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優酪乳有助降腸瘜肉風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大腸瘜肉被醫界視為大腸癌的肇發前兆之一。醫師指出,除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的篩檢以外,研究顯示,優酪乳有助降低大腸瘜肉數量,並幫助維持菌相平衡、改善腸胃機能。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至104年達1萬5579人,成長超 過3.7倍。大腸癌持續蟬聯癌症發生率第一與癌症死亡率第三位置,目前醫界普遍將大腸瘜肉視為大腸癌肇發前兆。 腸胃肝膽醫師蕭敦仁表示,大腸癌發生率高,但還是可以事先預防的,除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外,吃的健康得宜也是遠離癌症的重要課題,飲食上,建議少吃紅肉、燒烤、醃製類食物,掌握均衡營養、天天5份蔬果的原則。 此外,經過國內外多年的研究與臨床結果,已證實大腸瘜肉與大腸癌息息相關,而補充腸道益菌有助減緩瘜肉發生的機會,遠離大腸癌威脅。 根據高醫醫學團隊研究發現,優酪乳B菌群中的雷特氏菌,可幫助改善腸胃菌相,每天2瓶優酪乳(每日飲用約460毫升),對於抑制大腸、胃部瘜肉的數量上有正相關結果;研究也發現,雷特氏菌優酪乳可有效減少胃瘜肉的大小。 因此,建議忙碌的上班族每日可飲用優酪乳,並增加高纖食物的攝取來培養體內好菌。選購優酪乳 時,可挑選含有較強健菌種(例如雷特氏B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的產品,或參考是否具有腸胃功能改善的健康食品認證。

Read More

嘉義長庚獲頒高齡親善院認證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嘉義長庚醫院大力推動長者友善就醫環境及安心醫療,獲嘉義縣政府頒發高齡親善院所標章認證,縣長翁章梁表示,醫院除提供精湛醫術外,更應秉持視病猶親的態度服務長者,此外也要感謝志工無私奉獻,能夠主動提供服務。 為能更友善服務長者,衛生局設計親善醫院標章及辨識貼紙,由服務檯人員及志工協助張貼在就醫民眾身上,讓醫護人員能及時優先服務就醫或行動不便的長者。  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林志鴻表示,醫院設有高齡親善櫃檯,也為長者開設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希望藉由周全性評估,提供整合照護,減少長者看診次數及時間,並整合用藥及衛教諮詢,此外,醫院更提供八十到八十五歲長者優先掛號、批價、檢查、看診等服務,智能化門診報到系統自動辨識八十五歲以上長者,提供優先看診服務,並透過培訓加強志工主動協助與引導服務,讓長者能夠安心就醫。  院長林志鴻指出,長者到大醫院就醫,萬碰上檢驗項目多,很多長者通常都會畏懼感,因此醫院從高齡者需求角度出發,提供一條龍的就醫服務,讓長者不害怕就醫,日後也會盡力提供最好的友善服務按照病患所需來強化服務能量,讓醫院真正做到符合高齡者友善、尊重與可近性就醫環境,讓長庚醫院能夠成為最有溫度的醫院。

Read More

食物沒烤熟惹禍! 中秋後腹瀉就醫上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表示,近四週國人因腹瀉門急診人次呈緩慢上升趨勢,適逢中秋連假,烤肉與聚餐頻繁,估計連假後腹瀉人次可能升高,請民眾須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腹瀉來掃興。  依據疾管署監視資料顯示,上週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為130,807,較前一週上升2.5%,近四週呈緩慢上升趨勢;今年中秋節前一週就診人次未高於近5年,但預期中秋連假後可能再升高。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於中秋佳節國人多以烤肉與家人親友同樂,若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以低溫保存或未徹底烹熟至中心溫度超過70℃再食用,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  羅一鈞指出,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另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若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腸道傳染病致病原而造成腹瀉,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人口密集處易引起大規模的感染。  羅一鈞表示,中秋連續假期期間,不論聚餐或出遊烤肉烹調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並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愉快度假不鬧肚子。旅宿、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症狀者應停止處理食物,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旅客健康;民眾如出現身體不適請儘速就醫。

Read More

踩飛輪太急 女患橫紋肌溶解症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但醫師提醒,突然劇烈運動要當心橫紋肌溶解症,如果在運動之後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的狀態時,要當心可能是因為突然過度運動之後,所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  南投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子,因為工作關係需要久坐在電腦桌前,為讓自己健康一些,因此與同事相約去健身房報名課程健身。上個月月底,這名女子第一次去健身房參加踩飛輪課程,奮力踩了一個小時,準備離開健身器材時,突然一陣腿軟,隔天開始出現肌肉痠痛,且越來越痛,雙腿也開始腫脹。  後來女子上廁所赫然發現自己的尿液呈現醬油色,以為自己血尿,趕緊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醫,醫師安排抽血檢查發現患者的肌酸磷化脢(CPK)指數破六萬,經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趕緊安排住院,所幸住院十天以來指數慢慢下降,也沒有影響到腎臟功能,狀況持續改善就可以出院。  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橫紋肌)發生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與細胞膜破壞,使得細胞內的物質,包括鉀離子、肌蛋白、尿酸等大量滲漏,當肌蛋白出現在尿液中,便使得尿液呈現醬油色,而容易被誤認為血尿;若肌蛋白阻塞腎小管,恐導致急性腎衰竭,需洗腎治療。  莊宗芳表示,通常當肌肉遭受嚴重受創時,如肌肉遭壓砸傷,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的症狀,推測患者應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水分也補充不足,在短時間內突然用力運動的情況下而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因此提醒民眾在運動前應做足暖身,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且補充適當的水分,若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治療痔瘡的臨床經驗

 今天談談一個常見的疾病—痔瘡;由於發生率很高,一般說法,有所謂10人9痔,所以很多人都曾經得過。痔瘡比較會發生在久坐、長期便秘、孕婦及產後,還有常吃麻辣等上火的食物人身上。一般來說,內痔比較不會疼痛,尤其是1、2級的時候;第1至第3級通常吃中藥治療效果很好,至於第4級吃藥效果也不錯,一旦第4級而且吃藥效果不佳的時候,西醫才會建議作手術治療,所以早期治療很重要,效果也比較迅速。  內痔的分級如下:第1級內痔:血管叢及上皮組織鼓起,沒有下垂的現象。第2級內痔:痔瘡開始下垂,但可以自動恢復原來的位置。第3級內痔:痔瘡組織腫大下垂至齒狀線下方,可經手指推回至齒狀線上方,這時可能會有肛門搔癢的症狀。第4級內痔:痔瘡組織下垂到肛門口外,無法用手指回推,可能會伴隨慢性發炎及潰瘍。  中藥治療痔瘡,可以快速的消腫止痛,尤其在初發生的病患,便秘的病人可以加些潤腸通便的藥,痔瘡出血的病患,可以加些涼血解毒止血的中藥,治療常用的藥物有乙字湯、黃連解毒湯、槐花散,散腫潰堅湯等,依病患不同的狀況配對使用。  最後,提醒痔瘡病患,除了使用中藥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飲食宜忌,例如不要長時間久坐,多補充水分及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油炸及麻辣等食物。(作者/蔚武中醫診所醫師黃蔚武)

Read More

中秋烤肉少吃紅肉加工肉 遠離大腸癌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中秋節大吃烤肉才應景,但肉品挑選和健康有關。國健署建議民眾選擇瘦雞肉、魚肉等白肉,少吃紅肉與加工肉品,研究顯示,每天吃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大腸癌風險將增17%。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癌症發生人數之冠,全台每年有超過1萬9000多人確診罹患大腸癌。實際上,只要透過飲食控制、調整生活習慣、定時篩檢,就能大大降低大腸癌上身機率。  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根據國際癌症總署資料,飲食方面,每天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蔬菜1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1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除了飲食,肥胖也是相當重要的大腸癌危險因子,林莉茹說,肥胖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到2倍,而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應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餐後與親朋好友相約散步。  林莉茹強調,多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民眾,因此國健署也補助50歲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2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約23%大腸癌死亡率。  林莉茹指出,台大醫院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者,若能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在篩檢陽性後超過3個月以上做大腸鏡,得到大腸癌風險比3個月內完成大腸鏡檢查者增加2倍,若超過1年才做風險增加2.8倍,呼籲民眾糞便潛血檢查若為陽性,務必在3個月內及時做大腸鏡,避免癌症上身。

Read More

扭轉疫苗猶豫 歐盟世衛急籲接種疫苗

 中央社/布魯塞爾12日專電  今年上半年歐洲出現9萬麻疹病例,為扭轉民眾「疫苗猶豫」心態降溫疫情,歐洲聯盟12日與世界衛生組織聯手宣傳接種疫苗益處,另將致力打擊網路疫苗不實訊息傳播。  歐洲聯盟(EU)主管衛生的執委安德柳凱提斯(Vytenis Andriukaitis)今天與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Ghebreyesus)在布魯塞爾召開關於提高疫苗接種會議,並共同現身記者會宣傳接種疫苗益處。  根據歐盟資訊,接種疫苗讓全球每年避免200萬至300萬人死亡,但近年如麻疹等疫情增加,這是疫苗接種率下降結果,已經成為歐盟及國際必須共同應對的全球性挑戰。  安德柳凱提斯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到麻疹疫情,表示因疫苗接種率下降,今年上半年歐洲已出現約9萬麻疹病例數,超過去年全年病例數,令人憂心。  他說,大家都知道疫苗每年可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有科學根據證明,但為何疫情還升高?有些國家是預算不足導致疫苗接種下降,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疫苗猶豫」之所以嚴重,除民眾被網路上不實訊息誤導外,另一方面專業人員無法以同等速度立即說明造成迅速傳播。這是整個歐洲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面臨的挑戰。  譚德塞指出,接種麻疹疫苗可顯著減少麻疹死亡病例,目前在194個國家中有85個國家沒有出現麻疹病例,但在取得進展同時也存在挫折,特別嚴重的問題是在社群網站不斷流傳錯誤訊息,世衛已經與這些社群網站業者聯繫,希望能致力打擊不實資訊。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與歐盟聯手協助那些取得疫苗有困難的國家,進而提高孩童的接種率。  「疫苗猶豫」是近年全球一大公衛威脅,民眾接觸網路上散播的「不實資訊」而懷疑疫苗安全性,對自己或家人是否接種產生猶豫心態。在歐洲就有接種麻疹苗會產生副作用的流言,例如免疫系統會下降,以及孩童接種疫苗會產生自閉症等。

Read More

失智照護 專家:應預立醫療決定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於13日舉辦為期2天的國際失智月「憶起來關懷」展覽活動,藉由免費DIY體驗、靜態展示及講座活動,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照顧議題的重視與關心。 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我國為全球第13個制定全國性失智症政策國家,為了促進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及提升全國友善社區,以失智者及家屬為中心發展生活圈,透過招募鄰里及商家形成失智友善守護網絡,藉社區網絡連結以擴展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資源,讓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都能在社區內就近找得到資源並使用服務,打造一個能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友善社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表示,對於失智老人的照護模式,國際趨勢是讓他們住在社區裡,獲得最好的照護,未來台灣這個比例會愈來愈高,如果可以的話,預立醫療決定要早點談,尤其失智症早期狀況時好時壞,經專家協助,家屬也認同,仍可擷取病人自主想法,運用淺白文字或圖片、影片說明輔助,來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在法律上是有效的。 黃勝堅說,台灣健保要永續經營,除了民眾要提升生命識能,醫療團隊也要有本事去做這件事,早點了解老人家的想法,協助他們最後一哩路走得平順,無效醫療的花費將會大幅減少,醫療品質及照護品質也會有所提升,社會將得到最好的結果。

Read More

秋節暴飲暴食 腸腸出狀況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中秋連假少不了應景的月餅、烤肉等高糖、高熱量食物,除有發福風險外,也會對腸胃造成負擔,若消化或吸收不良者容易引發急性腸胃發炎,引發痛、腹瀉等症狀。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俞生表示,民眾可以透過按摩穴道、適當運動並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腸胃負擔。  脾、胃是後天之本,一旦器官虛弱,正氣(抵抗力)變弱也容易生病。健康的飲食應秉持少油、少鹽、低糖為原則。此外冷飲也容易刺激腸胃,奶類、酒類等不僅高熱量,更不易消化。民眾可以以普洱、洛神花等中藥茶飲代替達到清胃、消脂、解油膩等功效。中醫師李俞生指出,暴飲暴食容易引發積食,並導致急性腸胃發炎,常見的症狀有嘔吐泛酸、腹瀉、腹脹悶痛、口腔出現酸臭味、食慾減退等症狀。且民眾可以觀察舌象及糞便,是否有舌苔厚膩或是糞便有酸腐氣味等。  要緩解症狀的不適,可以透過按摩內關穴與丹田緩解。按摩位於手腕內側上三指處的內關穴有和胃、寬胸、降逆、止嘔等功效,飯後按壓內關穴3到5分鐘,可有效舒緩飽食後胃部的悶脹不適感;也可搓熱雙手按摩丹田,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鐘方向由內往外按摩,幫助腸胃蠕動舒緩消化不良症狀。李俞生也提醒民眾不妨在飯後緩和散步15分鐘幫助消化。糖尿病及三高等患者更應注重纖維的攝取,減少高熱量、高糖、高脂肪的食品的攝取。  醫師李俞生強調,民眾於佳節聚餐期間,宜減少油膩、生冷食物(如生菜、生肉等)、不易消化蔬果食物(如果皮、玉米等)及奶類等食物,並減少蛋白質及脂肪類的攝取,避免中秋肥上身,同時避免因消化不良引發的健康問題。

Read More

狂洗臉去油膩?越洗越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在炎熱季節常會感覺臉部油膩,想要不斷洗臉保持乾爽,然而,衛福部食藥署提醒,洗臉次數要適當,每日早晚1次不過度,如臉部肌膚過度清潔會使臉部角質層中所含的保濕性油脂大量流失,可能造成皮膚乾燥、緊繃等不適感的情形。  食藥署表示,要正確選購及使用洗臉化粧品,首先要注意選購標示完整,適合自己膚質的洗臉化粧品,並依照使用說明正確使用;洗臉的水溫要注意,使用比肌膚溫度低的微涼水最適當;在塗抹洗臉用品時皆應先擠放在手掌中,搓揉成泡沫或液狀後再使用於臉上,且手部移動要輕慢柔,不要用力按壓。  當確定臉部各處肌膚皆已清潔完成後,再以清水將泡沫沖洗掉,不要讓洗臉化粧品在臉上停留太久;且洗臉次數要適時適當,建議每日早晚各1次。不要以頻繁洗臉方式去除油膩感,過度清潔反而容易造成肌膚受損。  食藥署也說,消費者在選購及使用化粧品時,若發現有不良品或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建置的「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