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停復保即起取消 估影響21萬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健保署表示,12月23日起健保取消停復保規定,未來旅外者符合納保資格均應加保,即使在海外待超過半年以上同樣要繼續繳費,且健保資格會隨戶籍遷入遷出調整,只要在台灣沒有戶籍當天開始,就自健保「退保」,預估至少影響21萬人。 根據健保原先停復保規定,若預定出國6個月以上皆可辦理停保;曾辦理出國停保者應於返國復保後屆滿3個月,始得再次辦理停保。失蹤未滿6個月者,家屬也可辦理停保,若超過6個月未尋獲,應追溯自停保當月起終止保險,並辦理退保手續。 不過,憲法法庭2022年12月23日判決,健保停復保制未以法律規定判決違憲,衛福部須在2年內完成修法,否則相關規定便失效。 基於全民健康保險屬強制性社會保險的原則,衛福部決定在今年12月23日健保法施行細則修正生效,取消健保停復保相關規定。 健保署表示,自即日起,不再受理停保申請案件。國人只要設有戶籍,均應持續加保及繳納保險費。不過,如在國外發生不可預期緊急傷病或緊急分娩,可於當地醫療院所就醫,再檢具書據向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申請核退自墊醫療費用。 另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凡113年12月22日(含)以前,已辦理停保之民眾,當次出國達6個月以上者,該次停保持續有效至返國入境日辦理復保;若出國未達6個月,應註銷該次停保,且需補繳暫停繳費期間的健保費。 健保署強調,取消停復保規定後,符合加保資格者都應依適法身分辦理加保,加保後健保署每月寄送繳款單至投保單位,由投保單位持單繳費。至於以第6類身分在公所加保民眾,健保署會寄送繳款單至被保險人之通訊地址,並請於期限內持單繳納。

Read MoreRead More

80+免評聘外籍看護 民團憂搶工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立法院三讀通過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就可聘用外籍看護,身心障礙聯盟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3日指出,由於照顧健康長者相對輕鬆,22.7萬聘僱外籍看護家庭即將面臨53萬健康長者的加碼搶工潮,呼籲增加引進外籍看護。 家總、身心障礙聯盟、立會福利總盟指出,台灣地區80歲以上人口約91萬,扣除4.6萬人已住在長照機構、27萬人使用居服與日照之長照2.0服務、6.5萬人已聘僱外籍看護工,預估立法院修頭就業服務法後將新增53萬健康長者具備聘僱外籍看工資格。 家總等團體指出,統計失能、失智與身心障礙者86萬人中約有1/4聘僱外籍看護。目前家庭聘僱外籍看護需經過巴氏量表評估,中重度失能者才能聘僱,其中不乏重癱、長期臥床、插管失能者,而家庭照顧者因有外籍看護協助,也才能穩定就業。 家總等團體表示,由於健康長者照顧工作相對輕鬆,且經濟條件較佳者,可能加薪搶人風潮。現有聘僱外籍看護家庭首當其衝,22萬7122個中、重度失能已聘僱外籍看護之家庭,大部分都是最弱勢、最不穩定的脆弱人群,這項新政策將使家庭照顧大亂,提升悲劇風險。 家總等表示,面對53萬健康老人取得聘用外籍看護資格後,可能引發加碼搶工潮,台灣每年平均僅新增約1萬名外籍看護,供不應求情況將惡化,呼籲增加引進外籍看護。

Read MoreRead More

過敏原環境工作 裝潢工反覆氣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約40歲的裝潢木工師傅老陳,只要在密閉的大樓施工,急性氣喘就會發作,且狀況長達半年,在經過生活狀況與工作環境問診後,發現老陳長期處於高風險過敏原環境,因此透過過敏原檢測後,推斷氣喘反應與工作環境高度相關,積極治療後,也順利下降氣喘急性發作的頻率。 收治老陳的台中榮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傅彬貴提醒,氣喘為氣管的慢性發炎,若長期暴露刺激性環境恐加重氣喘,因此若有「痰」、「悶」、「咳」、「喘」等4大症狀且持續超過2個月,應盡速就醫進行過敏原、肺功能等相關檢測,進一步評估是否屬嚴重型氣喘並對症治療。 傅彬貴指出,目前根據發炎原因,可將氣喘分為大多數的第2型氣喘,以及非第2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則有超過半數屬於第2型氣喘,其中,大多數第2型氣喘起因為過敏原。 由於患者氣道長期處於發炎階段,一旦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支氣管管徑狹窄,進而誘發氣喘急性發作。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也提醒,部分工作環境易接觸大量化學物質,也會刺激呼吸道,加劇氣管發炎。民眾若本身有過敏性氣喘,且經常身處在美容美髮工作場域、中央廚房等油煙密閉空間、水泥工地或室內裝潢等施工環境等過敏原高風險環境中,建議應盡速就醫,透過免疫球蛋白E(IgE)檢測揪出過敏原,對症治療。 同時,應從日常保健開始留意,並增加個人防護措施,如工作時佩戴活性碳口罩、保持工作環境通風,皆可降低過敏因子濃度、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 傅彬貴提醒,若氣喘未積極治療、使氣道長期處於發炎情況,更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氣道變小,最終演變成嚴重氣喘,更恐連帶出現肺功能衰退、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

Read MoreRead More

跨年活動 大巨蛋周邊設7醫護站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台北101跨年煙火及張惠妹大巨蛋演唱會,估計將匯集逾20萬人,台北市衛生局23日公布,當天將在活動場地周邊設立7醫護站,提供緊急醫療服務;而往年經驗,現場病患以「外傷」最多,其次為「頭暈」、「頭痛」,提醒有意參加的民眾要注意保護措施。 台北101跨年煙火絕對是全台灣最具指標性的跨年活動,今年「2025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會」將於113年12月31日晚間7點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舉辦,且一路延續到跨年1月1日凌晨1點,預計將湧入20萬人潮。 為因應眾多人潮,北市衛生局規劃於市府1樓東區大廳(1號醫護站)設置傷病患留觀區,並另於活動場地周邊設立7站醫護站提供緊急醫療服務。提醒有意參加的民眾,出門前記得進食(避免低血糖)、留意天氣預報,記得添加衣物、進場及離場均配合現場工作人員的引導,避免推擠受傷。 北市衛生局表示,依研究顯示,國內演唱會現場之病患以外傷最多,其次為頭暈、頭痛。民眾當天應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保持平穩的情緒,如有不適可就近尋求醫護站協助。

Read MoreRead More

未成年/孕婦禁檳榔 原民部分開放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衛福部預告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明訂學校、大眾運輸工具等場所禁止嚼食檳榔,且要求業者營業登錄,並禁止未成年人及孕婦嚼用,但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祀儀式而有必要使用檳榔者,則不受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相關規定限制。 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8000人罹患口腔癌,而國際癌症研究署於2003年就發表檳榔子屬於第1類致癌物,且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衛福部已預告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明訂禁止嚼用檳榔場所,禁止未成年人及孕婦嚼用,並要求檳榔業者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登錄始得營業,有不同意見的團體或民眾可於明年2月17日預告期滿前提意見。 衛福部指出,台灣檳榔產銷體系牽涉甚廣,希望先以有序管理方式,逐步減少嚼用檳榔對民眾健康危害,但現行法規對檳榔批發與進口業者並未設限,檳榔業者除以公司或商號型態經營外,多數為攤販或小規模營業人型態,造成相關防制工作推行困難,所以草案中要求業者向地方政府登錄。 衛福部表示,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禁止未成年人、孕婦嚼用檳榔,並禁止供應未成年人、孕婦檳榔,但基於保障多元文化,相關規定不適用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活動所需提供檳榔之行為。 衛福部指出,參照菸害防制法規定,將對嚼食檳榔場所加以限制,包含各級學校、托嬰中心、醫事機構、長照機構、圖書館、美術館、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遊覽車、車站及旅客等候室等,在禁止嚼用檳榔場所嚼用檳榔者,最高可開罰1萬元,並應接受戒檳教育,無正當理由未接受戒檳教育者,可再罰最高5萬元罰款,而禁止嚼用檳榔場所未於入口處設置明顯標示者,場所負責人最高罰5萬元罰鍰。 另外,為避免影視戲劇中嚼食檳榔而接吸引未成年人仿效,草案明定如因表演必要,有出現嚼用檳榔形象,應有預警或自律措施,如於節目前後加註或提示「檳榔子為一級致癌物」或「嚼用檳榔有害健康」等警語,或調整播出時段。

Read MoreRead More

近650萬國人散光 忽視矯正問題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有近650萬國人有散光問題。然而,不少民眾對散光矯正處於消極處理態度,甚至在購買隱形眼鏡時更未經專業驗配確認而自行購買。醫師提醒,散光未矯正或矯正不足,恐增加視力模糊、眼睛疲勞問題;而隱形眼鏡屬醫療器材,配戴前應透過正確的驗配步驟,切勿在沒有專業人員協助下自行購買。 台灣隱形眼鏡學會榮譽理事、馬偕紀念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11歲散光盛行率為19.3%,18-24歲37.9%,而18-24歲與25-39歲也有高達42.4%與41.5%的比例。可見散光是國人普遍且常見的視力問題。 然而,觀察網路社群討論,發現有不少民眾缺乏正確散光衛教知識,且對散光矯正態度消極,包含「散光症狀可以習慣就好」、「散光只要加深近視度數就可以」等。 鄭惠川進一步說明,國際研究即指出,散光若未適當矯正,患者可能會出現眩光、疊影模糊、眼睛痠、累,甚至伴隨頭痛或肩頸痛等。 另,當散光患者看物體時,邊界會模糊不清或有光暈,有不少人會誤以為是近視的關係,甚至認為只需要增加近視度數即可解決散光。鄭惠川解釋,無論是眼鏡或隱形眼鏡,都應經由專業驗光人員進行眼部狀況檢測,並以配鏡處方箋的方式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矯正方案。 根據國際文獻指出,散光過矯或欠矯,視力品質下降、眩光風險增加53%-77%、夜間駕駛困難66%、跌倒風險增45%,甚至是道路碰撞死亡率比白天駕駛高3倍。 台灣隱形眼鏡學會榮譽理事、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蕭清仁則指出,據觀察,不少年輕患者從小就有視力與散光問題,甚至為了看清楚常瞇眼,導致頭痛肩頸痛等問題。 然而,年輕患者因多數愛美不喜歡戴眼鏡,常會自行到藥妝通路購買喜歡的隱形眼鏡,由於未經過專業的驗配,因此在戴上沒多久,眼睛不適、痠痛、乾澀等問題便層出不窮,經詢問才發現是隱形眼鏡的問題。 蕭清仁說,目前散光矯正可透過眼鏡、散光軟式隱形眼鏡等方式進行;呼籲民眾配戴隱形眼鏡前應透過正確的驗配步驟,切勿在沒有專業人員協助下自行購買。

Read More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療蟹足腫

■陳俊銘 「蟹足腫」簡單來說,屬於一種過度肥厚的疤痕,是一種疤痕組織增生引起的皮膚病變,是屬於良性的病變,指的是受傷後,過度修補的纖維組織所形成突出的疤痕,當突出的纖維組織侷限於原受傷的部位時,會變得又肥又厚,就像張牙舞爪的螃蟹腳,因此命名。 蟹足腫是傷口不正常癒合形成的,一般傷口癒合後,會留下線狀的疤痕,但蟹足腫因組織內細胞不正常反應,製造過量的結締組織,產生結節團塊,而超過傷口邊緣,長成凸起的大疤痕。它的潛伏期約受傷後2-8週,開始是淡紅或鮮紅色伴毛細血管擴張,數個月至數年持續長大,病灶邊緣有深紅色的突出物,並伴隨著刺痛,劇癢等不舒服感。而身體上愈是張力大的位置,愈容易產生蟹足腫,像是下巴、前胸、肩膀及手臂、頸部、耳垂、下巴、兩顎、上背部等等,都是好發蟹足腫的位置。 蟹足腫真正原因不明,只能解釋為特殊體質,好發年齡層多為年輕族群約15-40歲居多。當皮膚有燙傷、燒傷、割傷、撕裂傷、擦傷、施打疫苗後,皮膚感染、毛囊炎或是長痘痘後,手術後的傷口,在癒合後都可能變成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前者大多在6-12個月後會自行消失,後者則常會逐漸向外擴大,而且也不會自然消退。 產生蟹足腫的3要件,包括1.具有蟹足腫的遺傳體質:約5-10%的病人有蟹足腫的家族史。2.傷口傷及真皮膚:並不是每次受傷都會產生蟹足腫,是當傷及真皮,膠原蛋白質要重生時,才有機會產生蟹足腫。3.傷口發生在張力大的地方:張力愈大的地方,越容易牽扯傷口而形成蟹足腫,如下巴、耳垂、前胸、後背和肩膀、手肘、膝蓋等張力較大。 中醫治療蟹足腫除了藥物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外,配合針灸治療,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加強療效。一般蟹足腫造成的刺痛、搔癢會改善,也會較為縮小。如果能配合小針刀直接針對蟹足腫疤痕進行鬆解軟化處理,蟹足腫會慢慢軟化變平,效果甚佳。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Read More

糖友工程師腰椎退化 超音波骨刀改善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52歲的李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但因工程師的工作須長期久坐,導致第4、5腰椎嚴重退化狹窄,經進行超音波骨刀內視鏡手術後,疼痛明顯減輕,可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基隆長庚骨科主治醫師蔡松航提醒糖尿病患者,長期忽視脊椎問題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神經損傷,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不足或是胰島素效率不好,造成新骨生成能力較差,長期下來容易骨質疏鬆,強度變差,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脊椎退化風險比一般人高。尤其是脊椎狹窄滑脫和椎間盤突出,每4位脊椎融合手術患者即有1人是患有糖尿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管控不良,可能導致骨髓炎,需要長期的抗生素治療,或是增加術後併發症的風險,嚴重者甚至出現菌血症或敗血症。 蔡松航指出,傳統的脊椎手術通常需要進行開放性手術,或使用傳統電燒來移除骨頭上的軟組織,這樣的方式出血較多、手術時間長,且周圍組織損傷風險高,對糖尿病患者的術後感染控制更加困難。他與醫師張家偉共同發表的超音波骨刀在脊椎內視鏡的創新應用,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效果。 蔡松航表示,超音波骨刀技術是運用超音波振動來切割骨頭,使出血量大幅減少,且能更精準地去除病變部位,降低對周邊組織的傷害,且手術時間短,恢復時間快,術後感染率更降至原來的1/16,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基隆長庚目前已成功完成20例糖尿病患者手術,患者都無嚴重併發症。

Read MoreRead More

多項新藥納健保 最快明年2月上路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21日公布,國內再通過多項藥物給付新制,最快明年2月上路,預估逾31萬名病患受惠。其中,在早產兒眼科用藥部分,是依學會建議同意,打破過去參照仿單原則,盼提升早產兒照護。 健保署12月19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多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和擴增給付規定案,包括放寬狼瘡腎炎使用標準治療的類固醇劑量規範等。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這次有一大突破,在於眼科新生血管抑制劑擴增給付於早產兒。過去健保給付原則是參照藥品仿單,然而藥廠並未進行針對早新生兒的臨床試驗,藥證適用對象未包含新生兒。 鑑於早產兒容易發生視網膜病變,且相關學會及國際指引都建議使用,石崇良說,台灣兒科醫學會及眼科醫學會共識建議擴增,預估每年嘉惠338早產兒,挹注年藥費約新台幣750萬元。 此外,針對慢性腎臟病及慢性收縮性心衰竭問題,石崇良指出,原本設計為控制血糖的SGL-T2抑制劑這類藥品,經臨床試驗發現,其亦可延緩惡化到洗腎,對慢性心衰竭也有幫助。考慮病友人數龐大,經會議討論後同意擴增,預估挹注年藥費共約16億元。 石崇良進一步說明,相關適用對象為eGFR數值25到60之間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且新增訂病人需於「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或「全民健康保險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網絡照護,預估新增嘉惠15.3萬名慢性腎臟病病友、以及1.6萬名慢性收縮性心衰竭病友。 另,因應超高齡化社會腳步近,骨質疏鬆症影響國民健康甚鉅,這次修訂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的給付規定。石崇良指出,之前限縮給付對象為跌倒骨折屬於中軸骨也就是脊椎受影響者,現在放寬到四肢跌倒骨折、且有一定骨疏程度者,預防下一次更嚴重骨折造成失能及死亡。預估每年嘉惠13.4萬名骨質疏鬆症及骨質疏少症的病友,挹注年藥費約8.65億元。 在癌症用藥方面,石崇良表示,這次放寬肝癌病人可雙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併用,針對小細胞癌也給予IO治療,另外膽管癌惡性度高,又沒有好藥可用,使用IO在臨床上看來有幫助,因此也同意給付,預估嘉惠1938人,挹注年藥費約12.8億元。

Read MoreRead More

備考久坐嗜炸物 26歲男突中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26歲年輕患者,在準備國考期間因壓力大且3餐多吃炸物,導致體重明顯上升,某天突然出現右手無力,送醫後被診斷為「急性缺血型腦中風」,糖化血色素也達10確診糖尿病。 患者在康復後到初日診所就診,由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詳細問診,安排患者抽血檢測,除了一般的代謝數值不好看,還發現他身體的氧化壓力極高,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也過高,血管自然會阻塞不通。 楊智雯在粉專發文表示,為了準備國考,患者每天坐在書桌前超過12小時,幾乎不出門也不運動,三餐大多有炸物,手搖飲杯堆滿廚房。半年前突然右肢無力,緊急送醫診斷為急性缺血型腦中風,經緊急取栓手術後,住院5天後才平安返家。這才下定決心來診間尋求健康減重。 楊智雯指出,根據病歷摘要,患者體重身高165公分,體重120公斤,BMI達45.7,屬於重度肥胖,不只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化血色素也達10(正常值應在4.0-5.6%之間),三酸甘油酯數值破千,是正常人的7倍(標準數值為25-150mg/dl),這些都是造成急性腦中風的元凶,而更確切地說,最根本的風險就是肥胖。 由於患者糖化血色素和血糖過高,楊智雯先讓他用一點降血糖藥物協助穩定血糖,避免急性併發症發生。透過飲食與藥物治療再搭配運動,3個月後他回診時,糖化血色素數值從10降到6.5,體重也降了15公斤,整個人氣色看起來也好很多。 楊智雯強調,壓力再大,健康都應該擺在第一位,暴飲暴食、長期吃炸物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一定要飲食均衡,避免高油、高糖、高鈉的食物,多攝取纖維、蛋白質和蔬菜;另外,也要適量運動,每天保持一定的活動量,促進新陳代謝;最後則是規律作息,減少熬夜,保持身心健康。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