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都發局長吳文彥公益演講強調「海空雙國門、小港新契機」

吳文彥直指小港新契機,將朝向「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再升級,小港將變成「大港」。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由高雄市議員鄭光峰服務處、南鎮天然氣公司在社教館舉辦公益演講活動,二十五日晚上邀請高雄市都發局長吳文彥以「海空雙國門、小港新契機」為主題演講,現場擠滿人潮聆聽;吳文彥指出,高雄市小港位於高雄S科技產業廊帶關鍵樞紐,更是台灣唯一擁有海空雙港的行政區,未來將朝向「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再升級,小港將變成「大港」。  市議員鄭光峰表示,小港過去的印象是重污染工業區,在市長陳其邁的施政下,空污數據逐年降低,工業區包括中鋼等企業亦朝向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目標努力。  南鎮天然氣公司董事長特助呂昆樺指出,小港臨海工業區污染源降低,主要原因就是捨棄高污染的重油,改用天然氣為燃料。為回饋社會,成立三十餘年的南鎮天然氣公司致力於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益,為台灣盡份心力。  都發局長吳文彥是都市規劃專家,對於擁有海空優勢的小港區,擘化海空國門再升級,展望新契機的願景。他認為,小港國際機場編列八百八十億元興建新航廈大改造、國道七號及貨櫃專用道打通小港聯外道路任督二脈,以及循環經濟、淨零排碳的工業轉型,這些不僅減緩環境的負荷,將創造產值七百億元及近兩萬人的就業機會。  吳文彥以中鋼及台泥兩企業為例,他說,中鋼帶頭推動碳資源高值化再利用,透過碳捕捉技術,創造低碳循環經濟產業鏈;台泥也在推動綠色循環經濟,提煉蝦紅素並製成面膜。  對於小港的願景,吳文彥相當看好其前景,他以「高雄的小港、海空的雙港、新生活的大港」做結論,並指出,小港區將引領高雄邁向國際化都市,海空雙港的升級帶來無限商機,環境的優化與社區營造為小港創造高品質的新生活。

Read More

屏東榮民總醫院促進國際醫療交流 接待越南醫療團隊參訪

屏東榮民總醫院接待來自越南11家醫院的醫療團隊,進行國際醫療交流活動。(屏東榮總提供)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屏東榮民總醫院接待來自越南11家醫院的醫療團隊,進行國際醫療交流活動。此項活動由院長吳東霖全力支持,並由護理部主任徐敏芬、副主任劉秋玉領軍,致力推動國際醫療合作,深化醫療技術與管理的交流與互動。 在24、25日為期兩天的參訪中,滅菌品供應中心與手術室團隊,包括呂芝慧督導長、鍾明玲護理長、鄭玲瑋副護理長、梁惟婷副護理長及吳竺螢護理師等專業人員,擔任講師並進行實務操作示範,熱忱分享屏東榮總在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 本次交流的重點主題包括:滅菌品供應中心的設計理念與感染管制流程、手術室流程設計及個案車系統實務經驗分享、手術室UDI(器械唯一識別碼)系統介紹、單支器械智能滅菌追蹤管理系統實務經驗分享、智能滅菌品供應中心實地參訪及單支器械實務操作訓練等課程。 屏東榮總自創院以來,始終秉持綠能與節能的理念,致力於提升手術室與滅菌品供應中心的管理水平。此次參訪活動不僅展示了智能管理系統在實務中的應用,包括單支器械條碼追蹤系統、手術器械UDI管理及無紙化滅菌監測流程,更凸顯了本院在醫療品質監控與效率提升上的卓越成果。 活動期間,越南醫療團隊對屏東榮總的創新技術表現出高度關注,尤其在手術器械UDI管理及無紙化滅菌監測的推動上。雙方進行了深入交流,越南醫療團隊對屏東榮總在病人安全與管理系統上的進步表示高度讚賞。活動結束後,屏東榮總頒發了上課證明,並與越南醫療團隊建立長期合作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有兩位越南學員計劃於2025年再度來台,進行為期兩週的深入課程學習。 屏東榮總的滅菌品供應中心配備先進的設備,包括單支器械智能滅菌追蹤管理系統、自動化手術流程及耗材UDI管理系統等,這些創新設施皆有助於提升病人安全與手術效率,同時支援健保申報。這些卓越的管理方式已獲得國內外廣泛認可,本院今年更於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美國AORN及HSPA等國際會議提交多篇海報,並受邀在亞太APSIC國際年會進行口頭發表。 屏東榮民總醫院接待來自越南11家醫院的醫療團隊,進行國際醫療交流活動。(屏東榮總提供) 此次參訪交流,對於加深台灣與越南在醫療領域的專業合作,具有深遠意義,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屏東榮總感謝越南醫療團隊的積極參與,期待未來雙方能夠持續深化交流,共同邁向醫療品質的卓越高峰。

Read More

腹部脹痛掛急診 竟是卵巢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 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7。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表示,在進行3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 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 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3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生活過

詩/靈歌 圖/李盈慧 不答 我雙眼中亂線 不知是織錦地迎接 還是千結送別 不愛了 孤獨地活著 讓愛危老 讓回眸溺水 比如一瞬 問深 悲傷的人 無論日夜 走到哪裡都有 有光就有陰影 身上不斷掉出的疑問 像種進泥土裡 問根有多深 虛實 日子像虛線 等一把剪 猜拳的人回來 帶走截角 讓快樂不再圓滿 不圓滿的快樂 容易實現 對不起 有些悔意 無法口,無法手 你走向事件的源頭 應該有一個人駐守 只是你忘了一句話 忘了那該死的 三個字

Read More

對抗流感高峰 營養疫苗雙管齊下 增強免疫力

吃對營養素並接種流感疫苗雙管齊下,有助提升免疫力度過流感高峰期。(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流感高峰期再度來襲!近兩年因COVID-19疫情趨緩,防疫措施逐漸鬆懈,類流感、流感確診數增加,流感重症病例及死亡數均呈上升趨勢。台南市立醫院提醒,飲食搭配疫苗接種是增強免疫力的關鍵,平時可以透過飲食強化免疫系統,來做好日常防範提升抵抗力,降低感染的機會。 南市醫營養師翁詩雲表示,平時利用幫助身體強化免疫系統,包括均衡攝取蛋白質、維生素A、C、D、E及ω-3脂肪酸等營養素,可在支持免疫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能幫助修復身體、抗氧化及減少發炎反應。 各營養素的功能與天然食材如下:1.蛋白質:蛋白質是免疫細胞的重要原料,充足的蛋白質不僅提供身體能量,還能幫助維持身體正常機能及免疫健康。2.維生素A:除了維持正常視覺功能,維生素A還與上皮粘膜的完整性及免疫功能密切相關,幫助修復受損部位,降低病菌感染機率,食物有豬肝、小麥胚芽、蛋黃、胡蘿蔔、南瓜、地瓜等。3.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作用,能保護皮膚並增強免疫細胞分化,有助提升免疫力,包括芭樂、檸檬、番茄、奇異果、綠色蔬菜。4.維生素D:可增強免疫力,預防和改善發炎現象,足夠的維生素D還有助於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有雞蛋、香菇、黑木耳、牛奶、鮭魚、秋刀魚等。5.維生素E:強大的抗氧化力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並增強免疫功能,像酪梨、堅果種子類、植物油。6.ω-3脂肪酸:能減緩體內的氧化壓力,具有抗發炎作用,如鮭魚、鯡魚、沙丁魚、秋刀魚等深海魚類,或亞麻仁油、核桃等食材。 翁詩雲說,除了攝取前述營養素,保持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並定期接種疫苗,可達到好的防護效果。

Read More

〈中華副刊〉也黃、也白,有點藍

■吳守鋼 《也是黃、也是白,有點藍》,一本非虛構小說的書名。 2019年由新潮社出版後,即獲此年度書店大獎,暢銷得讓俺馬上就想拿手上翻一翻。去附近圖書館預約時,發現已有近百人登記,就是說到手至少要一年啦。乖乖,比村上春樹的點閱率還要高,無奈只得自掏腰包了。 看扉頁的作者履歷,先解開了書名三分之二的秘密。 福岡縣出身的這位女作者,因為喜歡英國音樂,沒有找同類的黃種結婚而遠嫁曾在金融機構工作的白種英國紳士為妻。此後,這一黃一白的結晶,當然就是也黃也白了。 與天下所有父母的心相同,這一黃和一白也想讓兒子也黃也白成為世界一流的唯一。想一流,當然要有一流的後墊:有高級住宅,受一流教育,腰包裡存著不愁的收入。 現實卻完全是相反的前景。 因為不景氣,一白被解雇了,從此甘願當無日無夜、很少能按時按日回家的卡車司機,雖晃蕩在倫敦附近,卻難以跨入市內。 即使是這樣,收入還是難以平衡。於是,一黃也報名去社區當了底層保育員。兒子也黃也白呢,進了最底層的托兒所、幼兒園、然後是最底層的小學、中學。與生活在老牌帝國的光榮和夢想形成鮮然對照的是,此書中反覆出現「最底層」一詞,旨在從草根的視線出發,既注視一般社會的家庭,也素描底層教育現場。 看看也黃也白眼裡映現的「最底層」學校的畫面吧。 周圍的同學午餐吃不飽,只得將食堂剩餘的食物悄然佔為己有的慣犯有;去上學卻沒有像樣合身的校服的有……很難想像那是世界先進七國之一的身影。托馬斯·哈代筆下遙遠年代在德伯家的苔絲,塞林格的守在麥田裡的焦慮少年,如今在昔日的大英帝國的大街小巷裡時隱時現。 起因是從鐵腕女人柴契爾夫人誓言要做一個小政府以後,也把責任萎縮得眼不見為淨了。而身處現場的教書匠們忍不住了,只得將自己並不厚實的錢包掏出來,當然,也有很多義務工,無償地默默地奉獻著。與人為善予己為善是人類共同的本性。 目睹現實中的一幕一幕,讓這個還是12歲的少年除了也黃也白的人生之外,又增添了一種顏色:藍,傷感,或者說是對眼前的世界,對未來的不安。 當童男玉女降臨這個世界時,個個都是參禪透徹,彷彿從真空裡出來的天使,不帶任何色素。但是,漸漸地周圍的成人:父母、父母的父母、鄰居、因失業、貧困、疾病 、犯罪或家暴、離婚、虐待等讓他們無意之中染色而變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環境的哲理。 所以,少年覺得,同學之間的貧窮、貧富不均並不可怕,偏見、偏執,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想法才是十字路口的紅燈。 近年來的全球化,大量移民帶著五湖四海繽紛燦爛的文化衝擊著這古老帝國。例如來自非洲大陸的女孩,會在暑假期間被母親強迫帶回原生地去遵循當地已存在幾千年的傳統:在身體最隱密處要做部分切割的手術,即FGM:類似於遙遠年代的「裹腳」,僅僅部位不同而已。我們的祖先曾經將女孩的腳硬矯正成三寸金蓮,雖然腳還在,已經畸形了。FGM的陋習至今仍在非洲、亞洲見慣不慣見奇不奇地延續著。一不小心,一朵鮮花般的年輕生命就會喪失,或致殘。還有,偏見:這地方的人看不起那地方出身的,互相輕視……Global的世界,獨善其身、潔身自好已為奢侈。所以,有如與新冠病毒相處那樣,唯有在共處中產生免疫力、增強每個孩子自身的抵抗力。 這就是公正社會提倡的empathy(同感)意識。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為是唯一,是最準確,而對別人零包容。那不是共存的世界,而是個體的世界,雖然曾經可以容納,但是,在全球化的衝擊下已被寫進歷史。那封閉、單純而清一色的世外桃源漸趨漸遠,融合在一個多彩、立體又開放的世界是人類從此要面對的現實,難以迴避。 由單一的、純種的走向多彩多色多層次。 在這世界大交流的潮流中,如何讓下一代不被潮流淹沒、沖走,與世界同在一個屋簷下,需要一個公平合理而大同的環境。 所以,少年也黃也白在各種膚色皆有的學校生活中,與周圍一起,努力消除誤解和不信任,盡力共處、共持同感。在共處中,藍藍的傷感逐漸變成了綠色。即,雖然還未成熟,但是面對眼前無數的未知世界,培養包容、寬容、設身處地的共識和能力,這便是同感,共感,借詩人李商隱的那句詩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而對他人的感情、經驗產生同感、想像力和感受力的感情移入,就如穿鞋。 人,要穿上合自己腳的鞋才能出門上路。但是,有時候是否也需要穿上別人的鞋子來試試? 如此,雖然有些不舒服,而且,眼前的路也不會縮短。然而,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多少會縮短一點吧。 也許,此書的宗旨是想點明這一點吧。   註:《也是黃、也是白,有點藍》,2019年由新潮社出版。作者Brady Mikako,1965年出生於福岡縣,英國布來頓在住。保育士、廣告撰稿人、專欄作家。

Read More

〈中華副刊〉走,追風去

■戴冬茜 近日專案進展不順,心裡頗不寧靜,恰逢週日陽光正好,朋友邀我相約於郊外。 春風如舊,輕輕拂過心頭,翠綠的山丘,宛如一幅潑墨畫,其間點綴著幾樹桃花,粉得耀眼,彷彿是少女的腮紅,羞澀又惹眼。腳下的小徑,鋪滿了新綠的草芽。踏上去,又不敢踏上去,每一步都踩得小心,生怕踏壞了這嬌嫩的春。踏春而行,徜徉於田野之間,心裡瞬間暢快了許多。 「快看,風箏!」一聲驚呼,打破了寂靜。抬頭望去,只見一只五彩斑斕的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那風箏似一只大鳥,展翅高飛,追逐著風的腳步。我們也不甘示弱,拿出自己的風箏,準備與之爭鋒。 手中的線軸輕輕轉動,風箏便隨著風的方向,緩緩升起。我抬頭望向天空,羡慕風箏的遠,羡慕風箏的高,那一刻,我彷彿與風箏融為一體,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風箏越飛越高,線軸上的線也越來越少,但它似乎並不滿足於現狀,依舊努力地向上攀升。 「別放太高,小心線斷了!」朋友提醒道。我微微一笑,心中自有分寸。風箏雖高,但線在手,便可掌控其去留。正如人生,雖有諸多不如意,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方向,便可勇往直前。 風漸漸大了起來,風箏在空中搖擺不定。我緊緊握住線軸,試圖穩住它的方向,線繃的越來越緊。突然,一陣狂風吹過,風箏猛地一顫,天哪,線斷了,風箏飛了。它如一只脫韁的野馬,在空中翻滾著,最終落在遠處茂密的樹林上方,直到看不見。 我愣住了,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失落。 朋友走過來安慰我:「沒事,飛了就飛了吧!」是啊,風箏雖斷,但春風依舊,前邊還有許多風景要看。我抬起頭,望向那片廣闊的天空,白雲悠悠,彷彿在訴說著說不盡的故事。放手,或許能收穫更多的風景。 走,追風去。我們繼續前行,踏過青青的草地,越過蜿蜒的小溪。春日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讓人心生歡喜。每一個瞬間,都仿讓人輕鬆、痛快。 走,追風去。不僅僅是為了放飛風箏,更是為了追尋那份屬於春天的美好與自由。 走,追風去。帶著春天的夢想和希望,一起踏上這趟追尋之旅。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心中有風,便能勇往直前,直到抵達心中的那片淨土。 走,追風去。世間紛擾,皆是過客,何必拘泥於一時的得失,不如放下包袱,輕鬆前行。風箏雖斷,卻帶走了我們的憂慮與束縛,留下的,是那份豁達與開朗。 走,追風去,讓心靈在春風中自由翱翔。無論未來有多少挑戰與困難,都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只要心中還有風,便能灑脫而活。沉澱。冬日讀書正當時,此刻,你也是否正與好書相伴?

Read More

愛美食又三餐不正常 廚師糖化血色素狂飆

大甲李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昱瑋建議,飲食要少油、少鹽,以防糖化血色素飆高。(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李綜合醫院最近有患者是廚師或小吃攤販,檢查發現都是有高血糖、高血脂,其中,一名50歲廚師,平時愛吃美食又飲食不正常,身體不適才到院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飆高逾10%,是正常值的2倍多,建議改善飲食及用藥控制。 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昱瑋指出,門診中有患者是自行開店的廚師或夜市賣小吃的攤販,平時在正常用餐時間皆忙著出餐給客人,自己無法正常用餐,長期飲食不正常,又喜歡吃美食、高熱量食物,等到身體不適就醫,才發現自己血糖過高,罹患糖尿病,甚至有高血脂、高血壓的病症。 陳昱瑋表示,廚師在忙碌烹煮時,千萬不要餓太久,如果已經罹患糖尿病,正在用藥、使用胰島素治療,餓過久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如果沒有時間吃飯,建議可以喝豆漿或是牛奶補充蛋白質,不要讓自己過餓。他強調,廚師的工作環境通常比較悶熱,流汗過多如果沒有補充水分,會容易脫水導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衛教師鄭惠文說,一名50歲的廚師,平時愛吃美食又飲食不正常,忙碌之餘還要照顧年邁的父親,長時間飲食不正常,後來因心臟不舒服就診,檢查後才發現不只血脂、血壓過高影響心臟,糖化血色素還飆高逾10%,是正常值的近2倍。 另外,還有一名40多歲的上班族體重過重而感到身體不適就醫,營養師張詩宜透露,患者一開始依照營養師的方式控制飲食,體重也逐漸下降,但是後來沒有再依照建議飲食,體重一下子彈升回復,追問之下,患者喜歡喝有甜的飲料,把各式果汁加入無糖氣泡水中,沒想到血糖失控,檢查發現血糖空腹值是正常的4倍多,高達438mg/dL,而且飲食不正常,雖然故意早餐吃很多、中午不吃飯,但下午卻吃點心,下班後跟著家人吃晚餐或消夜,讓體重降不下來,血糖也無法獲得控制。 陳昱瑋建議,少吃勾芡、加工類、焗烤的食物,盡量以原形食物為主,在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比較甜的醬料也要少用,以辛香料代替調味料,如果要吃消夜,以選擇輕食、低熱量的食物為主,才不會造成腸胃負擔及血壓過高。

Read More

中榮國際研討會 逾3百專家交流

中榮42週年院慶,副總統蕭美琴(左4)與院長陳適安(右4)等人一起切蛋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42週年院慶國際醫學研討會26日開幕。副總統蕭美琴表示,淨零碳排不僅是目標,更是對環境永續的承諾,中榮在台灣醫界面對淨零碳排挑戰扮演領導者角色。 中榮26、27日舉辦國際醫學研討會,匯集國內外320名醫學及跨領域專家,針對尖端醫療、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國際醫療、醫學教育和醫療永續等7大領域交流。蕭美琴在退輔會主委嚴德發、衛服部次長呂建德等人陪同下,頒獎表揚從業40年資深員工,並與院長陳適安等人切蛋糕慶祝。 蕭美琴致詞表示,中榮從照顧榮民、榮眷的任務型醫院,逐步擴及一般民眾,配合政府政策從事海外醫療,在陳適安和中榮團隊努力之下,成為國家級醫學中心,同時是台灣人道關懷的外交醫療尖兵。 蕭美琴指出,氣候變遷是全球醫療體系共同面對的困境與挑戰,中榮綠色醫療永續高峰論壇,在台灣醫界面對淨零碳排的挑戰上扮演領導者角色。醫療機構作為社會的支柱,除必須負起社會責任,更需重視醫療產業對環境影響,淨零碳排不僅是目標,更是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陳適安表示,中榮近年在智慧醫院表現不錯,最大的榮譽莫過於台灣首度有醫院獲評選為2025年全球百大智慧醫院,會議中有數位設備、全E化的展現。此外,中榮近年亦響應國家政策,在ESG、能源、節能減碳做許多努力。

Read More

14歲童經導管置換三尖瓣膜

14歲小琪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經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心臟科醫師進行「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成為全台兒童首例。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臟科於今年9月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這次手術為14歲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女童小琪(化名)帶來健康的新希望。 小琪出生時即被診斷為肺動脈閉鎖無心室中隔缺損,此病特徵為三尖瓣發育不良造成三尖瓣膜狹窄,雖然自出生後已接受一系列矯正手術與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但狹窄依然嚴重。 多年前曾接受傳統的外科手術置換生物性三尖瓣膜,但由於瓣膜逐年衰退,功能喪失,病情逐漸惡化、身體越加虛弱。中醫大兒醫心臟科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審慎評估,決定採用此一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成功為小琪完成手術。術後各項評估結果顯示,新置換的瓣膜運作良好,小琪在術後第3天順利出院,狀況穩定。 「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可讓病人免受再次「開心手術」之苦,近年來在國外醫學中心針對術後再次退化之瓣膜有不少成功經驗,國內也有少數成功案例,但僅侷限在成人,尚未有兒童手術的成功案例。 該瓣膜最初是使用在成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今年9月,中醫大兒醫團隊考量小琪右心房與右心室的壓力差可能惡化原本受損的右心室功能,且術前評估顯示其STS分數(美國胸腔外科學會手術風險指標)超過8%,表示再次手術的風險極高;因此心臟科團隊決定讓她接受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術後有效緩解了長期右心房的高壓差,順利置換小琪衰退的舊瓣膜,創下國內兒童首例成功案例。 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主任徐宗正說,「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對已置換過三尖瓣膜的病人來說,是相對安全且有效的。其原理是用帶有新瓣膜的金屬支架,將舊的瓣膜壓扁,在相同位置進行置換,不用取出舊瓣膜。此技術僅適用於生物性瓣膜,金屬瓣膜雖然使用年限長,但無法重複放置。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10至15年,視病人的個體差異與生活習慣而定,部分情況可能提早衰退。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經驗,「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置換方式可多次重複進行,以延長瓣膜的使用期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