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拖到走不動 置換關節趴趴走

陳姓老翁置換人工膝蓋手術後,大甲李綜合醫院骨科醫師王芳英教導如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陳姓老翁,年輕時當模板工人又耕田,膝蓋使用過度,他強忍著痛不理會,沒想到卻突然不能走路,連站起來都有困難,最後醫師給予置換人工膝蓋手術才讓他重新站起來。 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醫師王芳英指出,該名84歲的老翁,因為年輕時膝蓋使用過度,診斷後屬於退化性關節炎第4期,軟骨嚴重磨損,還有內彎變形。一開始患者還可以忍,靠著吃止痛藥、打止痛針維持,但是,破碎的軟骨突然掉落,導致再也無法忍耐而無法行走。 最近電視劇「影后」正夯,片中主角之一的周凡膝蓋受傷卻忍痛演戲跳舞,王芳英提醒,如果年輕患者膝蓋疼痛或受傷,便是一種警訊,有可能是十字韌帶或軟骨受傷,如果3天以上都還沒有好,一定要趕緊就醫,先採取保守性的治療或復健,萬一不加理會,恐會造成進一步的惡化,讓膝蓋磨損更嚴重,等到年紀大時,就要更換人工膝關節。 陳姓老翁表示,他年輕時耕田沒有耕耘機,完全靠人力,再加上自己也扛板模擔任建築工,膝蓋使用過度,偶爾膝蓋痛都忍痛,也覺得不以為意,前兩個禮拜,膝蓋突然痛到無法站立,根本無法走路,兒子帶他去診所看診,初步研判膝蓋退化,打了止痛針後,症狀緩解勉強能走路,只是過沒幾天又痛到不能走,因此,決定馬上開刀置換人工膝關節。 「手術後真的比較輕鬆,而且還可以到處趴趴走。」陳翁說,開刀置換人工膝關節術後隔天便能下床走路,「真的要早一點手術,才不會痛那麼久。」 陳姓老翁的兒子透露,母親在還沒有置換人工膝關節前,曾經進行玻尿酸治療,因膝關節退化嚴重,保守治療都沒效果,拖了很久最後才選擇開刀,因此,這一次父親疼痛無法走,就直接開刀,趁著身體硬朗還有體力手術,後續復健期也比較短,看到父親能行動自如,心裡也比較踏實。

Read More

秋冬總是紅鼻子 溫差空汙是元凶

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說明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及治療、預防方法。(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42歲張姓女子近期早上起床噴嚏打不停、鼻水止不住,常用掉大半包衛生紙,鼻子紅得像「小丑」,她感嘆年復一年,秋冬大發作。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表示,秋冬早晚溫差大,加上空汙影響,雙重因素夾擊讓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患者遽增,用中藥劑方配合針灸可以改善。 黃鋒榮說,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狀包括清水狀鼻涕、陣發性噴嚏、鼻塞、鼻子癢及眼睛癢等,過敏原可能是棉被棉絮等,飲食方面也有許多東西會造成過敏性鼻炎,但很多患者平時偶有發作不是很嚴重,但是,到了秋冬特別會劇烈發作,這種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最大誘發原因普遍是空氣汙染和秋冬溫差大所致。 張女主述,就學時期因過敏性鼻炎使得她無法專注,對於學習影響很大,出了社會後,秋冬季節,也會因此而睡不好覺,影響生活品質。 黃鋒榮說,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好發於秋冬季節,因為早晚溫差大或冷空氣刺激鼻黏膜,再加上秋冬季節因東北季風將大陸霧霾等境外汙染物移入,而高壓迴流天氣型態又使大氣擴散條件不佳,空氣品質變差,兩相加乘,痛擊過敏性鼻炎患者,成為秋冬季節常見的病況。 黃鋒榮表示,過敏性鼻炎患確實會影響到學習專注力,很多學生為此所苦;苦於睡眠問題的人也不在少數,因鼻粘膜處於發炎狀態,容易引發倒流性咳嗽,導致睡眠被打斷,也有的是因為鼻塞睡不好,頭昏腦脹,其他還可能導致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 黃鋒榮表示,張女過敏性鼻炎在秋冬總是特別嚴重,今年尤甚,經開立小青龍湯、蒼耳散等藥劑進行溫裏補虛,再佐以針灸迎香穴、攢竹穴、絲竹空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度過急性期後,再以玉屏風散補肺氣、六味地黃丸補腎氣,經過1個多月調理改善。 黃鋒榮強調,針對秋冬的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最好是出門戴口罩,防範溫差及空汙,在飲食方面,生冷食物少吃,辛辣等刺激性東西也要避免,降低鼻黏膜受到刺激,長期來說,要維持運動習慣,增強防禦力。

Read More

16國使節團訪中榮 讚賞遠距醫療成果

外交部駐台使節及商務人員代表團昨日至中榮參訪全國最大的遠距醫療中心,中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時逸(左1)說明遠距醫療中心運作。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來自16國的駐台使節及商務人員代表團,29日至台中榮總參訪遠距醫療中心、智能病房及全自動智能檢驗室等尖端設施,讚賞中榮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卓越成果和台灣醫療科技的創新發展。副院長傅雲慶表示,中榮近年來積極發展智慧醫療,被《Newsweek》評為世界第99名的智慧醫院,是全台唯一躋身百大的醫院,這些創新不僅提升台灣醫療福祉,也對全球健康照顧做出貢獻,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參訪團成員來自美國、澳洲、捷克、匈牙利、瓜地馬拉、海地、以色列、盧森堡、墨西哥、蒙古、奈及利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新加坡、吐瓦魯等16國,他們看到了台中榮總設立全國最大的遠距醫療中心,運用AIoT-5G通訊技術為偏鄉及國際病患提供即時醫療服務。 另外,醫院全面導入智能藥櫃,實現給藥準確率百分之百的目標;智能病房結合數位電子紙與I/O系統,智慧化設備及護理資訊系統普及率達100%,不僅提升醫療效率,更有效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參訪團也見證了台中榮總全自動智能檢驗室,其規模是全亞洲最大,具備全台醫學中心最多系統連結、最高檢驗項目涵蓋率及最大檢驗量能的優勢,每天檢驗超過1萬支標本,除精準以外,報告時間縮短,且可減少25%的人力。同時該檢驗室採用最新的智能檢體電動車技術(CARS),透過純電力運送檢體,實現節能減碳的綠色智慧醫療理念。

Read More

無害梭菌 干擾排卵害不孕

  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不足是試管嬰兒治療失敗、早期流產的常見原因之一,台大醫院與中研院合作,發現「無害梭菌」會代謝黃體素,一多就干擾排卵週期。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29日發表一項關於不孕症的最新研究指出,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然而,研究發現一種腸道細菌「無害梭菌」,會代謝黃體素進而干擾排卵週期。未來期能幫助不孕症患者獲得個人化的最佳的黃體素補充策略,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與成功率。 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揭開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代謝異常的關鍵因素。 研究團隊表示,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當黃體素含量不足,是試管嬰兒治療失敗和早期流產的常見原因之一。 在人工生殖治療過程中,患者通常可以藉由口服、陰道栓劑或注射等不同形式的黃體素,用以補充黃體功能的不足或完成子宮內膜整備。然而,吸收效果存有個體差異,尤其是口服補充方式,部分患者即使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依然不足,導致胚胎著床失敗或流產的風險增加。 研究團隊指出,此次研究透過從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不孕症婦女腸道菌叢中,發現一種名為「無害梭菌」的腸道細菌,會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 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抑制此菌有助於提升黃體素濃度,而此菌的長期作用則會干擾小鼠的動情週期與卵泡發育,相當於對人類的排卵週期造成影響。 台大醫院表示,此研究為不孕症治療帶來新的醫療方向,也強化了腸道菌叢對生殖健康影響的研究基礎。未來希望能幫助不孕症患者獲得個人化的最佳的黃體素補充策略,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與成功率。或是透過針對腸道菌叢進行調控,改善患者對黃體素的吸收效率,為未來人工生殖技術開拓新的可能性。

Read More

豐醫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 提升民眾對心房顫動的認識

心臟科團隊現場為民眾進行心律篩檢服務。(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協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心臟內科程建銘主任主講,提升民眾對心房顫動的診斷與治療的認識,普及正確的健康觀念。 程建銘主任講解心房顫動的成因、診斷技術及最新的治療方案,讓民眾對心臟健康有更全面的了解。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特色在於心跳忽快忽慢非常不規律,如果不及早治療,增加中風風險,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死亡。透過心電圖和長期心律監測等診斷工具,電燒術和藥物控制等最新治療方式,幫助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現場提供偵測儀器讓民眾做免費心律篩檢、檢測自己的心臟狀況,進行專業諮詢。年齡越大的民眾較易有心房顫動,隨著檢測方法的進步,有年輕化的趨勢,定期篩檢對於診斷心房顫動以及預防其併發症至關重要。

Read More

消除臉上痘痘、痘疤 醫告訴你「治療關鍵」!快避開這些壞習慣

從清潔到保養對痘痘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旦發現所使用的產品有致痘的疑慮,就應停止使用,且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搭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才有助於肌膚健康。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報導 每個人幾乎都有過長痘痘的經驗,當這些痘痘不斷冒出又難以治癒時,不光只是外觀,對心理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你是否也試遍各種眼花撩亂的治療方式,卻仍無所適從?究竟該如何治療,才能讓痘痘消失,且不在臉上留下疤痕? 遏止痘痘反覆發作 找出冒痘根源 雅丰竹北診所副院長、皮膚專科醫師陳威宇指出,痘痘正式的名稱為挫瘡,其種類繁多,形成原因也相當複雜,一般痘痘成因可以分成皮脂分泌過剩、毛孔阻塞、痤瘡桿菌增生、發炎反應等4種。而分類上則有多種不同方式,以年齡來區分的就有青春痘、女性成年挫瘡…;以原因來區分則有生理痘、口罩痘等等俗稱,但不論是哪一種類的痘痘,都跟上述四種成因密不可分。 陳威宇醫師提及,壓力大、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影響賀爾蒙分泌,導致痘痘長不停,甚至因為錯誤認知,如「長大就會好」而沒有積極處理、「洗臉洗不乾淨」造成過度清潔等,錯失治療黃金時機,讓痘痘發炎更嚴重,增加痘疤形成的風險,使得需花更多力氣治療。 依痘痘嚴重程度對症下藥 複合式治療提升改善效果 針對不同種類的痘痘,需要個別化的治療,才能避免痘痕滿面。陳威宇醫師強調一個重要觀念,保養品只可以改善肌膚狀態,對於急性期的痘痘還是需要藉由藥品治療,包括外用藥以及口服藥。若只是輕微的痘痘,常規治療以擦外用藥膏為主,但如果是發炎、紅腫等較嚴重型的痘痘,就必須使用口服藥物才能達到穩定控制。 陳威宇醫師分享,目前口服A酸是治療痘痘最強而有力的藥物,其治療適應症範圍廣,多數病人在接受整個療程後,都能有效改善痘痘症狀,並可抑制粉刺生成。不過,此種治療方式,多數情況下並無健保給付,且須定期追蹤肝功能、血脂肪等數值,另外,正值懷孕或備孕的女性也不建議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若接受上述治療仍無法改善痘痘問題,陳威宇醫師建議,可考慮合併藍雷射、光動力、紅藍光照射等採「複合式治療」,達到更佳的治療成效。 痘痘痊癒留痕跡 治療前先搞清楚是痘斑還是痘疤 許多人常忍不住會用手擠痘痘,但力道若沒有拿捏好,將造成皮膚發炎反應,還可能色素沉澱留下難以抹滅的痘疤。陳威宇醫師表示,痘疤主要有「凹凸平」三種。如果表面是平整的就屬痘印,係因痘痘發炎消退後留下黑色素,或發炎血管擴張產生的痕跡;而不管凹或凸都算是痘疤,凸的分為蟹足腫和肥厚性疤痕,而絕大多數約8成5的人以凹痘疤最為常見,因肌膚發炎得太厲害,沒有積極處理,使組織無法修復所致。 針對痘疤的改善方式,目前有雷射、微針電波、生長因子,甚至是手術等輔助治療方式,藉由刺激皮膚、增加膠原蛋白,減輕疤痕的嚴重程度。而痘疤通常都以非單一型態出現,因此若有痘印、痘疤同時存在的情況,建議可以採複合式客製化治療,以改善肌膚凹凸落差,讓整體膚況更為平整。 客制化療程精準治療 持之以恆用藥提高療效 不少人很急切的想改善痘痘困擾,因此不停在各大診間遊走,針對此現象,陳威宇醫師說,很多人對於痘痘治療常會抱有過高的期待,但治療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而言,6-8周為一個治療週期,醫師會依每個人的狀況、治療反應,提供精確有效的改善方式,千萬不要覺得痘痘像感冒,吃個幾天藥就會好了,應循序漸進,遵從專業醫生的建議,耐心地走完療程,避免花錢、花時間卻徒勞無功。 另外,也有人會尋求坊間的美容師處理內包粉刺,避免痘痘增生,對此,陳威宇醫師提醒,施作的頻率切勿太頻繁,且後續須再搭配治療藥物保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抗痘效果。 避免痘痘問題惡化 遵循專業建議多方面著手 至於預防痘痘的方式,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陳威宇醫師強調,從清潔到保養對痘痘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旦發現所使用的產品有致痘的疑慮,就應停止使用,且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搭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才有助於肌膚健康。 最後,陳威宇醫師呼籲,若痘痘反覆生長、一直處於發炎狀態就應就醫,尋求專業皮膚科醫生的協助,找出源頭並按部就班的治療,如此才能真正解決痘痘問題,養成光滑肌膚。

Read More

腰椎神經壓迫免開刀!「復健治療」助恢復健康返職場

楊立群主任提醒,從事勞動工作或重複性彎腰工作者,在執行勞務工作時建議穿戴護腰以保護腰椎、在勞務工作後需作簡易的伸展運動,保養脊椎。一旦有下背痛或神經壓迫周邊症狀發生時,可盡速至附近復健科醫療院所就醫。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一名65歲黃先生工作已近30多年,在半年前因工廠搬重物時突然閃到腰,一開始只是局部腰背部痠痛,後來背部疼痛慢慢延伸到整隻右腳,不只痛到沒辦法蹲、也沒辦法走路,甚至連坐都坐不住,夜晚入睡痛到無法翻身,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腰椎椎間盤突出 伴隨脊椎孔狹窄 由於黃先生的家人不希望他承受開刀的風險,在家屬的陪同下,帶往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復健科就醫,經楊立群主任門診檢查發現,黃先生腰椎椎間盤突出且伴隨脊椎孔狹窄、壓迫神經,致右下肢酸、麻、痛,甚至跛行。 對此,楊立群主任開立適當復健物理治療處方,搭配給予藥物及針劑療程,經半年的復健時間,不止處理好多年來姿勢不良及錯誤動作造成的腰椎壓力,也讓黃先生恢復健康並返回職場,還能與好友們一起參與登山活動。 下背好痛問題 定期復健治療 楊立群主任表示,該位患者悉心聽從醫囑,每日由家人協助至治療室復健。復健療程為濕式熱敷在疼痛的部位、中頻向量干擾波電療,視黃先生疼痛的狀況及部位給予調整適合拉力的腰椎牽引,改善疼痛的部位血液循環,也可以放鬆深層肌肉、降低神經根壓迫的症狀。 而椎間盤突出是因長時間不當姿勢及錯誤動作模式造成腰椎壓力過大,需調整姿勢和加強核心肌力,因此醫療團隊也指導日常生活姿勢與活動安全相關的衛教,讓黃先生學會簡易下背痛運動技巧,及正確日常生活動作姿勢,如此多方努力,黃先生因疼痛而造成的生活不便狀況已慢慢改善,終於可以回到工作崗位。 小心脊椎壓迫 嚴重影響生活 楊立群主任說明,脊椎壓迫造成的原因很多,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姿勢甚至情緒。神經根壓迫而造成的問題是許多人常會發生的,需要定期回診追蹤骨骼結構壓迫的狀況,以免產生症狀時才來治療需花費更多時間。平時也需加強骨骼肌肉的力量來穩定脊椎。 楊立群主任提醒,從事勞動工作或重複性彎腰工作者,在執行勞務工作時建議穿戴護腰以保護腰椎、在勞務工作後需作簡易的伸展運動,保養脊椎。一旦有下背痛或神經壓迫周邊症狀發生時,可盡速至附近復健科醫療院所就醫。

Read More

翻轉愛滋病歧視!部桃推廣「U=U=ZERO RISK」理念

愛滋病照護中心將持續推廣U=U與ZERO RISK理念,減少社會對愛滋病的污名與歧視。(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世界衛生組織自1988年宣布每年12月1日為「世界愛滋日」,提高全球對愛滋病的關注,悼念因該疾病逝去的生命,並強調預防與治療的重要性。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每年透過系列活動,傳遞愛滋病相關正確知識,呼籲社會消除對愛滋病的歧視。自2018年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正式公告國際共識「U=U」以來,2023年國際愛滋病協會進一步提出「U=U=ZERO RISK」。這一聲明基於科學證據,指出接受有效治療的HIV感染者若達到且維持病毒量不可檢測,便不會傳染病毒,達到零風險的效果。 部桃感染科主任鄭健禹強調,愛滋病照護中心將持續推廣U=U與ZERO RISK理念,減少社會對愛滋病的污名與歧視,讓更多感染者能穩定就醫並安心生活。個管師孫娜俐表示,希望透過活動深化大眾對「U=U=ZERO RISK」的理解,重新檢視對HIV感染者的偏見與制度,進而促進去歧視與去污名,提升感染者的生活福祉。 部桃愛滋病照護中心長期倡導「U=U」理念,今年更積極推廣「U=U=ZERO RISK」的重要訊息。在2024年世界愛滋日活動中,特別與插畫師「meowni」合作,製作宣導影片,透過生動插畫解答大眾對HIV的常見迷思,打破錯誤觀念,促進社會對感染者的理解與接納。 為呼應世界愛滋日,今(2024)年桃園醫院於今(29)日舉辦多項活動,包括特殊訂製「U=U」手提袋愛心義賣,所得全數捐予桃園醫院社服仁愛基金愛滋專款;邀請美髮師到院進行義剪,藉由無私奉獻增強大眾與感染者的互動;以及邀請專業畫家現場為民眾作素描繪畫,所得款項同樣捐助愛滋專款。透過多元活動拉近與民眾的距離,鼓勵社會對感染者多一分了解與支持。 部桃院長楊南屏說明,醫院將持續提供全面的愛滋病照護服務,協助感染者穩定治療,並向社會傳遞正確的愛滋知識,降低恐懼心理,推動全民篩檢與預防感染。他期許透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實現「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的三零願景,創造一個無憂生活的友善社會。部桃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參與,共同為愛滋病防治邁向新里程。

Read More

天冷也要活動 長輩學3招肌不可失

專業物理治療師林沛均帶來3招復健運動,讓長輩們邊動邊學,生動、有趣,又促進健康。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隨著冷氣團南下,就怕天冷長輩不愛動,容易出現肌肉流失,「樂活苓雅日間照顧中心」28日舉辦「預防肌少症,肌不可失」講座活動,邀請體系內的專業物理治療師示範日常維持肌力的復健運動,讓長輩們實地動動手、腳與身體,不僅讓身體暖呼呼,還能逐步增加肌力,促進肢體活動,進一步預防跌倒。 「活力得醫療體系」樂活苓雅日間照顧中心組長護理師李蓮姿表示,長者若出現肌少症或肌力流失,會影響活動力,容易發生跌倒,造成生活品質下降,家庭照顧負擔加重。 受邀示範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專業物理治療師林沛均帶來3招復健運動,讓長輩們邊動邊學,生動、有趣,又促進健康。 3招復健運動分別是,「肩關節彎曲」,增加上肢肌肉力量,協助完成日常拿取物品;「背部伸直」,提高核心穩定,減少背部肌肉無力導致的疼痛或僵硬;「大腿往下踩」,增強大腿與腹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長輩們跟著專業物理治療師做維持肌力復健運動,預防跌倒。(記者王正平攝) 物理治療師林沛均提醒,長輩若有肌少症可能會引起的後遺症,包括行動力下降,肌力不足會導致步態不穩,容易跌倒增加骨折風險,還會加速衰老,喪失自理能力,引起代謝問題及免疫力下降,甚至造成心理影響。

Read More

頸椎脊髓神經病變 翁扭脖劇痛腿無力

8旬李伯伯(左2)在太太(左1)陪同下,送花感謝柳營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呂忠哲(左3)和醫療團隊。(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住台南市鹽水區8旬的李伯伯,在一次運動前熱身扭動脖子時忽然感到劇烈疼痛,1週後雙腿完全無力,坐著輪椅到柳營奇美院醫院就醫,經神經外科醫師呂忠哲診斷,發現是頸椎段脊髓神經病變惹的禍,經外科手術解壓,讓病人重拾行走能力。呂忠哲強調,健康的頸椎是行動自由的關鍵,提醒低頭族每隔一段時間要起身走動,平時有適度運動強化肩頸肌肉,降低頸椎病變機會。 呂忠哲說,李伯伯住院檢查在核磁共振掃描檢查顯示,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神經,已被壓到只剩1條極細的通道,神經因缺血已變色,情況危急;經手術清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並針對頸椎滑脫進行融合固定。由於神經壓迫嚴重,手術過程充滿挑戰,醫療團隊成功完成手術,李伯伯醒來後,雙腳能正常活動,也讓團隊鬆了一口氣;術後病人配合復健,還規劃課表慢慢練習行走,逐漸恢復到輕快步伐,讓家人欣喜萬分。 李伯伯說,感謝醫療團隊及時查出病因,術後已4個月,他每天走路用心復健,希望很快恢復健康。 呂忠哲說,科技發達,許多民眾常低頭滑手機、長時間看螢幕打電腦或姿勢不良,就有可能造成頸椎退化;當頸椎瞬間壓力過大,例如外傷、運動傷害、按摩等,就有可能造成急性椎間盤突出;包含肩頸痠痛,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無力;若合併有步態不穩、下肢無力、全身緊繃感甚至嚴重到大小便困難,可能是頸椎脊髓受壓警訊,應及早就醫檢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