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麵條糕點 易導致血糖飆升

醫師陳怡成說,飲食是影響血糖的重要因素。(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飲食是影響血糖的重要因素,許多日常中的食物在不經意間可能導致血糖飆升,對健康造成隱患。醫師提醒,會讓血糖飆高的食物,如白米飯、饅頭、土司、麵條、糕點、下午茶等,因纖維量低、消化吸收快,容易快速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飆升,建議減少或避免攝取。 嘉榮家醫部醫師陳怡成說,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身體代謝功能逐漸下降,尤其是對糖分的處理能力變弱,容易導致血糖波動過大,增加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陳怡成提醒,有些看似健康養生的食物,含有不容易注意的「隱形糖分」。例如「牛奶」雖然喝起來不太甜,但還是含有糖分,如果每天三餐都喝,甚至當水喝,糖分攝取就可能超標;「果汁、汽水及機能性飲料」含糖飲料中的糖分極易被人體吸收,長期攝取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葡萄、芒果、荔枝、鳳梨等「高糖分水果」,很容易讓血糖暴衝,每日攝取量盡量不要超過2份(約1碗)。 醫師提醒,為有效控制血糖,可選擇不易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的「低GI食物」,包括新鮮蔬菜、五穀雜糧類、未精緻豆類、雞蛋及未過度調味堅果。

Read More

〈中華副刊〉薄荷清涼 我的夏

薛業忠 妻子從外面回來,帶回來幾棵幼苗。問我:「你猜這是什麼苗?」我一看,根本不用細瞧,脫口而出:「薄荷。」妻子好像很吃驚:「你怎麼這麼熟悉薄荷?」我說:「薄荷,有什麼稀罕的呢?」 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從小生活在鄉村,對這些花花草草好像天生就有一種親近感和熟識感。更為重要的是,薄荷在鄉村,真的像沒人要的野孩子,到處都是。田間地頭,溝溝坎坎,往往都有薄荷的身影。當然這些都是野生的。平時,我們壓根都不會瞧它們一眼,只有到了需要它們的時候,才去理它們。特別是夏季,鄉下的蚊蟲叮咬了,我們才會想起薄荷的妙用。於是來到田野裡,溝溝坎坎處總能找到薄荷。把薄荷揉碎了,那擠出來的綠色汁液就是最好的藥。往蚊蟲叮咬處塗抹一下,立即一股清涼溢滿全身。那蚊蟲叮咬處紅紅的腫塊很快就會消除。 我上高中那段時間,特別是夏日,特別能體會到薄荷的好處。那時候,夏日的晚上,是鄉村最難熬的。而正處於奮鬥中的我,又怎能把大好晚上時光白白浪費。沒有電的歲月,自然享受不到電風扇的恩賜。看著焦急的我,父親提著馬燈,帶著我,來到田野裡,在那溝堰處,找到了幾棵薄荷。我帶著疑惑,拔起薄荷。回到家,父親把薄荷洗一洗,然後從水井裡打了一桶水,再把薄荷揉碎了放在水桶裡。父親讓我把水桶放在書桌下,讓我把兩只腳放進水桶裡。頓時,一股清涼瀰漫在那個夏日的夜晚。頓時,我的所有煩惱也一掃而去。在那個夏日,每天晚上,我都會腳踏水桶,潛心在逐夢的路上。我知道,薄荷之於我,在那求學的夏日裡,真的猶如一個貴人,給我清涼,讓我的學習生活沒有了酷熱,沒有了羈絆,學習有了動力,成績也突飛猛進。 現在,妻子把薄荷幼苗請進家,是想把那清涼也帶進了家吧!她把曬臺上幾盆枯萎的花扔掉,把幾棵薄荷幼苗妥帖地安放好,就像撫育幼小的孩子,非常鄭重。我勸她:薄荷本就是好養的孩子,所以我們也沒有過於關注它們。只要不缺水,它們就能健康成長。 妻子聽了我的話,把那顆鄭重的心收了起來。甚至有半個月,我們都不在家,自然也就沒有人去管薄荷的死活。返程的路上,妻子還在不停地嘮叨:「那些薄荷肯定全死了。天這麼熱?」我笑著和妻子打賭:「如果薄荷沒有死,下個月的家務活你全包!」妻子鄭重地答應了:「好,只要沒死,家務活我全包了!」 回到家,妻子什麼事都沒做,率先跑到閣樓的曬臺上,她要一睹那些薄荷的命運。打開曬臺的門,頓時,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蔥綠,一片令人心清氣爽的青碧。 妻子激動地差點哭了:「薄荷,原來這麼好養!下個月,家務事都是我的!」 看著曬臺上的這片小小的空間,我的心裡一陣清涼。我知道,這個炎熱的夏天,我的日子一定肯定會過得像清涼的薄荷一樣,愜意無比。

Read More

眼難閉流口水 女竟顏面神經麻痺

醫師李映樺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目前尚無確切原因,但一定要盡速就醫。(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40歲中年女性右眼無法閉合,眼睛乾刺好像還會流口水;檢查確認患上顏面神經麻痺。醫師表示,大部分患者在幾週或幾個月內可以完全康復;出現類似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北榮新竹分院家醫科醫師李映樺表示,顏面神經麻痺通常沒有任何前兆,常見於中年人,無論男女都有可能發生。雖然確切原因尚不明確,但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或帶狀皰疹病毒可能是罪魁禍首。此外,壓力大、免疫力下降、或是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比較容易中招。 這種麻痺通常會讓一側的臉突然變得無力,患者會發現自己微笑時一邊的嘴角不見了,喝水時水會從嘴角漏出來。眼睛也會變得無法完全閉合,導致眼睛乾燥,甚至可能發展成角膜炎。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耳鳴、聽覺敏感,甚至味覺減退。 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方法通常包括使用類固醇減輕神經炎症;若有病毒感染,需搭配抗病毒藥物治療。大部分患者在幾週或幾個月內可以完全康復,有些人可能會留下輕微的面部不對稱或其他後遺症。 李映樺說,如果眼睛無法閉合,白天可以使用人工淚液滋潤眼睛,晚上睡覺則建議塗眼膏或戴眼罩,以保護眼睛不被乾燥風吹乾。物理治療如面部按摩和特定的肌肉鍛煉,另外還有中醫針灸治療,也能幫助恢復面部肌肉的功能。

Read More

強颱停課效應 腸病毒估最快下週下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日表示,上週腸病毒就診近1.8萬人次,疫情較前一週上升7.8%,處於高點。受到強颱山陀兒停班停課效應影響,預估疫情中上旬出現反轉,但流行期將持續至11月中旬才會脫離。 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依據監測資料,上週腸病毒門急就診計1萬7840人次,較前一週上升7.8%,疫情仍處高點。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受到颱風來襲影響,各縣市停班停課,除了讓呼吸道相關疫情容易下降,也會使腸病毒等疫情出現下降,整體趨勢和先前差不多,最快下週就會有下降趨勢,但流行期將持續至11月中旬。

Read More

長輩自評內在能力 延緩失能

本報綜合報導 颱風來襲停班停課,颱風假在家追劇殺時間外,還可以打開LINE官方帳號,透過7題測內在能力。國健署鼓勵65歲以上長輩定期自我評估,及早發現改善,延緩失能。 國健署自民國110年起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指引,發展出長者功能評估的模式,針對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6大身體功能指標,設置「長者量6力」LINE官方帳號,幫助長者及早發現風險,及早資源介入。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及早發現認知、行動等功能出現異狀,積極介入改善有機會延緩老化與衰退。65歲以上長輩每半年定期在家打開LINE自我評估後,還能同步尋求醫療資源地圖與多元衛教資訊。 最新老人狀況調查發現,雖然65~74歲僅16.07%不用手支撐情況下,難以從椅子上連續站起;但到75歲以上突升到47.64%。75歲以上無法獨自完成家務事或獨自外出,從65歲以上的18.41%增加至36.72%。 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表示,長輩6力飽滿可延緩衰弱失能,提升健康餘命。只需透過7題自評,如記憶明顯減退與否、12秒內雙手抱胸起坐5次、有無交談或看電視聽不清楚、減少許多原本有興趣的活動等。 繼5月「長者量6力」升級為一支手機只註冊5名長者,近期LINE官方持續改版,讓衛教資訊用更易閱讀的圖片、文字方式呈現,設有小遊戲、互動問答及視制化食譜等多元互動型態。LINE官方介面也新增一鍵轉發功能,讓使用者輕鬆分享衛教資訊給親友。

Read More

守護兒少 中醫大兒醫歡慶10週年

中醫大兒醫院長王志堯(右)邀請大家前往逛畫展,歡慶10週年院慶。(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0月1日適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成立10週年及9樓門診正式擴建啟用,院長王志堯帶領全體醫護團隊一齊歡唱生日快樂歌。 中醫大附醫1980年設立兒科部,執行臨床業務並培養兒童專科醫師,進行兒童醫院興建工程。2007年成立兒童醫學中心;2014年10月以「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正式立案,隨即通過醫院醫學中心級評鑑、母嬰親善認證及青少年親善照護機構認證,作為周產期緊急醫療網責任醫院與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成為中南部最大醫學中心級兒童醫院。 中醫大兒童醫院獲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評比為亞太百大最佳兒童專科醫院,院長王志堯昨日感謝所有同仁的付出。(記者陳金龍攝) 在王志堯帶領下,研究團隊在兒童過敏免疫及微菌叢研究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不僅獲世界過敏醫學會卓越中心認證,並獲得2屆生策會國家新創獎及2項國科會未來科技獎。醫院亦設立中區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為疑似受虐兒童提供24小時專責服務。醫院還參與罕見疾病照護服務計畫,設有全國唯一的「罕病特殊營養食品暨緊急需用藥物流中心」與「兒童困難取得之臨床必要藥品及醫材調度中心」。 為慶祝10週年院慶,院方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聚焦於兒童急重症及罕見疾病照護的成果交流,提升醫護專業知識與技能。 中醫大兒醫計畫擴大住院醫師與PGY培訓計畫透過與國際醫療機構合作,培育兒科醫療人才,未來10年將提供更優質的全方位醫療服務。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忘了說 聲再見

辛金順 夜晚的巴士從小站駛離,煙塵散落 光陰明亮閃過 小臉貼在車窗上的青春,一閃而逝   來不及呼叫的回憶,怔忡 遁入黑暗角落 偷窺時間揮手,忘了說聲再見   陌生與熟悉交叉而去 向左,向右 都讀懂時間離棄的故事   那些遙遠,逼到身前 探問錯過,命運迷宮裡另一個 逃逸的出口   相見卻也不見,沒有相互的出發 沒有互相的抵達 在巴士駛離的剎那,小站依舊等待 另一輛巴士的到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們究竟應該對誰善良

賴琬蓉 近期討論度頗高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我看了,並從中看見愛情與婚姻的本質。 愛情本質是個人性的,屬於浪漫主義,愛的當下,我們會因某人的一顰一笑而悸動,進而想一直與他在一起。愛情讓人去欣賞對方的外型或才藝,周圍佈滿粉紅泡泡,感到只要有愛,一切無礙,世界美好。 而婚姻卻是群眾性,是社會主義取向,強調妥協、包容、和諧、互助。尋覓婚配對象便是放眼未來,我們選擇適合者,一同面對原生家庭和自組家庭的愛恨挑戰。對婚姻裡的另一半,要求能扛負起經濟或家務重擔,所以條件匹配、具有生活共識為第一要務,至於長相才藝並非優先考量。有時伴侶過分投入才藝,反成妨礙其支援家庭,除非有展現機會,能為家人贏得面子。 蕾貝卡憑藉外在能得到許多愛情,但因原生家庭不健全,讓她不擅表達,個性不夠甜蜜,融入男主角家顯得吃力。她總覺得格格不入,彷彿局外人,那是其對親密關係的不信任、不習慣,可是她心中仍渴望一份安定的愛或安穩婚姻。 簡慶芬主動追求愛情,她的愛透過付出來展現,因而引領她匆促走進婚姻。她是一個可靠隊友,情緒穩定、願意貢獻、樂於互動,婚姻需要的配合、和諧,她都具備。她得到自己愛的人,只差一步,就是丈夫並非因為愛才選擇她,只是因為她乃適合的結婚對象。雖然有點缺憾,但至少她能看著愛的人老去,可以廝磨他耳鬢,可以生下與他面容相仿的孩子,並毫不猶豫,全心全意的愛著這個孩子。 所以簡慶芬努力得到了不夠完美的愛與良好婚姻,起碼何瑞之是好隊友。只不過相處細節讓慶芬感到了不被愛跟不受重視,例如何瑞之只會說對其犧牲謝謝,卻缺乏寵溺眼神,於是她藉由外遇,滿足被傾聽肯定的需要。 因愛而走向婚姻固然很好,因為有感情根基,但也要有意識經營才能長久,不然由愛走向婚姻可能變場災難。儘管有愛,不過婚姻路途滿布荊棘,愛不見得能填平柴米油鹽輾壓出的大小坑洞,最後便落得跟總經理一樣,每天跟昔日好友、現今的老婆吵架。 因為需要婚姻而走向婚姻,只要不是抓根浮木般的亂結,找個條件匹配,擁有堅定守護家庭信念的人陪伴未嘗不可,畢竟人都不喜孤單,希冀有人作陪。婚姻所需的承諾、激情、親密,別貪心的想面面俱到。就像洗潤護合一的產品,其實沒有哪個功能可以真的做到位,除非是極高單價的商品。偏偏少有人有那樣雄厚的幸運做資本,讓愛情婚姻幸福三位一體。 而在婚姻中醞釀出愛,那更是難得福份。所以因渴求婚姻而向慶芬求婚的瑞之,他後來的冷漠其實合乎情理,只是可惜了因愛而願意承擔婚姻的慶芬,她被辜負了。 所謂的愛情或婚姻,最後終將走向老病,是什麼讓人願意幫另一半推輪椅?可能是愛情釀出的許多甜,可能是婚姻中培養出的責任心與感恩對方的付出。 于向立最後沒有照顧蕾貝卡並不意外,因為尚未嘗到愛情甜美的果實,或者享受被照顧的絲毫,便被橫倒的現實大樹壓垮。小男生兩種關係的好處都沒嘗過,就得扛起愛情或婚姻尾聲最痛苦的一部分,誰願意呢。 四十不惑的蕾貝卡懂,所以她釋懷地讓對方選擇。 此刻的生活讓人們去想像若當初走向不同的路,可能會有的生活樣貌,於是簡慶芬與蕾貝卡不斷搜尋彼此,並欣羨對方刻意露出的生活亮面,假想背後有更大一片光,忽視陰暗處。那是多巴胺,它驅使我們不斷追尋遠方,略過眼前,總認為他方更好。但不是腳帶我們走到這裡,是我們的意識,因此生命就算倒帶,這些人物仍會做出相同決定,因為每個種下的因,皆是他們有意識的行動。 意識即現實,現實是: 何瑞之不夠愛蕾貝卡,不然就會為了她堅持另組家庭。 蕾貝卡不夠愛何瑞之,不然就願意為了其忍受瑞之母親。 簡慶芬不夠愛何瑞之,不然就不會計較他不夠愛自己。 何瑞之不夠愛簡慶芬,所以疏忽很多她的事情與情緒。 要得到一段無怨無悔的愛,談何容易。人類及動物幾乎都是建立在互惠關係中,彼此身上擁有彼此渴求的,所以吸引雙方靠近,進而堆疊出情感基礎,然後在思索後,決定誰陪自己往未來邁進。 劇中角色都是不夠善良的人,因為他們最愛的終究是自己,所以選擇了對己身最有利的選項。 對他人不夠善良的人,愛著自己的人啊,這才是對自己最善良的方式。畢竟,從劇中能夠見到,沒有人會百分百善待自己。而且,先對自己善良,才有力氣對別人善良。 至於薛丁格的貓,死去的關係與活著的互相磨合,多重宇宙的說法實則安慰到的是一段戀愛裡,被拋下的那一方。曾有的美好封存於過去,提供悲傷者憑弔,或者編織若接受了誰,可能會活得更幸福的錯覺。 然而那些無緣牽手並進的人,不過是對自己不夠執著的過客,很難比此刻堅持陪在身邊的人做得更好。與其被多巴胺誤入歧途,不如擁抱當下分子,感恩現在的生活就是最美好的樣子。更重要的是,無論有無另一半,最好學習自己修衣櫃,誰知道老公會不會修,或願不願意幫妳修。

Read More

〈耳鳴暈眩保健專欄〉神經血管性壓迫 腦幹轉頭聽見噠噠噠

基底動脈扭曲,管徑擴大致壓迫腦幹,當動脈搏動突然增加,猛然撞擊腦幹,局部組織發生形變,干擾上橄欖複合體內聽覺訊號的傳遞。(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60歲女性近幾年來只要一快速轉頭,就會聽見一陣急促且不規律「噠、噠、噠」聲,彷彿有人正在耳邊發送摩斯電碼,持續數分鐘。起初以為是耳垢黏在耳膜上所致,家庭醫師檢查並無異常發現。近來聲音轉變成「啵、啵、啵」,宛如湯鍋沸騰時的氣泡聲,聽了就煩躁;尤其是睡前剛躺下症狀明顯,得依賴助眠藥物才能入睡。 病人就診時,醫師直覺是血管性耳鳴,立即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基底動脈扭曲,管徑擴大,壓迫右側腦幹,原來是罹患了「神經血管性壓迫腦幹症候群」。 根據解剖,聽神經從下方腦幹進入中樞神經,神經軸突會先到達腦幹後方之耳蝸神經核,再到位於腦幹前方之上橄欖複合體(又稱上橄欖核),繼續向上延伸,經過中腦及丘腦,最後到達大腦聽覺皮質。倘若基底動脈扭曲,偏離中線,橫跨下方腦幹,當患者躺下、轉頭或運動時,動脈搏動突然增加,猛然撞擊腦幹,局部組織發生形變,宛如泡棉受到擠壓後又逐漸膨起,干擾上橄欖複合體內聽覺訊號的傳遞,患者遂聽見一段怪聲。 「神經血管性壓迫腦幹症候群」之成因,可能是先天性發育異常;也可能是後天性高血壓,破壞動脈管壁內彈性纖維,基質金屬蛋白酶來不及修復,鈣質沉積後定型。另外,廣泛性頸椎椎間盤狹窄,多餘的椎動脈段落被擠進顱內,整個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扭曲。 此病透過牽引、熱敷及經皮電刺激等物理治療,可以放鬆頸部肌肉,拉開椎間盤,使頸部稍微變長,部分椎動脈被拉回頸椎內,從而改變動脈壓迫腦幹的位置。服用某種抗癲癇藥物,抑制神經傳導,或許可以減輕症狀。 最重要的,高血壓患者應當規律地服用降血壓藥物,降低動脈壓,並服用大劑量之二十碳五烯酸(EPA),降低腦幹組織內微細循環阻力,從而降低動脈搏動,更可避免中風。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帶狀疱疹好發秋冬 高風險群打疫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秋冬季節天氣多變,帶狀疱疹恐成威脅,50歲以上且免疫力不佳者應及早預防。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指出,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帶狀疱疹(俗稱皮蛇)需格外留意。尤其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佳的患者等高風險對象,隨著年齡增加,感染風險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 慢性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會影響患者免疫功能,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尤其病毒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易誘發。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比一般人高2倍;曾接受免疫抑制劑的腫瘤癌症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相對風險更為一般人的10倍。 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機率約為32.2%,等於每3人就有1人可能皮蛇上身;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或換季,均可能引發。最新研究,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相比未感染者,帶狀疱疹風險恐增加2.16倍。 即便帶狀疱疹痊癒,病毒仍會在神經節潛伏,約1成的民眾會經歷復發,且最快2個月內就可能再次發作,更可能併發嚴重後遺症。 此外,帶狀疱疹還可能造成不同器官的功能性損傷,如眼部周圍帶狀疱疹約占所有病例的10~15%,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嚴重視力受損,甚至中風與心臟病機率大增,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格外重要。 吳至行呼籲,除了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適當紓壓外,對於中壯年及高風險族群,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預防嚴重後遺症的關鍵措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