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化療副作用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認為癌症化學治療副作用大,會導致惡心嘔吐、掉頭髮等症狀。對此,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隨著支持性藥物的發展,例如止吐藥、以及化學治療藥物的進步等,可有效改善癌症治療的效果,副作用也相對減少。病友應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把握治療時機。 國健署表示,化學治療是使用藥物來破壞癌細胞,以阻止或減緩癌細胞的生長,是治療癌症的一個重要方法,相較於手術和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的優點是全身性治療。 多數人一聽到化學治療,通常會想到的就是會掉頭髮、惡心嘔吐、全身虛弱下不了床等。有些癌友甚至會因而害怕化學治療,錯失了黃金治療期,反而讓腫瘤變大,最後病情惡化,增加死亡風險。 國健署指出,早年的化學治療的確副作用大,但隨著支持性藥物的發展,例如止吐藥、以及化學治療藥物的進步等,可有效改善癌症治療的效果,副作用也相對減少。在治療前,醫師會做整體的評估來決定治療步驟,在病人可接受的範圍內選擇對病人最好的治療,並以其他支持性藥物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及毒性,通常化療結束後副作用會好轉或消失。 根據癌症的類型和進展,化療可以阻止癌症擴散,減緩癌細胞生長,或破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並緩解癌症症狀,藉由縮小腫瘤以減緩疼痛不適。 國健署呼籲,現在已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減少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呼籲病友千萬不要迷信偏方,與醫師溝通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是最好的策略。只要在第一時間好好接受正規治療,都能提升復原機會。

Read MoreRead More

新北添一例屈公病 疑群聚感染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6)日指出,新北市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病例,患者是一名住在中和區的60多歲女性,由於其住家與中和區前2名個案住家相近,且發病前經常至國強嶺菜園活動,研判其於國強嶺步道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同一起群聚。 今年截至目前,國內共66例屈公病病例,其中4例為本土病例,均居住新北市(中和區3例、土城區1例);境外移入病例62例,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 疾管署指出,近日新北市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病例,是一名居住在中和區內南里60多歲女性,近期未出國,9月2日因眼眶臉部腫脹至診所就醫,9月3日出現發燒、頭痛、惡心嘔吐症狀至醫院就醫,醫院於9月4日通報屈公病,同日個案出現結膜炎及手關節腫脹疼痛,經檢驗確診;目前個案症狀已改善在家休養,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 疾管署指出,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國強嶺菜園及景福里和平黃昏市場為主,由於其住家與中和區前2名個案住家相近,且發病前經常至國強嶺菜園活動,研判其於國強嶺步道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同一起群聚。 疾管署說,衛生單位於9月4日接獲第3名個案通報後即前往個案住家及和平黃昏市場進行噴霧罐消毒,同時亦持續加強前兩名個案住家周邊之環境噴消及孳生源清除,另針對已封閉之國強嶺周邊8條步道入口,每天亦安排轄區員警定時巡邏。

Read MoreRead More

烤肉慎選優質蛋白質 保護腸道健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秋佳節將至,營養師指出,民眾在烤肉時可掌握幾個步驟,包括選擇優質蛋白質取代高脂加工肉品、選擇原態食物,以天然辛香料取代加工調味料等,保護腸道的健康,遠離罹患大腸癌風險。 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連續11年占據國人罹癌排行之首,且數據顯示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人一生中罹患大腸癌機率為7.7%。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劉馥萱指出,歡慶中秋無肉不歡,在肉品選擇上,應儘量選擇優質蛋白質為主,如海鮮、雞肉等,可適量攝取高脂蛋白質,如五花肉、火鍋肉片、牛腩、內臟類等,若有外皮或肥肉應先去除再食用,並可搭配新鮮蔬菜。 在中秋烤肉團聚時,要把握「三少一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劉馥萱建議,應選擇天然原態的食材、減少攝取加工品製品,加工食品在製作時添加較多油脂、鹽和食品添加物,吃多容易增加腎臟負擔及引發癌症等。 烤肉過程中,肉和烤肉醬在燒烤過程中油脂滴落到高溫的火上,會產生致癌物質,因此建議提前將肉品以天然辛香料醃製,如蔥、薑、蒜、迷迭香、辣椒等,減少攝取額外的鹽、奶油及烤肉醬。 另外,劉馥萱提醒,烤肉時應搭配蔬果,蔬果含足量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不僅可以改善腸道菌相,也可以降低體內的自由基,預防癌症。衛福部建議國人每日水果量為2-4份,每份水果量為兩瓣柚子、其餘蘋果、葡萄、水梨、桃子等,約一個拳頭大小為1份。良好的飲食習慣讓我們在享受美食之餘,也能顧及健康。

Read MoreRead More

中市增2例腸病毒重症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確診個案,兩名個案分別是龍井區4歲男童及豐原區8個月大女童,男童尚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女童康復出院。市府衛生局指出,台中市已累計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男童8月24日因發燒、口腔潰瘍等症狀就醫,25日出現肌抽躍重症前兆,27日轉兒科加護病房;女童是8月19日因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就醫,24日因症狀加劇及右手無力至醫院急診,25日通報,兩案均於9月5日經疾病管制署研判確診。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台中市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自8月25日至31日止共計3813人次,仍處流行高峰。

Read MoreRead More

突然臉歪嘴斜 未必是中風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突然發生臉歪嘴斜的民眾常以為自己中風了,慌慌張張趕至醫院急診。高雄榮總台南分院護理師許琇雲表示,臉歪嘴斜和中風不同,顏面神經麻痺只影響臉部肌肉運動,通常病人手腳靈活,行動自如。提醒民眾出現症狀勿驚慌,儘早接受神經科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許琇雲表示,門診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或稱為「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貝爾氏麻痺任何年齡、種族、性別都可能發生,發病的前幾天進展很快,通常在2天內麻痺的程度會達到最嚴重,有些病人在耳朵後面的頭頸部區會有微痛不舒服的感覺。另有時病人會發覺同側耳朵有聲響過大或舌尖味覺減低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顏面神經所支配的功能受到影響所致。 許琇雲說,目前顏面神經麻痺的病因不明,理論之一是病毒引起,有些病人在發病前,會有類似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狀,另外一種理論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引起。典型的顏面神經麻痺不是中風,預後相當不錯。 儘管病因不十分清楚,但一般顏面神經麻痺的復原率都不錯,大約80~85%的病人能完全恢復,其他的病人可能留下一些症狀或後遺症。至於恢復的時間,大部分需要數星期或更久,如過患病後3個月還沒有改善,復原的機會就很低了,一般來說,顏面神經麻痺是很少復發的。 許琇雲說,症狀發生8~10天進行神經傳導檢查幫助診斷,急性期臨床處置大多使用1週的口服類固醇症狀治療,搭配使用人工淚液以防止眼睛過度乾澀;夜間睡眠使用眼藥膏,或乾淨紗布蓋住患側眼睛,以防眼睛乾澀導致角膜受損,另可教導病患多做顏面肌肉萎縮及促進肌力的恢復。

Read MoreRead More

痘痘冒不停 可能是內分泌失調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青春痘是不少愛美民眾的困擾,醫生指出,青春痘的成因除了心理或生理上的壓力外,也有部分和男性荷爾蒙過高有關。建議有這方面問題的民眾,應先找皮膚科醫師診治,需要時再轉介內分泌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 主治醫師鄭筆聳表示,造成青春痘的病因中,有一項是壓力,不論是生理的或心理上。對應現代人快節奏及高競爭的生活形態,這也許是更常見原因。 此外,在內分泌新陳代謝領域中,有些疾病也是會造成青春痘。鄭筆聳說,青春痘所以好發在青春期,很大的一個原因,便是在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或青少女體內男性荷爾蒙或其前驅物開始增加而引起。 由於青春痘形成中,男性荷爾蒙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因此,只要會引起男性荷爾蒙過高的情形,就可能會表現青春痘。 鄭筆聳提醒,由於青春痘頗為常見,而內分泌疾病其實只占一部分的病人,如果有這方面的困擾,建議還是先找皮膚科醫師診治,需要時再轉介內分泌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Read MoreRead More

中秋大吃大喝 中藥茶飲可助消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秋佳節若狂嗑月餅、烤肉沒有節制,不僅會攝取過多熱量,還會造成腸胃不適。中醫師指出,透過荷葉、山楂、烏梅、陳皮等中藥材製成的茶飲,可有助腸胃消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部主治醫師謝明憲中表示,中秋節最不可或缺的應景食物就是月餅,但月餅的熱量總是讓人不知不覺就攝取超標。據統計,一顆傳統廣式糕皮月餅大約有400-700大卡不等的熱量,其他如綠豆椪或蛋黃酥等酥皮月餅,雖體積較小,但仍有300-500大卡的熱量。 謝明憲建議,在月餅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低熱量、份量小的月餅,另外在進食的方式可以採用分食的方法,不僅可以品嘗各種不同風味的月餅,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還可以增進家人與朋友間的感情。 另外,烤肉是中秋月圓最重要的活動,謝明憲說,肉類可選擇切薄片,在燒烤過程中比較快熟,也不易因為火候不均勻而出現烤焦而產生致癌物的情況;也建議少吃含脂量高的香腸、培根、雞翅、雞屁股,多選擇雞胸肉或里肌肉等少油脂的肉類。 調味上可用調味粉取代高鈉、高熱量的烤肉醬,除了可以品嘗食物新鮮原味之外,更能降低健康的負擔。並可多搭配蔬果,像是香菇、青椒、玉米筍、生菜等,除了體積大、熱量低,又富含纖維質,搭配肉類也比較清爽可口,且能增加飽足感。 若過度進食,出現消化不良、胃脹氣等腸胃症狀,謝明憲指出,可以透過中藥茶飲來幫助消化吸收。藥材需荷葉3錢、山楂3錢、烏梅1顆、陳皮2錢,將藥材置入500c.c沸水中,燜煮15分鐘,除去藥材後即可飲用。 謝明憲說,荷葉除了可消油解膩之外,還能減少腸胃對脂肪的吸收,山楂及烏梅可以促進腸胃對肉類及油脂的消化,陳皮可以幫助消脹氣。若食用月餅較多,可在上方中再加入麥芽2錢,可增加對澱粉的消化。

Read MoreRead More

關節紅腫熱痛 當心復發性風濕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復發性風濕症疾病,醫師指出,由於該病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症狀,常會跟痛風搞混,建議若出現類症狀時,可考慮至過敏免疫風濕科檢查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專任主治醫師蔡明翰表示,復發性風濕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關節炎,患者常會描述發炎位置變來變去、無預警的劇烈疼痛,持續數小時或幾天後又自行緩解,叫人捉摸不定。 他指出,此病好發年齡層約在20~40歲間,每次發作大都只有一兩個關節,時常會出現紅腫熱痛,若剛好發作在腳趾或腳踝,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痛風。因此,在診斷上通常只能先排除其他可能引發關節炎的因素,然後才下此診斷。 在治療上,蔡明翰指出,大部分患者只要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就能改善;若反覆發作或是發炎時間太長,可以加上免疫調節劑,以維持體內免疫系統平衡穩定,就可減少發作頻率以及發炎程度。復發性風濕症雖然不容易診斷,但是治療後多能有不錯的預後。 另外,蔡明翰說,除了治療外,日常保健也很重要,建議平時保持生活作息規律、少熬夜、均衡飲食是基本原則;由於每位病人發作的誘因不同,因此也要仔細找出可能引起發炎的食物、行為,記錄下來並避免再次接觸。 蔡明翰提醒,此症雖然很少導致關節破壞與變形,但根據研究統計,大約有3成患者會變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所以還是應定期至過敏免疫風濕科檢追蹤。

Read MoreRead More

嗑烤肉狂飲啤酒 高血脂男急性胰臟炎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0歲王姓上班族有高血脂2年多,但沒有症狀,也沒有服藥控制。日前與朋友一起烤肉,吃了不少肉也喝了一些啤酒,隔天腹痛,出現後背痛、腹脹,以為吃壞肚子,買胃藥吃沒改善,掛急診發現是高血脂引發急性胰臟發炎,住院1週才出院,醫師提醒,中秋節親友聚餐多,高血脂患者,對於高油脂食物和酒精飲料,都要忌口。 台中市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廖重慶指出,急性胰臟炎症狀包括腹痛,尤其持續強烈的上腹痛,因為胰臟位在後腹腔、胃的後方,疼痛來襲,常反射到後背,病人常要彎腰曲膝,減輕疼痛,且會有噁心嘔吐感。很多胰臟炎和酗酒有關,但在台灣除了酒精之外,另一個常見原因就是膽結石卡住胰臟管開口,導致膽石性胰臟炎。 廖重慶表示,預防急性胰臟炎最重要就是保持生活正常,少喝酒,一旦發生急性胰臟炎,就應盡速就醫。中秋佳節,吃美食更要注意是否過量,例如高油脂食物、啤酒、辛辣食物、文旦。 廖重慶說,約有近2成5急性胰臟炎為重度胰臟炎,常合併全身性的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症候、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致死,約有17%死亡率。 廖重慶指出,王姓病患到院後,胰臟腫二倍大,胰臟指數血清脂肪酶和澱粉酶大於正常值3倍以上,三酸甘油酯是正常的5倍。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為高血脂引發的急性胰臟發炎,還好王姓病患來得早。急性胰臟炎的治療,首先必須要禁食,甚至水都不能喝,以減輕胰臟的負擔。

Read MoreRead More

新北3校疑食品中毒 逾兩百人不適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衛生局四、五日分別接獲三峽區介壽國小、中和區錦和高中及板橋區文德國小通報學生午餐疑似食品中毒案件,疑似中毒通報人數有二0七人出現腹痛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其中十二人就醫。衛生局追查供應三所學校營養午餐業者為同一家,並立即採樣送驗及命其暫停供餐。 衛生局指出,經查通報學校表示,學童係於三日中午用餐後,部分學生陸續出現腸胃道不適症狀,該局於接獲通報第一時間並未排除校園營養午餐引起的可能性,立即派員至三所學校及團膳工廠進行稽查,並抽驗留樣檢體送驗。 衛生局說,疑似中毒通報人數有二0七人,大多數腹痛、腸胃不適等症狀輕微,僅十二人就醫,截至五日三所學校回覆學童症狀均已緩解,有二人請假在家休息,其餘都正常到校上課。 衛生局追查,供應三間學校營養午餐業者為「全盛美食有限公司」,已採樣送驗並立即命其暫停作業,倘經判定為食品中毒,可依違反食安法規定處六萬元以上至二億元以下之罰鍰。 衛生局也提醒團膳食品業者應落實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務必要加強維護環境衛生。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