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出門 留意護心保暖3秘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迎接今年第一波冷氣團南下,國健署提醒寒冬護心指南,呼籲民眾注意保暖,從起床到出門,掌握3大關鍵秘訣。 由於氣溫驟降和濕冷天氣的交替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對於有三高、心血管疾病及高齡等高風險族群,必須更加謹慎防範。 國健署提醒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頸部和四肢,並留意家中長輩處在低溫或外出時是否配戴口罩、圍巾、手套與襪子等保暖配件,避免劇烈降溫危害心血管。 國健署也提醒寒冬護心,呼籲從起床到出門,掌握保暖與安全的3大關鍵秘訣。 一是起床時的關鍵步驟,首先應提前準備好保暖衣物,放在容易取得的位置。起床後,先輕微活動四肢讓身體暖和起來,再慢慢坐起,穿上保暖衣物,扶著床邊穩步行走。記住「慢、熱、起、穿、行」的口訣,避免過於急促動作,以免引發身體不適。 其次是出門前的穿搭建議,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添衣物,內層選擇較貼身的長袖衣物,外層選擇較寬鬆且防水、防風的長版外套,不僅保暖,還能保持靈活活動,讓身體更舒適。 第三是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讓身體逐步回暖,再洗熱水澡,避免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特別是對於血管彈性差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刻進入較低溫環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建議居家保持室內通風,促進空氣流通。

Read More

公費肺鏈疫苗第2劑 35萬人符資格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長者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疾管署27日表示,推動擴大提供65歲以上民眾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滿週年,即起接種已滿1年者請依建議接種23價疫苗,估計至年底,陸續有35萬名長者符合接種資格。 疾管署說明,肺炎已躍居我國十大死因第3位,其中肺炎鏈球菌是肺炎常見致病菌,依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11月25日累計268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病例數為5年(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32例死亡,病例中以65歲以上民眾占39%(105例)、男性占62%(165例)為多。 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 鑒於肺炎鏈球菌感染對長者健康影響甚鉅,為維護65歲以上長者健康,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疾管署自去年10月起分3階段擴大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13價疫苗)及23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簡稱23價疫苗)接種。針對從未接種13價疫苗和23價疫苗長者,去年11月27日起可接種13價疫苗。 目前間隔已滿1年,請接續接種23價疫苗,估計至12月底符合接種約34.9萬人,疾管署呼籲還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長者盡速接種,已接種13價疫苗滿1年者請接續接種23價疫苗,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完成1+1接種,才有完整免疫保護力。

Read More

88歲志工 服務17年逾1萬小時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27日舉辦績優志工表揚典禮,有579位服務時數達8000小時以上志工獲得表揚,行政院院長卓榮泰、立法委員王育敏等都到場感謝志工夥伴們無私付出與努力,展現出台灣社會的溫暖與韌性。 衛生福利部統計,至112年底志工總數已達111萬4604人,已備案的志工團隊有2萬1441隊,總服務時數達1億113萬3264小時,相當於4萬8621名專職人力。在志工年齡層分布方面,則以65歲以上的志工合計36萬3072人最多,占總志工人數的33%,55到64歲的志工合計26萬4347人次之,占總志工人數的23.7%。服務領域方面,以衛生福利、教育、環境類別為前3名。 88歲詹廖玲婕是本屆獲獎最高齡志工,17年來服務於創世基金會,累積服務達1萬316小時,透過整理發票、寄送文宣、推廣植物人議題,將愛心傳遞到每個角落。詹廖玲婕表示,在擔任志工過程中,看見了生命的脆弱,體會到弱勢家庭背後的無奈與堅韌,這些經歷讓她更加珍惜及懷抱感恩的心。 在橋頭地檢署擔任榮譽觀護人的張美慧,育有兩名罕病子女,於就醫過程中體悟到志工的重要性,自96年起開始擔任榮譽觀護人,至今已協助超過300名受刑人,張女士曾感動並改變一位被家庭放棄的吸毒受刑人,最終改過自新,努力打拚成為一名企業負責人。 衛福部指出,辦理全國績優志工表揚是對志願服務的高度重視,以及對志工辛勤付出的肯定。期望獲獎志工能夠擔任先驅,激勵更多民眾一同參與,共同建設宜居、溫馨社會。

Read More

嬤腹脹如球 卵巢癌復發轉移腸阻塞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85歲李奶奶因連續多日未排便、排氣,肚子脹得像一顆球,來到醫院就醫。在X光檢查下,發現有腸阻塞的情形,詢問病史了解,原來李奶奶是左側卵巢癌病人,曾經手術治療但又復發,且有腹膜轉移的情形。過去也曾發生腸阻塞,使用藥物治療就可改善,但現在以藥物治療效果卻不好,考量病人年紀大、手術風險高,因此以大腸支架置放術做治療。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約有60%的大腸阻塞病人是由癌症引起的,其中大腸直腸癌約占80%,其餘的則是大腸以外的惡性腫瘤(如:卵巢癌),因腫瘤擴散或周圍組織壓迫而造成。由於惡性腫瘤造成腸阻塞時,會有腸道穿孔的風險,需緊急手術處理。 根據研究顯示,對於復發性卵巢癌導致腸阻塞的病人,接受緩解性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為5-49%、死亡率為5-15%;而緩解性大腸支架置放術臨床成功率約20-50%,相關併發症約6%。因此,像李奶奶高齡且是因卵巢癌引起的腸阻塞,考量手術的風險時,則可考慮接受大腸支架置放術的緩解性治療方式。 林德福說明,李奶奶在接受大腸鏡檢查時,發現肛門上方的直腸和乙狀結腸處,確實因卵巢癌侵犯而造成大腸狹窄,連大腸內視鏡也無法通過,只能以細小的導線穿過狹窄處後,再選擇適當的金屬支架覆蓋狹窄處。大腸金屬支架置放後隔天,李奶奶就順利排氣和排便,整個肚子也消下去,同時沒有發生明顯併發症,住院觀察3天後就順利出院,大幅改善她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10年單週新高! 腸病毒單週就診達2.6萬人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6日表示,上週腸病毒無新增重症,但就診人次共2.6萬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4.8%,再創今年新高,為10年單週新高。預估疫情高峰落在12月中,最高單週就診上看3萬人次,明年1月才會脫離流行。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2萬6077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4.8%,為10年單週新高,疫情呈上升趨勢。 另上週社區定點醫師反映,國小生及國中生腸病毒個案增加,症狀雖仍以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為主,但常發燒不明顯、手腳卻有明顯紅疹。 監測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雖仍以0-4歲幼兒為主(46%),但5-9歲占比(38%)和10-14歲占比(10%)近期持續增加,且5-9歲和10-14歲就診人次增加快速,單週分別增加17%和22%,高於0-4歲增幅(12%),與定點醫師反映國中小生個案增加之觀察一致,呼籲國中小校園仍需加強學生洗手措施,以防範腸病毒威脅。 另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 今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Read More

高市入秋後傳首例本土登革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5日公布,高雄市新增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苓雅區50多歲男性,檢出登革病毒第2型,感染源仍待釐清,將進行檢體病毒基因定序,以釐清和北部本土登革熱第2型群聚是否有關。 疾管署表示,該男子11月21日起出現發燒、腹瀉及腹痛等症狀就醫,經通報及採檢後確診,並檢出登革病毒第2型,為入秋後高雄市首例本土登革熱。密切接觸者目前皆無症狀。 經疫調顯示,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主要活動地點為高雄市苓雅區居住地及台南市北區工作地,初步研判為本土病例,感染源仍待釐清。 疾管署說明,為找出隱藏個案,衛生單位已於社區進行擴大採檢,已受檢民眾目前登革熱快篩均為陰性。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11月24日累計25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入夏後累計86例,病例分布新北市75例、台北市5例、高雄市3例、苗栗縣、彰化縣及花蓮縣各1例;新北市中和新店群聚目前病例累計82例,分別為新北市75例、台北市5例、彰化縣及花蓮縣各1例,無重症或死亡病例,已連續16日無研判新增病例,群聚疫情預計監測至12月6日。

Read More

小腿痛如抽筋 動脈阻塞險截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35歲男性業務主管三酸甘油酯指數飆600又有糖尿病,走路時小腿痛如抽筋,原來竟是下肢動脈阻塞,嚴重恐截肢。後來接受手術放了血管內支架,在醫師建議下,日常飲食中加入菇類,也加強有氧運動,3個月後回診體重降了10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從8.5%降到了6.0%。 收治個案的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該名主管做完健康檢查來問診,主訴自己有三高問題,但不知道為什麼走路時小腿越來越痛,覺得有點像抽筋,休息一下會緩解。 楊智雯表示,這名男患者身高165公分、體重80公斤,血壓160、三酸甘油酯高達約600mg/DL,超過正常值約4倍,低密度膽固醇也高達190mg/DL,糖化血色素8.5%,摸了病患的足背動脈,發現脈搏很微弱,皮膚溫度也比較低,於是建議他去心臟外科檢查,結果是下肢動脈阻塞。後來接受手術放了血管內支架,不然長期阻塞缺氧,最後恐需要截肢。 楊智雯提醒個案要好好控制血糖,並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金針菇、杏鮑菇、鴻禧菇等菇類,可以讓血糖更穩定。 楊智雯表示,菇類的膳食纖維可以有效減少血糖的急劇波動,幫助平穩血糖,讓血管內皮得到保護,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對血管的損害。 其次是菇類的膳食纖維能夠與膽汁酸結合,進而經由消化道排出體外,幫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對於維護心血管健康很有幫助;黑木耳這類菌類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算是有名的「血管清道夫」,含有天然抗血栓的成分,能抑制血小板過度聚集,讓血液順暢流動,減少血管內「塞車」的狀況,達到預防中風和心肌梗塞的效果。 楊智雯提醒,菇類不只可以抗發炎、增強免疫力、預防失智,最重要的是能穩定血糖,平常飲食應該避免高糖、高油、油炸食物,這些會讓血糖波動劇烈的食物要少碰,健康不是一天達成的,保持穩定血糖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讓血管持久通暢。

Read More

體外3D培養癌細胞 助抗癌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25日指出,利用多孔性骨支架,已成功研發體外3D癌細胞培養技術,打破平面式培養的限制,可模擬癌細胞生長真實環境,形成體外癌組織工廠,14天就可成功培養出0.6公分的腫瘤組織,將有助於測試癌症新藥的速度。 國衛院指出,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董國忠研究團隊研發體外3D癌細胞培養技術,新材質之多孔性骨支架與癌細胞具有良好相容性,並合併數個骨微環境開發出癌組織工廠,縮短體外培養形成腫瘤組織的時間,此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保護,8月份起已開放接受測試藥物腫瘤組織學體外評估委託服務。 國衛院指出,現有的細胞培養方式是將人體細胞取出後培養於2D的培養皿中,細胞平行貼附於培養皿底部單層生長,細胞與細胞之間彼此接觸貧乏,也少了細胞在人體內的組織特性,如細胞低密度聚集以及細胞排列所造成對外物的阻力與抗力等,與體內環境差異很大,細胞實驗時無法準確評估在體內的狀態。 國衛院表示,新開發的體外3D培養癌細胞技術分為支架法、非支架法、微流道法與磁珠法等4種,其中以支架法的穩定性較好,這利用組織工程原理,將癌細胞培養於多孔性的支撐物孔洞內,於動態環境下長時間培養,缺點是細胞形態較不規則且生長緩慢,並產生大量胞外物質,結合成較大的軟性組織。 國衛院指出,研究結果顯示乳癌細胞於支架內部孔壁良好貼附生長,並可促進癌細胞形成富含細胞外基質的腫瘤組織,包括骨蛋白、骨鈣、基質硬度等。運用於體外培養胰臟癌腫瘤組織,並以核磁共振影像獲得腫瘤完整的3D影像,證實經過14天可成功培養出0.6公分的腫瘤組織。 國衛院表示,研究團隊已將技術測試用於肺癌、腦癌、胰臟癌、骨癌、乳癌等十多種癌症細胞培養,可以了解實際藥物使用狀況。研究也證實,培養乳癌組織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頭時,癌會明顯鈣化、容易導致癌症快速惡化,甚至可模擬皮膚組織發生病變時,自然產生抗癌物質團塊的過程。

Read More

未成年飲酒調查 小女生飲酒頻率高於男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未成年飲酒就是容易危害大腦。但根據最新調查,台灣青少年男性飲酒經驗略高於女性,但有飲酒行為小女生頻率卻高於男性。國健署提醒,年輕人過量飲酒通常會出現健康傷害或危險行為,如酒精中毒、暴力行為、發生事故等。 國健署近期公布「民國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在未成年飲酒部分,發現青少年族群中,12至17歲男性未曾飲酒者占73.5%,曾飲酒但最近1個月未飲酒者有15.5%,最近1個月內曾飲酒者11.0%;12至17歲女性未曾飲酒者、飲酒但最近1個月未飲酒者,及最近1個月內曾飲酒者,則各為77.5%、 15.1%與7.3%。 根據訪問調查顯示,青少年最近1年曾飲酒者,最近1個月內曾酒醉比率在男性為7.0%,女性為4.4%。且在最近1個月曾飲酒的12至17歲族群,分析發現男性每月飲酒小於1次、1至4次的比率各為65.8%與19.3%,女性則各為54.1%與31.5%,顯示已有飲酒行為未成年族群,女性飲酒頻率高於男性。 調查也發現,未成年小女生飲酒通常是一次較少量,但頻率較高;未成年的小男生更容易出現暴飲,也就是在過去30天內曾1次喝超過6杯或喝大於60克酒精。 不論男女,未成年飲酒就是容易危害大腦。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說,在14歲之前開始飲酒,對酒精依賴性是20歲以後開始飲酒者的4倍,若年輕就開始飲酒,較易發生有心理健康和神經認知問題,相關影響可能持續到成年。年輕人過量飲酒通常會出現健康傷害或危險行為,如酒精中毒、暴力行為、發生事故等。 另外,羅素英也請教師、家長及親友們,應主動與孩子對話,提醒飲酒對身體和行為的影響及如何避免喝酒,防止受到同儕影響而接觸酒精飲料,並請各位師長們務必做好榜樣,不讓孩子接觸到酒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酒,幫助青少年對飲酒做出安全、健康的決定。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Read More

藥師服務到家 翁在宅照護安寧離世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藥師公會全聯會24日指出,藥事服務體系計畫可提供民眾安全、有效、便捷的用藥服務,而藥師在居家安寧照護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為末期癌症患者送來管制藥品,更能以病情調整用藥方案,改善患者症狀。 82歲陳伯伯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甲狀腺低下等多重共病,長期臥床,平時仰賴家屬及居家照護團隊提供醫療照護服務。近日因反覆發燒,有肺炎跡象,頻繁往返醫院,經居家照護團隊與家屬討論後,選擇在熟悉的家裡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等組成醫療團隊走進病人住家或機構提供醫療。健保署指出,陳伯伯在家屬陪伴下祥和平靜的走到終點。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劉亮君指出,另一名末期食道癌病患,使用之管制藥品由藥師負責送藥,並提供用藥整合服務,與病患家屬緊密合作詳細解釋藥物使用方法,進一步增強病家對用藥安全的信心,確保病患獲得最佳照護,突顯了藥師在終末期照護中的不可或缺性,在居家安寧照護中扮演關鍵角色。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單靠傳統的調劑服務已不足以滿足現代病患的需求,藥事照護的重要性日益顯著,並成為全民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黃金舜指出,除了推動藥事服務強化用藥安全,社區藥局陸續投入大量資源改善設施,推動更全面的無障礙環境,確保行動不便的病患,也能方便獲得用藥指導。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提升藥師專業能力,確保每一名藥師在體系中充分發揮專業,讓民眾在用藥上獲得安心與保障。 藥師公會全聯會指出,藥事服務體系計畫獲得食藥署的支持,以建構藥事照護體系、推動無障礙藥局環境及完善藥事執業品質3大主軸為方向,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用藥服務。根據今年的成效調查,91%民眾接受藥師專業建議,用藥問題的解決效率提升至98%,全國已有近700家社區藥局成功導入藥事照護服務,顯示出公會對提升藥事體系的承諾及實際成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