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吃鍋 當心高磷鉀恐傷腎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近來氣溫驟降,許多民眾會選擇吃火鍋保暖,不過部分火鍋食材的高磷、高鉀與高普林,以及火鍋湯頭的高鉀、高鈉,對腎臟病患者而言是很大的負擔。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掌握飲食原則,要注意的是,像地瓜葉、青花菜、芽菜類、菇類等感覺很健康的蔬菜,在滾煮後鉀離子會被釋放在湯中,若攝取過量,對腎臟病友來說可能會惡化腎臟功能。 衛福部南投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莊宗芳表示,火鍋的海鮮、肉品及動物內臟等食材,在高溫烹煮後會釋放出大量鉀離子及普林,而貢丸、蟹肉棒、魚餃等常見加工食品則大多含有磷酸鹽的添加物,民眾享受美味時應特別留意。 營養師黃淑敏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包括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素、限制蛋白質與磷的攝取、避免鈉及鉀含量高的食物。在吃火鍋時,配料應儘量選用原型食材為主;儘量吃料不喝湯,像冬粉、凍豆腐、豆皮等會吸附湯汁的食材要少吃;沾醬方面,由於沙茶醬、豆腐乳等也都高鈉,建議可以調整成蔥、薑、蒜再沾點檸檬汁提味即可。另外要特別提醒,生菜的鉀離子濃度較高,因此腎友較不適合吃生菜沙拉等生食。 莊宗芳也提供腎臟病預防保健之道,需控制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疾病或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不亂服用止痛藥或來路不明藥物,不憋尿、不抽菸及酗酒,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腎臟門診追蹤檢查,積極配合飲食控制,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以維護腎臟健康。

Read More

長照3.0擬納入保險制度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鑑於超高齡社會來臨,政府預計明年提出長照3.0政策。衛福部次長呂建德29日說,將有強化失能照顧、整合服務等4大重點方向,針對重度失能照顧,也研擬規劃保險等多元財源。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庭照顧者支持網絡與共融願景」29日舉辦年度研討會暨第2屆家庭照顧者博碩士論文獎發表會,並邀請呂建德以「長照服務體系:支持家庭照顧者的目標與作法」為題演講。 呂建德表示,依照目前人口結構推估,今年全台每3.6名生產者須負擔1名老年人口,2070年減少為每名生產者負擔1人,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機構與照護設施需求、罹患重大疾病人數及社會保險給付費用,都可能大幅擴增。 他指出,長照2.0希望服務普及,追求「廣度」,因此現有長照政策主要著重在中、輕度失能者照顧。長照3.0則將強化重症照顧。他進一步說明,將有4大重點方向,包含以社區為基礎、強化失能照顧、推動安寧療護和病人自主,和社區、居家、機構、醫療、福利一條龍整合性照護。 在財務方面,呂建德說,將會盡量幫忙減輕壓力,除了總統賴清德政見提出的住宿式機構每月補助新台幣1.5萬元已展開研究,也研擬在現有的稅收支持長照基金以外,納入保險制度,支應重度失能者的照顧需求,輕中度則維持現有稅收制,採雙軌並行,以多元財源支撐長照需求。然而,這些目前僅是構想階段,仍需要進一步財務估算,更需要企業界支持。

Read More

教授心衰 睡眠呼吸中止症作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65歲男性教授在前往對岸學術交流時,曾因急性心肌梗塞和失償性心臟衰竭失去意識,接受葉克膜體外膜氧合(ECMO)治療,回台之後合併多種藥物治療卻仍有突然性意識喪失、急喘、急性心臟衰竭住院的情況,多次反覆就醫也未能有效改善。 高禾醫院心臟科門診主任鄭凱鴻醫師表示,透過4D應變心臟超音波和居家睡眠檢測後,發現該教授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低於原本評估的30%僅有24%,並患有以中樞性為主的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主要症狀為突然間的失去(腦部忘記)呼吸,而非常見的打呼,嚴重時白天也可能發生。 該教授幾次因太專心聆聽會議忘了呼吸,進而缺氧引發急性心衰竭。過去最低血氧濃度僅78%,透過藥物調整治療,合併配戴雙陽壓呼吸器(BiPAP)改善。 鄭凱鴻表示,心臟衰竭是一個系統性疾病,意指心肌無力、無法正常打出血液提供身氧氣與養分。常見症狀有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咳嗽、失眠等,主要好發於老年、女性、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族群。 最常被忽視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主要影響在於缺氧、血氧不足使心臟功能變差,同時活化交感神經可能在睡夢中驚醒、心跳加快,都會惡化心臟衰竭情況。透過4D應變心臟超音波可從不同角度評估心臟狀態、給予更精準治療。 鄭凱鴻提醒,適當檢測有助提高診斷準確度,「共病意識」與「合併治療」在臨床上越發常見,多管齊下有助找到問題根源於改善健康狀態。

Read More

本土麻疹增1例 北部男感染源待釐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29日公布今年第6例本土麻疹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沒有出國旅遊史,11月13日起出現發燒、疲倦等症狀,3度就醫後確診,初步匡列接觸者102人,感染源待釐清。 針對今年第6例本土麻疹病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個案於13日及15日因出現發燒、疲倦、噁心、關節痛等症狀,分別至診所及醫院急診就醫,後續出現咳嗽且仍有發燒,並於20日出現紅疹以及結膜炎等症狀,於23日因症狀未改善再至醫院就醫,經醫院通報後檢驗確診。 羅一鈞指出,疫調發現,個案於暴露期間無出國史,研判為今年第6例國內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來源調查中,目前掌握就醫接觸者共計102人,預計監測至12月12日。個案則已於27日隔離期滿。 談及今年麻疹疫情,羅一鈞表示,累計已有13例麻疹病例,6例為本土病例(含2起群聚),另7例為境外移入;因國際疫情嚴峻,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均為近5年同期新高,提醒民眾出國旅遊務必防範,尤其到歐洲、越南等地區旅遊者。

Read More

幼童看3C達1小時 27%父母可接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親子天下28日公布一項調查指出,有27%的父母可接受6歲以下幼童使用3C達1小時,且越年輕的世代對3C越開放,更傾向善用新科技的輔助來養育孩子。 今年9月19日到10月25日間,親子天下針對年齡在55歲以下、且有一個小孩低於18歲的父母發放網路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851份,於28日發布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年輕世代的父母因環境和整體傳播方式的改變,對3C接受度漸趨開放,27%父母可接受6歲以下孩子使用3C看影片時間達1小時。 相比於民國95年的類似調查,接受度則為16%到21%間(依不同年齡層),這次調查的接受度明顯提升。 另,調查指出,65%父母同意因AI(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讓孩子從小接觸資訊教育,37%希望孩子往理工科系發展,47%擔心AI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工作機會。 親子天下也在調查中發現,新世代的父母不再完全燃燒自己,更有意識追求育兒與自我生活的平衡。且超過8成受訪者表態,不願複製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最希望成為孩子生活的「支持者」,其次是「朋友」和「情感避風港」。

Read More

給予1年緩衝 巧克力鎘管制 115年採新標準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8日公告巧克力及可可粉中的重金屬鎘管制標準,考慮業者已進口原料及在市面流通產品須調整品管要求、產銷期程等因素,給予緩衝期1年,新標準將於115年元旦實施。 食藥署指出,自115年元旦起凡於市面流通販售之巧克力及可可粉,都應符合新頒布之鎘限量標準,違者產品應沒入銷毀,如限期未改正則將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款。 食藥署表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組成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及我國皆對鎘提出管制標準。本次公告所管制的是使用之巧克力及可可粉原料符合有關標準後,才能作為加工用途,即是使用可可膏、可可脂或可可粉等製造的所有巧克力及可可產品。食藥署表示,因綜合考量巧克力原料進口後之流通供應鏈、調整品管要求及已合法流通產品之產銷期程,並權衡維護食品安全之公眾利益急迫性,故酌予調整緩衝期1年,新訂標準115年1月1日起實施。

Read More

視網膜血管異常滲漏 熟男眼睛過勞死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51歲李男近日視力忽然降低,醫師檢查後,發現雙眼有「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簡稱中漿病。此病症指的是視網膜的影像上會有不正常血管發生滲漏的現象,導致視網膜下積水,也被稱為「眼睛過勞死」。 為恭紀念醫院眼科醫師張晉維表示,中漿病常發生在20至50歲男性,患者可能會出現中央視野缺損,看東西會變小、變形,甚至出現變色等情況,這些症狀對於需要從事精細視力的工作或活動者而言,例如開車、讀書或看電腦螢幕等,會有嚴重困擾。目前醫學界對於中漿病的確切致病機轉仍未完全明瞭,不過已知潛在誘發因素,包括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氣管擴張劑,或有睡眠中止症,平時有抽菸、壓力大、熬夜等。另外,像是A型人格者,以及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也與此病症有關。 張晉維使用「高階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診斷李姓病人中漿病,並且進一步安排視網膜血管螢光攝影檢查與脈絡膜循血綠血管攝影,透過檢查能夠明確地標示出血管具體滲漏位置。 張晉維進一步說明,中漿病大多2到3個月會自行痊癒,如果病人希望積極治療漏水,可以選擇口服藥物(利尿劑、阿斯匹靈),或選擇玻璃體內注射抗內皮血管因子藥物,也可選擇局部雷射治療或光動力治療。光動力治療是將特殊光敏感色素,經靜脈注射後藉由血液循環,直接將藥物送至視網膜與脈絡膜血管。醫師會使用眼底鏡,直接將光波以小範圍投射在血管滲漏區,當藥物流出血管時,會受到照射而產生凝固的效果,進而抑制血管滲漏。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雖然會對視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程相對良性,且能夠自行痊癒。對於需要治療的患者,目前的醫學提供了多種選擇,從口服藥物到雷射治療都有。若出現眼睛視線模糊或有不適感,應及早就醫,確保得到及時照護。

Read More

林靜儀:避免醫護5S、7S競賽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28日回應攸關感染控制的「5S」或「7S」廢止事宜,她說,5S或7S都應回歸醫療場所專業服務的病安制度,而非追求表面的整齊清潔,避免5S或7S之競賽活動增加醫護人員工作負荷。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指出,停止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運動引起廣泛好評,其中最有深刻共感的當屬同樣受形式主義所苦的醫療業從業人員。這5項素養到了醫療業,其精神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醫院甚至加上了安全、節約兩項規定成為「7S」,並力求貫徹7S口號。 林靜儀表示,過去確實有耳聞醫療機構,尤其護理站執行5S考評,結果搞到護理師連水杯、便當都得集中收在櫃子裡,工作忙碌之虞連飲食都麻煩的現象,但衛福部醫事司及醫策會已不再辦理5S。林靜儀指出,醫院5S或7S之相關環境清潔與規劃工作,應安排相關清潔或行政工作人員協助,避免為辦理5S或7S競賽活動增加醫護人員工作負荷。

Read More

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 衛福部研議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總統府28日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總統賴清德指出,將持續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給青壯世代更多支持,明年癌症篩檢預算達68億元,並規劃成立癌症新藥基金,要在2030年達成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目標。而近期公務職場問題頻傳,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表示,將與相關部門研議增列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提升心理韌性。 賴清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今年推動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擴大適用年齡為15到45歲,給青壯世代更多的支持,實施3個多月來,已經服務超過2萬人次。 林靜儀說,公務人員身心健康議題備受關注,下一步將與相關部門研議增列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假別,尤其是容易取得自傷工具的國防部、內政部等,盼提供進一步的心理支持,推動特定人口群心理健康促進,如原住民族、多元性別、癌友。

Read More

精準治療新希望 ADC問世 開啟乳癌新分型HER2弱陽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乳癌蟬聯19年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甚至每年新診斷人數依舊持續上升,醫師表示,隨著醫療進步,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問世,可望翻轉乳癌治療困境,也開啟乳癌新分型「HER2弱陽性」,讓乳癌治療更精準化,成為癌友延長有效治療新希望。 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教授黃俊升表示,傳統的乳癌分類主要為3種,包含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第2期以前的乳癌患者5年存活率超過95%,但第4期患者急遽降至39.4%,指出晚期乳癌治療的急迫性。台大癌醫乳房醫學中心主任王明暘說,乳癌患者較熟知的HER2陽性分型,屬於惡性度較高的乳癌,HER2就像開啟細胞生長的油門,HER2基因過度表現會導致癌細胞生長速度快,容易產生抗藥性或腫瘤轉移。 在HER2乳癌新亞型出現後,醫界發現,臨床有超過半數乳癌患者都屬於HER2弱陽性,黃俊升表示,如過去診斷為荷爾蒙陽性或三陰性乳癌患者,乳癌擴散轉移後,不是將所有荷爾蒙藥物都用一遍,就是不斷換化療藥物,三陰性乳癌復發後的選擇性更少。如今轉移後再檢視HER2表現量,確認是否也屬於HER2弱陽性,有機會為患者提供治療新希望。 王明暘說,HER2弱陽性乳癌新分型出現,與新一代ADC問世有關,ADC藥物的「旁觀者效應」能殺死HER2陽性癌細胞,鄰近癌細胞也會被殲滅,有機會達到更全面治療。 惟ADC的副作用與化療類似,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疲倦、白血球低下、貧血等,較嚴重副作用發生率較低。黃俊升表示,美國重要國際治療指引與台灣乳房醫學會治療共識皆提及ADC新藥可作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的精準治療選項之一,希望ADC新藥能盡速成為台灣轉移性乳癌患者健保用藥,嘉惠更多乳癌晚期病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