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拉開術 男擺脫夜尿困擾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52歲郭姓男子長期受攝護腺肥大困擾,頻繁夜尿、尿流細小且需用力排尿,即使吃藥也無法緩解症狀;因擔心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礙,不願接受傳統手術。透過最新治療方式「前列腺拉開術」,術後恢復良好,尿流速從每秒4.6ml提升至13.7ml,勃起功能與射精功能沒有受到影響。 長安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煒軒表示,前列腺拉開術是近期新興的微創手術,適合攝護腺體積不大或希望保留性功能的患者,原理類似於用釘書機將攝護腺肥大的組織向兩側拉開並固定,迅速打開尿道,恢復暢通。由於不傷及正常組織,手術時間僅15分鐘,術後無須插尿管、復原期短且不影響性功能。這項技術已在美國施行10年,臨床證明安全有效,被納入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的臨床指引。 黃煒軒指出,傳統攝護腺手術可能引起逆行性射精等副作用。前列腺拉開術能迅速將尿道打開,也是目前能最快移除尿管的新術式,為對性功能有考量的男性提供一個新選擇。

Read More

糞便潛血陽性 罹癌率1/20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林姓男子身體不適到醫院看診,因剛好符合資格接受免費大腸癌篩檢發現異常,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大腸癌第1期。經配合手術切除病灶,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後續僅需定期追蹤。 依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達1萬6238人,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而衛福部死因統計,去年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影響國人健康甚鉅。 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但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並及早阻斷癌症的發生或惡化。 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健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透過定期篩檢及早確診、及時治療,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國健署表示,若篩檢結果為陰性者,應繼續維持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篩檢結果陽性,根據癌症篩檢資料顯示,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 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增加30%;超過1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則為2.8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找出隱藏在大腸中的息肉,大部分息肉在發現的當下即可切除,阻斷病變的發展。

Read More

普拿疼7月起每盒漲10-15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普拿疼止痛」系列產品將自7月起漲價,每盒最多貴10-15元!藥師表示,近期新冠疫情再起,解熱鎮痛相關藥物購買也增加,提醒民眾可考慮其他有乙醯胺酚或乙醯胺酚加強錠等同成分未漲價藥品,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今年4月電價調漲,平均調升11%,當時就有傳出藥物價格也可能因應調漲。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21日指出,「普拿疼止痛」系列產品將於7月起調漲價格,漲幅約8-10%;另根據代理商資料,每盒建議售價最多增加10-15元。藥局在6月份就已經叫不到貨,因為藥商因應新價,避免有囤貨等情況發生,所以實施控貨。 近期新冠疫情再起,確診者增加,所以到藥局購買普拿疼的人也變多,由於「普拿疼」開出漲價第一槍,推估其他知名大廠牌會陸續跟進調漲,沈采穎提醒,「普拿疼」成分為「乙醯胺酚」,此類藥物還有很多學名藥可選擇,民眾可考慮其他同成分未漲價藥品替代使用,不需要有品牌迷思,藥價約是「普拿疼」半價。 沈采穎表示,這次「普拿疼」漲價與健保藥價無關。從今年7月起至年底,不只乙醯氨酚藥物會漲價,但現階段尚未聽聞誰是下一個漲價廠商,甚至隨著電價調漲、藥師薪資增加,不排除造成第2波指示用藥漲價,無奈營運成本增加,無法自行吸收,就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藥廠以文字回應媒體,疫情期間,即使面對市場需求的提升,與營運、原料成本上升,仍維持價格,但因應國際經濟成本近期持續上漲,為反映營運成本與產品成本,將自2024年7月份起陸續調整「普拿疼止痛藥系列產品」的建議零售價。

Read More

國內專家:血液中蛋白質示警帕金森氏症? 待釐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國際研究指出,血液中的蛋白質可能有助於提前數年發現帕金森氏症。對此,國內專家指出,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因為並不完全能清楚這些疾病的病理原因,「相關性高,未必有因果關係」,此研究結果尚未能表示血液中的蛋白質會造成神經退化。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近日發表一篇研究,研究分析99名最近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的人、72名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但沒有帕金森氏症動作障礙的人,以及36名健康人的血液,並且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這些人是否會得帕金森氏症。 研究結果顯示,根據症狀嚴重的帕金森氏症病人血液中的8種蛋白質,機器學習模型能夠在帕金森氏症的動作症狀,例如行動遲緩、靜止時四肢振顫等出現前7年內,以近8成的準確率預測病人是否會得到帕金森氏症;顯見血液中的蛋白質可能有助於提前數年發現帕金森氏症。 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帕金森氏症模式動物、新藥研發的專家提供觀點。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主任何應瑞表示,上述研究指出,血液中的8種特定生物標記蛋白質,與帕金森氏症有「高度相關」,但是血液中的蛋白質也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他認為,雖然有很多文獻都顯示,血液裡面的某些標記(例如突觸核蛋白質、類澱粉樣蛋白等)越高,腦神經的退化也越高,但這樣的推論需要注意的是「相關性高,未必有因果關係」,這篇研究結果還不能表示血液中的蛋白質會造成神經退化。 何應瑞也說,在科學上很早就知道,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確診前好幾年,通常伴隨出現嗅覺缺陷、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或容易便祕等症狀。依照上述研究邏輯推論是,當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預測」將來會出現帕金森氏症;然而,我們並無法推論,清除此研究中所提出的8種蛋白質,是否可以防止罹患帕金森氏症。 他強調,血液中的某些特定蛋白或許可以預測疾病會不會出現,但是那些蛋白質是疾病的原因還是結果,還是減緩疾病的保護因子,需要仔細釐清,否則便會誤以為消除血液中特定蛋白質,能預防帕金森氏症。也提醒民眾並不需要急著去做血液檢測,保持規律作息、充足運動與均衡飲食,是更為重要的。

Read More

服用免疫抑制劑 視力突剩0.1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60歲陳姓病人因肝臟疾病接受肝移植治療,並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以預防移植器官產生排斥反應,某天陳姓病人發現左眼視力模糊,緊急就醫,檢查當下視力連0.1都不到,醫師表示,陳先生因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免疫功能下降,使得視網膜受到病毒感染,所幸發現得早,透過藥物治療,目前視力恢復到0.4。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眼科醫師謝明潔進一步說明,藥物雖可以治療疾病,但是若使用過量或自身的特殊體質,也有可能產生副作用。陳姓病人因肝臟移植後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其中的副作用即是增加感染風險,病毒感染對視力的影響十分嚴重,通常感染後預後情況不佳,經常導致永久性的視力損失,甚至併發其他嚴重後遺症,如視網膜剝離或眼球萎縮。 所幸陳先生立即就醫,經由新型視網膜檢測儀器檢查,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輔以眼球內注射抗病毒藥物治療。經過反覆、長期、密切且持續追蹤、檢查及治療,陳先生視力從不到0.1進步至0.4。 醫師謝明潔受邀前往泰國曼谷擔任「2024亞太眼科年會」講者,陳先生的案例成為重點分享。 謝醫師強調,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各種檢查儀器設備更先進,為恭紀念醫院在112年引進醫學中心級眼科檢查設備,提高醫療服務品質。

Read More

2月嬰確診梅毒 父母均陽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1日公布,國內確診1例先天性梅毒確定病例,個案為2個月大嬰兒,個案的父母抽血檢驗梅毒均為陽性,一家3口一起接受治療中。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男嬰係於6月上旬因發燒至40度就醫,就醫時因有皮膚紅疹、色素沉著及長骨出現骨質異常症狀,醫師通報為疑似先天性梅毒,後經檢驗確診先天性梅毒。醫生進一步對個案的父母抽血檢驗梅毒均為陽性。 曾淑慧表示,案母雖於孕期第12週、第32週定期做產檢,梅毒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推測是懷孕32週後至生產前的不安全性行為因而感染梅毒所致。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我國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941人、淋病8257人,「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與前年相比,梅毒上升2%、淋病上升3%;依年齡層分析,15-24歲族群梅毒、淋病增幅最為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感染人數雖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 曾淑慧說明,梅毒和淋病都是經由皮膚、黏膜和血液傳染之性傳染病。梅毒常見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皮疹等,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晚期則會出現「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或「神經性梅毒」。 孕婦感染梅毒如未接受適當治療,梅毒可透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導致胎兒死亡或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結果;淋病常見症狀包括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女性感染後大多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造成不孕;也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外的感染,如:直腸、咽喉部的感染、淋菌性結膜炎等。 疾管署呼籲,梅毒及淋病雖屬可治癒之疾病,但是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都有可能感染性傳染病。預防首重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 此外,孕婦須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感染先天性梅毒風險;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乒乓感染,多管齊下才能有效的預防感染性傳染病。

Read More

共推醫療資訊及生醫數據研發運用 國衛院與華碩集團簽署合作意向書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運用精準醫療來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相當重要。為加速未來藥物的開發和核准流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華碩集團結盟,共同推動算力、數據以及次世代醫療資訊等3大面向合作,於21日舉辦合作簽約儀式,期透過結合在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領域的能量,加速推動醫療資訊科技及生醫大數據研發及運用。 國衛院表示,該院作為全國唯一「任務導向」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與國內許多學研機構與醫院合作,建置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累積眾多國人健康醫療資訊,成功建立國內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為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寶貴資源。 華碩集團近年來在深耕智慧醫療領域頗具優異實力,從基礎設施技術如AI算力私有雲建置及公有雲服務,到次世代醫療資訊平台xHIS及其衍生智慧醫療服務、DicomCloud多租戶醫療影像讀取暨存儲技術,延伸至數位數據平台技術應用,如健保事前審查平台、Lumos醫療大數據平台等。 為推展人工智慧在生醫領域的創新及應用,國衛院說,已與華碩在111年合作建置AI生醫資訊創新研究暨應用服務中心「國衛一號」,提供強大的硬體運算資源與AI管理開發平台,結合各研究單位之領域知識,將AI技術應用於智慧健康醫療照護領域,協助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政策推動及發展。 國衛院指出,此次「醫療資訊科技暨生醫大數據研發與運用」合作意向書之簽署,是雙方以醫療大數據運用為發展核心,朝向公私夥伴關係(PPP)模式推動更進一步合作的起點,透過此協作模式,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共同為台灣生醫數據奠定基石。  

Read More

共推醫療資訊及生醫數據研發運用 國衛院與華碩集團簽署合作意向書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運用精準醫療來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相當重要。為加速未來藥物的開發和核准流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華碩集團結盟,共同推動算力、數據以及次世代醫療資訊等3大面向合作,於21日舉辦合作簽約儀式,期透過結合在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領域的能量,加速推動醫療資訊科技及生醫大數據研發及運用。 國衛院表示,該院作為全國唯一「任務導向」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與國內許多學研機構與醫院合作,建置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累積眾多國人健康醫療資訊,成功建立國內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為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寶貴資源。 華碩集團近年來在深耕智慧醫療領域頗具優異實力,從基礎設施技術如AI算力私有雲建置及公有雲服務,到次世代醫療資訊平台xHIS及其衍生智慧醫療服務、DicomCloud多租戶醫療影像讀取暨存儲技術,延伸至數位數據平台技術應用,如健保事前審查平台、Lumos醫療大數據平台等。 為推展人工智慧在生醫領域的創新及應用,國衛院說,已與華碩在111年合作建置AI生醫資訊創新研究暨應用服務中心「國衛一號」,提供強大的硬體運算資源與AI管理開發平台,結合各研究單位之領域知識,將AI技術應用於智慧健康醫療照護領域,協助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政策推動及發展。 國衛院指出,此次「醫療資訊科技暨生醫大數據研發與運用」合作意向書之簽署,是雙方以醫療大數據運用為發展核心,朝向公私夥伴關係(PPP)模式推動更進一步合作的起點,透過此協作模式,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共同為台灣生醫數據奠定基石。

Read More

米酒蒸地瓜治僵直性脊椎炎?食藥署:無科學證實 勿信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日前網路上出現「米酒蒸地瓜可治閃到腰及僵直性脊椎炎等長期痠痛」,衛福部食藥署在網頁提到,這類偏方訊息沒有科學論述證實,民眾應小心謹慎,勿輕信。 嘉義長庚醫院風濕科主治醫師林靖麒表示,閃到腰與僵直性脊椎炎成因完全不同。閃到腰是因為施力方向錯誤,導致肌肉扭傷,即便不吃藥,休息也會痊癒;但僵直性脊椎炎無法靠飲食治癒,臨床上會用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來處置,嚴重時會使用生物製劑治療。 食藥署強調,食品不是藥品,不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提醒患者,如出現身體不適應就醫,遵從醫囑治療,避免因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及治療時機。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採訪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指出,地瓜糖分高,和酒精都屬於容易導致發炎反應的食物,而閃到腰、僵直性脊椎炎都是發炎症狀,應該要避免食用促進發炎食物,否則可能導致情況惡化。

Read More

他投球昏厥 CPR+葉克膜搶命成功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53歲的楊先生為業餘棒球隊的投手,平常身體狀況良好。然而卻在一場比賽時突然倒地昏厥,失去生命徵象,隊友隨即通報119並施行CPR心肺復甦術,台北慈濟醫院也第一時間啟動「ECPR(ECMO加上CPR)體外心肺復甦」流程,急診緊急施救並為楊先生裝置葉克膜(ECMO)。楊先生被診斷為急性心因性休克,在心導管室置放主動脈支架後,送往加護病房觀察,兩天後順利移除葉克膜,並於3個禮拜後平安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說,葉克膜是從腹部與大腿間股靜脈引出後再引入頸內動脈,可能造成下肢血流不足導致缺血,可透過遠端灌流導管將部分血流引至下肢,避免缺血可能。此外,由於裝置期間會使用抗凝血劑避免導出血液凝固,但使用後可能會發生體內出血,此時便需要停止抗凝血劑使用並輔以抗生素治療。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由於會有上述併發症發生的可能,盡早移除葉克膜是醫療團隊最主要的目標。 加護病房護理長曾珮瑜提到,ECPR患者的治療需要團隊的完整協作,尤其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照護,足以影響患者預後情形,台北慈濟醫院團隊透過醫囑的準確執行以及跨團隊的迅速對接,大大提升OHCA患者整體存活率。 徐展陽強調,台北慈濟醫院的OHCA作業流程迅速精準,目前平均目擊倒地至完成裝機時間為16分鐘,平均整體治療完成時間也落在半小時內,使多數患者的預後狀況良好。 根據國際體外維生組織(ELSO)統計,ECPR病人存活機率為27%,而台北慈濟醫院自2018年迄今,共搶救數例院外猝死個案,病人存活機率與國際相當,其中更有9成患者可以清醒出院,能自理生活且無後遺症,成績斐然。徐展陽表示,未來除了朝縮短流程作業時間邁進外,也會持續強化各醫療單位的默契連結,達到有效治療、優質預後的目標。

Read More