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童流感重症 腦死器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7歲女童因突然的流感重症併發猛爆性心肌炎、急性壞死性腦炎而陷入昏迷,住院68天後家屬忍痛放手,並選擇遺愛人間,完成心、肝、腎器官捐贈,造福至少3個家庭。這是馬偕兒童醫院成立10年來,首例兒童腦死後判定器捐個案 今年4月間,7歲女童露露(化名)連續發燒2天且咳嗽、流鼻水,到了第3天早上病況急轉直下,因意識不清被緊急送到馬偕兒醫急診室搶救。 即使第一時間送醫,但因病毒攻擊而出現不可逆的腦幹損傷導致腫脹發炎,到院時腦幹反射已有一半消失,血壓下降、心電圖產生變化,有明顯心肌炎現象,急救後雖然血壓轉趨穩定,露露卻再也沒有醒過來。 收治個案的心臟科主治醫師田智瑋表示,露露過往沒有其他病史,如同一般正常小學1年級的學生活蹦亂跳,此次因流感病毒併發猛爆性心肌炎與急性壞死性腦炎,屬於流感併發重症個案。 田智瑋說,該名女童送到醫院時的狀況很嚴重,住院2、3天後他就告訴露露的父母,雖然一般腦傷、腦神經損傷或是車禍造成的腦神經損傷,觀察期通常可以到1個月左右,但以露露的情況來說,恢復機率很低。 他表示,「原本健康的小朋友,任誰都很難接受才3天就宣判無效」,法律或醫學上有定義所謂的持續植物人狀態,要超過1個月才能符合定義,所以一開始建議父母可以先觀察1個月。 當時田智瑋也說明可能的選項,如果變好當然是大好事;若情況沒有改變甚至變差,就要考慮是否走向安寧緩和醫療,過程中若心跳停止,就不進行急救。 女童在住院68天後,其雙親在明白心愛的孩子已無法救回情況下,信仰的力量給內心充分支持,他們願以聖經一粒麥子落在地裡的教導,來祝福需要等候器官捐贈的孩子,使生命得以延續,捐出心、肝、腎等器官,造福至少3個家庭。 馬偕醫院器官捐贈協調師郭惠娟表示,國內器官捐贈個案不多,兒童更是罕見。根據器官捐贈登錄中心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民國113年等候器官移植病人多達1萬1300人,已完成受贈者不到600人,顯示只有約5%的等待者可以有獲得移植機會。

Read More

網路言論歧視身心障 最重罰60萬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8日預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草案,調整範圍包括可合理調整工作時間、公共設施應具通用設計,並增訂任何人皆不得以公開言論歧視身障者,明訂包括於網際網路中如出現歧視性言論最重可處60萬元。 衛福部表示,本次修正草案預告期為30日,在工作時間合理調整部分,考量身障者可能有每天因看病得調整上下班時間,因此修訂機關、學校、事業機構、法人或團體辦理教育、招考、進用、就業、醫療服務、矯正措施等,應依身障者個別障礙需求,在不造成不成比例或過度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必要及適當的上下班工作時間等合理調整。 修正草案並明訂各級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以通用設計原則規劃公共建築物、公共設施與活動場所、網路平台等,以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使用。衛福部指出,通用設計就是希望各類公共場所於設計時,應考量輪椅、老人、孕婦等不同原因與需求的民眾都可使用。 衛福部指出,過去針對傳播媒體報導不得使用歧視性稱呼或描述,但因為時代變遷,目前已發現不同宣傳品或網際網路上也可能出現歧視性稱呼,此次增訂任何人不得以公開言論歧視身心障礙者,違反者之處罰將先視其有無登記業者及負責人,或透過行為人了解發生事件的地點等,並由其發生地的地方政府進行裁處,並與精神衛生法同步衡量,調高罰款為為6萬到60萬元,並令其限期移除內容、下架等處置,若屆期不履行者,得按次處罰至履行為止。

Read More

臨床戒菸指引含加熱煙 年底出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加熱煙未來極可能在台上市,對菸害防治造成威脅,醫界建議推出加熱煙戒菸指引。國健署預估臨床戒菸服務指引內容包含加熱煙,預計指引今年底出爐。 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納管電子煙及未經健康風險評估審查通過加熱煙等新興菸品,任何人不得使用非法菸品。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截至今年7月26日,仍無加熱煙通過健康評估,最新進度為6月獲新補件,待專家會議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首份成人戒菸指引,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向媒體說明,與其他臨床戒菸指引比較,這份成人戒菸指引最重要的就是適用於所有菸草產品,包含加熱煙。建議台灣即將出版的戒菸指引,應將戒除加熱煙納入。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臨床戒菸服務指引主要提供醫療單位參考,已委託家庭醫學會修訂,證實內容包含加熱煙,預計指引會在今年底出爐。

Read More

健保補助住院看護 增109家試辦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7日表示,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再擴大服務範圍,113年預算新台幣5.6億元,核定109家醫院試辦,床位增加到5287床,新增醫院自8月1日起收案,今年服務量可望翻倍達60多萬人/日,除自聘看護、家屬自行照顧外,醫院亦提供照護輔佐人力,適度減輕病患及家屬壓力。 健保署指出,今年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衛福部預估挹注5.6億元,核定109家醫院,提供5,287床。 健保署表示,因應國內面臨高齡化、少子化、上班族、老人照顧老人等社會現況,今年為第3年推動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 針對入住急性一般病床病人,並由醫院依病房特性及疾病嚴重程度,安排適當照護輔佐人力,以病房團隊人員照護工作分級分工提供住院照護,家屬可以不需全天候留院照顧病人(或自聘看護),病人亦能獲得連續性及完整性的照護。 健保署指出,111年10月起40家醫院開始試辦,隔年增至84家;今年計有118家醫院提出申請,總申請床數為7,466床,經審查作業後,健保署於113年8月1日公告核定試辦醫院名單。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署6個分區(台北、北區、中區、南區、高屏、東區)皆有核定試辦醫院,資源配置更全面。今年預估挹注5.6億元,同時核定家數亦由84家擴增至109家,核定床數由4,414床擴增至5,287床。

Read More

5年來新高 肺鏈感染累計199例 流感新冠衍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肺炎是國人第3大死因,疾管署6日公布,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已經累積199例,創下5年新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侵襲性肺鏈病例多,恐與夏季一波COIVD-19、流感疫情有關,遭病毒感染之後容易引起次發性感染,呼籲65歲以上民眾完成2種公費肺鏈疫苗接種。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今年累計至8月5日共有199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其中23例死亡,病例中男性占61%為多,65歲以上民眾占38%;病例數為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 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常伴隨發生,羅一鈞表示,今年夏季不僅有7年首見的夏季流感,又遇上第6波COIVD-19疫情。而呼吸道黏膜遭病毒破壞後,肺炎鏈球菌病毒會更容易附著,可能因此導致次發性感染。 根據衛福部10大死因統計,去年肺炎死亡1.7萬人躍居第3位,且男性肺炎死亡率為女性1.5倍,顯示男性更須防範肺炎威脅。 羅一鈞呼籲,依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

Read More

男舌癌復發 受惠健保新藥治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0多歲男性曾確診舌癌,經治療控制良好;不料年初復發,且因腫瘤轉移無法手術。所幸男子符合健保給付條件,接受3個月的新藥治療,腫瘤明顯縮小。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前任理事長朱本元表示,根據統計,頭頸癌3年來新發生人數近萬人;其中,最大宗的口腔癌,死亡人數更是連續20年排名前5名。由於許多國人有抽菸、喝酒及吃檳榔等習慣,致使此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尤其比一般民眾更容易接觸「菸檳酒」的藍領勞工階層,更是台灣頭頸癌高風險族群。 為讓更多早期頭頸癌個案被及早發現、把握治療時機,國健署提供了公費口腔癌篩檢。朱本元說,早期個案治療效果與國際相當,但仍有部分個案因為擔心拖累家庭,發現疑似症狀仍不敢看病,被確診時可能已晚期,這些個案半數會復發,在經濟壓力之下,許多人選擇放棄治療。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部主任楊慕華說,頭頸癌患者多來自漁撈業、建築工程業、汽車客運業等,,過半家庭收入不到5萬元,就算不吃不喝僅9%可能自費治療,沒有健保支持,幾乎不可能擁有與國際接軌的治療。 有鑑於此,健保署去年12月有條件給付復發或轉移性頭頸癌患者一線治療。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指出,據統計,截至5月底約200名患者受惠於新制。明年癌症新藥健保支持有機會獲50億元挹注,期透過精進藥物治療、接軌國際指引,讓我國達到「降低癌症死亡率1/3」目標。

Read More

軟式輸尿管取石 排尿變順暢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77歲高先生因排尿困難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的左側輸尿管靠近腎臟位置有1顆直徑1.8公分的結石,已導致中度腎積水,接受「軟式輸尿管取石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情況良好,高先生在術後第2天出院返家。 為恭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邱基旭說明,高先生的1.8公分結石算是比較大的,結石阻塞了尿液正常流動,增加了泌尿系統的壓力,可能導致尿液逆流回輸尿管或腎臟,長期下來引發腎臟水腫、腎臟過濾率降低,也可能會造成腎臟萎縮等嚴重情形,因此及早進行取石手術非常重要。 另一案例77歲林先生,20多年前因左側腎臟大結石曾接受「皮膚腎臟造廔內視鏡取石手術」,多年後同側腎臟又長了1顆1.5公分的結石,林先生依稀記得當年手術時有傷口且容易出血。 這兩位病人經過邱基旭檢查與溝通後,建議採取目前新式的「逆行性軟式輸尿管鏡腎內碎石術」,此術式可處理腎臟較大結石,最大優點是沒有傷口、恢復快、術後疼痛度低,恢復情況良好者,住院3天內即可出院。 邱基旭指出,目前常見的「體外震波碎石術」雖然方便且無需住院,但對於大而硬的結石清除效果較差,可能需多次治療且有治療上的限制;而「硬式輸尿管取石術」則因彎曲和管徑大小的限制,對於高位的結石難以觸及,甚至可能造成輸尿管損傷。近年來,「軟式輸尿管鏡」已逐漸成為治療腎臟結石的新趨勢,其優勢包括無傷口、恢復快速、碎石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目前國內的健保尚未給付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民眾若有需求可與泌尿科醫師討論,針對本身身體狀況、結石大小、結石位置等因素,進行全面考量後,選擇較佳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篩檢顧健康 嘉縣週四抽大獎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龍健康 嘉好禮」活動自5月10日起跑,將於8月8日下午4點直播由衛生局長趙紋華親自抽出第1波幸運得主,提醒民眾快完成篩檢+問卷就有機會把大獎抽回家,當日請鎖定衛生局臉書,邀請鄉親88節揪全家符合資格免費癌篩,完成任務抽大獎成為幸運兒。 此次抽獎獎項豐富,有Gogoro 電動機車、智慧型手錶 Apple Watch、無線吸塵器等豪華大禮,及多項種類禮卷,88節愛護爸爸也疼惜媽媽,一起攜手全家篩檢,保持健康。 癌症篩檢是縣政重要工作之一,持續以行動醫療及村里設站方式守護鄉親,民眾可就近篩檢,提醒現居嘉義縣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習慣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50至75歲的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30歲以上婦女,每年可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45至70歲或40至44歲二等親內曾患有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生活忙碌也別忘了養成「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正確觀念,打造自身防癌力。 趙紋華說,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健康保養的基本功,為鼓勵早期篩檢,今年度辦理癌症篩檢送好禮抽獎活動,並鼓勵乳癌首次篩檢、子宮頸癌首次篩檢及6年以上未篩、口腔癌高危險民眾重視自身健康,養成定期篩檢良好習慣。

Read More

多發性骨髓癌 好發70-75歲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不是只有孩童才會得到骨癌!北榮一般病理科主任楊靜芬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在老年人,台灣罹病高峰約在70到75歲左右,且發病是男多於女,如感覺骨頭疼痛,或是被驗出貧血、高血鈣就得特別注意,多發性骨髓瘤有多重治療方式,可有效減緩症狀。 北榮院病理檢驗部住院醫師許淳惠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性惡性腫瘤,起源於漿細胞的不正常成熟與增生,大量增生的漿細胞會產生過量同質性的抗體並排擠正常血球的製造。一般病人會有骨頭疼痛現象,以肋骨、脊椎骨為主,動作時疼痛加劇,但有20%的病人沒有症狀。 次為貧血,2/3以上的病患有貧血的狀況。因骨髓空間逐漸為骨髓瘤細胞所占據,排擠正常血球的製造,造成造血功能下降。第3為高鈣血症,約10%到15%病人會有血鈣升高的狀況,是因骨頭持續地被破壞後,鈣離子會流失到血液中所導致。第4為腎衰竭,血中過多的抗體和鈣會經由腎臟代謝而沉積在腎臟,使病患腎功能異常。 楊靜芬表示,治療方式包括藥物、骨髓移植、放射治療、CAR-T 細胞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等方式。藥物治療一般包括化學治療、蛋白酶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單株抗體,搭配類固醇使用。若病人的年紀及身體狀況許可,可考慮高劑量骨髓根除性治療併造血幹細胞的移植。 CAR-T細胞治療法是一種結合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的免疫治療法,就是將T淋巴球細胞分離出來,改造之後再輸回病患體內,讓T細胞能夠辨識腫瘤細胞,進而追蹤到體內的腫瘤細胞而將之毒殺。而支持性治療旨在減少病患的痛楚及提升生活品質。 楊靜芬指出,多發性骨髓瘤的病患需要定期、密切的追蹤檢查,包括血液、尿液、X光檢查、骨髓抽吸及切片等。治療通常沒辦法根除疾病,但可以減緩症狀並延長壽命。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高爾夫球肘

陳俊銘 「高爾夫球肘」就是肱骨內上髁炎,主要是因為屈肌、旋前肌反覆動作或過度使用所造成的。肌腱的微細撕裂如果癒合不良,會使正常的生物力學改變,長期會導致內上髁肌肉肌腱接合處退化,常見發生位置為旋前圖肌及橈側屈腕肌起源處,有時單一創傷,如直接撞擊或突然極度的離心收縮運動也可能造成上髁炎。 發生內上髁炎的危險因子包括訓練方法錯誤,使用不良的設備,反覆做手腕屈曲和前臂旋前的動作,及生物力學異常,如力量不足、彈性不平衡等,好發年齡約是在壯年到中、老年間,無明顯性別差異,抽菸、肥胖、反覆或用力的動作都與內上髁炎有明顯關係。常見於高爾夫球、保齡球、橄欖球、射箭、舉重等運動員,另外木工、鉛管工、切肉工人也常見。 內上髁炎常見症狀是逐漸發生上髁處屈肌肌肉組織疼痛,手腕對抗阻力進行屈曲,旋前動作或握拳時會加劇,被動手腕背屈或旋後也會引起疼痛。屈肌起源處常會有壓痛感,尤其是旋前圓肌,橈側屈腕肌及內上髁中點前方5-10公釐處,有時局部會腫脹發熱。病人可能抱怨握力變弱或因疼痛而無法用患側提物、打字、使用滑鼠,甚至甩手都可能引發疼痛。長期慢性情況下,還可能產生軟組織攣縮使手肘關節活動度受限,尤其是旋前圓肌,橈側屈腕肌及內上髁中點前方5-10公釐處,有時局部會腫脹發熱。病人可能抱怨握力變弱或因疼痛而無法用患側提物、打字、使用滑鼠,甚至甩手都可能引發疼痛。長期慢性情況下,還可能產生軟組織攣縮使手肘關節活動度受限。 治療內上髁炎臨床上可迅速改善的是中醫小針刀,透過特殊針具的使用和操作,可破壞沾黏的發炎組織,使內上髁炎的疼痛、壓痛、攣縮立刻獲得改善,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可使內上髁炎獲得很好的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