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女患者已停經約1年,夜間睡眠時汗流浹背,西醫診斷為更年期誘發夜間盜汗,服用西藥後有明顯全身發熱且心悸副作用,經友人介紹來到診間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形枯瘦;聞診:講話急促且聲音高亢;問診:心悸、夜眠盜汗、身體寒熱往來、口乾舌燥 雙手發抖、煩躁無力感、夜眠差;舌診:『舌淡紅苔白膩』;脈診:『左關尺滑;右寸關滑尺濇』。中醫六經辨證:『少陽火盛,太陰火盛』。針藥處方思維:『涼降少陽、太陰火,兼補少陰水』。內服中藥約1週後,上述症狀皆穩定,2個月後痊癒。
「夜間盜汗」意指在睡眠中且環境並非悶熱之情形下(如室內溫度偏高、蓋很多棉被),卻大量流汗,甚者需要起床更換衣物導致睡眠品質降低。誘發夜間盜汗的原因眾多,包括惡性腫瘤(淋巴瘤、生殖細胞瘤、甲狀腺癌、攝護腺癌、腎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黴菌、心內膜炎、骨髓炎、HIV病毒)、藥物(抗憂鬱藥物、抗偏頭痛藥物、解熱鎮痛劑、荷爾蒙類藥物、降血糖藥物)、物質戒斷(酒精、古柯鹼、鴉片類)、內分泌疾病(類癌症後群、尿崩症、甲狀腺亢進、低血糖、嗜鉻細胞瘤)、更年期、神經系統疾病。
針對中年女性診斷時應多詢問月經週期或是否已停經,若有典型停經症候群症狀,如熱潮紅、亂經、失眠、陰道與皮膚乾燥、情緒起伏大,則考慮更年期引起,若婦女已做過子宮切除術,可加測女性荷爾蒙檢查來輔助診斷。「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的一種病徵,多見於虛勞,證屬陰虛。《醫略六書.汗病》:「盜汗屬陰虛」。「盜汗乃睡中汗出,醒則汗收。因陰氣空虛,睡時衛氣乘虛陷入,則表無護衛而營中之火獨旺於外,蒸騰汗出;醒則衛氣行陽而氣固於表,其汗乃止。多見於虛勞之人。」治宜養陰清熱,熱盛者,用當歸六黃湯;陰虛者,用六味地黃湯。詳見虛勞盜汗、陰虛盜汗條。亦可因陽虛、氣虛、肝熱、濕熱、外感熱病而致。《傷寒明理論.盜汗》:「雜病盜汗者,責其陽虛也。傷寒盜汗者,非若雜病之虛,是由邪氣在半表半里使然也。」
實際上,一般門診患者並非以夜間盜汗為主訴,卻有許多病因或藥物副作用而致夜間盜汗,除了影響睡眠品質外,也影響日常生活的進行,中醫藉由「辨證求因,審因施治」之獨特性,配合患者清淡飲食,忌食乳酪、起司、堅果、巧克力、魚蝦、重口味食物(辛香料)、含酒精與咖啡因飲料,即可加速此病之痊癒且預防復發。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