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緊張悶痛 針灸和胃寬胸

醫師唐佑任說,劇烈胸痛是威脅生命的警訊,應檢查胸痛原因、及時治療。(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40多歲何姓高中女老師經常感到胸悶、輕微疼痛及壓迫感,醫師檢查判斷因胸肌緊張導致肌肉痠痛;透過針灸內關穴幫助寧心安神、和胃寬胸,並建議先戒除咖啡及茶,避免過度刺激交感神經,2週後胸口不適症狀大幅改善。 灣橋榮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唐佑任表示,胸痛的原因複雜多樣,可能涉及多個系統器官,有些可在簡單治療後自行緩解;但許多劇烈胸痛是威脅生命的警訊,應該檢查原因、及時治療。 唐佑任說,「胸部挫傷」通常是因受到撞擊導致胸部疼痛,如果確認為單純的挫傷,中醫治療以活血祛瘀、疏風除濕、通痺止痛為主,幫助患者緩解不適,避免依賴過多止痛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若胸痛原因是「肋間神經痛」,患者肋骨之間感覺有刀割、針刺、電麻的痛感,西醫多採用抗病毒藥物或抑制神經疼痛藥物治療,患者可多補充維生素B群,有助受感染的周邊神經修復;中醫則會延著痛覺範圍斜刺針灸,減輕患者不舒服的感覺,也能防止疼痛範圍擴大。 此外,「胃食道逆流」也屬中醫上的「胸痛」範圍,患者因噯氣打嗝造成「胃氣上逆」,常在胸前正中央感到疼痛,伴隨胃部灼熱感;平躺時症狀加重,也容易胸痛或咳嗽。 唐佑任建議,胃食道逆流患者要調整飲食習慣,避免攝入太多刺激性食物,如茶、酒和咖啡;也要避免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糯米、油炸及高湯甜食。中醫治療常以海螵蛸中和胃酸,或用白芨蓋發炎胃壁,溫和地改善胃食道逆流,效果顯著且無副作用。 除了上述常見原因,胸痛還有「危險6急症」,包括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動脈栓塞、氣血胸、心包填塞及食道破裂,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

Read More

異膚炎爆發 皮破血流如蟻鑽

響應2024世界異膚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公布病友治療調查,強調規律治療的重要性。(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從事數位印刷工作的29歲何姓男子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大爆發時全身從臉部、身體到四肢關節嚴重發炎、搔癢,出現流血流湯、傷口密布等症狀;另一名年紀相仿的周女經常睡到半夜,被像螞蟻從骨髓中鑽出來的癢感驚醒,加上全身脫屑滲組織液,體無完膚。兩人經規律使用標靶藥物,病況恢復穩定,甚至擺脫長袖衣物,可以再次品嘗蝦蟹與芒果的美味。 響應每年9月14日「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11日公布台灣異膚治療與改善調查。結果發現,只要持續治療1年,異膚病友中重度比例4成降為1成。 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武器多,近年健保更針對中重度病友陸續給付不同種類的標靶藥物。為了解病友治療後的改善情況,針對協會會員發起全台大調查,透過病友自發地每3個月填寫一次問卷,更加了解病友的真實心聲。 朱家瑜公布第一階段問卷調查結果。填寫問卷的238名異膚病友遍布全台,從去年6月~今年8月共填寫4次問卷。結果顯示,異膚對病人的嚴重程度常被低估,醫師經嚴謹的醫學評估,約2~4成病友為中重度異膚,但病人主觀感受為中重度異膚的比率卻逼近5成(49.2%)。 調查統計顯示,經1年治療,中重度異膚病友比例從4成降低為1成,病況與癢感皆獲得顯著且長時間的改善,有助重拾信心,展開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 朱家瑜表示,異膚病友只要不迷信偏方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助,正確診斷與持續治療,就能穩定控制異膚,預防反覆發作。

Read More

月餅熱量要注意 讓中秋過得健康又快樂

林姿伶營養師說,月餅搭配無糖茶飲能有效幫助解油膩並促進消化。(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隨著中秋佳節來臨,月餅成為了餐桌上的主角。然而,雖然月餅美味但所隱含的高熱量卻常被忽視。為了讓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北榮新竹分院營養師林姿伶特地為大家準備一份月餅熱量大比拼的懶人包,月餅的種類繁多,其中常見的有廣式月餅、蛋黃酥、鳳梨酥、綠豆椪和冰皮月餅等,這些月餅的熱量主要來自其內餡和餅皮。 林姿伶表示,蛋黃酥每顆相當於一碗白飯,綠豆椪每顆相當於7分滿的白飯,鳳梨酥每顆大約1.2碗白飯的熱量,廣式蓮蓉月餅每顆熱量較低,約171大卡,但糖分高達16公克。冰皮月餅,雖然餅皮使用糯米製成,熱量相對較低,但內餡的選擇也很重要喔,因此建議選擇水果、低糖或無糖餡料。 享用月餅的小技巧包括選擇低糖、低熱量的月餅,或者選擇迷你月餅,並將月餅分成小塊與家人朋友分享。此外,搭配無糖茶飲能有效幫助解油膩並促進消化。最後,避免在晚上過量食用月餅,因為晚上新陳代謝較慢,容易導致脂肪堆積。 除了月餅之外,烤肉也是許多人慶祝中秋的重頭戲。烤肉的熱量主要取決於肉類的種類和烹調方式,建議烤肉時選擇魚肉或海鮮,這些食材富含蛋白質且熱量較低,在調味部分也可以使用胡椒、迷迭香等天然香料代替重口味醬料。 多項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不僅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預防和改善代謝症候群。(記者彭新茹攝)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多項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不僅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預防和改善代謝症候群。地中海飲食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並且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只要掌握以下原則,就能輕鬆將地中海飲食融入中秋節的烤肉活動,一係以全穀類取代精製澱粉,其次攝取多元豐富的蔬果,三係以魚類為主要肉類來源,四係自製沙拉,五係搭配水或無糖茶作為主要水分來源,茶類中的兒茶素和多酚有助於降低血脂並保護心血管,也能同時解油膩。

Read More

糖胖症 腸泌素助控糖減重

醫師嚴珮嘉說,新型口服腸泌素可有效調節血糖和體重。(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5歲、180公分的吳姓男子BMI值29,不但過胖且有糖尿病,曾經治療讓糖化血色素和體重降至理想數值;但隨著生活愈來愈忙碌,不久又惡化,不但糖化血色素飆升,體重也衝至近百公斤。就醫重新調整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且使用新型「口服腸泌素」3個月後,再度把糖化血色素降至正常值範圍,體重也減為90公斤,目前持續服用口服腸泌素。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嚴珮嘉指出,肥胖症及第2型糖尿病是現代人健康的重大威脅。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不健康飲食及運動不足的情況愈來愈普遍。肥胖不僅是外觀問題,還與多種慢性病息息相關,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腎臟病、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甚至可能導致早逝。同時患有糖尿病及肥胖症的病友統稱「糖胖症」,在糖尿病人當中,有高達80%有過重或肥胖問題。 她說,肥胖有2種定義,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4即為「過重」,大於27即稱「肥胖」;另外,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或女性大於80公分,也符合肥胖定義。 嚴珮嘉說,「腸泌素」是進食後人體腸道分泌的荷爾蒙;在高劑量的補充下,可抑制食慾、抑制胃排空、智慧調節胰島素及升糖素的分泌,達到控糖減重的功效。過去的腸泌素只有針劑型,健保有條件給付;近2年上市的「口服腸泌素」更具方便性,患者只需每天服用1次,即可有效調節血糖和體重,惟健保未給付。

Read More

男55%燙傷搶命 AI盯病情

醫師葉敬淳表示,燒燙傷第一時間以水降溫,小傷敷藥膏,大面積燙傷儘速就醫。(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50歲郭姓男子工作不慎跌入水溫攝氏80度儲存鋼管冷卻水的水槽,送醫急救因體表面積55%、2~3度嚴重燙傷,面臨敗血症、呼吸衰竭等死亡風險;利用科技關注病情進展,經歷5次清創植皮手術,住院70天後出院,目前接受復健與疤痕護理中。 奇美醫院整形外科暨燙傷中心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燒燙傷是常見的嚴重外傷之一,大部分與工作環境相關;職業性燒燙傷更會造成嚴重的職業傷害,為住院病人職業傷害醫療費用中比例最高。職業性燒燙傷常發生於青壯年工作者,造成的傷害、失能或死亡,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是沉重負擔,也影響國家的經濟生產力。 奇美醫院承擔大台南區的急重症醫療任務,設有燒燙傷中心收治各種燒燙傷病人。統計111年1~12月因燒燙傷至急診室就醫個案數共388人;其中,與工作相關的職業性燒燙傷占41%。與非職業性燒燙傷比較,此類病人年紀相對較年輕,且以男性為主,住院比例也較高。而在住院傷患中,有一部分屬於重大傷燙傷,即受傷面積占體表面積20%以上的病例。 葉敬淳指出,燒燙傷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很多,其中感染最為常見。重度燒傷病人病情通常會出現劇烈波動,甚至在數小時或數分鐘內發生變化。奇美燒燙傷中心團隊利用長久累積大型燒燙傷病人數據庫,運用AI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住院燒燙傷預測病人病情預測」系統,無縫接軌並融入現有的醫院資訊系統中。 葉敬淳表示,該系統在病人入院及病情變化時,可獲取即時臨床數據並有效整合,預測將來發生死亡或嚴重併發症之機率、需要住院時間、手術治療的可能性等疾病進展,幫助醫護團隊迅速做出更精準的個人化治療決策,從而改善病人的預後。

Read More

紫米金蓉糕冰皮月餅 低卡過節

彰化秀傳醫院營養師楊雅雯教授長者製作「冰皮月餅」。(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林有清、曾厚銘∕綜合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製作蔬食甜點「紫米金蓉糕」,每份熱量約350大卡,可替代高熱量的傳統月餅;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營養師也設計「冰皮月餅DIY」課程,使用糯米粉和玉米粉製作餅皮,搭配紅豆、綠豆內餡,口感清爽不油膩,適合夏天食用。 長輩開心完成紫米金蓉糕。(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楊靜帶領慈濟同心圓日照中心長者一起做紫米金蓉糕,提早慶祝中秋節,以兩層軟Q紫米包裹一層和入鹹蛋黃的黃豆泥,口感柔順,獨特香味老少咸宜。經營養師精算每份紫米金蓉糕熱量約350大卡,可替代高熱量的傳統月餅,不過要建議長者小口咀嚼食用。 楊靜說,傳統月餅外皮和內餡多以酥皮、甜白豆沙組成,一顆熱量500~700大卡。紫米金蓉糕不但熱量只有一半,還富含可促進消化的紫米膳食纖維、花青素、維生素E、鐵、鎂、鋅、鉀等多種礦物質,不但能抗氧化,更有助維持人體正常機能。黃豆泥富含高吸收利用率的植物性優質蛋白,同時可提供鈣質和較低的脂肪、膽固醇,是理想的蔬食蛋白質來源。 楊靜也提醒,一份紫米金蓉糕約180克,其中碳水化合物約53克,約標準碗8分滿的飯,有血糖問題建議減少正餐中的飯、麵或饅頭等主食約一半~1/3的量,或適量分次食用,避免負擔過大;如果腎功能較差需限制蛋白質,也建議分次食用。

Read More

腸病毒達高峰 首週72班停課

校園和家庭容易發生腸病毒群聚,大人、小孩都應勤洗手,降低感染與傳播機會。(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戴淑芳、徐義雄∕綜合報導 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達高峰,但仍高於流行閾值,開學首週已有72班停課。中秋假期將至,疾管署10日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環境清消,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門腸病毒急診就診計1萬4241人次與前一週持平,疫情仍處高點;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輕症感染個案。 據統計,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仍高於流行閾值,在開學第1週造成全台約72個班級停班課;其中,台中市公私立幼兒園計17園、29班停課。評估已提前抵達高峰,且預估高點會持續到中秋前後。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上週疫情。(記者戴淑芳攝) 中秋假期將至,羅一鈞提醒,家庭出遊、親友團聚、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機會增加,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肥皂勤洗手,以及居家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此外,倘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嬰幼兒健康狀況,留意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

Read More

<耳鳴暈眩保健專欄>仰頭飲水就暈眩 寶特瓶詛咒?

患者抬頭飲水,後半規管內的移位耳石因慣性或重力作用,繼續帶動內淋巴液回流,引發暈眩。(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30歲藥廠女業務代表自數月前某日起,只要一抬頭飲水,特別是瓶裝飲料時就會感到一陣暈眩,持續數秒鐘。當天晚上睡覺時,只要一向左側臥就會感覺到身體正在旋轉;一睜開眼就見到眼前景物也在旋轉,惡心想吐,只好盡量保持著向右側臥不翻身。起初以為是工作勞累或睡眠不足所致,並不以為意。 直到1週前,女業務在健身房運動時,口渴拿起商家提供的礦泉水一飲而盡,隨即站不穩暈倒在地。原以為是腦中風,送醫後並無大礙,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均正常。轉介至暈眩門診,請她靜坐頭向左轉,接著向後躺下讓頭垂在床邊,看到她的眼球在不停地轉動,原來是罹患了左側「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隨即進行耳石復位術。她回診時表示,抬頭飲水或睡覺翻身都不會暈了,宛如「詛咒」已解除。 在正常狀況下,耳石斑位於內耳橢圓囊內,用於感受人體前後左右的水平加速度;若耳蝸動脈缺血、過敏或感冒發炎,耳石膠生成品質不良,突然的外力撞擊或姿態改變,耳石就有機會掙脫耳石斑,順著內淋巴液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之後,會在患者改變姿勢時,因慣性或重力作用,繼續帶動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回流,驅動半規管根部壺腹內之頂帽(內含纖毛感知器),患者以為頭部還在轉動,產生眼震及眩暈。 治療此病,口服止暈止吐藥物只能治標;唯有耳石復位術,利用患者頭部轉動及姿勢改變,醫師觀察眼震方向,確認耳石在半規管內的位置,逐一歸回橢圓囊內,才能真正治癒暈眩。需注意的是,一側椎動脈粥狀硬化者,若管壁發生剝離,也會在患者仰頭時,該動脈突然狹窄、基底動脈缺血,立即出現眩暈、構音障礙、吞嚥困難及運動失調等腦幹中風症狀,宜趕緊送醫。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婦染綠膿桿菌 傳統抗生素束手

多重抗藥性抗生素時代來臨,抗生素濫用將導致未來無藥可醫。(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5歲沈姓女子長期臥床,驗出抗藥性綠膿桿菌,收治醫院已無可治療的抗生素藥物;轉院接受新抗生素治療後改善症狀。醫師表示,這是超級細菌時代來臨的嚴重警訊,呼籲社會大眾與醫療院所正視抗藥性細菌的嚴重性,濫用抗生素最終將導致無藥可用。 感染科主任王瑞興檢視病人抗生素治療情形。(記者徐義雄攝) 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指出,新藥研發趕不上抗藥性菌株突變,和COVID-19疫情期間各種抗微生物藥物浮濫使用,再次加速菌株的耐藥性。數據顯示,後線廣效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抗藥比例從疫情前的1成上升至2成左右,對病人構成生命威脅。雖然各家醫院紛紛購入藥品,新藥短缺問題沒解決,治療多重抗藥性感染症依然艱難。 不只多重抗藥的綠膿桿菌,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腸內桿菌屬等,疾管署監測統計,抗藥性案例也逐年攀升,尤其癌症化療、自體免疫疾病、器官移植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等免疫系統不佳,以及長期臥床病人的呼吸道、泌尿道等細菌感染風險較高於一般人。 王瑞興強調,抗生素使用應常保「3不1要」觀念,不主動要求、不自行購買、不隨便停藥、遵守醫囑使用,確保未來再次細菌感染時才有藥可醫。

Read More

諾羅病號增 中秋烤蚵貝需全熟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諾羅病毒預防衛教。(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0日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為5年同期最高,以諾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為主;估計中秋節腹瀉疫情只升不降,單週就診人次恐上看15萬人次。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472人次,較前一週略降1.5%,高於2020~去年同期,與2019年同期相當;另全國近4週共接獲101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去年同期,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6件、占55.3%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6件、34%。 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1~6月諾羅病毒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中,有47件為食用烤蚵相關,提醒民眾中秋燒烤時留意食材新鮮,勿有腥臭味;烹調或餐前以肥皂洗手,保持手部清潔;不可生食,以免食入病毒或細菌;食物要充分加熱並澈底烤熟;食材及器具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等5措施,安心享受美食。 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感染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呼籲,烹烤蚵類務必於殼打開後再繼續烹煮3~5分鐘至全熟,勿追求口感而殼未開或未熟即食用,造成腸胃不適或感染腸胃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