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床前基因診斷 聽損夫婦喜獲健康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宜蘊醫療於12月接連在台北、台中舉辦「寶寶回娘家聖誕派對」,共近兩百個家庭參與,上百位「宜蘊寶寶」化身聖誕精靈回娘家與醫師們報恩,其中,有對聽障夫妻帶著寶寶回來,向醫師團隊致謝,讓他們成功產下一名聽力正常的健康寶寶。 S夫婦說明,結婚已邁入第4年,年近40歲的他們始終未能迎來新生命,因此求助醫院不孕科別,因溝通不暢,甚至忽視聽障需求而無法順利進行療程,讓夫妻倆備孕路上屢屢碰壁。 接診S夫婦的台北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沈孟勳說明,因夫妻皆為聽障人士,太太本身帶有常見的聽損-GJB基因,且為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較難自然受孕,且小孩生下來約有1/2的機率會遺傳聽損基因。 另先生則經由基因篩檢後確認是後天性聽損,因雙方基因點位不同,有機會透過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PGT-M),生下聽力正常的孩子。 沈孟勳便建議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並搭配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PGT-M),植入1顆檢驗正常的胚胎。當得知懷孕時,夫妻倆在診間激動落淚。由於聽不見寶寶的心跳聲,沈孟勳拉著S夫婦的手,觸摸超音波喇叭口,感受著音頻的震動,「這就是寶寶的心跳」沈孟勳說道,這份無聲但看得見的心跳,照亮了S夫婦一家人,順利在今年生下一名健康男寶寶。 沈孟勳補充,PGT-M(著床前基因診斷)或稱PGD是幫助帶有單一基因遺傳疾病的夫妻,避免生下具有相同遺傳性疾病小孩的技術。 藉由胚胎切片和基因診斷,可在胚胎植入前,確定正常基因的胚胎後,再植入母體子宮內,而降低未來寶寶有遺傳疾病的狀況發生。現在的技術可偵測超過300種遺傳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型貧血、肌肉萎縮症、玻璃娃娃、神經性纖維瘤、范康尼氏貧血等。若是帶有遺傳性疾病者,建議在胚胎著床前進行基因檢測,減少孩子承擔遺傳疾病的風險。

Read MoreRead More

醫院麻疹群聚+7 累計12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新增7例確定病例,累計已12人確診。疾管署25日公布,其中一名50多歲的陪病家屬,14日曾從彰化縣搭乘雙鐵及捷運,到台北市參加C.W.T同人誌活動。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這起國內首起醫院麻疹群聚累計已12人確診,也是5年來麻疹相關群聚案例中,確診數最高。指標病例為中部40多歲男性,從越南探親返台當天出現發燒、鼻炎、喉嚨痛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引起院內感染群聚。 新增7例確診個案分別為中部某醫院20多歲女性護理師共3名、30多歲女性環境清潔人員1名、40多歲女性醫師1名、50多歲就醫接觸陪病家屬1名,及20多歲男性工務課人員1名。7例個案分別於14~19日間發病,17~21日出疹。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014人,本次群聚事件將監測至明年1月8日。 經疫調,疾管署也公布一名50多歲陪病家屬足跡,14日上午6時15分自台鐵花壇站搭乘區間車至新烏日站,6時52分從台中搭乘高鐵至台北,並於上午10時30分~下午4時30分在台大綜合體育館參加C.W.T 同人誌活動,隨後再搭乘大眾運輸返回花壇站。該個案也於18日下午3~4時到全聯花壇學前店、水文黃昏市場。 疾管署提醒,曾於上述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並告知接觸史,由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佩戴口罩。本案接觸者最晚監測至明年1月5日。

Read MoreRead More

低溫保暖 避開2項NG行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入冬後氣溫驟降,耶誕節、跨年活動頻繁,國健署提醒民眾做好戶外保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三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國健署提供4項建議: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健檢控制3高、進行慢性病風險評估,並避開喝酒暖身、取暖燙傷2大NG行為,防範低溫帶來的健康影響。 依據2019-23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20歲以上3高異常國人約4~7成不自知,造成民眾不及改變行為或進行治療,導致心臟病、中風或其他慢性病發生。每當氣溫驟降與天氣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跟著收縮,更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大增,在長者尤其明顯。 國健署表示,健康飲食要遵循「2低1高 (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 」飲食原則,避免因過節聚餐暴飲暴食;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多爬樓梯少搭電梯。並可透過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健檢掌握自身的健康數據,若數值超過建議標準值持續監控而未改善,建議進一步諮詢醫療人員。 另外,國健署建置「科學算病館」慢性病疾風險評估平台,民眾可透過網站簡單輸入健檢報告數據,掌握未來10年內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等5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此外,要避開2大不適當的抗寒行為。第一個是「喝酒暖身」,因酒精作用,反而會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第二則是「取暖燙傷」,長者及嬰幼兒不易用言語表達,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其末梢神經感覺較為遲緩,甚至是中風患者無力翻身,容易因直接或長時間使用電毯、暖爐,及暖暖包等造成低溫燙傷。若要使用隨身保暖用品,建議在外層包一層毛巾或布再使用。

Read MoreRead More

肺活量減退 竟是乾燥症惹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45歲林姓女子為合唱團成員,在一次發燒感染後,感到體力大不如前,頻繁出現乾咳,練唱時也氣不足,肺活量明顯下降。就診檢查被診斷出有間質性肺病變,最終確診為「乾燥症」。 萬芳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瓏方表示,乾燥症學名為「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常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被忽視。口乾、眼乾是最常見的表現,部分病人可能伴隨皮膚乾燥、關節酸痛、疲倦等症狀,更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影響到肺臟、心臟、腎臟或神經系統等重要器官。 陳瓏方形容這種疾病如同「溫水煮青蛙」,特別是在台灣濕熱氣候下,容易讓病人忽略早期異常情況,延誤診斷與治療。 乾燥症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確,醫學上認為其發生與先天性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息息相關,且常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並存,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根據統計,女性罹患乾燥症的機率遠高於男性,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40~60歲之間。陳瓏方提醒,乾燥症相關的自體免疫抗體anti-SSA(Ro)與anti-SSB(La),可能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健康,嚴重時甚至導致胎兒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或新生兒紅斑性狼瘡等問題。因此,若病人有生育計劃,務必積極與專業醫師配合治療,確保母嬰健康。 陳瓏方指出,如果出現眼睛乾澀、關節痠痛、皮膚對光敏感,或是嘴巴乾燥到進食時需要水協助吞嚥,甚至半夜因口渴頻繁起床飲水,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應盡速前往風濕免疫內科就診,接受專業評估,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Read MoreRead More

胃鏡袖狀縮胃 她成功減重10kg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一名40多歲女性以減重藥物和飲食控制,仍無法達到理想減重效果;經接受胃鏡袖狀縮胃成型術(ESG),1個月後體重由70公斤降為60公斤,BMI從27.3降至23.4。 三軍總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志偉指出,肥胖是影響健康的負面因素之一,針對BMI>27以上的族群,ESG是不錯的選擇,透過胃鏡縫合胃部,可有效降低飢餓感及減少胃容積,減重效果約可達原體重的10~20%,並改善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且採用微創手術之安全性高,手術時間僅需約1.5小時,治療後恢復期只需1~2天。 楊志偉指出,相對於切胃手術的不可回復性之風險,胃鏡縮胃後若有任何不適都可以拆除,適合更多族群使用,對於BMI>27之輕度肥胖合併代謝症候群之患者,或重度肥胖不想接受外科手術患者,或減重手術後復胖治療皆具成效。

Read MoreRead More

15歲少年腹脹 竟大腸癌4期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大腸癌年輕化!苗栗一名熱愛運動的15歲少年,近幾個月以來持續性腹脹、身體虛弱、體力下滑,近日因腹脹不舒服掛急診,竟查出罹患大腸癌第4期,且癌細胞已擴散,僅能先以化學治療。醫師提醒,若發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腹痛、疲勞感、體重無故減輕等徵兆,無論年紀大小,都要及早進行詳細檢查。 苗栗縣大千綜合醫院24日表示,近年來因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一名年僅15歲的少年,飲食上無特別偏好高油脂食物,且熱愛運動又無家族病史,竟確診罹癌,令家屬及醫師十分詫異。 大千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指出,少年腹脹不適、身體虛弱已持續數月,原本熱愛運動也因體力下滑而放棄,到院急診時,初步檢查有嚴重貧血及大量腹水現象,抽血檢驗癌症指數CEA竟高達16(正常值小於5)。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穿刺及大腸鏡切片之後,赫然發現該位少年竟然是大腸癌第4期,且癌細胞已在腹腔內擴散。 大千綜合醫院馮啟彥主任表示,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與其他健康問題混淆,務必注意6大徵兆: 1.血便:可能出現深紅或黑色的糞便。 2.排便習慣改變:例如便祕、腹瀉、排便頻率改變或大便形狀變細等,都可能是腫瘤影響腸道導致的結果。 3.不明原因的腹痛:持續的腹部不適,特別是伴隨排氣困難,可能是腫瘤造成腸阻塞的徵兆。 4.疲勞感:即使有充足的休息,仍然感到疲憊,這可能是因癌細胞消耗身體能量或失血引起的。 5.體重無故減輕:在6個月內體重無故減輕5公斤以上,就需要警覺。 6.其他症狀:像是腹部腫塊、貧血、排便後仍有便意等。 近年來因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大腸癌確實有年輕化的趨勢,加上越年輕的癌症病人,其發病的惡性度就會越高。此次15歲案例的大腸癌為分化最差的腺癌,因已多處擴散,無法以手術一次完整切除乾淨,因此只能先以化學治療為主。

Read MoreRead More

欣葉進口北黃道蟹 鎘超標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4日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欣葉國際餐飲自美國進口的冷凍北黃道蟹不合規定,被檢驗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另外,自越南進口的薑黃粉則被檢出蘇丹色素4號,120公斤貨品已被要求立即銷毀,不得退運。 食藥署指出,欣葉國際餐飲自美進口的冷凍北黃道蟹(FROZEN JONAH CRAB),檢出重金屬鎘0.9mg/kg,依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規定,鎘於甲殼類可食肌肉限量為0.5mg/kg,這批20公斤已超過標準。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20公斤冷凍北黃道蟹,已要求業者全數退運或銷毀。這是欣葉國際餐飲半年內首度在邊境被發現輸入的美國冷凍北黃道蟹不合格,該公司進口貨品之將從抽驗率將由2%至10%的一般抽批,提升至抽驗率為20%至50%的加強抽批查驗。 另外,進口薑黃粉則再驗出蘇丹色素4號,食藥署表示,鋐澄貿易公司自越南進口之120公斤薑黃粉被檢出蘇丹色素4號,這一批貨品已全數在邊境銷毀,不得退運。林金富指出,針對越南輸入的薑黃粉,食藥署維持監視查驗,100%抽驗蘇丹色素與農業殘留,全數合格才可以進口。 食藥署統計,過去半年內在邊境受理越南報驗的薑黃粉,抽驗批數共6批,檢驗不合格批數為1批,不合格率為16.7%,不合格原因是檢出蘇丹色素違規。食藥署指出,114年12月11日止將針對越南報驗的薑黃粉在邊境採監視查驗。

Read MoreRead More

4大公費癌篩 年齡全下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考量癌症發生年齡有下降趨勢,為降低國人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國健署24日公布,自明年將放寬4種癌症篩檢資格,包括提供40至49歲大腸癌高風險族群無痛大腸鏡篩檢,於明年第2季正式上路,並新增多項篩檢工具。 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111年平均4分2秒有1人罹癌。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不容易覺察,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才能有效預防。 國健署24日舉辦「健康台灣-114年起擴大癌症篩檢,您的健康政府來顧」記者會,宣布自114年起,放寬癌症篩檢年齡補助,包括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只要符合資格的民眾都可接受免費的定期癌症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其中,國健署研擬新增大腸癌高風險族群公費無痛大腸鏡篩檢計畫,對象為40至49歲且一等親患有大腸癌者,國健署長吳昭軍說明,考量到有一群大腸癌高風險者與遺傳有關,這群人發病較年輕,以40至49歲且一等親患有大腸癌者為篩檢對象,預計明年2月起徵求醫院向衛生局提出相關綠色通道計畫,最快第2季實施。 同時,幽門螺旋桿菌(HP)檢測的胃癌篩檢試辦計畫,也將於明年加入公費行列,適用對象為50至74歲民眾,比照大腸癌篩檢,將從現行9縣市擴大至17縣市,最快115年全台灣22個縣市全面實施。 此外,調整並擴大重要癌症篩檢項目年齡、篩檢內容及補助金額,包括: (1)每2年1次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年齡放寬至40-74歲女性及45-74歲男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有重度吸菸史則針對50-74歲吸菸史增列為20包-年以上者,每案補助4000元。 (2)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擴大至45-74歲民眾及40-44歲有家族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由每案補助200元調整為400元。 (3)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延伸年齡擴大對象40-74歲的女性,每案補助1245元。 (4)增列25-29歲女性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每案補助由430元調整為630元。 (5)新增35、45、65歲女性當年度1次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每案補助1400元。

Read MoreRead More

A流併甲狀腺風暴 女當天不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冷流感疫情急速升溫,上週新增23例重症、6例死亡病例,其中最年輕的北部40多歲女性,更是在發病當日就因甲狀腺風暴,送急診不治。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6例死亡個案。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以來截至12月23日共累計350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另死亡病例累積75例,死亡數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 在新增死亡個案中,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死亡個案當中,最年輕者為一名北部40多歲女性,本身有高血壓、甲狀腺疾病病史,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在12月中旬流感發病前4天曾因血尿、腰痛就醫,診斷為泌尿道感染結石。 不過,4天後流感發病,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送到急診時,發現已經低血氧,X光顯示兩側肺炎,快篩確診A型流感H1N1,雖給予抗病毒藥物救治,但隨後仍因甲狀腺風暴導致急性心肺衰竭,於當天不治。 另外,上週新增的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當中,也有一例較年輕者,為南部30多歲男性,有腎病病史,同樣沒打本流感季疫苗,12月中旬去過日本跟香港,返台前二天就開始出現有發燒、喉嚨痛、咳嗽有痰、呼吸困難等症狀,返台當天就到急診就醫,已經呼吸急促並血氧偏低,同樣確診H1N1,因為流感併發肺炎、呼吸衰竭,目前在加護病房住院已近一週。 林詠青強調,上述新增的特殊病例個案雖都屬青壯年,但共同點都有慢性病,且沒打疫苗,由於目前正值年底出國旅遊旺季,提醒感染流感後易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長者、幼兒、慢性病者,都該接種流感疫苗才能及早獲得保護力,避免感染後併發重症。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預估,本週國內就會正式進入流感流行期,單週就診人次恐上看10萬人次,並在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Read MoreRead More

低溫發威 嘉市5天奪12命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日夜溫差劇烈,加上近日低溫發威,嘉市消防局12輛救護車滿載,從19日至23日共有12件救護案是到院前死亡(OHCA)。救護案件,年紀最大88歲女性、最小50歲女性,還有82歲男性。上週五還有1名年約20歲大學生在室內突然昏倒休克,經救護指揮中心線上指導CPR,救護車趕到接手做CPR而恢復心跳呼吸。 消防局表示,出勤救護的時間大部分在凌晨4、5點,都是家人發現後報案,身體出現狀況通常比發現時間早,會發生猝死常是本身即有心血管方面疾病,室內不像室外那麼冷,但是寒流來襲,室內溫度還是會比平常來得低,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如果在爬樓梯、出力等平常活動已經感到不舒服,要盡快找醫師評估。慢性疾病患者也要好好控制血壓、血糖。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注意「朝5晚8」,一天中清晨5-6時、晚上8-9時是高風險時段,要多留意。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