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令她躁怒 下屬離職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惡性循環加劇病情,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籲及早檢測、治療。(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氣變化正是蕁麻疹好發、加劇時間點。醫師提醒,如紅、腫、癢持續超過6週,恐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1/3患者同時罹焦慮與抑鬱症,惡性循環將加劇病情。 急性蕁麻疹通常為急性過敏,症狀多半在數日或1-2週內消失。反之,當症狀反覆持續6週以上,很大機會就是慢性蕁麻疹。 身為標準三明治族群的40多歲劉小姐,因身體開始出現不明紅疹,自以為是過敏,自行排除奶蛋等過敏源,卻只有得到部分改善後復發,甚至出現情緒不穩定,直到下屬以無法承受她「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為由提出離職,才驚覺壓力和紅疹的影響,就醫確診。 收治劉小姐的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卓雍哲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如同箭在弦上一般。當誘發因素出現,比如說壓力、慢性發炎等,開始產生蕁麻疹症狀。據統計,台灣高達16萬人口受慢性蕁麻疹影響,其中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女性罹患風險較男性兩倍。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長達2年,較其他皮膚疾病較久。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俊賓提醒,遇到皮膚疾病時要先釐清成因、症狀與發作時間。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多數和食物、空氣髒汙無直接關係,主要成因為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進而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皮膚組織與觸發炎症反應,難以自然緩解。而在症狀頻繁發作下,將容易合併多種不同疾病,像是甲狀腺炎、焦慮症、抑鬱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等。 1/3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同時罹焦慮或抑鬱症,而得抑鬱症風險更為常人6倍,可見心理問題與症狀環環相扣,增加患者壓力,形成負向循環。

Read More

風災胸悶痛 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搶命

  鄭姓病人在凱米颱風來襲時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送醫搶救,醫師黃世銘以「大林術式」手術成功救回一命。(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7月強烈凱米颱風來襲,一位A型主動脈剝離的重症病人被緊急送往大林慈濟醫院搶救,當時情況危及,有生命危險。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周邊血管中心醫師黃世銘組織醫療團隊,緊急救援及照護下,不僅成功救回一命,現在更恢復健康,重返工作崗位。 醫師黃世銘表示,59歲的鄭先生,在嘉義經營寢具店及水果行,過去就有高血壓的病史,在風雨中突發劇烈胸悶痛,胸部X光發現縱隔腔擴大,及時就醫後做電腦斷層掃描,被診斷為A型主動脈剝離,需要緊急手術。 黃世銘表示,A型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極危險又致命且跟時間賽跑的心血管疾病。A型主動脈剝離主要是從升動脈的地方產生剝離,內膜被剝離後,外層其實相當薄,有3成的病人在剝離當下,造成主動脈破裂,一破裂就會心包阻塞,非常危急,需要急救。醫院使用「大林術式」進行緊急手術,結合血管環、人工血管及覆膜血管支架,縮短手術時間,避免併發症發生。經過4個半小時手術,快速恢復鄭先生的腦部灌流功能,術後第1天順利拔管,第4天轉出加護病房,術後兩週,順利出院。 護理專師吳芳如叮囑,出院後需要減肥並控制血壓,可以和妻子一起茹素,減少喝湯,水果記得要削皮避免感染情形,不要服用中藥補品,最重要是一定要戒菸,不然再次發作會更加嚴重。

Read More

中榮直播達文西手術 與韓交流

中榮首次以Intuitive數位整合平台與韓國首爾聖瑪莉醫院連線交流達文西手術。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為全台第1家達文西手術的全計畫觀摩中心,集結了中榮的臨床實力與直覺公司的創新科技,昨日完成全台首例運用達文西數位整合平台遠端協作功能,成功執行高難度的部分腎切除術,並將手術直播至韓國首爾聖瑪莉醫院進行交流,突破國際醫療交流和數位化的限制。 達文西手術系統為全球先進的機械輔助手術系統之一。台中榮總自94年發展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累計近6000例手術量;其中泌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耳鼻喉科及一般外科具有國際手術觀摩中心資格,是全台第1家同時擁有胰臟、攝護腺、大腸直腸、以及耳鼻喉科等4科手術觀摩中心資格的醫院,每年吸引許多國內外醫師前來學習。 中榮再次走在台灣醫療科技的前沿,成為全台第一家使用直覺公司數位平台「Intuitive Hub」的醫院。藉此數位整合平台,充分應用達文西手術眾多之智慧整合功能,例如在手術中可進行影像擷取、存檔、顯示,以及記錄音訊、視訊,並能直接在錄製影像加上標籤,讓醫師更容易檢視和回顧手術過程。 此外還提供遠端溝通功能,可以實現遠距討論,醫師能在手機或遠端電腦上使用即時游標在手術畫面中討論,也能如臨現場般看見及聽見醫療團隊在手術室內的活動,即刻進行溝通與交流。 中榮醫師楊晨洸昨日完成全台第1例運用達文西數位整合平台遠端協作功能,成功執行高難度部分腎切除術,手術直播與韓國首爾聖瑪莉醫院交流,楊晨洸展示精湛達文西技巧,並與首爾聖瑪莉醫院的泌尿科醫師進行即時的臨床技術互動,突破國際醫療交流和數位化的限制。

Read More

思覺失調致憂鬱/懶散 運動/交友改善

醫師鄭琬霖表示,引入運動計畫治療方案,慢性精神病友3個月後有了明顯的變化及改善。(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0多歲女子阿惠罹患思覺失調症,長期復健及藥物治療,幻聽與妄想大幅改善,但負性症狀卻成為恢復正常生活的一大阻礙,透過運動找到動力,醫療團隊並依其情況制定個人化運動處方,1個月後血糖控制變好,在醫師建議下減少血糖藥物劑量,逐步恢復健康。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鄭琬霖表示,包含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憂鬱或躁鬱)等,會使這些族群的大腦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即使病情有所改善,仍然會面臨殘餘的認知症狀而影響生活,也導致功能退化比一般人快許多。 以思覺失調症為例,根據美國2006年腦影像學的研究顯示,病人在發病10年後,腦體積會比一般人少,這代表著腦部的某些功能區塊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在症狀殘餘期,仍會受負性症狀影響,導致思考內容變得比較貧乏、興趣與動機都減少,常被照顧者誤解為懶散。除思覺失調症外,嚴重的憂鬱或躁鬱症也有類似情形。 鄭琬霖表示,奇美醫樹林院區日間病房自2024年5月開始嘗試引入有實證基礎的運動治療方案,包括超慢跑和間歇運動,對精神症狀、睡眠的改善有莫大助益。同時,日間病房的運動活動也結合同儕支持的力量,不僅提高運動動機,還能改善社交技巧,對於減少孤獨感及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推行運動治療方案3個月後,許多病友在身體疾病方面都有了明顯變化。奇美醫樹林院區日間病房共有50名病友,至少3位因此降低血糖藥劑量,也有2位血壓控制有明顯改善。病友們也紛紛表示,「運動後,白天精神變好,情緒也好了起來,更可以一覺到天亮。」

Read More

腸躁症熟男亞洲蹲 馬桶爆裂臀部撕裂傷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順久提醒勿在坐式馬桶上「亞洲蹲」,否則可能因重心不穩而滑倒,或跌倒而摔傷或其他意外傷害。(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都是腸躁症惹的禍!患有腸躁症的50歲高姓男子,在友人家餐後如廁,因採取蹲姿,致馬桶不堪承負爆裂,男子摔落後一屁股坐在碎裂的陶瓷上,造成右邊臀部從右至左一道長25公分、深5.5公分的撕裂傷,左邊臀部也有約5公分長較淺的傷口,所幸中間部位的肛門逃過一劫,經送醫緊急手術縫合後一切恢復良好。 高雄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順久指出,高姓男子被朋友送院急診,經檢查發現未傷及重要神經、血管、生殖器,本身雖有腸躁症,有內痔無外痔,不過,因傷口深及臀大肌,且距離肛門極近,一般手術處理這樣的傷口,會考慮排泄物容易引發感染,大多是不予縫合的。但考量高姓男子傷口深又長,不縫合又無法癒合,最終醫護團隊決定拚一下,將傷口清創後縫合並另造廔口排便,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手術歷時1個半鐘頭。幸好高先生並未發生感染問題,住院1週即出院,約3週後回診拆線,雖然留疤痕但一切恢復良好。 林順久說,肛門外傷的影響不容小覷,因為肛門皮膚皺褶多、周圍組織豐富,一旦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治療過程將十分棘手,可能影響排便功能,甚至導致失禁,留下後遺症。 林順久指出,很多人都有一吃飽就想上廁所的情況,尤其有腸燥症者,腸道蠕動功能異常,餐後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想大號等症狀,並有排便異常:腹瀉型、便祕型,便祕腹瀉交替型,而生活飲食習慣、精神壓力都可能造成腸躁症,有以上情形應及早就醫。 林順久提醒民眾,蹲著排便是比較符合人體排泄系統結構的,主要是蹲式比坐式的「肛直腸角」角度大,比較好施力、順暢。但現代家常普遍還是坐式馬桶,在坐式馬桶上「亞洲蹲」,不僅增加馬桶承重壓力,也可能因重心不穩而滑倒或跌倒而摔傷或其他意外傷害。 若不慎受傷,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肛門外傷雖然罕見,但後果嚴重,唯有加強衛生意識、正確使用馬桶,才能有效預防此類事件發生。

Read More

腎友憂低蛋白飲食引起肌少症 酮酸胺基酸助維持營養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多,根據「台灣腎病年報」指出,2020年新增長期透析人數為1萬2381人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呂佳恆報導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多,根據「台灣腎病年報」指出,2020年新增長期透析人數為1萬2381人,事實上,對於腎友而言,因蛋白質代謝產物的尿毒素會增加腎臟負擔,因此必須採以低蛋白飲食,但最困難往往就是不易妥當控制,導致增加肌少症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洪東衛指出,事實上,藉由酮酸胺基酸搭配低蛋白飲食,不僅能補充足夠蛋白質,也能減少尿毒症的發生。 三高、肥胖及吸菸 恐埋下誘發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 慢性腎臟病之所以會在台灣這麼普遍,關鍵在於早期症狀較不明顯,直到隨著疾病進展,出現明顯症狀才確定已衍生疾病;洪東衛醫師表示,包括三高、遺傳多囊性腎臟病、長期不健康飲食、肥胖以及吸菸等都是危險因子,另外,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等也都可能衍生腎臟問題,許多人甚至經一般篩檢後,發現有蛋白尿、血尿或泡泡尿等情況,或水腫等現象,才發現原來是慢性腎臟病的表現。 三個月以上eGFR皆小於60 醫:就屬腎功能異常 事實上,慢性腎臟病依照疾病進展分成五期,前兩期屬於早期腎臟病,但到了第三期以上就已進入中度的慢性腎臟病,而做為評估腎臟功能的指標就是健檢報告中常見的eGFR(腎絲球濾過率值);洪東衛醫師提及,若長達三個月以上eGFR皆小於60,且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症狀,通常就是腎功能出現異常,可確定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應進行低蛋白飲食 減少腎功能負擔 洪東衛醫師舉例說明,治療上,若為早期慢性腎臟病透過藥物能幫助延緩腎功能惡化,並合併控制三高問題以及飲食,若到第五期以上且尿毒症狀嚴重才會需要進入洗腎階段,值得注意針對第三期以上的腎友,考量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絲球濾過率以及腎絲球壓力,加速腎功能衰退,因此臨床上則會建議腎友進行低蛋白飲食控制。 低蛋白飲食易衍生肌少症 酮酸胺基酸療法助一把 不過臨床最常見患者無法適當執行低蛋白飲食或因胃口不好等因素,衍生肌少症問題,面對治療上困境,現在也有「酮酸胺基酸」藥物能夠助一把,不僅不會造成腎臟負擔,甚至還能做到保護腎臟的目的;洪東衛醫師解釋,酮酸胺基酸會經由「轉胺」作用,將含氮廢物(尿毒素)轉換成人體必須的胺基酸,換言之,不僅能補充到胺基酸,也能減少尿毒症產生,維持身體所需營養。 低蛋白+酮酸胺基酸 維持腎友最佳營養狀態 目前酮酸胺基酸搭配低蛋白飲食在臨床上也已行之有年,因此腎友也不需擔心有酮酸中毒等副作用;洪東衛醫師補充,許多慢性腎臟病治療指引也都建議以酮酸胺基酸搭配低蛋白飲食的方式,治療慢性腎臟病,效果也都非常顯著,重點在於腎友能藉由酮酸胺基酸取得身體平衡,在限制低蛋白飲食的同時,還能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降低肌少症的風險,也能減少尿毒症等症狀發生,對於腎友而言是最佳的治療選項。 遵循醫師用藥且改變日常習慣 腎友控制病情不二法門 預防勝於治療,腎友最重要還是得從日常習慣以及觀念等調整開始做起,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洪東衛醫師呼籲,尤其是重度腎臟病患者,飲食還是得把握低蛋白、低油及低鹽等原則,且注意是否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或肌少症等問題,並遵循醫師指示適時補充酮酸胺基酸,才能有效延緩腎功能持續惡化。

Read More

癌末病人最後一哩路 部桃安寧照護助她找回生命意義

透過職能治療的評估,給予楊奶奶定向感與現實感的刺激。(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78歲的楊奶奶,雖然被診斷出直腸癌,並且經治療後復發,伴隨會陰皮膚轉移,經腫瘤科醫師確診為末期癌症。然而,楊奶奶的生命並未因此止步。在因腹腔感染和重度譫妄而住進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後,經過醫療團隊的細心照護,感染逐漸控制,譫妄症狀也得到緩解,楊奶奶的意識慢慢清晰,安寧團隊開始了解這位老人家豐富多彩的過去。 桃園醫院職能治療師李佳玲指出,透過職能治療的評估,給予楊奶奶定向感與現實感的刺激。起初,透過插花教具活動,發現楊奶奶對插花與美術有深厚的興趣與研究。在住院期間,她參與了多項活動,包括插花、繪畫、唱歌、打撲克牌及拼圖等。每次活動後,她總是開心地與他人分享,並期待著下一次的體驗。楊奶奶的認知功能也從入院時的混亂狀態,逐步提升到能清楚表達過往的經歷。職能治療不僅提升了她的現實感,轉移了對疼痛的注意力,還透過興趣活動讓她找回了生活的品質。 楊奶奶興奮地講述了她過去學習花藝的經歷,並詳細解說插花的造型技巧及花材的選擇。(圖/部桃提供) 護理師兼園藝治療師陳禾芸表示,楊奶奶在住院期間經常抱怨身體的疼痛,情緒低落。當她拿著園藝活動的照片與楊奶奶分享時,楊奶奶興奮地講述了她過去學習花藝的經歷,並詳細解說插花的造型技巧及花材的選擇。看著楊奶奶重燃對花藝的熱情,團隊決定突破病房的限制,將花器與花材帶進病房,讓楊奶奶親自教授花藝。雖然材料有限,她依然創作出優雅而生動的作品,過程中,她甚至笑著說,「唉呦,都一個小時啦,我開心地都忘了痛了」。 在安寧團隊的陪伴下,園藝活動讓楊奶奶不僅接觸到花材,還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並刺激了腦部活動,改善了情緒,減輕了生理上的不適。透過這樣的介入,楊奶奶得以在病痛中找到心理的平安。陳禾芸強調,安寧病房的照護不僅是為末期病人提供身體上的支持,更是為他們與家人一同走完生命最後一哩路提供心靈上的陪伴。 部桃提到,安寧照護團隊透過職能治療、園藝治療及多方面的專業支持,幫助病患在生命最後的階段仍能維持身體功能、表現情感,體現生命的尊嚴。正如楊奶奶的故事,安寧病房不只是等待生命終結的地方,而是能夠讓病人坦然面對傷痛,微笑著走向人生的下一扇門。

Read More

國泰人壽發表保戶健康年報 揭3大健康指標

國泰人壽發表《2024國泰人壽保戶健康年報》,為首家保險公司發布保戶健康研究成果。(國泰人壽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泰人壽23日發表《2024國泰人壽保戶健康年報》,為首家保險公司發布保戶健康研究成果。國壽以800萬名保戶資料為基礎,透過各種健康指標進行剖析,發現在現有良好的健保體系及醫療照護下,擁有保險保障者呈現良好的3大健康指標,包括平均壽命較國人延長3歲、可避免死因死亡率低於全國、及罹癌後5年存活率高於全國。同時,國壽也進一步探究死因成因,提出簡單、持續做的「三多心法」──「多一點活動」改善不良生活型態、「多一句關心」因應自殺進入特定性別保戶十大死因,呼籲對身邊親友多關心、陪伴支持,避免憾事發生,及「多一分保障」做好人生風險轉嫁,並視各階段變化適時補足保障缺口,從容面對人生挑戰與風險。 《2024國泰人壽保戶健康年報》為保險業界首發,國泰人壽認為,保險不僅是分散財務風險的工具,也是推動健康生活的重要力量。本年報首度剖析5年保戶數據,由國泰人壽專業團隊攜手呂宗學、喬治華、莊聲和等3位公衛與精算領域專家學者,分析年度持有有效保單之被保人,透過歸納所有保單資訊與理賠紀錄,進行4大面向、13項人口健康指標的研究,經由數據判讀,了解保戶健康樣貌,從中發現缺口提出有效解方。 國泰人壽透過《保戶健康年報》發現,擁有保險保障者更能優化3大健康指標:第一是「更長的平均壽命」。以國壽保戶為例,平均壽命為83.3歲,較全國延長3歲;第二是「更好的健康管理」,國壽保戶的可避免死因死亡率(每十萬人口)僅為112.9,低於全國的167.4,突顯保險保障者積極透過預防措施或及時治療來管理健康,擁有更好的健康管理能力;第三是「更佳的治療結果」,以國人最擔憂的癌症為例,國壽保戶罹癌後5年存活率(男69%、女83%)優於全國(男48%、女65%),顯示在保險資源充分支持下,保戶能選擇接受更適合的治療方式,獲得更佳的治療結果。 因此,國泰人壽探究保戶健康與否成因,建議國人「三多心法」提升健康。首先「多一點活動」,因有多項死因與不良生活型態相關,可藉由多走路、多爬樓梯等簡單日常活動,促進身體健康;第二是「多一句關心」,此年報也顯示自殺浮現於特定性別保戶十大死因之一,現代人生活壓力高漲,尤其是三明治族群,建議多關心陪伴身邊親友是否遭遇重大變化,提供支持的力量,若保戶有困難亦能透過服務中心人員傾聽陪伴,尋求協助;第三是「多一分保障」,保險是轉移健康風險,應視人生各階段變化,適時增加各類保險保障,讓人生更能從容面對各種風險,為自己及家人時刻搭建防護網。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表示,「過去幾年受到COVID-19疫情的衝擊,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健康風險的不可預測性;在醫療成本持續攀升的現況下,商業保險將成為降低國人健康風險的關鍵角色。」展望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藉由保戶健康數據分析,結合創新保險商品與服務,引領與陪伴國人邁向更健康的生活。

Read More

秋冬防疫「左流右新」 符合資格民眾盡速接種

(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且近期持續有東北季風來襲,氣溫變化較大導致流感及新冠疫情恐提前升溫;113年度新冠及流感疫苗已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第1階段公費對象包含65歲以上長者等11對象,新北市衛生局呼籲符合資格民眾「左流右新」同時接種,以獲得雙重保護力,安心過秋冬。 衛生局指出,感染新冠或流感後可能肺炎、多重器官衰竭、腦炎等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尤其以65歲以上長者為感染高風險對象,依據WHO、美國CDC及相關研究報告,同時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是安全的,並可增加疫苗接種率、減少就診次數並提升便利性,接種疫苗後約需兩周才有保護力,請民眾踴躍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及早接種獲得保護力。 (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表示,為提升接種便利性,新北府協調衛生所及合約院所提供隨到隨打服務並持續設置社區接種站(資料查詢路徑:本局網站>機關業務>疾病管制>新北市流感疫苗及COVID-19疫苗接種地點資訊查詢),另為鼓勵65歲以上民眾接種疫苗,設籍新北市65歲以上長者至29區衛生所及社區接種站接種流感疫苗或新冠JN.1疫苗任1劑,可領取生活實用好禮1份;同時接種2種疫苗提供加碼禮,共可領取生活實用好禮2份(禮品數量有限,發完為止),請持身分證正本、健保卡於衛生所或社區接種站接種完成當日現場領取。 衛生局提醒,民眾仍需落實個人防疫措施、有症狀自主佩戴口罩、不要上班上課。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左流右新」健康加倍,完善保護力保護自己及家人朋友。

Read More

成大揭肺癌轉移與抗藥性之謎

成大教授蘇五洲(後右3)癌症研究團隊在肺癌研究有重大進展,研究執行者洪君樺(前左2)、論文第2作者吳尚殷醫師(後右一)論文也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成大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醫學研究顯示,癌症的變異與細胞激素「介白素-6(IL6)」息息相關,IL6會導致癌症不同的變異結果,但往何路徑方向轉變一直是臨床上的未解之謎。成大醫學院腫瘤醫學科名譽教授蘇五洲率領的研究團隊歷經多年研究,發現肺癌患者癌細胞轉移、抗藥性等,與IL6的醣化缺失有關,這項重要發現也為治療癌症開闢新道路,相關研究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蘇五洲長期致力IL6-JAK-STAT3在癌症中訊息調控的研究,是全球最早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之一。團隊中的洪君樺博士歷經10年研究,找到肺癌標靶藥物EGFR-TKI在病人身上產生抗藥性的原因,也是首次發現不同特定醣型的IL6,可做為癌症轉移及抗藥性評估的生物指標,未來可更有效了解癌症在人體內的變異情況。 研究執行者、博士後研究員洪君樺表示,近3年來國際團隊都關注到SRC─YAP活化與癌細胞轉移與抗藥性之間的關連,但導致活化訊息路徑的原因與機制仍是空白。研究發現,肺癌患者癌細胞轉移與產生抗藥性主要與IL6醣化缺失有關,進而造成SRC─YAP訊息路徑活化。IL6是一種調控細胞正常生理功能、免疫及腫瘤微環境等多功能的細胞激素,過去研究也發現IL6會活化多重下游的細胞內訊息路徑。 洪君樺博士歷經10年研究抗癌,取得突破成果。(成大提供) 蘇五洲團隊的關鍵發現,在於IL6不同的醣化型會導致不同訊息路徑活化,如帶有N醣化修飾的IL6會促進癌細胞生長,N醣化缺失的IL6則會活化SRC-YAP路徑、促進癌細胞的轉移。透過不同醣化型研究,未來或可找出抑制癌症生長、轉移、產生抗藥性等結果的方法,邁向癌症治療的目標。這項全球首度發現也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