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用藥 8/1起放寬給付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不必再去大陸就醫了!健保署共擬會決議放寬給付SMA醫療費用,健保署將爭取於8月1日正式開放使用脊髓注射劑、口服藥兩款藥物,預計每人每年藥費約700萬元,而本次增加之受惠病患約250人,預計健保花費為20餘億元。 健保署表示,SMA是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退化的罕見疾病,患者會不斷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和進食等活動的肌肉,甚至會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目前台灣地區之SMA病患人數約400人,先前健保開放運動功能評估在15分以上者可接受用藥,約150人符合資格;如8月1日起取消健保給付限制,改為全面給付之後,則所有病患都有機會用藥。 被民進黨提名為不分區立法委員的罕病律師陳俊翰於2月11去世,他死前呼籲健保署研議SMA藥物擴大給付,6月20日召開之共擬會決議通過寬給付SMA醫療費用,健保署將全力爭取8月1日起生效。 SMA之治療有用脊髓注射劑、基因治療與口服藥等3種,針與口服藥物健保給付條件類似,是對運動功能已喪失,藥效不明顯,且有上肢運動功能指標(RULM)大於等於15分為給付條件,約140人獲治療。本次取消給付限制的是用脊髓注射劑及口服藥,要價達4900萬元的基因治療相關之給付規定則維持現狀。 健保署表示,SMA脊髓注射劑及口服藥健保給付取消限制後,新增約250名患者受惠,預計健保花費為20餘億元,考量患者可能有藥品不耐受問題,所以開放使用脊髓注射劑患者,終生可以轉換1次改為口服藥治療;同時,因SMA藥價高昂,當藥物對病人無效時,也將有停止支付用藥之下車評估機制。

Read More

到府照護癌友 7醫院試辦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癌症發生人數逐年增加,但隨著全球醫療科技的進步與國家癌症防治政策的落實,癌症5年存活率已逾6成,為適時提供癌友及其家庭的協助,國健署補助7家醫院試辦以家庭為中心照護,由心理師、社工等組成團隊,提供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 國健署長吳昭軍24日在記者會表示,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國罹癌者5年存活率從民國94-98年的50.2%,提升到民國106-110年的62.1%,存活率的提升,也意謂著癌友們與癌症共存時間延長了。如何讓癌友面對治療過程、經濟負擔、繼續治療、適應日常生活的改變與重回職場的調適等,都是癌友持續抗癌的動力與關鍵因素,發展慢性病照護模式刻不容緩。 為適時提供癌友及其家庭的協助,國健署113年補助7家醫院註發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模式,發揮關懷的量能,積極協助癌友回歸社區。 國健署今年補助的7家醫院,在台灣北中南部皆有名單,分別有馬偕醫院、亞東醫院、羅東博愛醫院、光田綜合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成大醫院、高雄榮總醫。

Read More

腸病毒重症高血糖 與甜食無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醫護人員常建議腸病毒兒童患者家長餵食布丁、冰淇淋或冷飲以緩解喉嚨不的症狀,惟近期有國內研究機構實驗發現,若感染腸病毒71型的小鼠發生高血糖,容易在感染過後產生腦幹發炎。對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發出聲明強調,是重症導致高血糖,非吃甜致重症,禁止食用反恐造成脫水。 針對近期有國內研究機構的實驗發現,若感染腸病毒71型的小鼠發生高血糖的表現時,容易在感染過後產生腦幹發炎之現象,因此建議家長應控制不要給患者食用過多的含糖飲料、布丁或果凍等東西。 為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在臉書發出聲明指出,大部分腸病毒的患者臨床症狀為發燒、口腔潰瘍及進食困難等輕症表現,1週內多會自動痊癒。 但有少數個案會出現合併症(重症發生機率約數百至數千名腸病毒病童有一位),尤其是腸病毒71型容易侵犯腦幹造成腦幹腦炎及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SIRS)等病症,這時可能會刺激自主神經過度興奮,導致心跳快、血壓高及血糖高等表徵,故血糖高不是因為食用過多甜食所致,而是病毒侵犯造成腦炎及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所造成。 因此,醫學會強調,當兒童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的是小心監測生命徵象並注意病情的進展,而非禁止食用甜食,否則反而會讓原喉嚨痛且食慾不佳的患者,發生脫水需要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等情形。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日前也指出,腸病毒重症若有惡心嘔吐或抽筋等情況,都表示有引發腦炎或中樞神經炎重症,此情況下,會刺激交感神經、激發升糖素上升,因此臨床上會看到高血糖症狀。 曾淑慧說,這項研究目前仍是在是動物實驗階段,究竟個案有高血糖是重症造成,或是高血糖會造成重症,仍要需要進一步研究釐清相關性;若是輕症,有喉嚨不舒服、食欲或活動力低下狀況,可由醫師評估、提供飲食建議。

Read More

「食腦蟲」愛水愛夏季!患者癲癇後送醫難醫治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炎炎夏日,民眾想好暑假要哪裡玩水了嗎?不過,有醫師提醒,到湖泊、河流、溫泉這些地方玩水,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把頭部浸泡水裡,避免俗稱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入侵體內,因為一旦感染時腦蟲,可能引發腦炎、腦病變,致死率高達8成。

Read More

中醫治療落枕

■陳俊銘 落枕或稱「失枕」,其發病經過常常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痠痛,頸部活動受限,此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落枕是一種肌肉拉傷,跟日常運動中拉傷四肢肌肉相同道理,只不過是不同病因引起不同部位的肌肉拉傷而已。 落枕病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二是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落枕的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欠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 常復發的落枕,會形成身體久存的弱點,在急性症狀發生之前,都經過長久的累積,可能是過於疲倦,也可能是長期的姿勢不正。落枕高危險群中,就有許多是睡眠品質不好、壓力大的上班族群,落枕特別容易一再復發。落枕當下的處理很重要,久了,姿勢就容易進入惡性循環。所謂惡性循環,指的是肌肉疼痛和緊繃的交互作用,肌肉緊繃造成血液循環差,乳酸、廢物容易堆積,就更容易收縮,更容易疼痛。必須要緩解疼痛,打斷惡性循環,在急性治療期,通常也是落枕發生24-48小時之內,患部會腫脹,這時候可以用冰敷。如果真的很痛,可以考慮用海綿圈或者毛巾綁成棒狀圍住脖子。等到腫脹消褪,則可以用熱敷的方式來舒緩與治療,熱敷能讓緊繃的組織放鬆,讓血液恢復循環。 中醫治療落枕主要以養肝血,補腎水,行氣活血化瘀為主,配合針灸,包括頭皮針、耳針、眼針及體針治療可收效。輕微的落枕用中藥配合針灸,加上推拿即可恢復,如果是反覆發生的落枕,屬較嚴重,需配合針刀鬆解沾黏組織,才能根治;每次發生落枕的部位大多是同一部位,為慢性疲勞肌筋膜症候群急性發作,每次發作都會造成組織腫脹,反覆組織腫脹就易形成沾黏,沾黏形成單靠中藥,針灸和推拿可緩解疼痛,但易復發,只有配合針刀鬆解沾黏組織,才能預防反覆性落枕。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本週30萬袋到港 2千CC輸液無法申請 衛福部致歉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23日指出,本週將有專案進口之30萬袋輸液到港,輸液供應不致造成短缺,請大家不用焦慮。致於部分醫院及診所表示,2000CC規格之輸液無法申請的問題,林靜儀則對於無法滿足所有規格輸液之使用需求表示抱歉。 有醫院及診所表示,因門診需使用2000CC食鹽水,但申請時卻被系統阻擋。林靜儀指出,2000CC規格之生理食鹽水,因廠商問題造成此種規格供應不足,對此表示抱歉,衛福部近來是拜託廠商、拜託貨運,力求輸液供應不間斷,但還不能滿足所有規格需求。 林靜儀表示,本週除了合格廠商生產的數量外,近2週專案進口輸液尚有庫存40萬袋,本週也將再有約30萬袋輸入,請各界不用焦慮。仍希望永豐化學能盡快完成品管等制度改善,符合PIC/S GMP標準後,食藥署就可核證讓永豐恢復生產。 林靜儀重申,衛福部正努力降低獨佔市場斷貨風險,並建立調度機制,希望未來相關藥品在發證過程,可以更加均衡,但不同藥品的情況不同,需要一個一個檢視並處理。 至於近期傳聞有輸液藥廠將要歲修,接下來供貨恐出問題,林靜儀表示,確實有1家藥廠要進行例行歲修,不過此廠商的生產量並不大,衛福部也會協助調配、管控整體輸液生產及進口量,呼籲大家不用緊張。

Read More

中醫對治鼻過敏 重疏風宣肺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11歲黃小弟身材瘦小,從小容易在起床及天氣變化時打噴嚏、揉眼睛、流鼻水,尤其鼻水像關不住的水龍頭,感覺每天都在「包水餃」。高雄長庚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陳映融表示,經服用中藥、穴位按摩及三伏貼療程後,改善多年鼻過敏症狀,調整體質,學習專注力與成績也跟著提升。 陳映融表示,在台灣,因為氣候溼熱加上空氣汙染,導致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日益增加。父母有一位有過敏體質者,孩童罹患率可達3成;若雙親都有過敏體質,罹患率則更高。過敏性鼻炎症狀會影響孩童的生活品質與專注力,也可能合併氣喘、鼻竇炎、睡眠障礙等。 陳映融指出,過敏性鼻炎中醫稱為「鼻鼽」,中醫認為多因臟腑功能失調,風邪或寒邪等邪氣潛伏於體內,再加上外感風寒,吹冷風或進出冷氣房,邪氣侵襲鼻竅而致,中醫理論為肺臟、脾臟、腎臟之虛損為多,治療上首重於疏風宣肺,但病久則可能入裏於脾、腎。 陳映融表示,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有中藥內服、針灸療法、茶飲、穴位按摩及敷貼等。穴位保健上可按壓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達到疏通面部經絡、促進氣血通暢的功效,具有通利鼻竅、宣泄邪氣作用。此外,按壓足三里穴、合谷穴、風池穴、大椎穴,可調節免疫力,降低過敏及喘咳發生,減緩過敏性鼻炎發作頻率。 另外,還可選擇夏季「三伏貼」及冬季「三九貼」,是一種傳統中醫外敷療法,選用具有止咳平喘及疏風通竅功效。三伏貼最佳敷貼時機為7~8月,三九貼則為1~2月,選擇1年當中最熱及最冷的時期進行敷貼,每時期可每週敷貼1次,也可以改善過敏體質。

Read More

婦血尿胸腔積水 罹類澱粉沉積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60歲女性,3個月來食慾不振、體重不斷減輕,近期婦人還出現下肢水腫及呼吸變喘,幾乎無法行動。後來至腎臟內科檢查,發現其尿液中有大量尿蛋白和血尿,胸腔也有積水,診斷為腎病症候群,是腎絲球腎炎常引發的症狀,接受利尿劑治療,以及經過腎臟切片檢查後,確定病因是罹患罕見的類澱粉沉積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以新表示,腎臟是負責過濾人體水分及毒素的器官,腎絲球就是腎臟裡的小小過濾器,每顆腎臟裡平均約有100萬顆腎絲球,當疾病造成腎絲球發炎,就會產生腎絲球腎炎。 常見的腎絲球腎炎症狀,有無痛性血尿、尿蛋白、高血壓、水腫,有些腎絲球腎炎甚至會合併器官的症狀,例如眼睛、肺部、關節、皮膚等,嚴重的尿蛋白可能併發所謂的腎病症候群,是一種包含水腫、尿蛋白、低白蛋白血症、高血脂、血栓、容易感染等的多重綜合症。 慢性腎絲球腎炎若未妥善治療將導致末期腎衰竭,約有10至20%需長期透析的病患,病因可歸咎於慢性腎絲球腎炎,千萬不可輕忽。 腎絲球腎炎的治療,不外乎是降低發炎、減少腎臟破壞,有些種類的腎絲球腎炎經保守治療就能康復,如水腫時使用利尿劑治療;有些需使用藥物治療,包含口服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嚴重的快速進行性腎絲球腎炎會合併腎功能快速惡化,則需使用靜脈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甚至需接受血漿置換治療。

Read More

統計到上週 疾管署:不到12%民眾打XBB疫苗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近日加劇,是否施打疫苗及疫苗傷害又引起各方關注,疾病管制署23日表示,接種疫苗造成傷害的救濟審議是秉持醫學專業且過程嚴謹,綜合目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評估,未觀察到須立即採取相關措施的COVID-19疫苗產品安全疑慮。 疾管署指出,統計到上週只有不到12%的民眾完成新冠XBB疫苗注射,目前各類疫苗都有現貨,呼籲民眾踴躍施打疫苗,以增加對COVID-19保護力。 疾管署表示,政府對每件申請案都審慎以對,審議過程合法合理,且確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獨立行使職權。審議小組秉持醫學專業並以審慎客觀之態度,收到民眾提出申請後,須調閱其完整就醫紀錄、相關檢查及檢驗結果等,送審議小組委員或醫學專家先行初步鑑定,再送法律及社會公正人士委員作成綜合建議。

Read More

病毒大亂鬥 疫情9月才會退燒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COVID-19疫情升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表示,隨染疫人數增加,可預期重症量也會增加,呼籲國小以下學童家長帶孩子接種疫苗,且除了COVID-19以外,也要注意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腺病毒等傳染病。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6月11日至17日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且新增38例死亡病例,根據目前監測分析,仍預估這波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 黃立民表示,從臨床觀察來看,近期重症比例並未增加,但隨疫情上升,可預期重症患者可能也會隨之增加。目前雖然被感染的兒童增多,但重症反而沒像之前那麼可怕,較少看到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腦炎等重症,較多是肺炎情況,「沒有到把你嚇一跳」的地步。 黃立民提醒,隨著疫情解封,大家開始過正常生活、不太戴口罩,打疫苗還是最簡單、最重要的方式,「打一針就可以保6個月的平安」;雖然國小有集體接種,但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比較少主動帶孩子去接種,呼籲大家還是要帶小朋友去打疫苗。 此外,黃立民指出,除了COVID-19外,2月開始到現在,黴漿菌也一直在流行,門診住院不少孩子都感染黴漿菌造成肺炎。黴漿菌沒有特別好發於甚麼季節,包括3、4歲或12、13歲孩子都可能被感染,還是應注意保護呼吸道並戴口罩防感染。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也表示,從去年夏天開始,各種呼吸道疾病「幾乎沒有下來過」,且比疫情前病人還多,同時不只是COVID-19,包括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腺病毒、流行性感冒、腸病毒的兒童人數都不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