讓我明白生命 雖有盡,心的寬容卻無邊 所有的不和諧 都為等待和諧的抵達 你來了,就不要輕易離去 站在離樹林稍遠的距離 忘記曾經碎裂的那些鏡子 看著雲和天空 不再指向任何意義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小童奉茶謝師 校長祝蘋安

永康崑山國小精心規劃「敬師」活動,校長王文玲(前排中)與家長會親送奉茶禮,祝老師教師節快樂,營造和諧融洽的校園氛圍。(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崑山國小為慶祝113年教師節,精心規劃系列豐富多彩「敬師」活動,除各年級段不同主題的比賽與互動,還特別安排「奉茶謝師恩」,由家長會長、校長與行政團隊共同至各班親送奉茶禮,透過多元形式感謝與認識師長,營造和諧融洽的校園氛圍。 教師節系列活動自9月1日~30日展開,內容設計各年級段不同主題的比賽與互動,藉由多元的創作形式與情感表達,引導學生從內心出發,傳遞對師長們的感激之情。其中在「認識師長」活動中,學校將全體師長的照片與簡介製作成海報,張貼於校內中廊公告欄,讓全校師生與家長能夠對辛勤教誨的師長們有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增進師生間的情感連結。 低年級的「畫我老師」繪畫比賽,鼓勵一、二年級學生用畫筆描繪老師的美好形象,展現老師在學生心中的風采。中年級學生則可參加「老師二三事」繪畫比賽,透過畫筆描繪師生互動的歡樂時光或難忘的校園點滴。高年級的學童透過「敬謝師恩」卡片製作比賽,以文字與圖畫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讓感謝之意化為一張張珍貴的心意卡,送給每位辛勤付出的老師。 此外,全校學生也參與「老師感謝您」卡片傳情活動。學校發放感謝卡片給每位學生自由創作,並於完成後親自將卡片送給要感謝的老師,並說出一句「謝謝老師」,藉此傳達學生內心的真摯情感。 還有安排「奉茶謝師恩」活動,由家長會、校長與行政團隊共同至各班親送奉茶禮。校長王文玲提供象徵平安的蘋果、家長會長蕭湧儒是象徵步步高升的蛋糕、家委會提供飲料,學生齊聲說出「謝謝老師」,祝老師教師節快樂。 王文玲校長表示,敬師不僅是一日的儀式,更是一種由心而發、深植於心的情感傳遞。讓我們一同為校園增添更多溫暖與感動,為每位老師獻上最誠摯的祝福與敬意。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