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血液浮一層油!健檢發現「乳糜血」險釀胰臟炎

診所主治醫師王德生為病患解說適當的治療安排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一名40多歲男子長期出入應酬場所,一天至少喝掉一瓶威士忌,加上作息不規律,經健康檢查後發現三酸甘油脂高達3000多mg/dl,甚至出現「乳糜血」,也就是血液中充滿脂質!不僅影響健康,更可能導致胰臟炎等嚴重疾病。經診所王德生醫師綜合評估後,安排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及相關傳統的藥物治療外,並提供血液淨化療程與客製化營養點滴治療,以幫助男子改善代謝問題並輔助身體修復。 給身體一次「大掃除」 洗腎和血液淨化大不同 王德生醫師解釋,許多民眾會誤以為洗腎和血液淨化是同一件事。事實上,這兩種療法都是醫療上用來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技術,但原理、適用對象及治療目的有所不同: 洗腎: 主要目的是模擬腎臟的功能,幫助無法正常排出代謝廢物的腎臟病患者清除體內的廢物、水分及電解質。適用對象多數為慢性腎衰竭或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無法正常運作時需要進行洗腎來維持生命。患者的血液透過透析的儀器進行過濾,將廢物、過多的水分和毒素去除,然後將過濾後的血液返回體內。治療頻率,通常每週需進行2至3次,每次約4小時。 血液淨化: 主要目的是針對血液中的特定成分,如過高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或其他有害物質,進行分離和濾除。適用於高三酸甘油脂症、乳糜血、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重症肌無力)、代謝症候群,以及需要改善代謝功能的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原理是將血液分離成血球和血漿兩部分,血球會直接回輸體內,而血漿經過多層濾芯過濾後,將脂質和特定代謝廢物去除。治療頻率通常不需要頻繁進行,每3到6個月進行一次即可,一次約1.5至2小時。 搭配客製化營養點滴 輔助身體恢復健康 王德生醫師補充,除了血液淨化,也可以搭配客製化營養點滴,補充電解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例如:高劑量維生素C,可增強抗氧化能力,促進代謝並緩解疲勞。此外,客製化點滴也針對慢性疲勞、代謝機能失調、經前症候群等提供輔助改善,對於長期缺乏特定營養素或用藥後營養素流失的個案,能有效中斷惡性循環,恢復身體活力。 針對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患者,在天冷的季節更應該注意,醫師建議飲食需注意選擇優質油脂,少攝取精緻糖類與澱粉,並避免重口味下酒菜如炸物或高脂肪補品。同時,增加蔬菜攝取可幫助腸胃蠕動及代謝,還要搭配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才能真正改善健康狀況。 王德生醫師特別提醒,疾病的進展往往緩慢,若能及早採取適當的醫療介入,搭配健康生活習慣,有機會恢復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Read MoreRead More

小傷口大學問!掌握癒合關鍵不留痕!

吳亭蓁醫師指出,肌肽能減少傷口紅腫發炎,促進快速癒合並降低疤痕風險,是傷口處理的重要關鍵。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小琦在廚房準備晚餐時,不小心被刀割傷了手指,儘管當下傷口不大、血也很快地止住,但幾天後傷口開始紅腫滲液;她嘗試到藥房購買藥膏處理包紮,情況卻遲遲沒有改善。甚至傷口周圍開始出現疼痛發熱。焦慮的小琦前往診所求助,醫師診斷是因細菌感染而引起,並立即幫她進行清創與換藥;在專業治療下,傷口迅速癒合,這才讓小琦意識到,竟是自己忽略了許多關鍵細節! 或許不少人跟小琦一樣,總以為能憑藉過往經驗,認為小傷口簡單消毒包紮就能解決,卻不知傷口癒合的速度與與正確處理方式密切相關,不當處理不僅可能延長癒合時間,還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 破解護理迷思!濕度成癒合關鍵 吳國君骨外科診所副院長吳亭蓁指出,傷口癒合速度因人而異,正常急性傷口若處理得當,通常在一至三周內會癒合,「若傷口超過三天仍無好轉跡象,最好尋求專業治療。」輕微的割傷或擦傷,若傷口乾淨且未持續出血,可自行處理;但深層傷口或持續出血者,則需即刻就醫進行清創或縫合。 吳亭蓁醫師強調,許多民眾誤以為傷口應避免碰水並保持乾燥結痂。事實上,避免碰水是為了防止傷口感染;早期以為傷口越乾癒合越快,而現代研究顯示,適度濕潤環境更有助於組織修復,「過乾或過濕都可能影響癒合速度,掌握濕度平衡至關重要。」 敷對好料,讓傷口癒合事半功倍! 在換藥過程中,消毒極其關鍵,建議使用優碘及雙氧水等不含酒精類的消毒劑,並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再根據傷口狀況選擇合適的藥膏或敷料覆蓋,保持適度濕潤以促進癒合速度。至於要多久換一次藥?通常建議每天換藥一次為佳,但若傷口分泌物較多或已有滲液時,則需更頻繁地更換敷料,確保傷口的乾淨。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敷料的種類日新月異。其中可分為直接接觸傷口的第一層敷料,如抗生素藥膏、凝膠類,以及用於保護傷口的第二層敷料,如人工皮、水凝膠敷料與泡棉敷料等。吳亭蓁副院長說明,根據傷口的癒合階段與深淺程度選擇適合的敷料,能顯著提升癒合的速度。 吳亭蓁副院長表示,部分高效敷料中添加的活性成分如肌肽,能顯著加速癒合。「肌肽是一種天然抗發炎因子,不僅能減少傷口的紅腫與發炎發應,促進傷口快速癒合,同時也能降低癒合後的疤痕形成機率。」專業醫師在傷口癒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可以精準診斷傷口類型、判斷癒合進程,也可以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與敷料建議。而凝膠敷料因具有高保濕性且包覆力強,比貼片型敷料更能完整覆蓋傷口,並保持適度濕潤。 傷口癒合是一段需要耐心與正確處理的過程,對於難以處理的傷口,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進行治療為佳,有助於加速癒合,更可有效減少疤痕生成,幫助您重拾健康肌膚。

Read MoreRead More

AI微創脊椎截彎取直 婆婆邁步走

林婆婆進行AI微創顯微脊椎截彎取直手術,第2天就能下床行走。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70歲林婆婆年輕時就脊椎側彎,7年前脊椎退化造成嚴重腰痠背痛,有時痛不欲生。在北榮進行AI微創顯微脊椎截彎取直手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行走,術後3個月可自己騎腳踏車出門買菜,她覺得人生由黑白又恢復成為彩色了。 林婆婆表示,自己生產後經常腰痠背痛與腳痠麻,隨著年齡增加行動越來越困難,前幾年幫忙兒子媳搬家後,使疼痛加劇,腿部痛到寸步難行,物理治療及各種注射打針都無效。輾轉到北榮就醫,在媳婦與醫師勸說,下定決心開刀,術後腰痠背痛、腳痠麻完全改善,3個月後開始騎腳踏車,還意外發現身高增加3公分。 北榮神經修復科主任吳昭慶指出,團隊搭配AI,術前模擬每支螺絲、支架、骨刺減壓狀況,讓手術更安全且精準,林婆婆脊椎矯正達40度,過去這種手術患者至少會失血3000c.c.,透過AI微創手術出血量少,僅失血300c.c.,為住院天數也由14天,縮短至約7天。

Read MoreRead More

男背痛10年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

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的主要症狀為下背和臀部疼痛,提醒民眾發現疼痛症狀應就醫診療。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55歲黃姓男子10餘年來飽受下背痛之苦,醫師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多月前疼痛從頸部延伸到下背部,透過X光檢查發現也有脊椎黏合情況,改以免疫調節藥物並搭配運動、生活型態調整及復健治療,幾個月後下背痛及手腳關節疼痛獲得明顯改善。 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主要影響脊椎和骨盆關節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20~40歲男性,台灣盛行率約0.1~0.4%。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顯示遺傳因素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與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的相關性,環境因素(例如抽菸)和免疫系統異常也可能促進疾病發展。 僵直性脊椎炎主要症狀為下背部和臀部疼痛,亦即所謂的發炎性下背痛,占所有下背痛原因約4~5%,特徵包含初次發生年齡小於40歲,緩慢地發生,常發生在清晨快起床時,會有雙側臀部交互疼痛,醒來活動後症狀會緩解,但期間會長達1小時以上。 陳昭宇說,診斷僵直性脊椎炎通常依賴臨床症狀、病史及影像學檢查。醫生會詳問症狀及家族史,並進行身體檢查。X光檢查能看出薦腸骨關節和脊椎變化,是診斷僵直性脊椎炎最主要方法,但早期階段疾病可能無法檢測出,磁振造影檢查能更早期檢測到關節及骨頭的炎症變化。此外,HLA-B27抗原的檢測也有助於診斷。 陳昭宇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以控制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非類固醇抗炎藥是初步治療藥物,但病情較重的者,可能需要生物製劑或標靶治療控制病情。

Read MoreRead More

異卵雙胞胎 罕見延遲111天出生

40歲關女士平安產下異卵雙胞胎,兩個寶寶出生時間相差111天,創下台灣「延遲生產」紀錄。(記者黃翠娟攝)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國泰醫院23日公布1例出生時間相差111天、機率不到萬分之1,異卵雙胞胎高齡產婦母子均安的罕見個案。 40歲關女士是高齡孕婦,在懷孕19週左右突然大量破水,A寶在20週時自然產出,由於夫妻雙方表示要拚盡全力保住B寶,於是接受強效抗生素及子宮頸環紮術治療,於3週後出院,改門診治療。後續順利安胎到35週,B寶在將近36週時自然生產,健康活動力佳,母嬰均安,而且還是位國慶寶寶兒子。 國泰綜合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主任陳俐瑾指出,雙胞胎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平均會在36週提前生產,若是遇到早產的情況,通常兩個寶寶會一起分娩出,能夠間隔24小時以上才生出第2個寶寶的狀況相當罕見,在醫學上叫做雙胞胎延遲間隔生產。 由於早產常常有潛在性子宮腔感染,且生完第1個寶寶後子宮頸會打開,這些都是難以將第2個寶寶安住的原因。就算成功度過前幾天,後續滯留在子宮腔的胎盤跟臍帶也要非常注意感染跟凝血病變的問題,因此需要密切觀察與適當治療。 由於沒有醫療上的常規可循,醫學文獻上報告雙胞胎延遲間隔生產超過1天以上的成功個案數只有82例,成功機率大約不到萬分之1,平均延遲天數為數天到數週,其中最久的個案在葡萄牙,高達154天。 台灣至今成功的個案數寥寥無幾,國泰綜合醫院此次成功將2寶安胎破百天應是國內已知最久、出生週數最大的紀錄。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早產發生率由95年的8.5%攀升至112年的10.8%,原因可能是目前試管嬰兒雙胞胎的比例隨之增加、孕婦高齡化,或是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習慣,都是早產高危險群。 陳俐瑾提醒,高齡的雙胞胎孕婦平時應注意子宮收縮的情形,並建議在第2孕期(懷孕第16-24週)接受子宮頸長度測量,密集回診產檢,以減少因早產造成寶寶的生命危險或長期性併發症。若是遇到早產徵象,包含出血、宮縮、破水,應盡速到有早產兒急救能力的醫療院所就醫,盡早治療。

Read MoreRead More

視線有黑影 自點藥水險失明

  醫師何明芝指出,視網膜剝離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喪失視力。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50歲上班族陳小姐有高度近視,工作的關係需長期使用電腦,最近覺得眼睛容易疲勞,眼前飛蚊增加,有時候也會覺得好像看到相機閃光燈一樣的閃光。幾天前突然覺得右眼下方開始出現一塊黑影遮住眼睛,以為是太累了,藥房買藥水點,隔天早上起床發現右眼視力模糊,幾乎完全看不到東西,就醫眼底檢查後發現是視網膜剝離,手術治療後陳小姐的視網膜已貼合,視力逐漸進步中。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眼科醫師何明芝表示,視網膜是由感光細胞及神經元所組成,附著在眼球的內壁,視網膜就像是眼睛裡的「感光底片」,負責把光線轉換成神經信號,透過視神經把影像傳送到大腦,視網膜剝離就是視網膜和眼球內壁的分離,這就像是壁紙從牆上剝落一樣。視網膜脫離時,光線無法正常被感知,有可能會影響正常視力。視網膜剝離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喪失視力。 視網膜剝離可以分為3種: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牽引性視網膜剝離,以及滲出性視網膜剝離,最常見的為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其症狀為突然的飛蚊、閃光增加,往往會伴隨視野的缺損及視力的下降。高度近視的病人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眼外傷、家族史等都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如果一隻眼睛曾經發生過視網膜剝離,另一隻眼睛出現視網膜剝離的機率也較高。 何明芝指出,一般在臨床上,視網膜剝離需要經由精密的眼底檢查配合即時處置,才可以有效地搶救視力。視網膜剝離的治療方式為:雷射、鞏膜環扣手術和玻璃體切除手術3種治療方式,眼科醫師會視病人視網膜剝離的範圍及程度,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陳小姐採取玻璃體切除手術,及時挽回視力恢復正常生活。 高度近視、曾經有過眼外傷,或是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者,應該定期檢查眼底,早期發現視網膜問題,降低發生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若出現視野閃光、飛蚊症加重或視野缺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獲得最即時的治療。

Read MoreRead More

夫中醫針藥治療 妻自然受孕產子

男性不孕原因中,精蟲品質異常占比約50%,包括精蟲數量不足、活動力減退、精蟲形態異常等。(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6歲陳先生婚後健康檢查發現精蟲品質差,不但精蟲濃度低於標準,連精蟲活動力也在標準之下,雖然婦產科醫師建議採用試管受孕,但太太想自然受孕,因此尋求中醫協助,經藥方和針灸雙管齊下,治療幾個月後夫妻順利自然受孕,並產下一名健康寶寶。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張烱宏指出,案例陳先生經檢查精蟲濃度為800萬隻/ML(低於標準1500萬隻/ML),活動力只有11%(遠低於正常標準42%),針對體質開立了清熱利濕的中藥處方,並建議每週進行3次針灸治療,幾個月後夫妻順利自然受孕。一般來說,男性不孕的原因中,精蟲品質異常占比約50%,包括精蟲數量不足、活動力減退、精蟲形態異常等。精蟲品質異常不僅影響受孕機率,還可能增加流產風險,對夫妻雙方的心理與情感造成壓力。 他說,導致精蟲品質不良的原因,包括1.生活方式因素:長期吸菸、酗酒、熬夜、高溫環境及壓力過大等不良生活習慣。2.生殖系統疾病:如精索靜脈曲張、隱睪症或睪丸損傷等問題。3.內分泌失調:男性荷爾蒙水平異常(如泌乳激素異常)。4.環境影響:長期接觸化學物質、高溫環境或輻射。 張烱宏說,陳先生檢查無精索靜脈曲,內分泌、荷爾蒙和染色體沒有異常,但有口臭、口乾、身熱、大便黏臭、多夢、舌紅、苔黃膩等症狀,深入詢問得知他因網路資訊而長期服用薑黃,認為能有抗氧化和抗發炎功效。研判是長期服用薑黃造成的濕熱體質,建議停止服用薑黃和烤炸辣食物,同時給予清利濕熱中藥,透過針灸曲池穴、內庭穴、太衝交,達到清熱利濕的治療效果。3個月後檢驗精蟲濃度增加至1千萬隻/ML、活動力提升到20%,口臭、口乾等也大幅改善,雖然精蟲尚未恢復到標準,但不久就傳來陳太太懷孕的好消息。

Read MoreRead More

籃球員吃雞腿 肌肉竟長骨頭

醫師何宇淳說,骨化性肌炎需要頻繁門診超音波追蹤,有些骨化會慢慢地吸收消失,若是影響到關節活動,就需要手術治療。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15歲高中籃球員比賽中大腿前側被對方球員的膝蓋給「釘」到了,撞到了,就是俗稱的吃雞腿,出現腫脹、痙攣甚至疼痛,經超音波檢查,顯示明顯的股四頭肌肌肉撕裂傷與血腫。當下給予超音波導引抽吸出血腫,再用彈性繃帶給予加壓,預防腫脹及讓受傷的肌纖維靠近,1週後門診追蹤,股四頭肌的肌肉裡居然長出「骨頭」,就是醫學上的「骨化性肌炎」。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醫師何宇淳表示,「股四頭肌肌肉挫傷」,是籃球運動中常見的身體碰撞所導致的運動傷害,從輕微的腫脹、痙攣、皮下瘀血到嚴重的肌肉撕裂傷及血腫都有可能。 何宇淳指出,肌肉挫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但是骨化性肌炎就比較少見,它比較容易發生在15到30歲的年輕人,這種特殊的情況是因為肌肉受傷後,間質細胞過度活躍,分化形成了鈣化性組織,也就是骨頭的生成。 何宇淳說,「骨化性肌炎」可以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降低受傷組織的發炎性反應及緩解症狀,輔以物理治療的冷熱交替療法及關節運動,來消除腫脹及維持肌肉的彈性。他說,避免讓受傷的肌肉過度的刺激,不可以去做推拿,因為可能會讓骨化的情形變嚴重。骨化性肌炎需要頻繁的門診超音波追蹤,有些人的骨化會慢慢地吸收消失,有些人的骨化,若是影響到關節活動,就需要考慮手術的治療了。 何宇淳強調,青少年由於身體結構與成人不同,例如生長板尚未完全癒合,細胞生長分化快速,所產生的運動傷害及復原的情形也會跟成人不一樣。所以,運動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更需要教練跟運動防護員的保護,一旦受傷,適當的診斷評估,治療及復健,才能讓青少年運動選手健康的享受運動及比賽的樂趣。

Read MoreRead More

微創攝護腺水刀手術 解決排尿困難

醫師許兆畬進行微創攝護腺水刀手術,男子解決排尿困擾。(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6歲周姓男子8年來飽受排尿困難困擾,如廁常要花很長時間,且常有餘尿,還會滴在馬桶邊緣,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卻未有明顯改善,經到童綜合醫院自費進行微創攝護腺水刀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下床活動,住院3天即返家休養,1個月後排尿完全沒問題,生活恢復正常。 周姓男子手術後47天回診時表示,以前尿尿總會滴到馬桶邊緣,現在術後尿尿不但不再滴滴答答,還像水柱一樣強又有力道;以前吃攝護腺治療藥物後總覺得「性」趣缺缺,手術後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兆畬指出,多數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想要緩解不適症狀,卻又擔心影響性功能和任何尿失禁功能的損害,微創攝護腺水刀手術具即時影像導引功能,同時提供膀胱鏡及經直腸超音波影像,不僅能清晰呈現出攝護腺立體影像,術中連續執行辨識關鍵解剖結構,精密制定需切除的組織範圍和需要避開的正常結構,提供量身打造的治療計畫;水刀手術採用免加熱水刀噴射技術,切除肥大部位時不會對攝護腺其他細胞組織產生熱傷害。 許兆畬表示,微創水刀是一種創新機械手臂輔助精密自動化控制的手術,可適用於各種大小和形狀的攝護腺肥大,符合患者需求,並提供安全、個人化、快速緩解且低副作用的治療選擇。 許兆畬說,攝護腺會隨年齡增長而增生變大,但患者往往忽略或拖到最後真的很難排尿才就醫,延遲就醫可能導致膀胱功能或腎臟功能出現無法逆轉的傷害,呼籲男性朋友當出現排尿困難、頻尿等早期症狀,應儘快找專業泌尿科醫師診治治療。

Read MoreRead More

花東衛生局推動住宿型機構安寧療護 由醫院擴及長照機構

花蓮縣衛生局辦理花東機構式安寧共識營,二十三日邀請花東各醫院安寧團隊參加,讓醫院與機構針對安寧照護合作有更多討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歲末年終,花蓮縣衛生局辦理花東機構式安寧共識營,二十三日邀請花東各醫院安寧團隊參加,以經驗分享和雙向互動的方式,讓醫院與機構針對安寧照護合作有更多的討論。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花蓮縣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有六萬三千名,超過百分之二十,各類型住宿式長照機構則有三千五百零七床,約有百分之五點六的長者選擇住在機構,做為人生另一個家安養晚年,為重視縣內老大人生活,安全、友善的機構照護品質是重要的施政方向。 朱家祥強調,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安寧使用率花蓮為百分之三十九點四三,高於全國的百分之三十七,但仍有鄉親需要更多善終資源,礙於醫事人力花蓮安寧病床有限,全縣僅有四十九床,因此推動社區安寧與居家安寧成為另一項滿足鄉親需求的方式。 朱家祥表示,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療中心王英偉主任及團隊率全國之先,引用英國模式進入花蓮,透過課程、見習、實地輔導、個案討論、共識營觀摩學習方式,五階段讓住宿型機構負責人、照護人員接受完善的培力,機構建立安寧照護文化,醫院專業安寧團隊則成為機構的堅強後盾。花蓮的門諾醫院也允諾一一四年將投入擔任輔導機構的角色,為花蓮機構式安寧未來發展更增添量能。 花蓮縣衛生局表示,自一一一年與花蓮慈濟醫院推動機構式安寧,二年來共輔導花東十家住宿型機構,包含花蓮縣四家護理之家、三家老人福利機構、一家長照機構與台東縣二家機構。 花蓮縣衛生局表示,推動之初機構從不了解安寧,擔心末期住民照護,到與醫院合作讓住民於機構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程,共同建構出一個協助機構住民在地安老善終的社區服務模式,守護住民在地終老的權益,生死兩相安。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