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家人健康 呼吸道融合病毒怎麼防才有效?

RSV對嬰幼兒和老年人呼吸道健康有重大威脅,現無特效藥,打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是最有效預防。 (幸福安診所提供)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對嬰幼兒和老年人呼吸道健康的重大威脅,尤其在台灣,這個病毒幾乎全年無休,秋冬季節和南部地區尤其嚴重。RSV的傳染性極強,透過飛沫或接觸輕易傳播,逾9成兒童在兩歲前曾感染RSV,是5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原因,是嬰幼兒細支氣管炎的主因,病例比例可達40-90%。對新生兒來說,RSV的威脅遠超過流感,急診和住院率高達流感的16倍,死亡率則高出5倍。 感染RSV的初期症狀可能是輕微發燒、流鼻水或咳嗽,但病情可能迅速惡化,發展為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嚴重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特別是6個月以下嬰兒住院的比例高,每4位就有1位病情嚴重到需要進入加護病房。對新生兒來說,RSV絕非普通感冒,而是可能威脅生命的重大挑戰。在台灣RSV病例全年都有,北部和中部地區通常在3-5月及8-10月出現兩波高峰,南部地區則主要集中在4-7月。隨著新冠疫情解封、口罩政策放寬,RSV與其他呼吸道病毒相互交織,讓家長和醫護人員防不勝防。 防範RSV最有效的策略是“預防勝於治療”,因為目前尚無專門的特效藥。有效的防護措施包括:1.勤洗手、戴口罩:這些看似簡單的基本動作,是防止病毒傳播的基礎防線,特別在人多的公共場所,戴口罩可以保護自己,也能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2.疫苗接種:RSV單株抗體疫苗可供新生兒施打,幫助嬰兒在最脆弱時期多一層保護。此外,60歲以上長者和家中有嬰幼兒的家庭成員也應考慮接種,減少感染風險。3.保持健康的居家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清潔接觸過的表面,並對有呼吸道症狀的家庭成員進行隔離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提高警覺:家中有嬰幼兒或老年人時,家長應注意發燒、咳嗽或呼吸急促等早期症狀,並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RSV每年導致全球超過10萬名5歲以下幼童死亡,對台灣來說,隨著出生率下降,保護新生兒健康變得更加重要。對抗RSV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除了推動疫苗接種提升群體免疫力外,簡單的個人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和勤洗手,仍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只要提高警覺並落實防護措施,就能有效降低RSV的傳播,守護家人健康。 (作者∕台南市幸福安診所小兒科醫師楊允翔)

Read MoreRead More

醫學設計學會年終成果 AI照護智慧是未來

(醫學設計學會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臺灣醫學設計學會曾俊儒理事長於日前年終成果發表指出,未來將會積極運用AI技術、科技推動創新長照、健康設計等,期能增加國內外醫學設計知識學理及實務研究之交流。 曾俊儒以上個月在泰國舉行的第五屆醫學設計國際研討會為例,他指出,該會已經與清邁大學公衛學院的合作議題會談,雙方就未來的研究合作展開了討論,將有效的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該次研討會也聚焦於數位健康領域,涵蓋從創新技術到實際應用的多樣議題。匯集了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及臨床實務人士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展示了數位健康技術在臨床診療、遠距醫療及健康數據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醫學設計學會提供) 曾俊儒提到,會議中也強調了數位健康技術在改善病患健康、優化醫療流程及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潛力,使所有與會者對其未來應用都充滿了期待,更看出AI照護智慧是未來的趨勢,該學會也將更致力於相關領域的研究與發展。

Read MoreRead More

晚期肺癌治療現曙光 最新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不限腦轉移

「幾乎一半病患來檢查時就診斷出是晚期肺癌,甚至已經轉移。」事實上,肺癌不僅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尤其一旦轉移就已是第四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呂佳恆報導 肺癌對國人健康威脅不容小覷,根據國健署統計,110年共有1萬6千多人罹患肺癌,且每年有超過1萬人因肺癌死亡,又以肺腺癌為大宗,其中占有五至六成都是EGFR基因突變所導致,然而,面對肺癌帶來的高死亡率,健保署從10月起擴大給付肺癌晚期標靶藥物接軌國際,不限腦部轉移,可望給予更多病患受惠;臺中榮民總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曾政森指出,若能在第一線治療使用標靶藥物,有望延長無疾病惡化期時間,有效控制病情,同時 降低腦轉移風險。 肺癌惡性度高病程快 醫:腦轉移恐更危急 「幾乎一半病患來檢查時就診斷出是晚期肺癌,甚至已經轉移。」事實上,肺癌不僅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尤其一旦轉移就已是第四期;曾政森主任表示,肺癌惡性度較高,比起乳癌、大腸癌等其他癌症,轉移機會高,病程進展快速,且肺癌容易有多重位置轉移,包括骨頭、肝臟、腎臟、對側的肺部以及腦部等,特別是當肺癌惡化轉移至腦部時,對於病患整體病況及生活品質影響甚大。 肺腺癌九種基因突變 臨床已有相對應治療 幸運的是如今肺癌治療已邁向精準治療時代臨床上依據不同基因突變的肺癌,能給予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曾政森主任提及,以肺腺癌而言,目前至少有九種基因突變,臨床治療上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當然,臨床治療面對第四期肺癌患者時,雖無法達到痊癒目標,但現在已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並有效延長存活時間。 今年10月擴大標靶給付 有望預防腦轉移 曾政森主任說明,在EGFR基因突變中,以exon 19及exon 21為最常見的突變型態,佔80至90%,今年10月擴大標靶給付,標靶藥物能從最源頭抑制癌細胞持續侵犯、複製,甚至將癌細胞殺死,有助於控制癌症,因為有更好的腦部穿透性,能延緩發生腦部轉移的時間,即便對於腦部轉移的肺癌病患也有良好的反應,可以減少或延遲腦部放射線治療,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副作用相對也較少。臨床上醫師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以及全盤考量所有因素,決定後續合適的治療選項,鼓勵病人,若有治療上的疑問,應該向醫護人員諮詢有關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 一線治療使用標靶 肺癌患者成功控制病情 臨床一名40多歲女性,出現肢體無力等症狀,赴神經外科檢查發現有腦部腫瘤,經切片確定腫瘤為肺部轉移,治療上採以標靶藥物後,病情控制良好;曾政森主任解釋,這名患者一開始未接受放射線治療,而是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經治療一段時間,不僅腦部腫瘤幾乎消失,肺部腫瘤也獲得良好控制,標靶藥物可能引起如皮膚乾燥或輕微疹子等副作用,但透過及早發現問題並與主治醫師溝通,可有效緩解不適。雖第四期肺癌無法痊癒,幾年後也可能面臨抗藥性,但若能使患者在一線治療時控制良好,也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最新健保給付不限腦轉移 可望受惠EGFR基因突變患者 曾政森主任提醒,如今肺癌晚期標靶藥物從過去健保部分給付,現在全面開放exon 19、exon 21等常見基因突變患者,只要確定是晚期肺癌患者就能獲得健保給付,尤其進入精準醫療的年代,即便被診斷為晚期肺癌,仍應樂觀且積極去接受完整腫瘤切片、分析,並與醫療團隊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更有助於延長存活率。

Read MoreRead More

懷孕初期出血先別慌 安胎前必知自費口服安胎藥

現在許多媽媽是四十幾歲才懷孕,因爲晚婚伴隨而來的就是晚孕,晚婚晚孕已然成為趨勢。晚孕的媽媽不僅受孕困難,懷孕初期出血比例高,先兆性流產的比例也較高。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報導 隨著社會發展的改變,晚婚已經相當普遍。今日生殖醫學飛快進步,幫助許多晚婚夫妻順利懷孕。然而,胚胎著床只是懷孕的一個關卡,如何讓胚胎順利成長與順產更是一大考驗。所幸,懷孕初期出血的先兆性流產者、習慣性流產者,已有自費口服安胎藥可供選擇,幫助孕媽咪們打造更友善的安胎療程,守護寶貝並不需要放棄生活品質或工作! 懷孕出血別輕忽!晚孕媽媽是先兆性流產或習慣性流產高風險群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蕭勝文主任分享,現在許多媽媽是四十幾歲才懷孕,因爲晚婚伴隨而來的就是晚孕,晚婚晚孕已然成為趨勢。晚孕的媽媽不僅受孕困難,懷孕初期出血比例高,先兆性流產的比例也較高。在妊娠的前20週內通過閉合的子宮頸口出現帶血的陰道分泌物或出血時,可以診斷為先兆性,將近四分之一的女性在妊娠早期會有出血的表現,可能會持續數天至數週。可能伴有恥骨上不適、輕度痙攣、骨盆壓迫或持續性腰痛。一旦發生,要盡快就醫檢查懷孕出血原因,並多平躺、休息。 蕭勝文主任也表示,晚孕的媽媽確實辛苦,除了懷孕出血、發生先兆性流產的可能,同時也是習慣性流產的高風險族群(習慣性流產定義為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流產)。對於這兩種可能發生的流產,高齡媽媽們需依賴補充黃體素安胎,讓腹中寶貝健康出生。 黃體素是安胎必備 跟著醫師一起了解黃體素 蕭勝文主任說明,對於高風險孕婦,一確定懷孕就需補充黃體素,而且要儘早使用。常見黃體素依劑型有口服和塞劑,塞劑是塞入陰道,有感染風險,心理負擔高,且容易有分泌物,使用上較不方便。相較之下,口服劑型使用方便,臨床使用經驗副作用也比塞劑小。 即使如此,傳統的口服黃體素還是會有嗜睡、噁心等副作用。蕭勝文主任曾遇過病人服用傳統口服黃體素,結果整天都沒有精神,如果準媽媽本身有工作,這些噁心、嘔吐、嗜睡的副作用就會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這時需先將藥物減量,看看能否改善病人副作用,如果副作用仍然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就需考慮停藥與換藥。 自費口服安胎藥一天兩次 天然黃體素好吸收、副作用低、讓安胎過程更舒適 蕭勝文主任提到現在有一種自費口服安胎藥,這種新型口服黃體素,雖是使用天然的黃體素,但透過專利技術強化,讓黃體素更容易、有效被人體吸收,因此,暈眩、孕吐等副作用也就可以大幅降低,病人服藥順從度更高,不僅達到安胎的目的,更能為準媽媽們營造友善安胎的環境,同時兼顧生活與工作品質。 真實案例:持續服用自費口服安胎藥擺脫陰霾 歡喜順產 蕭勝文主任鼓勵晚孕或在職孕婦,在獲知懷孕後,因為本身高齡的因素、其他內科疾病、工作需求或希望維持生活品質,都應儘早和醫師討論是否要提早使用黃體素安胎。服用黃體素期間,也要盡量多休息。蕭勝文主任也分享臨床上遇過習慣性流產病人反覆發生流產,後來再度懷孕便儘早開始讓病人持續補充自費口服安胎藥,整個孕期就未再有流產的狀況,順利產下可愛的寶寶。 在已有不同選擇的今日,懷孕出血的先兆性流產,或是習慣性流產的媽咪們,也不需要過於焦慮。鼓勵準爸媽們,可以主動向醫師諮詢自費口服安胎藥,透過藥物選擇,有望奪回懷孕期間的人生主導權,不一定要為了安胎而垂頭喪氣。

Read MoreRead More

爆紅的劉亦菲減肥法效果超神?醫警示:極端飲食法風險高

知名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強調,劉亦菲「五日輕斷食減肥法」屬於極端的飲食方式,長期實行恐對健康造成巨大負擔。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國知名女星劉亦菲近期因主演《玫瑰的故事》人氣再度攀升,同時她的「五日輕斷食減肥法」也在網路上廣為盛傳,吸引不少人嘗試。該減肥法主要是將飲食分為五天,且每天僅能攝取特定類型的食物。不過,知名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表示,這樣單一且極低熱量的飲食模式,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建議民眾三思而後行。 明星減肥法五日就可瘦身?須當心營養攝取不均衡 劉亦菲「五日輕斷食減肥法」的飲食模式就是,第一天為「蛋斷日」只能吃蛋,第二天為「液斷日」只喝無糖飲品,第三天為「肉斷日」只能吃肉,週四「果斷日」僅可攝取低糖水果,第五天則是「菜斷日」只能吃青菜。這樣的飲食安排看似簡單易行,不過蒼藍鴿解釋,該飲食法每天攝取的熱量會被限制在極低的範圍內,甚至可能低於500大卡。長期食用下來,不僅容易造成營養不足,也會對身體機能產生多方面的壓力。 減重捷徑還是健康隱憂?蒼藍鴿:只建議必要時短期使用 究竟這樣的飲食方式是否能夠減重?蒼藍鴿表示,劉亦菲減肥法確實可以在短期內帶來體重快速下降的效果,對於需要在短時間內,例如拍攝婚紗或參加重要場合的人,可能有助於臨時達到目標。不過,他並不建議在日常或長時間執行這樣的飲食計畫,如果超過一至兩週,健康風險將會大幅上升。 瘦身代價高昂!長期實行恐掉肌肉傷器官 事實上,在短期內可以看到體重下降的成果,其實大多是來自水分與肌肉流失,而非脂肪燃燒。因此,蒼藍鴿也提到,如果長期實施劉亦菲的「五日輕斷食減肥法」,容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除了缺乏必要的三大營養素、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外。當熱量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優先分解肌肉來獲取能量,導致肌肉量減少,甚至對身體造成更深遠的損害,影響重要器官的運作或器官功能受損等。 減重應以健康為本!切勿犧牲健康換取速效 減重是一個需要耐心與毅力的過程,且應以長期健康為目標,任何過於激進的飲食方式都可能會對健康帶來風險。民眾應選擇符合自身需求且對健康有益的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健康減重的目標。建議以均衡的飲食計畫,並配合定期與定量的運動習慣,才能達到持久的體態管理效果,切勿因為追求快速效果而付出沉重的健康代價。

Read MoreRead More

高榮精神部義賣 秀復健成果

高雄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復健成果展示暨義賣。(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舉辦復健成果展示暨義賣,今年活動以「當下」為主題,彰顯病友在復健旅程中的堅韌與成長;也展現精神部治療團隊,多年來以專業與愛心陪伴病友的努力成果。 副院長唐逸文感謝精神復健團隊辛勤付出,並強調「每一個『當下』都值得珍視與努力,這些成果不僅屬於復健之友,更是所有支持者共同攜手的結晶」。 復健之友參與銷售義賣作品,為活動注入更多能量與意義,展出超過5000件手作作品,包含十字繡、縫紉、木工、皮雕及個性鮮明的彩繪作品,真切地記錄病友一步步走過復健旅程的堅韌與努力。 高榮表示,作品不一定達到專業工藝的精緻,卻充滿創意與情感,彷彿透過一針一線一筆一畫,述說他們克服挑戰、迎向新生的勇氣與生命力。

Read MoreRead More

小兒疝氣勿輕忽 及早手術解危

醫師楊筱惠表示,家長若發現孩子腹股溝處有異常,應盡早至小兒外科門診就醫。(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兒童腹股溝疝氣是小兒科臨床最常見的外科疾病,每百名孩子約有3人會發生,特別是男童、早產兒,發生機率較高。醫師提醒,若家長幫小孩洗澡或是孩子哭鬧時,發現孩子下腹部、腹股溝鼓起來,應盡早至小兒外科門診就醫。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醫師楊筱惠表示,腹股溝疝氣的成因與成人不同,主要是小孩的腹膜向鼠蹊部延伸的鞘狀突(俗稱疝氣袋)未閉合,導致腹腔內的器官,包含小腸、網膜,女生則可能是卵巢或輸卵管等掉入疝氣袋中,並會在孩子哭鬧、用力或站立時凸出且不痛,但一躺下後,這些凸起又會消失。其中,好發於右側約55%、左側約30%、雙側都有約15%。 楊筱惠表示,若器官長時間滯留於疝氣袋中,可能導致腸子或卵巢腫脹卡住為「嵌頓型疝氣」,引起腸阻塞,出現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或是腸子、卵巢缺血壞死等。若家長發現孩子的腹股溝處有硬塊、腫塊,或嬰幼兒哭鬧不安、嘔吐合併腹股溝突起腫塊,應盡快讓孩子躺平或輕輕將硬塊推回,至小兒外科門診就醫。 楊筱惠表示,手術是疝氣常見的治療方式,特別是嬰幼兒腸子容易卡住,有症狀時應盡早處理,不需等待孩子長大後再手術。手術以傳統方式進行,將疝氣袋的開口關閉、切除遠端的疝氣袋,保護好輸精管及血管,大多不需要像成人一樣放置人工網膜,約20分鐘即可完成,且傷口小約1~1.5公分、不須拆線傷口,1週即可癒合。也可選擇腹腔鏡式同時檢查及治療對側。

Read MoreRead More

明年起 化粧品禁用PFAS等9成分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左)、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簡任技正吳正寧(右)25日表示,明年元旦起化粧品禁用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等9項成分。(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宣布,配合國際化粧品管理趨勢,明年元旦起禁用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等9項成分,禁止業者製造、輸入、供應消費者試用等,違者最高可處500萬元罰款。 食藥署指出,PFAS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可能影響甲狀腺代謝及免疫系統,且可能影響懷孕期間中胎兒及哺乳期間嬰兒的生長發育。由PFAS有阻隔油水特性,常使用於在防曬、隔離等化粧品中,歐盟目前已禁用含PFAS成分化粧品,食藥署跟進宣布禁用。 食藥署指出,衛福部3月21日公告修正「化粧品禁止使用成分表」,新增全氟/多氟烷基物質等9項禁用成分,明年1月1日起實施。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PFAS是多種化合物的總稱,因其防油特性,過去被用來當作食品紙製包材;環境部已公告禁用逾500種PFAS成分,若業者使用,食藥署將依《食安法》要求限期改正、下架回收。歐盟針對雞蛋、魚肉、水產品、羊肉、豬肉等,訂有PFAS檢驗標準,食藥署明年也將增加接觸包裝容器具中PFAS監測計畫,檢驗盛裝食物的包裝材料是否溶出PFAS。 食藥署表示,PFAS類化合物具疏水性、疏油性、表面活性特性及化學穩定性,廣泛應用於工業及民生消費品中,如紡織品、地毯、殺蟲劑、食品包裝上的防汙、防油及防水表面塗層等方面。

Read MoreRead More

長者6力評估 預防延緩失能

成大醫院25日辦理長者健康評估篩檢活動,幫助老人家及早發現衰退跡象。(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長者健康問題涉及多面向,透過整合式健康評估(ICOPE),針對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6大項目進行評估,除了讓長者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醫療端也能夠及早介入,保持健康與高品質的生活。 成大醫院於25日耶誕節辦理長者健康評估篩檢活動,動員護理部、社區健康照護中心、高齡醫學部、家庭醫學部、藥劑部及老人醫院籌備處,以「長者量6力,明年更有力」為主題,幫助高齡者進行長者整合式健康評估,了解目前身體功能狀態,並針對結果提供健康促進與生活建議,鼓勵長輩持續從事健康行為,保持良好功能。 護理部主任馮瑞鶯表示,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長者可能面臨多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如行動力減弱、視力和聽力退化,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等,如有發現衰退症狀,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復健醫師指出,高齡族的衰退涵蓋平衡力、肌力、視力及認知障礙等,這些衰退也伴隨跌倒風險,如未妥善處置、復健,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呼籲民眾留意家中長者,並於日常進行預防跌倒相關措施,如有復健需求時,應盡早諮詢復健科醫師。 副院長許志新表示,世衛近年推動長者整合式健康評估,國健署也推動「長者量6力」的評估篩檢,包含活動力、營養、視力、聽力、認知與心理健康。成醫將持續推動國人健康,也提醒民眾透過檢測早期發現潛在問題,預防延緩失能發生。

Read MoreRead More

想健康長壽 吃好睡好、運動不菸

醫師李耀泰說,維持健康體重等8種健康長壽要件,在高齡化社會更顯重要。(郭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隨著人類壽命越來越長,老化問題也越來越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會提出包括維持健康體重、吃健康食物等8種健康長壽要件,在高齡化社會尤顯重要。 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說明,長壽和健康的8大要素,包括維持健康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24.9,可減少慢性發炎和過氧化壓力,降低5~10%癌症風險;吃健康食物:如地中海食物蔬果等,每天攝取30公克以上膳食纖維,蔬果、豆類富含多酚和胡蘿蔔素,能降低30~50%癌症風險:適當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量運動,如走路、腳踏車、游泳、有氧運動等,能增加免疫力,減少發炎,降低10~25%癌症風險;減少精緻食物:快速食物和許多加工甜品可能使用反式脂肪和代糖,油炸物和含糖飲料也不宜多吃。 另外,避免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香腸、漢堡等,其製造過程產生硝化物,有礙健康;不抽菸:香菸含許多有害物質,如尼古丁、一氧化碳、亞硝胺、丙烯醯胺、甲醛,易導致心臟病、中風、肺氣腫和各種癌症;少喝酒:酒精會增加癌症、胰臟和肝臟疾病風險;生命重要因素8:美國心臟學會採用4項健康行為,包括健康食物、適當運動、不抽菸、健康睡眠,以及4項健康因子,包括適當體重、血脂、血糖和血壓等健康生活必需8件事。 研究顯示,適當的體重加上前述≧3種生活習慣,可降低60%全部死亡率。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