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熱昏肩頸硬又腹瀉 中醫針灸緩解

夏日炎炎,台南的夏天很容易就升高突破36度高溫,最近門診常見病人出現頭昏眼花,肩頸僵硬等症狀;也有患者是因為過量飲食冰冷涼品,而出現腸胃症狀,反覆腹瀉或胃酸逆流。 其實,中醫對於緩解這些酷暑症狀也有很多好對策,比如說,頭昏眼花及肩頸僵硬的病人,著重在舒緩肩頸肌群的緊繃僵硬,一旦肩頸活絡了,腦部的血液循環順暢,自然也就不會頭昏眼花了。在藥方的部分,使用含葛根、柴胡等中藥方劑,也都有舒暢肩頸肌群的效果;針刺治療的部分,針對上斜方肌、胸鎖乳突肌等肌肉的激痛點做針刺治療以紓緩肌肉張力,都對於退熱解暑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因為天氣太熱,為了消暑,不小心吃太多冰冷食品而傷到腸胃,多會出現腹瀉、胃中水多而夾帶胃酸上逆等症狀。在用藥的部分,中醫會使用五苓散、平胃散等方劑,以通利小便的方式來處理腸胃道裡都是水的症狀。水液代謝正常了,當然腸胃也就舒服了。 今年夏天真的很熱,有的人白天頭昏眼花,晚上又因肩頸僵硬、腸胃不適而輾轉難眠,不妨也可以試試看使用中藥、針刺治療來解暑。一旦能讓肩頸放鬆,消化順暢,睡眠自然就會改善,睡得好,白天的精神自然就恢復了。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陳柏瑋)

Read More

現任桃市衛生局長 劉宜廉將接任健保署副署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桃園市衛生局長劉宜廉將接任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9月1日上任,健保署長石崇良31日說,劉宜廉具公衛、家醫科醫師專業,更是醫法雙修的天才,相信能對健保署有幫助。 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於7月16日屆齡退休,繼任人選懸缺。有媒體報導指出,劉宜廉31日證實,經衛福部長邱泰源徵詢,將接任健保署副署長,9月1日上任。 石崇良說,劉宜廉除了公衛背景之外,本身是家醫科醫師,也具有法律背景,「是醫法雙修的天才」,未來在健保應該可以幫忙很多事情;目前派令才剛發布,原則上1個月內一定會到健保署報到,至於2名署長各自負責職務,則會等報到之後再討論是否調整。

Read More

進出冷氣房 添心血管危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氣持續高溫炎熱,今年7月全台熱傷害就診人次破千人,比去年同期增3成。國健署提醒,頻繁進出冷氣房,忽冷忽熱的環境,加上大量攝取冰飲、冰品等,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有3高問題的民眾更需特別留意心血管危機。 根據衛福部統計,7月截至30日止,全台總計已有1163人次因熱傷害就診,超越去年7月一整個月的887人次;而過去4天,熱傷害就診人次以28日多,單日就有77人次。 依據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人至少罹患一種經醫師診斷的慢性疾病中,20至64歲有近4成、65歲以上則近8成5。這些慢性病中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在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使得民眾不易察覺自身健康可能已經面臨危害,而造成延遲診斷與治療。 同時,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分別為高血壓68%、高血糖66%、高血脂23%,代表約有4至7成民眾尚未意識到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檢查數值已出現異常。 國健署提醒,天氣持續高溫炎熱,頻繁進出冷氣房,忽冷忽熱的環境,以及為消暑短時間大量攝取冰飲、冰品等,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有三高問題的民眾更需特別留意。 若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心肌梗塞症狀,或出現(腦)中風徵兆,可以透過「微笑:是否有嘴角歪斜臉不對稱。舉手:平舉雙臂,是否無力下垂。說你好:是否說話不清楚。」快速辨識,如有以上情形應立刻撥打119,把握黃金治療期。

Read More

腰痛發燒別輕忽 恐致腎衰竭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65歲張姓婦人因0.7公分的結石卡在輸尿管,出現腰痛、惡心、嘔吐與發燒,檢查腎水腫與膿瘍,且發炎指數高,恐引發腎衰竭、尿毒症與敗血症;經接受14天完整抗生素治療,並進行內視鏡取石手術與雙頭J形管置入術治療後,腎功能改善,發炎指數恢復正常,也不再腰痛。 衛福部台北醫院腎臟科醫師蔡亨政表示,腰痛常見原因分為腰部結構、發炎、臟器等3類,腰部結構問題占97%,包括骨骼、肌肉或神經問題等大約的腰痛成因;常見會在做某個動作後疼痛,疾病例如:肌肉、韌帶拉傷、扭傷、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骨折、骨刺等,需要適當休息、藥物治療、復健或手術治療。 發炎問題占約1~2%,包含細菌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發炎,如腎盂腎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或腸道發炎性疾病等,需要針對疾病本身治療,控制感染或發炎。 臟器問題則占約1~2%,主要以臟器引發的轉移痛為主,常見如主動脈剝離的劇痛、撕裂感,輸尿管結石導致血尿、帶狀皰疹帶來的刺痛與麻痛感,或癌症轉移痛等。臟器問題最難診斷,需針對是否有其他合併症狀,一步一步排除才能診斷。

Read More

颱風假軟封城 單週新冠略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COVID-19疫情上週就診約5.6萬人次,下降38%,但仍出現90例死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30日表示,上週疫情明顯下降,評估是因颱風假造成軟封城效果,下一週可能出現就醫反彈。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新增58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773例下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90例死亡病例,都比前一週降低。 上週新增死亡病例中,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1名南部40幾歲女性本身沒有潛在疾病,沒有打過XBB疫苗,6月中旬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同住家人也有發燒症狀,曾到診所就醫過多次,依症狀服藥治療,但症狀持續,發病後3天出現呼吸喘,第5天到醫院就醫,已經有發燒、低血氧,新冠、黴漿菌快篩陽性,胸部雙側肺炎,轉收治到加護病房治療,但住院期間反覆發燒,於住院6週後過世,死因為新冠併發肺炎呼吸衰竭。

Read More

全台首座 推動生醫產業 成大CDMO營運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因應全球生醫產業蓬勃發展,成功大學結合比較醫學研究中心、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及成大醫學院腫瘤醫學科量能,建立全國首座研發據點及醫材開發體驗場域,30日正式營。未來也將全力推動技術創新與跨領域醫療合作,協助生醫新創企業發展、培育生醫技術人才。 為推動生醫產業發展、布局全球趨勢,成大建立全國首座研發據點及醫材開發體驗場域-University-based CDMO,30日正式營運。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能一條龍涵蓋生醫產業鏈各式醫藥品、醫材的製造、服務等,能一站式提供研究、實驗等功能,透過成大先端科技資源協助新創及小型企業發展生醫科技,加速生醫產業鏈發展進而提高競爭力。 成大表示,成大腫瘤醫學科106年8月成立,在成醫支持下,也在門診大樓成立腫瘤醫學研究實驗室,供臨床研究使用,成大醫學院生醫卓群大樓去年月啟用後,腫瘤醫學科也揭牌進駐。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則由成大講座教授蘇芳慶所創,為全台灣學術研究頂尖單位,放眼未來醫療需求,著重培育跨領域人才、創新醫材開發、產學新創事業、產業專業服務,另也積極拓展海外計劃,結合成大、成大醫學院與成醫量能成為全國唯一以創新產品、新創事業為目標的卓越特色領域中心。 另成大醫學院長沈延盛也師法美國國家癌癌症研究院策劃,打造全亞洲第一個由醫學院領導的比較醫學研究中心,任務在整合成大醫學院資源,重新打造南台灣動物教學醫院與地區動物醫院的科研與臨床資源,為創新醫療打造一個全新的轉譯研發基地,進而促進國際醫療的交流合作。成大也期盼結合成大、醫學院與成醫3方量能成立的University-based CDMO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生醫產業發展。

Read More

境外登革熱屈公病 近5年新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30日表示,境外移入登革熱和屈公病病例為5年同期新高,提醒民眾赴東南亞要落實防蚊措施,回國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上週無新增登革熱本土病例,今年截至7月29日累計166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並累計2例重症病例。 惟上週新增12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今年累計155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2020~2023年同期(介於5~84例),感染國家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其中以印尼77例、馬來西亞20例、馬爾地夫13例以及泰國13例為多。 同時,國內上週新增1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感染國家為菲律賓,今年累計6例境外移入均為外國籍個案,高於近5年同期病例數。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鄰近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其中印尼、柬埔寨、寮國、泰國及斯里蘭卡疫情上升,馬來西亞疫情處上下波動;另中南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近1083萬例。此外,泰國及馬來西亞持續有屈公病疫情報告。 羅一鈞提醒,民眾赴東南亞要落實防蚊措施,回國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

Read More

養成運動習慣 可緩解慢性疼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慢性疼痛的主因有8成是與肌肉骨骼有關,包括退化性關節炎、慢性下背痛、慢性頸痛、脊髓骨受傷、小兒麻痺後症候群、風濕性關節炎和肌纖維疼痛等。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表示,慢性疼痛除了影響生活品質,亦會加速衰老,養成運動習慣也是維持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關鍵。 無運動習慣者的白血球終端粒會縮短,而終端粒越長、壽命越長,根據統計,約有5成2的慢性疼痛患者會產生失能,進而影響工作與生活,其中又以下背痛者尤甚。李耀泰指出,現今靜態生活是普遍民眾不健康的原因之一,久坐使用3C的休閒型態、習慣也易導致肌肉流失、神經系統退化和骨質疏鬆等且容易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和慢性疼痛風險。 而透過運動是治療慢性疼痛是有效、便宜、安全性高的最好方法,建議民眾每週至少運動量應達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等強度,目前國人平均有1成5至2成慢性疼痛困擾是因運動量不足導致。運動除能夠產生內啡、蛋氨酸腦啡呔、內源性大麻素等止痛物質,也能有助產生血清素轉運體,對情緒、記憶和疼痛皆有助益。 另也能有助減少前驅性發炎細胞素、增加抗發炎細胞素,同時能助人體釋放肌肉激素促進肌肉強壯和骨質堅固。也能增加調節性T細胞,抑制免疫反應,降低發炎、改善疼痛。李耀泰也提醒,運動要持之以恆,依自己身體狀況,評估適合運動,或諮詢運動教練以避免受傷。無論是有氧運動、阻力運動、伸展運動和平衡運動,只要多動一動,不僅可以減少疼痛,還能改善睡眠,有益身心。

Read More

不標商品名 牙科處方箋 10月試辦成分名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為打破「原廠藥」藥品品牌的迷思,衛福部將推動醫療單位開立的處方箋以成分名稱取代商品名,預計10月起牙科診所開始試辦。 衛福部表示,許多藥品成分與劑量是相同的,彼此都可替代使用,包括大英國協國家及其他許多國家醫療單位開立處方箋上不會寫出藥品名,而是顯示成分名稱,衛福部因此將推動將醫療單位開立只註明成分的處方箋。 健保署指出,因應國內需求與參考國際做法,擬從今年10月起由牙科診所率先試辦,採取2階段漸進式執行。目前牙醫診所多數已釋出處方箋,處方以成分名取代商品名,初步評估執行相對簡單,第1階段申報方式不變,但醫師標示藥品不可替代時,必須將不可替代原因註明清楚, 健保署表示,這種作法可間接讓藥品間變得可以替代,可逐步避免社區藥局無同商品庫存時,無法使用其他同成分藥品之窘境。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也曾經表示,多數國家醫療單位開立處方箋上不會寫出商品名,尤其是學名藥寫成分就好了,否則只要單一產品缺貨,就會出現明明有同成分、同劑量替代藥,但民眾卻不願意使用。 健保署表示,健保開辦之際是因計費系統設計才會註明藥名,如果改成藥品之成分,則電腦系統就必需配合調整,待牙科診所系統10月份完成重設,將藥品處方箋改為以藥品成分名申報,視牙醫成果執定再推行到醫院、西醫基層診所試辦。

Read More

7月熱傷害逾千人次 多喝水少曝曬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指出,統計到28日止7月份因熱傷害就診者已達1099人次,超過去年整個7月的887人次。上週因颱風凱米影響傷害就診人數降低,但颱風後28日又高達76人次。 衛福部表示,熱傷害是指受到熱及光之影響,發生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分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之熱影響、熱及光之影響。過熱,則包括氣候過熱所致之意外事故、人為因素過熱所致之意外事故、過熱所致之意外事故。 衛福部指出,熱傷害是環境傷害的一種,容易出現在運動場合,其產生原因多是因為環境溫度、濕度特別高,散熱不良造成。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張國頌指出,服用止痛劑、抗組織胺、利尿劑、降血壓藥、抗憂鬱症藥物,都會造成體溫調節不良;或是患者本身已有發燒情況也要注意,及中風後體溫中樞遭到破壞,也要特別小心,一旦水分補充不足,就可能發生熱傷害。 張國頌指出,熱傷害治療方式,可透過躺平休息、抬高腳部、吹電扇,用冰水冰敷,並飲用涼水,來協助患者調節體溫,若以涼水洗浴降溫,則要小心患者昏迷落入水中反而嗆水。要避免熱傷害發生,應盡量補充水分,減少到戶外曬太陽,到戶外也盡量在陰影、樹蔭下;若已經發生意識狀態改變,開始不清楚甚至昏迷,務必儘快送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