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國際研究指出,血液中的蛋白質可能有助於提前數年發現帕金森氏症。對此,國內專家指出,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因為並不完全能清楚這些疾病的病理原因,「相關性高,未必有因果關係」,此研究結果尚未能表示血液中的蛋白質會造成神經退化。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近日發表一篇研究,研究分析99名最近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的人、72名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但沒有帕金森氏症動作障礙的人,以及36名健康人的血液,並且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這些人是否會得帕金森氏症。
研究結果顯示,根據症狀嚴重的帕金森氏症病人血液中的8種蛋白質,機器學習模型能夠在帕金森氏症的動作症狀,例如行動遲緩、靜止時四肢振顫等出現前7年內,以近8成的準確率預測病人是否會得到帕金森氏症;顯見血液中的蛋白質可能有助於提前數年發現帕金森氏症。
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帕金森氏症模式動物、新藥研發的專家提供觀點。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主任何應瑞表示,上述研究指出,血液中的8種特定生物標記蛋白質,與帕金森氏症有「高度相關」,但是血液中的蛋白質也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他認為,雖然有很多文獻都顯示,血液裡面的某些標記(例如突觸核蛋白質、類澱粉樣蛋白等)越高,腦神經的退化也越高,但這樣的推論需要注意的是「相關性高,未必有因果關係」,這篇研究結果還不能表示血液中的蛋白質會造成神經退化。
何應瑞也說,在科學上很早就知道,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確診前好幾年,通常伴隨出現嗅覺缺陷、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或容易便祕等症狀。依照上述研究邏輯推論是,當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預測」將來會出現帕金森氏症;然而,我們並無法推論,清除此研究中所提出的8種蛋白質,是否可以防止罹患帕金森氏症。
他強調,血液中的某些特定蛋白或許可以預測疾病會不會出現,但是那些蛋白質是疾病的原因還是結果,還是減緩疾病的保護因子,需要仔細釐清,否則便會誤以為消除血液中特定蛋白質,能預防帕金森氏症。也提醒民眾並不需要急著去做血液檢測,保持規律作息、充足運動與均衡飲食,是更為重要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